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克東面毗鄰斯洛伐克,南面接壤奧地利,北面鄰接波蘭,西面與德國相鄰,面積78866km²,其中陸地面積:77276km²,水域面積:1590km²。由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3個部分組成。


"

捷克東面毗鄰斯洛伐克,南面接壤奧地利,北面鄰接波蘭,西面與德國相鄰,面積78866km²,其中陸地面積:77276km²,水域面積:1590km²。由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3個部分組成。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處在三面隆起的四邊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爾科諾謝山,南有舒瑪瓦山,東部和東南部為平均海拔500-600米的捷克—摩拉維亞高原。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0米以下,有拉貝河平原,比爾森盆地、厄爾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帶。伏爾塔瓦河最長,流經布拉格。易北河發源於捷克的拉貝河,可以通航。

東部摩拉瓦河—奧得河上游河谷地區是捷克盆地與斯洛伐克山地之間地帶,稱為摩拉瓦河—奧得河走廊,自古是北歐與南歐之間通商要道。全國丘陵起伏,森林密佈,風景秀麗。

國土分為兩大地理區,一為位於西半部的波希米亞高地,另一為位於東半部的喀爾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東西走向山脈組成。最高點是海拔為2655米的格爾拉霍夫斯基峰。境內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間。邊境多山,蘇臺德山的斯涅日卡山,海拔1602米。境內最低海拔Elbe河:115米。


"

捷克東面毗鄰斯洛伐克,南面接壤奧地利,北面鄰接波蘭,西面與德國相鄰,面積78866km²,其中陸地面積:77276km²,水域面積:1590km²。由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3個部分組成。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處在三面隆起的四邊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爾科諾謝山,南有舒瑪瓦山,東部和東南部為平均海拔500-600米的捷克—摩拉維亞高原。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0米以下,有拉貝河平原,比爾森盆地、厄爾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帶。伏爾塔瓦河最長,流經布拉格。易北河發源於捷克的拉貝河,可以通航。

東部摩拉瓦河—奧得河上游河谷地區是捷克盆地與斯洛伐克山地之間地帶,稱為摩拉瓦河—奧得河走廊,自古是北歐與南歐之間通商要道。全國丘陵起伏,森林密佈,風景秀麗。

國土分為兩大地理區,一為位於西半部的波希米亞高地,另一為位於東半部的喀爾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東西走向山脈組成。最高點是海拔為2655米的格爾拉霍夫斯基峰。境內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間。邊境多山,蘇臺德山的斯涅日卡山,海拔1602米。境內最低海拔Elbe河:115米。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屬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多雪。其中7月最熱,1月最冷。布拉格平均氣溫7月份為19.5℃,1月份為-0.5℃。



捷克的土著居民為凱爾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紀,斯拉夫人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

公元623年斯拉夫部落聯盟薩摩公國形成,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斯拉夫王國。公元830年建立大摩拉維亞公國。9世紀末~10世紀上半葉大摩拉維亞帝國解體,普熱美斯家族成立以布拉格為中心的捷克公國。

1086年,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以波希米亞國王稱號,此後捷克公國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

1867年後處於奧匈帝國統治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與斯洛伐克聯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1939年3月,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成為德國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1945年4月以共產黨為主要領導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成立。5月9日在蘇聯紅軍幫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1960年7月11日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並開始一系列改革。

1989年11月捷政局發生劇變。12月29日公民論壇取得政權,“天鵝絨革命”領導人、捷共失去執政黨地位。1990年3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4月改稱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國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捷克於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成為正式會員國,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

捷克東面毗鄰斯洛伐克,南面接壤奧地利,北面鄰接波蘭,西面與德國相鄰,面積78866km²,其中陸地面積:77276km²,水域面積:1590km²。由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3個部分組成。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處在三面隆起的四邊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爾科諾謝山,南有舒瑪瓦山,東部和東南部為平均海拔500-600米的捷克—摩拉維亞高原。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0米以下,有拉貝河平原,比爾森盆地、厄爾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帶。伏爾塔瓦河最長,流經布拉格。易北河發源於捷克的拉貝河,可以通航。

東部摩拉瓦河—奧得河上游河谷地區是捷克盆地與斯洛伐克山地之間地帶,稱為摩拉瓦河—奧得河走廊,自古是北歐與南歐之間通商要道。全國丘陵起伏,森林密佈,風景秀麗。

國土分為兩大地理區,一為位於西半部的波希米亞高地,另一為位於東半部的喀爾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東西走向山脈組成。最高點是海拔為2655米的格爾拉霍夫斯基峰。境內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間。邊境多山,蘇臺德山的斯涅日卡山,海拔1602米。境內最低海拔Elbe河:115米。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屬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多雪。其中7月最熱,1月最冷。布拉格平均氣溫7月份為19.5℃,1月份為-0.5℃。



