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

在戲曲演義和話本小說中,國舅和國丈一出場,肯定是要坑人害人的。為了能讓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國丈一般都會因叛國罪而被推出午門斬首或者凌遲三千六百刀,國舅的下場一般是被某個少年英雄當街打死,或者在擂臺上劈成兩半。“你才是國舅,你全家都是國舅”,也就成了一句罵人話,某個地方擼胳膊挽袖子,接下來就是“要打小舅子”。

季漢劉備劉禪父子兩朝,出了六位國舅,這六位國舅中,有兩個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一個國舅參與拱手送出了季漢江山,還有一個國舅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

"

在戲曲演義和話本小說中,國舅和國丈一出場,肯定是要坑人害人的。為了能讓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國丈一般都會因叛國罪而被推出午門斬首或者凌遲三千六百刀,國舅的下場一般是被某個少年英雄當街打死,或者在擂臺上劈成兩半。“你才是國舅,你全家都是國舅”,也就成了一句罵人話,某個地方擼胳膊挽袖子,接下來就是“要打小舅子”。

季漢劉備劉禪父子兩朝,出了六位國舅,這六位國舅中,有兩個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一個國舅參與拱手送出了季漢江山,還有一個國舅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個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的,叫做吳懿。因為劉備從來就不曾承認自己建立的是蜀國,所以歷史上並沒有劉備劉禪的蜀,他們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所以一般都稱之位季漢,所以我們今天說的蜀,並不是劉備的蜀,而是劉焉劉璋的蜀。

吳懿是西蜀割據勢力劉焉的部下,也算劉璋的老臣:吳懿的父親跟劉焉是老朋友,所以就帶著吳懿兄妹一起入蜀投靠了劉焉。當時吳懿之父已經看出劉焉要造反(焉有異志),而有會相面的又說吳懿的妹妹將來是大貴之人,所以吳老漢就把女兒嫁給了劉焉最喜歡的兒子劉瑁。“瑁死,後(指吳懿之妹,因為她後來被當了劉備的王后、皇后)寡居”,這樣看來,吳小梅妹是跟劉瑁入過洞房的。

"

在戲曲演義和話本小說中,國舅和國丈一出場,肯定是要坑人害人的。為了能讓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國丈一般都會因叛國罪而被推出午門斬首或者凌遲三千六百刀,國舅的下場一般是被某個少年英雄當街打死,或者在擂臺上劈成兩半。“你才是國舅,你全家都是國舅”,也就成了一句罵人話,某個地方擼胳膊挽袖子,接下來就是“要打小舅子”。

季漢劉備劉禪父子兩朝,出了六位國舅,這六位國舅中,有兩個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一個國舅參與拱手送出了季漢江山,還有一個國舅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個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的,叫做吳懿。因為劉備從來就不曾承認自己建立的是蜀國,所以歷史上並沒有劉備劉禪的蜀,他們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所以一般都稱之位季漢,所以我們今天說的蜀,並不是劉備的蜀,而是劉焉劉璋的蜀。

吳懿是西蜀割據勢力劉焉的部下,也算劉璋的老臣:吳懿的父親跟劉焉是老朋友,所以就帶著吳懿兄妹一起入蜀投靠了劉焉。當時吳懿之父已經看出劉焉要造反(焉有異志),而有會相面的又說吳懿的妹妹將來是大貴之人,所以吳老漢就把女兒嫁給了劉焉最喜歡的兒子劉瑁。“瑁死,後(指吳懿之妹,因為她後來被當了劉備的王后、皇后)寡居”,這樣看來,吳小梅妹是跟劉瑁入過洞房的。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吳懿因為妹妹的關係,吳懿當了劉璋的中郎將,但是他對妹夫的弟弟可是一點忠心都沒有,劉備一來,他稍作抵抗就主動投降了——正史中沒有被擒,而是主動投降的:“吳懿等拒劉主於涪(涪陵,就是出榨菜的那個地方),皆破敗,還保綿竹。懿詣軍降,拜討逆將軍。”

所謂“詣軍降”,就是帶領自己的人馬,主動投降了劉備——如果是被俘投降還有情可原,他只是一看戰事不利,就棄甲倒戈了。在此之前,吳懿跟劉璋畢竟是親戚,妹子還在人家住著,他也不怕劉璋株連家人。這樣看來,吳懿是對不起蜀的。

