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陶宛共和國,簡稱立陶宛,國土面積為6.53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中東部(北緯3°54'~56°27',東經20°56‘~26°51’),北與拉脫維亞接壤,東、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南與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相鄰,西瀕波羅的海。國境線總長為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首都維爾紐斯。

"

立陶宛共和國,簡稱立陶宛,國土面積為6.53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中東部(北緯3°54'~56°27',東經20°56‘~26°51’),北與拉脫維亞接壤,東、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南與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相鄰,西瀕波羅的海。國境線總長為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首都維爾紐斯。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立陶宛地形以平原為主,另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東南部的高低,最高點海拔293.6米。

立陶宛氣候介於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之間,冬季較長,多雨雪,日照少;9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溫度最低,1月份平均氣溫為-4°C-7°C;夏季較短而且涼爽,日照時間較長;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溫暖,7月平均氣溫16-20°C。

"

立陶宛共和國,簡稱立陶宛,國土面積為6.53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中東部(北緯3°54'~56°27',東經20°56‘~26°51’),北與拉脫維亞接壤,東、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南與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相鄰,西瀕波羅的海。國境線總長為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首都維爾紐斯。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立陶宛地形以平原為主,另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東南部的高低,最高點海拔293.6米。

立陶宛氣候介於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之間,冬季較長,多雨雪,日照少;9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溫度最低,1月份平均氣溫為-4°C-7°C;夏季較短而且涼爽,日照時間較長;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溫暖,7月平均氣溫16-20°C。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舊石器時代起,立陶宛就有人類定居。公元5—6世紀出現階級社會。

12世紀起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

14—15世紀,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大部在西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立陶宛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918年6月4日,成立立陶宛王國,11月2日,立陶宛成為共和國。

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聯合組成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並宣佈獨立。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佈脫離蘇聯獨立,蘇聯不予承認。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聯合國。

"

立陶宛共和國,簡稱立陶宛,國土面積為6.53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中東部(北緯3°54'~56°27',東經20°56‘~26°51’),北與拉脫維亞接壤,東、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南與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相鄰,西瀕波羅的海。國境線總長為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首都維爾紐斯。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立陶宛地形以平原為主,另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東南部的高低,最高點海拔293.6米。

立陶宛氣候介於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之間,冬季較長,多雨雪,日照少;9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溫度最低,1月份平均氣溫為-4°C-7°C;夏季較短而且涼爽,日照時間較長;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溫暖,7月平均氣溫16-20°C。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舊石器時代起,立陶宛就有人類定居。公元5—6世紀出現階級社會。

12世紀起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

14—15世紀,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大部在西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立陶宛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918年6月4日,成立立陶宛王國,11月2日,立陶宛成為共和國。

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聯合組成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並宣佈獨立。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佈脫離蘇聯獨立,蘇聯不予承認。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聯合國。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工業產值266.52億立特,同比增長7.5%,佔GDP的52.56%。主要工業部門為採礦和採石業、加工和製造業以及能源,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例分別為1.7%、86.2%、12.1%。採礦和加工製造業產值222.93億立特,增長7.7%,電力、天然氣、供水業產值40.63億立特,增長6%。工業從業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7.9%。

農業產值35.5億立特,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其中谷物增長9%,糖類增長17%,油菜增長63%,馬鈴薯增長45%,肉類增長8%,蛋增長6%,牛奶增長1%。共有6.75萬個農場,耕地面積230.13萬公頃。全國33%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業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的17%。

立陶宛在生物技術領域是中東歐國家中的佼佼者,依靠遺傳工程藥品及遺傳工程相關的生物化學和化學媒介進入西方市場。該國生物技術公司向許多國家出口產品,發展較快。

立陶宛激光企業在某些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有些產品市場佔有率甚至超過50%。

"

立陶宛共和國,簡稱立陶宛,國土面積為6.53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中東部(北緯3°54'~56°27',東經20°56‘~26°51’),北與拉脫維亞接壤,東、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南與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相鄰,西瀕波羅的海。國境線總長為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首都維爾紐斯。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立陶宛地形以平原為主,另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東南部的高低,最高點海拔293.6米。

立陶宛氣候介於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之間,冬季較長,多雨雪,日照少;9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溫度最低,1月份平均氣溫為-4°C-7°C;夏季較短而且涼爽,日照時間較長;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溫暖,7月平均氣溫16-20°C。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舊石器時代起,立陶宛就有人類定居。公元5—6世紀出現階級社會。

12世紀起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

14—15世紀,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大部在西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立陶宛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918年6月4日,成立立陶宛王國,11月2日,立陶宛成為共和國。

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聯合組成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並宣佈獨立。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佈脫離蘇聯獨立,蘇聯不予承認。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聯合國。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工業產值266.52億立特,同比增長7.5%,佔GDP的52.56%。主要工業部門為採礦和採石業、加工和製造業以及能源,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例分別為1.7%、86.2%、12.1%。採礦和加工製造業產值222.93億立特,增長7.7%,電力、天然氣、供水業產值40.63億立特,增長6%。工業從業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7.9%。