捷克的土著居民為凱爾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紀,斯拉夫人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

公元623年斯拉夫部落聯盟薩摩公國形成,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斯拉夫王國。公元830年建立大摩拉維亞公國。9世紀末~10世紀上半葉大摩拉維亞帝國解體,普熱美斯家族成立以布拉格為中心的捷克公國。

1086年,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以波希米亞國王稱號,此後捷克公國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

1867年後處於奧匈帝國統治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與斯洛伐克聯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1939年3月,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成為德國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1945年4月以共產黨為主要領導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成立。5月9日在蘇聯紅軍幫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1960年7月11日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並開始一系列改革。

1989年11月捷政局發生劇變。12月29日公民論壇取得政權,“天鵝絨革命”領導人、捷共失去執政黨地位。1990年3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4月改稱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國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捷克於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成為正式會員國,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原為奧匈帝國的工業區,70%的工業集中在此。它以機械製造、各種機床、動力設備、船舶、汽車、電力機車、軋鋼設備、軍工、輕紡為主,化學、玻璃工業也較發達。紡織、製鞋、啤酒釀造均聞名於世。工業基礎厚,二戰後,改變了原來的工業結構,重點發展鋼鐵、重型機械工業。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佔40%。

捷克是啤酒生產和消費大國,其出口的主要對象是斯洛伐克、波蘭、德國、奧地利和美國。啤酒總產量18.3億升。捷克人均啤酒消費量161.1升,比啤酒消費大國德國多30升。以人均啤酒消費量計,捷克連續7年位居世界榜首。

糧食產值70238百萬克朗,畜牧業產值43417百萬克朗。農業用地面積248.8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46.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3%。農業人口14.3萬,佔全國勞動人口的5.6%。糧食總產828.5萬噸。


"

捷克東面毗鄰斯洛伐克,南面接壤奧地利,北面鄰接波蘭,西面與德國相鄰,面積78866km²,其中陸地面積:77276km²,水域面積:1590km²。由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3個部分組成。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處在三面隆起的四邊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爾科諾謝山,南有舒瑪瓦山,東部和東南部為平均海拔500-600米的捷克—摩拉維亞高原。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0米以下,有拉貝河平原,比爾森盆地、厄爾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帶。伏爾塔瓦河最長,流經布拉格。易北河發源於捷克的拉貝河,可以通航。

東部摩拉瓦河—奧得河上游河谷地區是捷克盆地與斯洛伐克山地之間地帶,稱為摩拉瓦河—奧得河走廊,自古是北歐與南歐之間通商要道。全國丘陵起伏,森林密佈,風景秀麗。

國土分為兩大地理區,一為位於西半部的波希米亞高地,另一為位於東半部的喀爾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東西走向山脈組成。最高點是海拔為2655米的格爾拉霍夫斯基峰。境內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間。邊境多山,蘇臺德山的斯涅日卡山,海拔1602米。境內最低海拔Elbe河:115米。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屬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多雪。其中7月最熱,1月最冷。布拉格平均氣溫7月份為19.5℃,1月份為-0.5℃。



捷克的土著居民為凱爾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紀,斯拉夫人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

公元623年斯拉夫部落聯盟薩摩公國形成,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斯拉夫王國。公元830年建立大摩拉維亞公國。9世紀末~10世紀上半葉大摩拉維亞帝國解體,普熱美斯家族成立以布拉格為中心的捷克公國。

1086年,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以波希米亞國王稱號,此後捷克公國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

1867年後處於奧匈帝國統治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與斯洛伐克聯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1939年3月,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成為德國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1945年4月以共產黨為主要領導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成立。5月9日在蘇聯紅軍幫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1960年7月11日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並開始一系列改革。

1989年11月捷政局發生劇變。12月29日公民論壇取得政權,“天鵝絨革命”領導人、捷共失去執政黨地位。1990年3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4月改稱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國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捷克於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成為正式會員國,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原為奧匈帝國的工業區,70%的工業集中在此。它以機械製造、各種機床、動力設備、船舶、汽車、電力機車、軋鋼設備、軍工、輕紡為主,化學、玻璃工業也較發達。紡織、製鞋、啤酒釀造均聞名於世。工業基礎厚,二戰後,改變了原來的工業結構,重點發展鋼鐵、重型機械工業。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佔40%。