但是吳懿確實對得起漢,因為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這也算納了投名狀。吳懿投降劉備之後,倒也是真心實意為自己的新妹夫賣命,不管是打老主人劉璋,還是打老冤家曹魏,他都很賣命,他的“左將軍、高陽鄉侯”,就是在諸葛亮帶領下,與魏延合作擊敗魏將郭淮、費曜而獲得的,倒也不完全是靠裙帶關係升官。

有人說季漢應該有七個國舅,因為吳懿還有個弟弟叫吳班。但實際上那個吳班不是親國舅,他只是吳懿的族弟。

"

在戲曲演義和話本小說中,國舅和國丈一出場,肯定是要坑人害人的。為了能讓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國丈一般都會因叛國罪而被推出午門斬首或者凌遲三千六百刀,國舅的下場一般是被某個少年英雄當街打死,或者在擂臺上劈成兩半。“你才是國舅,你全家都是國舅”,也就成了一句罵人話,某個地方擼胳膊挽袖子,接下來就是“要打小舅子”。

季漢劉備劉禪父子兩朝,出了六位國舅,這六位國舅中,有兩個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一個國舅參與拱手送出了季漢江山,還有一個國舅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個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的,叫做吳懿。因為劉備從來就不曾承認自己建立的是蜀國,所以歷史上並沒有劉備劉禪的蜀,他們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所以一般都稱之位季漢,所以我們今天說的蜀,並不是劉備的蜀,而是劉焉劉璋的蜀。

吳懿是西蜀割據勢力劉焉的部下,也算劉璋的老臣:吳懿的父親跟劉焉是老朋友,所以就帶著吳懿兄妹一起入蜀投靠了劉焉。當時吳懿之父已經看出劉焉要造反(焉有異志),而有會相面的又說吳懿的妹妹將來是大貴之人,所以吳老漢就把女兒嫁給了劉焉最喜歡的兒子劉瑁。“瑁死,後(指吳懿之妹,因為她後來被當了劉備的王后、皇后)寡居”,這樣看來,吳小梅妹是跟劉瑁入過洞房的。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吳懿因為妹妹的關係,吳懿當了劉璋的中郎將,但是他對妹夫的弟弟可是一點忠心都沒有,劉備一來,他稍作抵抗就主動投降了——正史中沒有被擒,而是主動投降的:“吳懿等拒劉主於涪(涪陵,就是出榨菜的那個地方),皆破敗,還保綿竹。懿詣軍降,拜討逆將軍。”

所謂“詣軍降”,就是帶領自己的人馬,主動投降了劉備——如果是被俘投降還有情可原,他只是一看戰事不利,就棄甲倒戈了。在此之前,吳懿跟劉璋畢竟是親戚,妹子還在人家住著,他也不怕劉璋株連家人。這樣看來,吳懿是對不起蜀的。

但是吳懿確實對得起漢,因為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這也算納了投名狀。吳懿投降劉備之後,倒也是真心實意為自己的新妹夫賣命,不管是打老主人劉璋,還是打老冤家曹魏,他都很賣命,他的“左將軍、高陽鄉侯”,就是在諸葛亮帶領下,與魏延合作擊敗魏將郭淮、費曜而獲得的,倒也不完全是靠裙帶關係升官。

有人說季漢應該有七個國舅,因為吳懿還有個弟弟叫吳班。但實際上那個吳班不是親國舅,他只是吳懿的族弟。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吳懿對得起季漢,糜竺也對得起季漢(此人說糜芳的時候再說),劉禪的國舅張苞因為離世過早,既無功也無過:“長子苞,早夭。”

雖然張苞早夭,但卻留下了一個兒子張遵。張遵作為張飛的嫡長孫,繼承了張飛的忠義,卻沒有繼承張飛的爵位——張飛的爵位被其次子張紹承襲了。

就是這個張紹,在劉禪指派下,親自與鄧艾接洽投降事宜,而就在張紹封表請降的前不久,他的侄子張遵,剛剛在與鄧艾的作戰中犧牲。

嫡長孫張遵尚在,張紹以非嫡長子身份繼承爵位而不推讓,可見其對親情並不十分看重,生不能繼承父親遺志保漢安劉,國破家亡之際又不能殺身成仁,張紹投降曹魏後,被司馬家封為列侯。張飛的臉,都被張紹這個不肖之子丟盡了。