農業產值35.5億立特,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其中谷物增長9%,糖類增長17%,油菜增長63%,馬鈴薯增長45%,肉類增長8%,蛋增長6%,牛奶增長1%。共有6.75萬個農場,耕地面積230.13萬公頃。全國33%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業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的17%。

立陶宛在生物技術領域是中東歐國家中的佼佼者,依靠遺傳工程藥品及遺傳工程相關的生物化學和化學媒介進入西方市場。該國生物技術公司向許多國家出口產品,發展較快。

立陶宛激光企業在某些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有些產品市場佔有率甚至超過50%。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立陶宛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比較貧乏,主要依賴進口。主要資源有西部地區和波羅的海大陸架的石油,泥煤、建築用石膏、石灰石、粘土和砂石等,東南部有鐵礦和花崗岩,還有白雲石、礦泉水、地熱等資源。

立陶宛的森林和水資源較為豐富。面積較大的森林主要集中在南部和東南部,森林面積197.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以上。多為針葉林,主要為松樹。主要樹種是橡樹、樺樹。森林中的蘑菇、漿果、草藥資源也比較豐富。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動物提供了教好的棲息地,立陶宛共有70多種哺乳動物,13種飛鼠,還有被列入保護名單的白兔、猞猁並有狼出沒。立陶宛有330種鳥類,99種魚類,其中26種為海魚。1.5萬種昆蟲和無脊椎動物。


立陶宛總人口約296萬人。人口密度為45.5人/平方公里,城鎮居民佔2/3。華人數量為300人,主要集中在維爾紐斯、考納斯、克萊佩達、首萊河潘涅維日等大城市。

立陶宛族佔85.4%,波蘭族佔6.6%,俄羅斯族佔5.4%,白俄羅斯1.3%、烏克蘭、猶太、拉脫維亞等民族佔1.3%。

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此外還有東正教、路德教等。

立陶宛人主要食物有面食、土豆、甜菜、白菜、豬肉、羊肉和奶製品等。火腿、香腸、薰豬肉是他們的傳統肉製品。他們一般都喜歡烤制食品,也愛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飯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餃子,豬肉薰腸也是他們的常用食品。他們喜歡俄式西餐,用餐慣於使用刀、叉、匙作餐具。他們對中國菜餚也很感興趣,尤為喜歡熟透的風味菜餚。


立陶宛教育管理機構主要是教育和科學部、議會教科文委員會和科學委員會。重大教育問題由議會或政府與科學委員會協商決定。採取10年基礎教育制度,即初等小學(1~4年級)、基礎中學(5~10年級)。基礎中學畢業後,學生可選擇進入高級中學(2年)、職業學校(3~4年)、音樂學院(6年)或職業教育中心。高級中學畢業後可進入高校進行為期4~5年的本科學習。此外,立還設立強化高中(通常為私立中學,4年)、特別學校(為殘疾兒童而設)和青年學校等。

立陶宛重視發展科學技術,政府採用建設高新技術園和集群的方式為科研創造條件,重點領域包括:生物技術,通信、激光和醫療設備等。對網絡、手機等現代通信的利用居歐盟前列。

立陶宛獨立後,對國有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以及各級國有診所進行了較大程度的維修和改造,引進更新了醫療設備,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陶宛全國醫療衛生年支出佔GDP的6.7%,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1352美元。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70張。

立全國住宅面積8140萬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4.1平方米,城市居民22.9平方米,農村居民26.3平方米。全國共有醫院174所,病床27114張,醫生13510人,每萬名居民擁有病床80.1張和醫生39.9人。

"

立陶宛共和國,簡稱立陶宛,國土面積為6.53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中東部(北緯3°54'~56°27',東經20°56‘~26°51’),北與拉脫維亞接壤,東、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南與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相鄰,西瀕波羅的海。國境線總長為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首都維爾紐斯。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立陶宛地形以平原為主,另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東南部的高低,最高點海拔293.6米。

立陶宛氣候介於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之間,冬季較長,多雨雪,日照少;9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溫度最低,1月份平均氣溫為-4°C-7°C;夏季較短而且涼爽,日照時間較長;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溫暖,7月平均氣溫16-20°C。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舊石器時代起,立陶宛就有人類定居。公元5—6世紀出現階級社會。

12世紀起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

14—15世紀,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大部在西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立陶宛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918年6月4日,成立立陶宛王國,11月2日,立陶宛成為共和國。

