劉慈欣:這本書揭示了生命的本質,是寫作者值得參考的

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的錢哪兒去了?堪稱當代哲學三大問。

第三個恐怕你得問問馬雲,《自私的基因》這本書回答的是前兩個問題,也就是關於人和人性的問題。


說到人性,背過《三字經》的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如果把時鐘撥回到春秋戰國那會,僅是儒家一派就曾對此爭論不休。

荀子說“人性本惡”主張“隆禮重法”,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要“加強教化”。只不過後來統治者為了方便管理,定下了“人之初,性本善”作為教材推廣,大家也就慢慢熟悉了“性善”的定論。

道金斯這本書,就是要打破這種刻板印象,告訴你人生而自私。

讀書時小編內心OS:What’s your problem?

我,人類,莎士比亞嘴裡“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從小五講四美三熱愛,不出軌不花心,你居然說我生而自私?

沒錯,在道金斯看來,“我們以及其他一切生物都是各自基因所創造的機器,它們創造了我們,創造了我們的肉體和心靈,而保存它們正是我們存在的終極理由。”

在這種觀點下,我們的身體、大腦和神經系統都是由基因控制建造的,所以,基因非常輕易就可以影響我們的行為。連出軌都有了好聽的名字,叫做“追求更美好的資源”。

這樣驚世駭俗的觀點一放出來,《自私的基因》就被稱為“社會學史上的奇書”風靡歐洲。讀懂它,你也就明白了人性。


劉慈欣:這本書揭示了生命的本質,是寫作者值得參考的


《三體》作者劉慈欣讀過這本書後愛不釋手,說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冷,比冷靜更冷的冷,不動聲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質,儘管這種結論不一定正確,卻告訴了我們一種可能: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與文明的最終目的,可能是我們根本想不到的東西。”

這本書從基因的誕生開始講起。

在大約30億到40億年前,大海里只有水、二氧化碳、甲烷等一些簡單的化合物,它們在閃電、紫外線的影響下生成了一些有機分子,這些有機分子慢慢長大,也飄在海里。

突然有一天,有個特殊的分子形成了——“它並不見得是那些分子當中最大或最複雜的,但它具有一種特殊的性質——能夠複製自己。”這就是最早的複製基因。

你可能會奇怪,突然能複製自己,這得有多突然啊,你是孫悟空的毛嗎?

的確,從我們短暫的一生來看,碰上這種低概率事件可能比中五百萬的機率還低。

但如果把時間長度拉伸到一億年呢?

總之,就在不那麼偶然的偶然中,複製基因誕生了。

和所有其他生物一樣,複製基因開始瘋狂地繁衍後代。但由於時間短、任務重、技術不成熟,錯誤率也挺高,原始海洋裡充滿了不同品種的複製基因種群。

有差異自然就會有競爭。不同品種的複製基因開始互相爭奪海洋中用來複制自己的材料。在競爭中,那些壽命更長、複製速度更快、複製精確度更高的便逐漸領先,而那些生存時間短、複製速度慢或出錯率高的基因就日漸稀少,甚至難逃絕種的命運。

想要在自然選擇中活著,並不比成為宮鬥冠軍容易,早期的基因身體力行證明了一個道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它們會通過化學手段“損人利己”。

比如,有的基因通過化學手段分裂其他分子,再把被分裂分子身上可用的部分為己所用,如此繁衍事半功倍。而有的基因生出一層蛋白質包裹自己,避免夭折的命運,這也是第一批生命細胞的成長過程。

總之,為了笑到最後,各種基因竭盡所能尋找或是製造容器自保。從最早的蛋白質表層開始,它們的生存機器體積越來越大、結構也日臻複雜,最後,它們找到了人。

可不可怕?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就是基因操縱下一團肉球蠕動出來的。

不過,一定要弄清楚的一點是,書中的自私並非道德層面上的指責,而是想表達基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最大化自己的生存機會,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自我保護。

你肯定想問,既然任何生物都無法擺脫基因的自私性,那人類和豬狗又有什麼區別?

當然有。關鍵所在就是人類具有自我意識,而依靠自我意識可以擺脫基因的控制。

同時,我們還擁有一種人類所特有的複製基因,作者將其命名為覓母(meme)。

所謂的覓母就是一種“文化基因”,它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並且也能通過模仿實現自我複製。它可以是一首歌曲、一本書的內容或者某些人的觀點。這些覓母通過人類的大腦進行復制傳播,和基因通過身體複製傳播一樣。

對於人類而言,覓母比基因更重要。孔子的基因到今天可能已經所剩無幾,但是孔子的覓母卻仍然存在於千千萬萬個人的大腦之中。

因此,作為擁有自我意識和獨特文化的人類,我們完全可以同我們自私的基因相抗衡。自私、懶惰、拖延……這些都只是基因控制你的工具而已,你所要做的就是認識它、警惕它並最終擺脫它的控制。

道金斯也在書的結尾寫道:“我們是作為基因機器而被建造的,是作為覓母機器而被培養的,但我們具備足夠的力量去反對我們的締造者。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我們人類,能夠反抗自私的複製基因的暴政。

換言之,我們永遠不要挑戰人性,但也請永遠不要放棄保持善良。

基因的神奇解讀走紅後,道金斯又筆耕不輟最新推出了《祖先的故事》。


劉慈欣:這本書揭示了生命的本質,是寫作者值得參考的

這本書就更厲害了,他帶著我們一起“開,往城市邊緣開,把車窗都搖下來……”不,這次是往四十億年前開,逆向追溯所有生命的共同始祖,從現在一路到40億年前生命在地球上起源的那一刻。

或許你會覺得,蜥形綱、海鞘這都什麼鬼?雨我無瓜!

先別急,跟著道金斯走走看。這一路我們會不斷地遇見其他朝聖者——猿人、黑猩猩、有袋類、蜥形綱、櫛水母、海綿、真菌、古菌……每一次會合之後,又一起向更遠古的祖先前進。

當你意識到必然要先成為這樣的生物,才會有今天的我們,這一切就都會變得可愛起來。

這條路的盡頭,就是上一本書的主角最稚嫩時候的樣子——那群微不足道的、不斷自我複製的分子。

猜猜這條路有多長?

時間上來看,大約是幾億年,但從“工序”來看,我們到細菌,也不過只有40個步驟而已。

道金斯就像是博物館的引導員,帶著人類和不斷加入的其他生物,一步步向前走。每到一個匯合點,他都會選擇一兩個物種講述它們的故事。他用近60段故事360度晃醒自命不凡的人類:清醒一點啊!你只是浩瀚宇宙中一顆渺小的星辰!(郭敬明小說式嘶喊)

人類是如此的渺小,渺小到只是萬千生物體中的一員,所以人性受基因操控而自私是難以改變的。人類又是如此偉大,偉大到我們是唯一可以與自私的基因抗衡的生物體,所以,一定要保持善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