比起對不起季漢的軟骨頭張紹,另外兩位國舅的做法曾經令人無比痛恨,因為很多人都以為,正是這兩位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害得劉備失去了半壁江山,也失去了進攻曹魏的戰略要地。

"

在戲曲演義和話本小說中,國舅和國丈一出場,肯定是要坑人害人的。為了能讓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國丈一般都會因叛國罪而被推出午門斬首或者凌遲三千六百刀,國舅的下場一般是被某個少年英雄當街打死,或者在擂臺上劈成兩半。“你才是國舅,你全家都是國舅”,也就成了一句罵人話,某個地方擼胳膊挽袖子,接下來就是“要打小舅子”。

季漢劉備劉禪父子兩朝,出了六位國舅,這六位國舅中,有兩個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一個國舅參與拱手送出了季漢江山,還有一個國舅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個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的,叫做吳懿。因為劉備從來就不曾承認自己建立的是蜀國,所以歷史上並沒有劉備劉禪的蜀,他們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所以一般都稱之位季漢,所以我們今天說的蜀,並不是劉備的蜀,而是劉焉劉璋的蜀。

吳懿是西蜀割據勢力劉焉的部下,也算劉璋的老臣:吳懿的父親跟劉焉是老朋友,所以就帶著吳懿兄妹一起入蜀投靠了劉焉。當時吳懿之父已經看出劉焉要造反(焉有異志),而有會相面的又說吳懿的妹妹將來是大貴之人,所以吳老漢就把女兒嫁給了劉焉最喜歡的兒子劉瑁。“瑁死,後(指吳懿之妹,因為她後來被當了劉備的王后、皇后)寡居”,這樣看來,吳小梅妹是跟劉瑁入過洞房的。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吳懿因為妹妹的關係,吳懿當了劉璋的中郎將,但是他對妹夫的弟弟可是一點忠心都沒有,劉備一來,他稍作抵抗就主動投降了——正史中沒有被擒,而是主動投降的:“吳懿等拒劉主於涪(涪陵,就是出榨菜的那個地方),皆破敗,還保綿竹。懿詣軍降,拜討逆將軍。”

所謂“詣軍降”,就是帶領自己的人馬,主動投降了劉備——如果是被俘投降還有情可原,他只是一看戰事不利,就棄甲倒戈了。在此之前,吳懿跟劉璋畢竟是親戚,妹子還在人家住著,他也不怕劉璋株連家人。這樣看來,吳懿是對不起蜀的。

但是吳懿確實對得起漢,因為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這也算納了投名狀。吳懿投降劉備之後,倒也是真心實意為自己的新妹夫賣命,不管是打老主人劉璋,還是打老冤家曹魏,他都很賣命,他的“左將軍、高陽鄉侯”,就是在諸葛亮帶領下,與魏延合作擊敗魏將郭淮、費曜而獲得的,倒也不完全是靠裙帶關係升官。

有人說季漢應該有七個國舅,因為吳懿還有個弟弟叫吳班。但實際上那個吳班不是親國舅,他只是吳懿的族弟。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吳懿對得起季漢,糜竺也對得起季漢(此人說糜芳的時候再說),劉禪的國舅張苞因為離世過早,既無功也無過:“長子苞,早夭。”

雖然張苞早夭,但卻留下了一個兒子張遵。張遵作為張飛的嫡長孫,繼承了張飛的忠義,卻沒有繼承張飛的爵位——張飛的爵位被其次子張紹承襲了。

就是這個張紹,在劉禪指派下,親自與鄧艾接洽投降事宜,而就在張紹封表請降的前不久,他的侄子張遵,剛剛在與鄧艾的作戰中犧牲。

嫡長孫張遵尚在,張紹以非嫡長子身份繼承爵位而不推讓,可見其對親情並不十分看重,生不能繼承父親遺志保漢安劉,國破家亡之際又不能殺身成仁,張紹投降曹魏後,被司馬家封為列侯。張飛的臉,都被張紹這個不肖之子丟盡了。

比起對不起季漢的軟骨頭張紹,另外兩位國舅的做法曾經令人無比痛恨,因為很多人都以為,正是這兩位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害得劉備失去了半壁江山,也失去了進攻曹魏的戰略要地。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兩位國舅,一個是劉備的二大舅哥孫權,另一個可能是劉備的舅哥也可能是小舅子,因為正史沒說糜芳跟糜夫人誰大。糜芳和孫權聯手害死關羽,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一目的:復仇!

