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當上皇帝,姚崇提出十條建議,毛主席稱他是“大政治家”

從神龍政變(公元705年)到先天政變(公元713年)的八年時間裡,大唐宮廷可謂亂雲翻飛。李顯放任韋后插手朝政。韋后和自己的親家武三思,還有趁機撈到政治利益的上官婉兒興風作浪。

強大的利益集團幾乎淹沒了李顯的皇帝地位。

710年,李顯突然死亡。韋后開始像自己的婆婆武則天一樣臨朝稱制。

然而,小姑子太平公主和侄子臨淄王李隆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一場消滅韋后的軍事行動——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結束了韋后還沒有來得及上演的女皇之夢。

李隆基當上皇帝,姚崇提出十條建議,毛主席稱他是“大政治家”

相王李旦第二次當上了皇帝。

麻煩在於,李旦一開始表現出了對太平公主的極度依賴。無論大小事情,李旦都順著太平公主的意見。久之,太平公主身邊形成了強大的利益集團,她私慾膨脹,打起了皇帝的主意。

而李隆基成為太子之後,勢力也日顯茁壯。這對姑姑太平公主構成了威脅。

當年聯手幹掉韋后的姑侄倆,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無法調和的矛盾。

712年八月,因為天上出現了彗星,李旦覺得天日要變,就把皇帝位置交給了太子李隆基。

而唐玄宗李隆基想單飛主政,可是處處遇到姑姑的羈絆。大部分朝臣依附在太平公主的羽翼之下,七個宰相,五個出自她的門下。這種矛盾到了非用武力解決不可的程度。

我們說,在歷史發展的十字路口,因為利益驅動,各種勢力湧動恣肆,但是總有一些人秉持著正道,儘管他們艱難不堪。

比如,這時候的宰相姚崇。

李隆基當上皇帝,姚崇提出十條建議,毛主席稱他是“大政治家”

武則天一朝已經出任宰相的姚崇,神龍政變之後,被中宗李顯安排到地方任職。睿宗李旦時期被召回朝廷任中書令後,捲入到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紛爭中之後,被貶到地方。姚崇在揚州、淮南、同州任職期間,發展生產,開明治政,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好評。

713年七月初,陰雲籠罩著大唐宮廷。太平公主已經密謀好了除掉唐玄宗的行動計劃。王琚、張說、崔日用等人反覆提醒李隆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唐玄宗李隆基終於下定決心,給太平公主一夥來一次外科手術式的大洗牌。太平公主自縊,她的同夥死的死,逃的逃,她精心構建的權力大廈頃刻間轟然倒地。

先天政變讓李隆基的日子清爽起來。

他在長安城東面的新豐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活動。

活動中,李隆基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姚崇。他一封密詔,姚崇從同州到了新豐。經年未見,君臣二人推心置腹、相談甚歡。

姚崇系統闡述了自己的治政主張,人稱“姚十條。”“實行仁政,廢除嚴刑峻法;息兵休戰,不求邊功;法行自近,公平執法;宦官不得干政;拒絕租賦外的貢獻;皇親國戚不得擔任臺省官;禮待朝臣;虛懷納諫;不再增建道觀、佛寺;以兩漢外戚專權為鑑戒。”

十條主張,條條切中時弊,正是解決唐玄宗面臨治政困境的良藥(後人因此稱姚崇為“救時宰相”)。

神龍政變以來,朝政萎靡,朝臣四分五裂,如何破題?姚崇的建議非常中肯。李隆基聽進去了。

李隆基當上皇帝,姚崇提出十條建議,毛主席稱他是“大政治家”

李隆基下令,姚崇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樑國公。不久,他升任紫微令。

在歷史的關鍵節點,傑出人物的貢獻往往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姚崇的上任,讓唐玄宗心裡變得踏實起來。

姚崇在宰相的位置上推行改革新政,整治無為官員,限制皇親干政,釋放生產力,鼓勵農耕,減輕徭役,為開元盛世修了一條大道。

“姚樑公元崇,登第下筆成章舉,首佐玄宗起中興業凡三十年,天下幾無一人之獄。”杜牧的評價可謂到了極致。即使司馬光也認為“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毛主席更是對他點贊,稱“如此簡單明瞭的十條政治綱領,古今少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