捷克是啤酒生產和消費大國,其出口的主要對象是斯洛伐克、波蘭、德國、奧地利和美國。啤酒總產量18.3億升。捷克人均啤酒消費量161.1升,比啤酒消費大國德國多30升。以人均啤酒消費量計,捷克連續7年位居世界榜首。

糧食產值70238百萬克朗,畜牧業產值43417百萬克朗。農業用地面積248.8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46.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3%。農業人口14.3萬,佔全國勞動人口的5.6%。糧食總產828.5萬噸。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褐煤和硬煤資源較豐富,其中褐煤和硬煤儲量約為132億噸,分別居世界第3位和歐洲第5位。石油、天然氣和鐵礦砂儲量很小,基本依賴進口。其他礦物資源有鈾、錳、鋁、鋅、螢石、石墨和高嶺土等。

在伏爾塔瓦河上建有大型水電站。捷克森林資源豐富,覆蓋面積達26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4%,佔全國總面積的約1/3,在歐盟居第12位。主要樹種有云鬆、冷杉、橡木和櫸木等。


捷克人口有1056萬,主要民族為捷克族,佔90%;其他民族有摩拉維亞族、斯洛伐克族、德意志族和波蘭族等。官方語言為捷克語,主要宗教是羅馬天主教。

捷克的民族構成隨著歷史的變遷而在發生變化。如今,捷克人為捷克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占人口總數的94.2%。捷克族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分為三個分支: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波希米亞分支占人口總數的90.4%,摩拉維亞分支占人口總數的3.7%, 西里西亞分支占人口總數的0.1%。斯洛伐克人占人口總數的1.9%, 波蘭人佔0.5%, 德意志人佔0.4%, 匈牙利人佔0.1%,羅姆人佔0.1%,其他少數民族佔2.8%。

捷克語:以中捷方言為基礎的標準語,也是官方語言. 捷克語使用人數近1100萬人,屬西斯拉夫語支的南分支。早期捷克境內通行教會斯拉夫語、拉丁語或德語,13世紀下半葉時開始出現真正的捷克語文獻。15世紀初胡斯發起宗教改革運動的同時,也奠定了捷克語的拼音規則,對其他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斯拉夫語都產生重大影響。捷克語曾是原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官方語言,與斯洛伐克語可互通。


"

捷克東面毗鄰斯洛伐克,南面接壤奧地利,北面鄰接波蘭,西面與德國相鄰,面積78866km²,其中陸地面積:77276km²,水域面積:1590km²。由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3個部分組成。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處在三面隆起的四邊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爾科諾謝山,南有舒瑪瓦山,東部和東南部為平均海拔500-600米的捷克—摩拉維亞高原。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0米以下,有拉貝河平原,比爾森盆地、厄爾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帶。伏爾塔瓦河最長,流經布拉格。易北河發源於捷克的拉貝河,可以通航。

東部摩拉瓦河—奧得河上游河谷地區是捷克盆地與斯洛伐克山地之間地帶,稱為摩拉瓦河—奧得河走廊,自古是北歐與南歐之間通商要道。全國丘陵起伏,森林密佈,風景秀麗。

國土分為兩大地理區,一為位於西半部的波希米亞高地,另一為位於東半部的喀爾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東西走向山脈組成。最高點是海拔為2655米的格爾拉霍夫斯基峰。境內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間。邊境多山,蘇臺德山的斯涅日卡山,海拔1602米。境內最低海拔Elbe河:115米。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屬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多雪。其中7月最熱,1月最冷。布拉格平均氣溫7月份為19.5℃,1月份為-0.5℃。



捷克的土著居民為凱爾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紀,斯拉夫人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

公元623年斯拉夫部落聯盟薩摩公國形成,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斯拉夫王國。公元830年建立大摩拉維亞公國。9世紀末~10世紀上半葉大摩拉維亞帝國解體,普熱美斯家族成立以布拉格為中心的捷克公國。

1086年,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以波希米亞國王稱號,此後捷克公國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

1867年後處於奧匈帝國統治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與斯洛伐克聯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1939年3月,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成為德國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1945年4月以共產黨為主要領導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成立。5月9日在蘇聯紅軍幫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1960年7月11日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並開始一系列改革。