孫權跟劉備有仇,爭奪荊州是主因(劉備借荊州根本不存在),但還有一個次要原因,就是劉備拋棄了孫權的親妹妹。孫小妹(正史無名,只好如此稱呼)只是回了孃家,並沒有跟劉備離婚,而且按照門當戶對的原則,孫小妹應該算劉備的正妻。但是孫小妹跟不到五十歲的劉備結婚三年,一男半女都沒生下來(劉備後來跟不知名的妾侍又生了魯王劉永和樑王劉理,可見並不是力不從心)。

更讓孫權抓狂的是,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嫁給劉備三年,連一紙休書都沒得到,就被吳懿的妹妹搶走了正妻位置:建安二十四年,吳夫人被立為漢中王后,章武元年,吳夫人被立為皇后。《三國演義》說孫小妹跳江殉劉備,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沒有,孫小妹得知劉備死訊,不放鞭炮慶祝,就算厚道的了。

"

在戲曲演義和話本小說中,國舅和國丈一出場,肯定是要坑人害人的。為了能讓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國丈一般都會因叛國罪而被推出午門斬首或者凌遲三千六百刀,國舅的下場一般是被某個少年英雄當街打死,或者在擂臺上劈成兩半。“你才是國舅,你全家都是國舅”,也就成了一句罵人話,某個地方擼胳膊挽袖子,接下來就是“要打小舅子”。

季漢劉備劉禪父子兩朝,出了六位國舅,這六位國舅中,有兩個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一個國舅參與拱手送出了季漢江山,還有一個國舅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個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的,叫做吳懿。因為劉備從來就不曾承認自己建立的是蜀國,所以歷史上並沒有劉備劉禪的蜀,他們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所以一般都稱之位季漢,所以我們今天說的蜀,並不是劉備的蜀,而是劉焉劉璋的蜀。

吳懿是西蜀割據勢力劉焉的部下,也算劉璋的老臣:吳懿的父親跟劉焉是老朋友,所以就帶著吳懿兄妹一起入蜀投靠了劉焉。當時吳懿之父已經看出劉焉要造反(焉有異志),而有會相面的又說吳懿的妹妹將來是大貴之人,所以吳老漢就把女兒嫁給了劉焉最喜歡的兒子劉瑁。“瑁死,後(指吳懿之妹,因為她後來被當了劉備的王后、皇后)寡居”,這樣看來,吳小梅妹是跟劉瑁入過洞房的。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吳懿因為妹妹的關係,吳懿當了劉璋的中郎將,但是他對妹夫的弟弟可是一點忠心都沒有,劉備一來,他稍作抵抗就主動投降了——正史中沒有被擒,而是主動投降的:“吳懿等拒劉主於涪(涪陵,就是出榨菜的那個地方),皆破敗,還保綿竹。懿詣軍降,拜討逆將軍。”

所謂“詣軍降”,就是帶領自己的人馬,主動投降了劉備——如果是被俘投降還有情可原,他只是一看戰事不利,就棄甲倒戈了。在此之前,吳懿跟劉璋畢竟是親戚,妹子還在人家住著,他也不怕劉璋株連家人。這樣看來,吳懿是對不起蜀的。

但是吳懿確實對得起漢,因為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這也算納了投名狀。吳懿投降劉備之後,倒也是真心實意為自己的新妹夫賣命,不管是打老主人劉璋,還是打老冤家曹魏,他都很賣命,他的“左將軍、高陽鄉侯”,就是在諸葛亮帶領下,與魏延合作擊敗魏將郭淮、費曜而獲得的,倒也不完全是靠裙帶關係升官。

有人說季漢應該有七個國舅,因為吳懿還有個弟弟叫吳班。但實際上那個吳班不是親國舅,他只是吳懿的族弟。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吳懿對得起季漢,糜竺也對得起季漢(此人說糜芳的時候再說),劉禪的國舅張苞因為離世過早,既無功也無過:“長子苞,早夭。”

