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無小事,背後隱藏著很深的政治權謀,教會大家抽絲剝繭的方法

不少朋友看通鑑,看不出門道,如何才能像權謀網這樣:看到一段材料,能夠透視背後的真實內涵呢?其實,看起來複雜,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在知道背景的情況下對疑點,不斷地追問,為什麼?這段材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剛剛監國,嶄露頭角不久。如果只看表面,就是唐太宗善於納諫的事,魏徵敢於直諫,但是其實背後是一個奪嫡的權謀大局,我們現在用追問的方法,來分析下這段材料。

《資治通鑑》第194卷 唐紀10【案例】魏王李泰深得太宗寵愛,有人稟奏稱三品以上大臣多輕薄魏王。太宗大怒,召見三品以上大臣,嚴厲地責備他們說:“隋文帝的時候,一品以下大臣均被親王們所羞辱操縱,難道魏王不是帝王的兒子嗎?朕不過不想聽任皇子們橫行霸道,聽說三品以上大臣都輕視他們,我如果放縱他們胡來,難道不能羞辱你們嗎?”房玄齡等人都惶恐得汗流滿面,磕頭謝罪。惟獨魏徵正顏厲色地說:“我考慮當今的大臣們,必不敢輕薄魏王。依照禮儀,大臣與皇子都是一樣的。《春秋》說:周王的人即使微賤,也要位列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大臣,陛下素所尊崇禮待。假如綱紀敗壞,固然不必說它;如果聖明在上,魏王必無羞辱大臣之理。隋文帝驕溺他的兒子們,使得他們舉止無禮,最後全被殺掉,又值得後人效法嗎?”太宗高興地說:“說得條條在理,朕不得不佩服。朕因私情溺愛而忘記公義,剛才惱怒的時候,自己覺得有道理,等聽到魏徵的一番話,方知沒有道理。身為君主講話哪能那麼輕率呢?”

【解析】不少朋友看通鑑,看不出門道,如何才能像權謀網這樣:看到一段材料,能夠透視背後的真實內涵呢?其實,看起來複雜,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在知道背景的情況下對疑點,不斷地追問,為什麼?這段材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剛剛監國,嶄露頭角不久。如果只看表面,就是唐太宗善於納諫的事,魏徵敢於直諫,但是其實背後是一個奪嫡的權謀大局,我們現在用追問的方法,來分析下這段材料。

一、唐太宗無端發怒事件有三大疑點?

1、誰告訴唐太宗,群臣輕視魏王的?為什麼要告訴唐太宗?他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2、到底是哪個大臣輕視魏王的,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這些人共性是什麼?到底怎麼輕視的?

3、為什麼房玄齡等人誠惶誠恐?只有魏徵予以反對?

二、這些疑點背後行為的邏輯是什麼?

1、很顯然,向唐太宗李世民打報告,說魏王被人輕視,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提升魏王李泰的威望,藉助李世民的手,去給那些輕視魏王的人一個重重的打擊?

2、什麼樣的人會輕視魏王呢?一個被唐太宗寵愛的魏王李泰,被輕視,這樣的人不想混了?他敢輕視魏王,到了需要李世民出面的地步,他只能是不怕李泰的人,只能是太子李承乾的人。

3、李泰被唐太子寵愛,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奪嫡的想法,想爭取太子之位,那麼想奪嫡第一步就要剪除太子的羽翼,所以,李泰必須找自己的人去提升自己的威望,打擊太子的勢力。

職場無小事,背後隱藏著很深的政治權謀,教會大家抽絲剝繭的方法

三、這個事件的起人達到了什麼目的?

1、為什麼房玄齡會惶恐流汗呢?這說明他想帶頭承認群臣的錯誤,這樣就能夠呼應李泰,坐實有人攻擊李泰。房玄齡為什麼這麼做?權謀不是瞎猜,背後絕對有理由,於是查了《舊唐書·李泰傳》發現,“時皇太子承乾有足疾,泰潛有奪嫡之意,招駙馬都尉柴令武,房遺愛等二十餘人,厚加贈遺,寄為腹心。”而房遺愛是房玄齡的次子。很顯然,房玄齡其實是李泰一黨的。

2、為什麼只有魏徵出來直接喝止這件事件呢。那麼必然魏徵是要維護背後太子的利益,儘管大家都在圍繞魏王被人輕視的這個事情,背後其實是太子李承乾和李泰的矛盾對解決的問題。而魏徵果斷看到這一點。為什麼魏徵會替李承乾說話呢?魏徵是堅定的傳統維護者,也是李承乾的老師。魏徵運用說服術的時候,偷換了一個概念,就是把魏王的被輕視,替換成了大臣與皇子的關係,不能放縱皇子的問題。

3、魏王李泰為什麼會發起這麼一個事件呢?其實這就是火力偵察,對李世民,對群人都是一種偵察。太子剛剛得到一些美譽之後,李泰通過此舉,如果做成了,就會大大的提高李泰的政治威望,如果不做成,也因為李世民當眾斥責群臣,這個也會讓李泰集團的信心大增。畢竟,唐太宗肯為李泰發火,也試探出來李泰在李世民心裡的位置,同樣也能試探出真正的反對派都有誰。

經過上述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出來這個權謀分析的技巧,就是找到疑點,不斷地問為什麼,最終會找到答案,疑點,動機,背景,關係,目的,反應,話術,從這幾個點不斷地思考,就能夠看到背後的權謀大局。就好像這個段子,表面是個太宗勇於認錯納諫的例子,而實際上這背後,就是一個奪嫡戰爭的序幕。兩大派系的案子交鋒。李泰派系贏得太子支持,獲得了自信。太子李承乾維護了自己的地位。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公 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