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三國後期局勢逐漸明朗,曹魏政權越做越大,相比之下大將死傷殆盡的蜀漢顯得勢單力薄,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諸葛亮六出祁山,誓要為後主劉禪打下一個太平盛世,只不過天不如人願,多次失敗而歸,諸葛亮也因為窮兵黷武,操勞過度病死在途中。

諸葛亮一死,蜀漢失去了最後支柱,後主劉禪人稱扶不起的阿斗,至於劉禪為何如此“無能”,很大原因是因為他過度依賴諸葛亮,最後的依仗去世之後,瞬間失去了主心骨,劉備委託諸葛亮好生輔佐,而劉禪也甘願聽任諸葛亮的一切言行。

歷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朝中大小事務都交給諸葛亮管理,長此以往劉禪越來越“無能”,遇到事情第一時間就推給諸葛亮去處理,逐漸養成了一種陋習,諸葛亮死後,國家大事沒人幫他拿主意,只能聽信宦官讒言,導致朝野混亂,最終亡國。

歷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很多人心中劉禪似乎就是一個無能之輩,一個徹徹底底的廢物,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個廢物能堅持到最後,甚至投降之後還被授予安樂公的爵位,一個傻子會登上皇位長達40年之久嘛?對於這個問題,想必諸葛亮最有發言權,他曾評價劉禪:“天資聰敏,愛德下士”,劉禪生母為甘夫人,只是劉備的一個小妾。

按照古人的傳統,劉禪出身並不高,況且身邊還有兩個兄弟,如此說來劉備既然立劉禪為太子,證明他必然有過人之處,17歲時登基稱帝時還是一個懵懂少年,很多事情都無法考慮周全。

此時身邊有一個面面俱到又忠心耿耿的“相父”,很多事情都需要請教才能定奪,其實劉禪上位以後曾大力發展農業,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蜀國逐漸恢復了一些元氣,就在此時諸葛亮認為蜀國地處偏遠,不利於長治久安,必須出兵北伐,劉禪只能同意,結果都看到了多次北伐均告失敗,嚴重損害了蜀國剛剛恢復的經濟水平,諸葛亮死後,劉禪立馬停止勞民傷財的北伐行動。

歷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除了恢復生產以外,劉禪還懂得拉攏人心,魏國內亂時,夏侯淵帶著一家老小逃亡蜀國,劉禪聽聞以後,命人送去了許多糧食,放棄彼此之間的仇恨,親自去慰問,為蜀漢拉攏到一員將才。

世人都說劉禪“樂不思蜀”,丟了良心,殊不知只有這樣做才能贏得司馬昭的信任,才能保全蜀地百姓,既然做了俘虜,就應該有“覺悟”,整天嚷嚷著復國看似深明大義,實則非常愚蠢,投降以後的劉禪不僅不傻,反而擁有大智慧,不然也不能笑到最後。

許多人又問了,既然劉禪這麼懂為人處世的大道理,為什麼在位期間沒有任何作為?而這個問題就要談一談諸葛亮了,劉備死前應該是讓諸葛亮輔佐劉禪可以獨自處理政務,而諸葛亮每件事都親力親為,這種全權代理下讓劉禪得不到任何鍛鍊,只能增加他的依賴性,長遠來看會害了蜀國發展。

歷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生活在溫室的花朵註定不會爭奇鬥豔,世間所有的難題都應該獨自承擔才對,《出師表》中諸葛亮言辭懇切,要為後主打下江山回報先帝恩情,這種大包大攬的行為並不見得都是好事。

真正應該做的是教劉禪如何成為一個好皇帝,如何處理政事,再把決定權交還給劉禪,但是諸葛亮沒有這樣做,導致無論是劉禪還是蜀漢對他過度依賴,在其死後再也無力抵抗,只能投降。

投降並不可恥,這種自我犧牲保住了蜀地老百姓的命,說回劉禪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很多人都說如果諸葛亮取而代之是不是結局就會不同,都在讚揚諸葛亮的忠心耿耿卻沒有看到劉阿斗那顆寬懷之心。

歷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許多事情都能從《出師表》中一探究竟,諸葛亮言辭懇切,催人淚下,仔細看來整篇文章更像是一則家訓,教導皇帝要分清哪個是奸臣,哪個是忠臣,哪一個能信任,哪一個不能信,換了別人或許早就不能忍了,即便能力在出色也得分清君臣之禮。

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組合,順治清算多爾袞,萬曆推翻張居正,劉禪卻沒有這樣做,並不是他傻,只是因為他仁義,懂得外部勢力才是最大的憂患,總結來說劉禪不是才高八斗之人,也絕不會是一個傻子,只能說局勢所迫,生在帝王家或許就是這樣無奈吧。

參考資料: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三國蜀後主劉禪新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