雖然張苞早夭,但卻留下了一個兒子張遵。張遵作為張飛的嫡長孫,繼承了張飛的忠義,卻沒有繼承張飛的爵位——張飛的爵位被其次子張紹承襲了。

就是這個張紹,在劉禪指派下,親自與鄧艾接洽投降事宜,而就在張紹封表請降的前不久,他的侄子張遵,剛剛在與鄧艾的作戰中犧牲。

嫡長孫張遵尚在,張紹以非嫡長子身份繼承爵位而不推讓,可見其對親情並不十分看重,生不能繼承父親遺志保漢安劉,國破家亡之際又不能殺身成仁,張紹投降曹魏後,被司馬家封為列侯。張飛的臉,都被張紹這個不肖之子丟盡了。

比起對不起季漢的軟骨頭張紹,另外兩位國舅的做法曾經令人無比痛恨,因為很多人都以為,正是這兩位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害得劉備失去了半壁江山,也失去了進攻曹魏的戰略要地。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兩位國舅,一個是劉備的二大舅哥孫權,另一個可能是劉備的舅哥也可能是小舅子,因為正史沒說糜芳跟糜夫人誰大。糜芳和孫權聯手害死關羽,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一目的:復仇!

孫權跟劉備有仇,爭奪荊州是主因(劉備借荊州根本不存在),但還有一個次要原因,就是劉備拋棄了孫權的親妹妹。孫小妹(正史無名,只好如此稱呼)只是回了孃家,並沒有跟劉備離婚,而且按照門當戶對的原則,孫小妹應該算劉備的正妻。但是孫小妹跟不到五十歲的劉備結婚三年,一男半女都沒生下來(劉備後來跟不知名的妾侍又生了魯王劉永和樑王劉理,可見並不是力不從心)。

更讓孫權抓狂的是,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嫁給劉備三年,連一紙休書都沒得到,就被吳懿的妹妹搶走了正妻位置:建安二十四年,吳夫人被立為漢中王后,章武元年,吳夫人被立為皇后。《三國演義》說孫小妹跳江殉劉備,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沒有,孫小妹得知劉備死訊,不放鞭炮慶祝,就算厚道的了。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至於糜芳,最痛恨的是關羽,其次可能是劉備。

糜竺糜芳同為國舅,傾家蕩產幫助劉備,還把親妹妹送給窮途末路的劉備當正妻。但是劉備是怎麼報答糜家的呢?劉備有了糜夫人還不滿足,剛在小沛站穩腳跟,就又納當地第一美女甘姑娘為妾,並且時刻帶在身邊。

劉備戰敗出逃,糜夫人和關羽一起被擒——一起被擒的,可能還有糜夫人為劉備生的兒子:“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在古代,妻是正妻,子是兒子,妾侍和女兒都不包含在妻子之內。

劉備娶糜竺妹妹之前,已經是一個老光棍了,因為他從前的妻子都丟了:“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

請注意,糜家妹子的身份是夫人,而甘姑娘的身份是妾侍:“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臨豫州,住小沛,納以為妾。”

"

在戲曲演義和話本小說中,國舅和國丈一出場,肯定是要坑人害人的。為了能讓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國丈一般都會因叛國罪而被推出午門斬首或者凌遲三千六百刀,國舅的下場一般是被某個少年英雄當街打死,或者在擂臺上劈成兩半。“你才是國舅,你全家都是國舅”,也就成了一句罵人話,某個地方擼胳膊挽袖子,接下來就是“要打小舅子”。

季漢劉備劉禪父子兩朝,出了六位國舅,這六位國舅中,有兩個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一個國舅參與拱手送出了季漢江山,還有一個國舅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個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的,叫做吳懿。因為劉備從來就不曾承認自己建立的是蜀國,所以歷史上並沒有劉備劉禪的蜀,他們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所以一般都稱之位季漢,所以我們今天說的蜀,並不是劉備的蜀,而是劉焉劉璋的蜀。

吳懿是西蜀割據勢力劉焉的部下,也算劉璋的老臣:吳懿的父親跟劉焉是老朋友,所以就帶著吳懿兄妹一起入蜀投靠了劉焉。當時吳懿之父已經看出劉焉要造反(焉有異志),而有會相面的又說吳懿的妹妹將來是大貴之人,所以吳老漢就把女兒嫁給了劉焉最喜歡的兒子劉瑁。“瑁死,後(指吳懿之妹,因為她後來被當了劉備的王后、皇后)寡居”,這樣看來,吳小梅妹是跟劉瑁入過洞房的。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吳懿因為妹妹的關係,吳懿當了劉璋的中郎將,但是他對妹夫的弟弟可是一點忠心都沒有,劉備一來,他稍作抵抗就主動投降了——正史中沒有被擒,而是主動投降的:“吳懿等拒劉主於涪(涪陵,就是出榨菜的那個地方),皆破敗,還保綿竹。懿詣軍降,拜討逆將軍。”

