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帝劉邦的困境入圍——看漢高祖如何搞定大漢職場的人事變革

公元前202年,在經過艱苦卓絕的五年楚漢對峙之後,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漢王劉邦終於奄有天下,在定陶登基稱帝,建國號“漢”

雖然大功已成,但劉邦卻並沒能就此清閒下來,帝業初建、漢室方立,百廢待舉、百業待興。出身草根而雄圖偉略的劉邦正面臨著人生的艱難抉擇——天下統一之後,大漢王朝該何去何從?是繼續創業時期的文武並立、重武輕文?還是轉變國策,偃武修文、與民休息呢?時至而今,劉邦再無迴避的藉口。

亡秦、霸楚的教訓深深烙印在劉邦心中,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外有異姓諸侯手握雄兵、虎視眈眈。內有患難兄弟、希得富貴。若不想重走亡秦、霸楚的老路,就必須改弦更張,偃武修文。但如何才能有序、有效、有禮、有節的完成改革呢?

漢高帝劉邦的困境入圍——看漢高祖如何搞定大漢職場的人事變革

建漢之後的政治困局

一:本想借張良來突圍,但張良跑路了

天授之人,自有非常之智,於是在天下初定之時,他就讓張良在齊地自擇三萬戶做自己的封地。話說三齊之地,自古富饒,齊桓以此而稱霸天下,陳氏以此而代齊稱雄,田氏以此而攪動大秦、葬送項羽,山東之地,以齊為尊,為了控制齊地,垓下之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他便收了齊王韓信的兵權,將其改封到楚地。

但如今雄猜如劉邦者卻慷慨的將齊地三萬戶賜予張良,手筆之大,豈能無所圖謀?同樣狡猾如狐、智計百出的張良自然也看出了劉邦的良苦用心,但雖在政局中央卻非核心成員的張良卻深有自知之明。於是自以功微難當大賞的理由,婉拒三萬戶的封賞,並以當初君臣相遇、如魚得水的美好回憶提點劉邦,自己著實無意功名爵祿,也無心於集團爭鬥。藉此消弭劉邦的疑忌和忌恨。

話說就我看來,劉邦所以對張良如此慷慨大度,無非是想把張良樹立成典型,一方面明確告訴諸侯功臣自己不會虧待他們,更不會做“狡兔死走狗烹、雕鳥盡良弓藏”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有試探群臣,進而營造轉變國策“偃武修文、與民休息”的基調,打響政治改革的第一槍。

但無奈機狡如鬼的張良卻完全吃透了劉邦的政治意圖,由於特殊的個人情況(張良雖然早已追隨劉邦創業,但終究不是劉邦淮泗集團的老班底,再加上中途又因韓王成的事情離開過一段時間),他不得不趁討封下邳的檔口選擇離開中樞,遠身避禍。而這或許也是漢朝初建的幾年裡,張良彷彿人間蒸發的原因所在。

漢高帝劉邦的困境入圍——看漢高祖如何搞定大漢職場的人事變革

機變如張良見勢而退

二:劉邦眼中的“功人”——蕭何

沿著劉邦“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功在張良;坐鎮後方,安撫百姓,供給軍餉,功在蕭何;率領百萬之眾,攻城陷地,戰勝攻取,功在韓信”。的思路,“漢初三傑”之中,功勞最大的應該是張良、其次是蕭何、再次是韓信。但在如今張良業已叛逃的情況下,劉邦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蕭何。於是,在大封群臣的時候,劉邦拋出“功人功狗”的理論來折服驕兵悍將、功臣勳貴,封蕭何為酇侯,食邑為諸臣之首。

但傳頌千古的“功人、功狗之論”就真靠得住嗎?

自古以來,凡開國之君在建鼎立極之後,享受裂土分茅之封的往往是武將,而不是文臣。難道說這數千年的封建帝王,其識見真就遠遜於劉邦嗎?不然的話,為何劉邦眼中功在其次的功狗反受上賞而功人受下賞呢?話說理論的迷惑性往往就在於他的似是而非,自古智謀蓋世,明於料敵的文臣謀士何其之多,但如若沒有擐甲執兵、衝鋒陷陣的武人將帥,又豈能成就橫決千古的蓋世功業?所以說,功人固不可少,而功狗更是不可或缺。

如此淺顯的道理,混世魔王的劉邦豈能不懂?之所以崇隆蕭何,打壓曹參,究其根本不過是為了破除重重困局,打下“偃武修文”的國策基礎,改一改大漢朝的基調。換言之,遠在楚漢相爭,韓信請封之時,深謀遠慮的劉邦就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綢繆。而所謂的“功狗、功人”的理論不過是用來堵住天下悠悠眾口的藉口罷了,縱然大家不信,但君臣之位已定,諸大臣又能如何呢?

漢高帝劉邦的困境入圍——看漢高祖如何搞定大漢職場的人事變革

蕭何——劉邦搖旗改革的急先鋒

三:雖然地位崇隆,恐怕也是身不由己罷

縱然蕭何在建國之戰中居功至偉,但在奇謀劃策屢言屢中的張良面前,在漢室三分天下貢獻其二的韓信面前,終究還是有些不夠看吧。

但在張良不配合,韓信不老實的情況下,功名心重,戰戰兢兢謹小慎微的蕭何成了劉邦的最佳選擇。而智計深沉的蕭何顯然也意識到了劉邦的用意所在,所以在劉邦策命其為功臣第一人的時候,始終不置一詞,不推辭、不謙讓,大有“本當如此,當仁不讓”之勢。甘心情願的成為眾矢之的,被昔日的老兄弟好哥們群噴。

話說這何嘗又不是蕭何機警聰敏之處呢?在劉邦東出三秦,與項羽逐鹿天下之際,蕭何就已經明確的擺正了自己的身份地位,而為了避禍免難,寬釋君王的猜忌之心,更是“自汙求全”以家族為質。現如今,天下大定,全族老少都撰在劉邦手裡,目光如炬、見識高遠的蕭何自然知道應當如何取捨。

當然,天下聰明之人何其之多,關內侯鄂君顯然也意識到了劉邦封賞蕭何的戰略意圖,所以在群臣為了位次先後而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挺身而出,說了一番冠冕堂皇大義凜然的鬼話,幫助劉邦遮了羞,心花怒放的劉邦則趁勢投桃報李,擢封其為安平侯。

再說,能夠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建功立業的又有幾個是蠢人呢?當時還懵懂的群臣之後也就慢慢回過味兒來了。所以,在聽說蕭何去世之後,曹參馬上令人整治行裝,準備入朝為相,家中僕役不信,但後來卻果如所言。

漢高帝劉邦的困境入圍——看漢高祖如何搞定大漢職場的人事變革

建漢三傑——張良、蕭何、韓信

為了漢帝國的長治久安,劉邦可謂費盡心思、絞盡腦汁矣。但也正是他的苦心經營、費力籌謀展示出他不想殘殺功臣、揹負罵名;希望君臣兩全、共享富貴榮華的良苦用心。在我看來,單就這份仁者之風、君王氣度就不知要愧煞古今多少帝王將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