1989年11月捷政局發生劇變。12月29日公民論壇取得政權,“天鵝絨革命”領導人、捷共失去執政黨地位。1990年3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4月改稱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國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捷克於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成為正式會員國,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原為奧匈帝國的工業區,70%的工業集中在此。它以機械製造、各種機床、動力設備、船舶、汽車、電力機車、軋鋼設備、軍工、輕紡為主,化學、玻璃工業也較發達。紡織、製鞋、啤酒釀造均聞名於世。工業基礎厚,二戰後,改變了原來的工業結構,重點發展鋼鐵、重型機械工業。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佔40%。

捷克是啤酒生產和消費大國,其出口的主要對象是斯洛伐克、波蘭、德國、奧地利和美國。啤酒總產量18.3億升。捷克人均啤酒消費量161.1升,比啤酒消費大國德國多30升。以人均啤酒消費量計,捷克連續7年位居世界榜首。

糧食產值70238百萬克朗,畜牧業產值43417百萬克朗。農業用地面積248.8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46.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3%。農業人口14.3萬,佔全國勞動人口的5.6%。糧食總產828.5萬噸。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褐煤和硬煤資源較豐富,其中褐煤和硬煤儲量約為132億噸,分別居世界第3位和歐洲第5位。石油、天然氣和鐵礦砂儲量很小,基本依賴進口。其他礦物資源有鈾、錳、鋁、鋅、螢石、石墨和高嶺土等。

在伏爾塔瓦河上建有大型水電站。捷克森林資源豐富,覆蓋面積達26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4%,佔全國總面積的約1/3,在歐盟居第12位。主要樹種有云鬆、冷杉、橡木和櫸木等。


捷克人口有1056萬,主要民族為捷克族,佔90%;其他民族有摩拉維亞族、斯洛伐克族、德意志族和波蘭族等。官方語言為捷克語,主要宗教是羅馬天主教。

捷克的民族構成隨著歷史的變遷而在發生變化。如今,捷克人為捷克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占人口總數的94.2%。捷克族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分為三個分支: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波希米亞分支占人口總數的90.4%,摩拉維亞分支占人口總數的3.7%, 西里西亞分支占人口總數的0.1%。斯洛伐克人占人口總數的1.9%, 波蘭人佔0.5%, 德意志人佔0.4%, 匈牙利人佔0.1%,羅姆人佔0.1%,其他少數民族佔2.8%。

捷克語:以中捷方言為基礎的標準語,也是官方語言. 捷克語使用人數近1100萬人,屬西斯拉夫語支的南分支。早期捷克境內通行教會斯拉夫語、拉丁語或德語,13世紀下半葉時開始出現真正的捷克語文獻。15世紀初胡斯發起宗教改革運動的同時,也奠定了捷克語的拼音規則,對其他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斯拉夫語都產生重大影響。捷克語曾是原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官方語言,與斯洛伐克語可互通。


捷克共和國簡介




捷克人認為可以沒有好衣服,不可沒有好風度。他們不但在與別人打交道時談吐文雅,彬彬有禮,而且獨處時也不隨便,對舉止輕浮的人非常討厭,對公眾場合摟肩搭背的現象也沒有好感。在家裡,對長輩恭敬,在室外,扶老攜幼者隨處可見。

現代捷克人絕大多數只有一個姓和一個名,即姓,名各一詞或一節,為了與自己同名同姓而且身份又相近者相區別,有人還要加一箇中間名。稱呼時,一般稱呼先生小姐。見面行握手禮。

每年新年開始,這裡都要舉行迎接新生兒的傳統儀式。元月3日選出新年裡的第一批嬰兒公民,選中的將得到衣服和搖籃車等獎品。當地人的婚禮在教堂舉行。這一天,新娘家門緊閉,等待由新郎及媒人所率領的迎親隊伍前來迎娶。

捷克民族將玫瑰花視為國花,人們普遍忌諱紅三角圖案。受歡迎的談話內容是體育運動等,不受歡迎的話題是政治問題和家庭瑣事等。


捷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大學實行自費和獎學金制,但國家對學生住宿費給予補貼。根據1990年頒佈的有關法律,允許成立私立和教會學校。著名大學有布拉格查理大學和捷克技術大學。

捷克共有72所大學,其中26所公立大學,44所私立大學,2所國立大學。大學在校生39.2萬,其中外國留學生3.9萬。位於首都的查理大學是中歐最古老的學府,創辦於1348年,現有16個院系(其中4個在外地)。創辦於1707年的捷克技術大學,在中歐同類大學中也擁有最悠久的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