所謂“詣軍降”,就是帶領自己的人馬,主動投降了劉備——如果是被俘投降還有情可原,他只是一看戰事不利,就棄甲倒戈了。在此之前,吳懿跟劉璋畢竟是親戚,妹子還在人家住著,他也不怕劉璋株連家人。這樣看來,吳懿是對不起蜀的。

但是吳懿確實對得起漢,因為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這也算納了投名狀。吳懿投降劉備之後,倒也是真心實意為自己的新妹夫賣命,不管是打老主人劉璋,還是打老冤家曹魏,他都很賣命,他的“左將軍、高陽鄉侯”,就是在諸葛亮帶領下,與魏延合作擊敗魏將郭淮、費曜而獲得的,倒也不完全是靠裙帶關係升官。

有人說季漢應該有七個國舅,因為吳懿還有個弟弟叫吳班。但實際上那個吳班不是親國舅,他只是吳懿的族弟。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吳懿對得起季漢,糜竺也對得起季漢(此人說糜芳的時候再說),劉禪的國舅張苞因為離世過早,既無功也無過:“長子苞,早夭。”

雖然張苞早夭,但卻留下了一個兒子張遵。張遵作為張飛的嫡長孫,繼承了張飛的忠義,卻沒有繼承張飛的爵位——張飛的爵位被其次子張紹承襲了。

就是這個張紹,在劉禪指派下,親自與鄧艾接洽投降事宜,而就在張紹封表請降的前不久,他的侄子張遵,剛剛在與鄧艾的作戰中犧牲。

嫡長孫張遵尚在,張紹以非嫡長子身份繼承爵位而不推讓,可見其對親情並不十分看重,生不能繼承父親遺志保漢安劉,國破家亡之際又不能殺身成仁,張紹投降曹魏後,被司馬家封為列侯。張飛的臉,都被張紹這個不肖之子丟盡了。

比起對不起季漢的軟骨頭張紹,另外兩位國舅的做法曾經令人無比痛恨,因為很多人都以為,正是這兩位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害得劉備失去了半壁江山,也失去了進攻曹魏的戰略要地。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兩位國舅,一個是劉備的二大舅哥孫權,另一個可能是劉備的舅哥也可能是小舅子,因為正史沒說糜芳跟糜夫人誰大。糜芳和孫權聯手害死關羽,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一目的:復仇!

孫權跟劉備有仇,爭奪荊州是主因(劉備借荊州根本不存在),但還有一個次要原因,就是劉備拋棄了孫權的親妹妹。孫小妹(正史無名,只好如此稱呼)只是回了孃家,並沒有跟劉備離婚,而且按照門當戶對的原則,孫小妹應該算劉備的正妻。但是孫小妹跟不到五十歲的劉備結婚三年,一男半女都沒生下來(劉備後來跟不知名的妾侍又生了魯王劉永和樑王劉理,可見並不是力不從心)。

更讓孫權抓狂的是,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嫁給劉備三年,連一紙休書都沒得到,就被吳懿的妹妹搶走了正妻位置:建安二十四年,吳夫人被立為漢中王后,章武元年,吳夫人被立為皇后。《三國演義》說孫小妹跳江殉劉備,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沒有,孫小妹得知劉備死訊,不放鞭炮慶祝,就算厚道的了。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至於糜芳,最痛恨的是關羽,其次可能是劉備。

糜竺糜芳同為國舅,傾家蕩產幫助劉備,還把親妹妹送給窮途末路的劉備當正妻。但是劉備是怎麼報答糜家的呢?劉備有了糜夫人還不滿足,剛在小沛站穩腳跟,就又納當地第一美女甘姑娘為妾,並且時刻帶在身邊。

劉備戰敗出逃,糜夫人和關羽一起被擒——一起被擒的,可能還有糜夫人為劉備生的兒子:“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在古代,妻是正妻,子是兒子,妾侍和女兒都不包含在妻子之內。

劉備娶糜竺妹妹之前,已經是一個老光棍了,因為他從前的妻子都丟了:“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

