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鶻的孿生姐妹——烏古斯

這是一個被矇蔽和混淆的民族。其實,追溯其源頭並不困難,因為在歷史上她曾經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烏古斯。烏古斯與回紇同出一脈,共同的祖先是先秦的赤狄、秦代的丁零以及稍後的鐵勒。 鐵勒這棵大樹分杈,始於漢代。在漢代鐵勒各部中,烏古斯人被稱為“烏護”、“烏鶻”、“屋骨思”。一位中亞史學家談到,在古代蒙古哈拉和林一帶的山區中,沿著十條河居住的回紇人稱為“溫畏兀兒”,住在九條河地區的烏古斯稱為“脫忽思畏兀兒”。顯然,十姓回紇(溫畏兀兒)和九姓烏古斯(脫忽思畏兀兒)是處於氏族向部落過渡的兩個胞族。

回鶻的孿生姐妹——烏古斯

同胞姐妹的命運大同小異,都有被突厥侵略和侮辱的記錄。第一次發生在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包括烏古斯與回紇的祖先在內的鐵勒各部酋長前往突厥汗帳朝拜,被突厥人統統阬殺。第二次厄運發生在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後突厥汗國頡跌利施可汗發兵血洗了九姓鐵勒之一的烏古斯人,殘兵敗卒被他們強行劃入了“突厥九姓部落聯盟”。 從此,烏古斯人在講烏古斯語的同時,被迫學說突厥語。而且,這些來源於丁零--鐵勒部落的人們,被迫放棄原來的部落名稱,被稱作“黑突厥”,也叫“異姓突厥”。

回鶻的孿生姐妹——烏古斯

暮色如鐵錘般落下,鍛打著滿天苦澀的烏古斯人。他們曾經哭泣過,但無人同情;他們曾經反抗過,但無濟於事。他們唯一能做的只有彎腰,閉嘴,忍耐,等待。整整一代人等得鬚髮斑白了,後突厥才於公元8世紀上半葉出現疲態。烏古斯人趁機脫離突厥歸附大唐,先被安置在太原以北地區臨時避難,後來回到色楞格河一帶遊牧。 惡狼剛走,猛虎又至。突厥人在蒙古草原上留下的空缺很快被同宗的回紇人佔據。唐天寶六年(747),回紇磨延啜可汗一即位,就發兵攻打色楞格河沿岸的“八姓烏古斯”,烏古斯人被迫輾轉西遷。

回鶻的孿生姐妹——烏古斯

拿破崙曾發自內心地說過:“飢餓和胃統治著世界。”大概在9世紀前後,飢餓的烏古斯人逃難來到從額爾齊斯河到伏爾加河的廣闊地區,找到了一片夢一般理想的草原。在這裡,他們用鐵拳和婚姻融合了當地散亂得像落葉一樣的馬薩該達塞人部落,漸次由弱變強,蠢蠢欲動。 然而,中亞作為流浪者的避難所和棲息地,向來就是一個火藥桶。先是突厥人和包括烏古斯人在內的突厥語族人被唐朝和回紇(後更名“回鶻”)驅趕到了這裡。繼而,分裂後的回鶻汗國被黠戛斯趕出了蒙古草原,部分回鶻人沿著逃難者的習慣路徑來到中亞。想不到,回鶻餘部到達中亞後竟然屢戰屢勝,在中亞綻放成了一朵豔麗的黑色玫瑰--喀喇汗王朝。

回鶻的孿生姐妹——烏古斯

突厥人和烏古斯等所謂的突厥語族人再次淪為附庸。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個別回鶻人竟然自稱“突厥語族”人,始作俑者就是編寫《突厥語大辭典》的喀喇汗王朝作家穆罕默德·喀什噶裡。他把與突厥不同種族、曾經臣屬於突厥或與突厥臨近的各個部落一股腦兒歸入突厥語族之中。這也是烏古斯人和維吾爾人被混淆了民族界限的直接原因。好在,他在書中偶然提到,烏古斯人有屬於自己的語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