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聯合組成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並宣佈獨立。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佈脫離蘇聯獨立,蘇聯不予承認。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聯合國。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工業產值266.52億立特,同比增長7.5%,佔GDP的52.56%。主要工業部門為採礦和採石業、加工和製造業以及能源,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例分別為1.7%、86.2%、12.1%。採礦和加工製造業產值222.93億立特,增長7.7%,電力、天然氣、供水業產值40.63億立特,增長6%。工業從業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7.9%。

農業產值35.5億立特,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其中谷物增長9%,糖類增長17%,油菜增長63%,馬鈴薯增長45%,肉類增長8%,蛋增長6%,牛奶增長1%。共有6.75萬個農場,耕地面積230.13萬公頃。全國33%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業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的17%。

立陶宛在生物技術領域是中東歐國家中的佼佼者,依靠遺傳工程藥品及遺傳工程相關的生物化學和化學媒介進入西方市場。該國生物技術公司向許多國家出口產品,發展較快。

立陶宛激光企業在某些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有些產品市場佔有率甚至超過50%。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立陶宛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比較貧乏,主要依賴進口。主要資源有西部地區和波羅的海大陸架的石油,泥煤、建築用石膏、石灰石、粘土和砂石等,東南部有鐵礦和花崗岩,還有白雲石、礦泉水、地熱等資源。

立陶宛的森林和水資源較為豐富。面積較大的森林主要集中在南部和東南部,森林面積197.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以上。多為針葉林,主要為松樹。主要樹種是橡樹、樺樹。森林中的蘑菇、漿果、草藥資源也比較豐富。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動物提供了教好的棲息地,立陶宛共有70多種哺乳動物,13種飛鼠,還有被列入保護名單的白兔、猞猁並有狼出沒。立陶宛有330種鳥類,99種魚類,其中26種為海魚。1.5萬種昆蟲和無脊椎動物。


立陶宛總人口約296萬人。人口密度為45.5人/平方公里,城鎮居民佔2/3。華人數量為300人,主要集中在維爾紐斯、考納斯、克萊佩達、首萊河潘涅維日等大城市。

立陶宛族佔85.4%,波蘭族佔6.6%,俄羅斯族佔5.4%,白俄羅斯1.3%、烏克蘭、猶太、拉脫維亞等民族佔1.3%。

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此外還有東正教、路德教等。

立陶宛人主要食物有面食、土豆、甜菜、白菜、豬肉、羊肉和奶製品等。火腿、香腸、薰豬肉是他們的傳統肉製品。他們一般都喜歡烤制食品,也愛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飯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餃子,豬肉薰腸也是他們的常用食品。他們喜歡俄式西餐,用餐慣於使用刀、叉、匙作餐具。他們對中國菜餚也很感興趣,尤為喜歡熟透的風味菜餚。


立陶宛教育管理機構主要是教育和科學部、議會教科文委員會和科學委員會。重大教育問題由議會或政府與科學委員會協商決定。採取10年基礎教育制度,即初等小學(1~4年級)、基礎中學(5~10年級)。基礎中學畢業後,學生可選擇進入高級中學(2年)、職業學校(3~4年)、音樂學院(6年)或職業教育中心。高級中學畢業後可進入高校進行為期4~5年的本科學習。此外,立還設立強化高中(通常為私立中學,4年)、特別學校(為殘疾兒童而設)和青年學校等。

立陶宛重視發展科學技術,政府採用建設高新技術園和集群的方式為科研創造條件,重點領域包括:生物技術,通信、激光和醫療設備等。對網絡、手機等現代通信的利用居歐盟前列。

立陶宛獨立後,對國有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以及各級國有診所進行了較大程度的維修和改造,引進更新了醫療設備,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陶宛全國醫療衛生年支出佔GDP的6.7%,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1352美元。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70張。

立全國住宅面積8140萬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4.1平方米,城市居民22.9平方米,農村居民26.3平方米。全國共有醫院174所,病床27114張,醫生13510人,每萬名居民擁有病床80.1張和醫生39.9人。

立陶宛共和國簡介

交通體系完備,鐵路網與歐洲及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連成一體,並擁有發達的公路網,正籌建與歐洲交通網聯網的跨波海三國的“環波羅的海”鐵路和公路。國內交通運輸以公路、鐵路為主,克萊佩達港是立最大海港,與世界200多個港口通航。

立境內鐵路通車裡程1775.3公里,其中寬軌鐵路1753.5公里,標準軌鐵路21.8公里。全年鐵路貨運量5497萬噸,同比增長2.7%;客運量50.63萬人次,同比下降2.4%。

立全國公路總長21279公里,其中高速路309公里,歐洲標準道路1750公里,國道4945公里,省道14584公里。全年公路貨運量5942.7萬噸,同比下降4.4%;客運量4.68億人次(含公共汽車及無軌電車),同比增長1.1%。

立海上貨運量528.34萬噸,同比減少8.8%;客運量22.61萬人次,增長1.2%。克萊佩達港貨物吞吐量2988.18萬噸,同比增長9.2%。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