請注意,糜家妹子的身份是夫人,而甘姑娘的身份是妾侍:“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臨豫州,住小沛,納以為妾。”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糜夫人和兒子都跟關羽一起被曹操抓走,後來關羽逃回來了,糜夫人和兒子下落不明,所以甘夫人才得以妾侍身份受到專寵:“先主數喪嫡室,常攝內事。隨先主於荊州,產後主。”

這樣看來,劉禪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但卻被立為劉備接班人,而糜芳的姐妹和親外甥,卻流落曹營生死未卜(事實上也沒有人關心在意)。讀者諸君試想一下,糜竺老實厚道,可能不會表現出什麼,糜芳一個武將,又怎麼會不恨入骨髓?

當東吳招降糜芳的時候,本可以嬰城固守的糜芳,毫不猶豫地獻城投降了,不但獻城投降,還獻出了南郡城中的所有將士家屬。如果糜芳固守,將士家眷不落入呂蒙手裡,關羽手下就不會潰散,關羽就有可能揮師回援。

"

在戲曲演義和話本小說中,國舅和國丈一出場,肯定是要坑人害人的。為了能讓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國丈一般都會因叛國罪而被推出午門斬首或者凌遲三千六百刀,國舅的下場一般是被某個少年英雄當街打死,或者在擂臺上劈成兩半。“你才是國舅,你全家都是國舅”,也就成了一句罵人話,某個地方擼胳膊挽袖子,接下來就是“要打小舅子”。

季漢劉備劉禪父子兩朝,出了六位國舅,這六位國舅中,有兩個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一個國舅參與拱手送出了季漢江山,還有一個國舅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個對不起蜀卻對得起漢的,叫做吳懿。因為劉備從來就不曾承認自己建立的是蜀國,所以歷史上並沒有劉備劉禪的蜀,他們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所以一般都稱之位季漢,所以我們今天說的蜀,並不是劉備的蜀,而是劉焉劉璋的蜀。

吳懿是西蜀割據勢力劉焉的部下,也算劉璋的老臣:吳懿的父親跟劉焉是老朋友,所以就帶著吳懿兄妹一起入蜀投靠了劉焉。當時吳懿之父已經看出劉焉要造反(焉有異志),而有會相面的又說吳懿的妹妹將來是大貴之人,所以吳老漢就把女兒嫁給了劉焉最喜歡的兒子劉瑁。“瑁死,後(指吳懿之妹,因為她後來被當了劉備的王后、皇后)寡居”,這樣看來,吳小梅妹是跟劉瑁入過洞房的。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吳懿因為妹妹的關係,吳懿當了劉璋的中郎將,但是他對妹夫的弟弟可是一點忠心都沒有,劉備一來,他稍作抵抗就主動投降了——正史中沒有被擒,而是主動投降的:“吳懿等拒劉主於涪(涪陵,就是出榨菜的那個地方),皆破敗,還保綿竹。懿詣軍降,拜討逆將軍。”

所謂“詣軍降”,就是帶領自己的人馬,主動投降了劉備——如果是被俘投降還有情可原,他只是一看戰事不利,就棄甲倒戈了。在此之前,吳懿跟劉璋畢竟是親戚,妹子還在人家住著,他也不怕劉璋株連家人。這樣看來,吳懿是對不起蜀的。

但是吳懿確實對得起漢,因為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這也算納了投名狀。吳懿投降劉備之後,倒也是真心實意為自己的新妹夫賣命,不管是打老主人劉璋,還是打老冤家曹魏,他都很賣命,他的“左將軍、高陽鄉侯”,就是在諸葛亮帶領下,與魏延合作擊敗魏將郭淮、費曜而獲得的,倒也不完全是靠裙帶關係升官。

有人說季漢應該有七個國舅,因為吳懿還有個弟弟叫吳班。但實際上那個吳班不是親國舅,他只是吳懿的族弟。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吳懿對得起季漢,糜竺也對得起季漢(此人說糜芳的時候再說),劉禪的國舅張苞因為離世過早,既無功也無過:“長子苞,早夭。”

雖然張苞早夭,但卻留下了一個兒子張遵。張遵作為張飛的嫡長孫,繼承了張飛的忠義,卻沒有繼承張飛的爵位——張飛的爵位被其次子張紹承襲了。

就是這個張紹,在劉禪指派下,親自與鄧艾接洽投降事宜,而就在張紹封表請降的前不久,他的侄子張遵,剛剛在與鄧艾的作戰中犧牲。

嫡長孫張遵尚在,張紹以非嫡長子身份繼承爵位而不推讓,可見其對親情並不十分看重,生不能繼承父親遺志保漢安劉,國破家亡之際又不能殺身成仁,張紹投降曹魏後,被司馬家封為列侯。張飛的臉,都被張紹這個不肖之子丟盡了。

比起對不起季漢的軟骨頭張紹,另外兩位國舅的做法曾經令人無比痛恨,因為很多人都以為,正是這兩位國舅聯手害死了關羽,害得劉備失去了半壁江山,也失去了進攻曹魏的戰略要地。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兩位國舅,一個是劉備的二大舅哥孫權,另一個可能是劉備的舅哥也可能是小舅子,因為正史沒說糜芳跟糜夫人誰大。糜芳和孫權聯手害死關羽,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一目的:復仇!

孫權跟劉備有仇,爭奪荊州是主因(劉備借荊州根本不存在),但還有一個次要原因,就是劉備拋棄了孫權的親妹妹。孫小妹(正史無名,只好如此稱呼)只是回了孃家,並沒有跟劉備離婚,而且按照門當戶對的原則,孫小妹應該算劉備的正妻。但是孫小妹跟不到五十歲的劉備結婚三年,一男半女都沒生下來(劉備後來跟不知名的妾侍又生了魯王劉永和樑王劉理,可見並不是力不從心)。

更讓孫權抓狂的是,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嫁給劉備三年,連一紙休書都沒得到,就被吳懿的妹妹搶走了正妻位置:建安二十四年,吳夫人被立為漢中王后,章武元年,吳夫人被立為皇后。《三國演義》說孫小妹跳江殉劉備,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沒有,孫小妹得知劉備死訊,不放鞭炮慶祝,就算厚道的了。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至於糜芳,最痛恨的是關羽,其次可能是劉備。

糜竺糜芳同為國舅,傾家蕩產幫助劉備,還把親妹妹送給窮途末路的劉備當正妻。但是劉備是怎麼報答糜家的呢?劉備有了糜夫人還不滿足,剛在小沛站穩腳跟,就又納當地第一美女甘姑娘為妾,並且時刻帶在身邊。

劉備戰敗出逃,糜夫人和關羽一起被擒——一起被擒的,可能還有糜夫人為劉備生的兒子:“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在古代,妻是正妻,子是兒子,妾侍和女兒都不包含在妻子之內。

劉備娶糜竺妹妹之前,已經是一個老光棍了,因為他從前的妻子都丟了:“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

請注意,糜家妹子的身份是夫人,而甘姑娘的身份是妾侍:“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臨豫州,住小沛,納以為妾。”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糜夫人和兒子都跟關羽一起被曹操抓走,後來關羽逃回來了,糜夫人和兒子下落不明,所以甘夫人才得以妾侍身份受到專寵:“先主數喪嫡室,常攝內事。隨先主於荊州,產後主。”

這樣看來,劉禪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但卻被立為劉備接班人,而糜芳的姐妹和親外甥,卻流落曹營生死未卜(事實上也沒有人關心在意)。讀者諸君試想一下,糜竺老實厚道,可能不會表現出什麼,糜芳一個武將,又怎麼會不恨入骨髓?

當東吳招降糜芳的時候,本可以嬰城固守的糜芳,毫不猶豫地獻城投降了,不但獻城投降,還獻出了南郡城中的所有將士家屬。如果糜芳固守,將士家眷不落入呂蒙手裡,關羽手下就不會潰散,關羽就有可能揮師回援。

事出有因:兩位國舅合謀害關羽坑劉備,原來是替自己的親人報仇?

​即使不能徹底翻盤,但是保住幾個城池,與互相算計的曹魏孫吳僵持個十天半月,還是比較有把握的。再堅持十天半月,劉備就有時間從西川調兵,到時候荊州爭奪戰肯定又是以孫劉再次講和、重新劃分地盤而告結束。

這樣看來,孫權仇恨劉備,糜芳連關羽帶劉備一起恨,雖然做事手段令人不敢認同,但似乎也都情有可原——畢竟是劉備忘恩負義在先,糜家兄弟似乎也有理由痛恨關羽。兩位國舅合作坑劉備害關羽,劉備似乎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