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五四精魂不老,中國風華正茂!

1919—2019。

五四風雷,激盪百年。

穿越歷史的雲煙,在中華民族奮力前行的浩瀚征途中,始終燃燒著一隻閃耀著青春光輝的熾熱火焰。

一百年前,當王朝帝制的喪鐘還在中華大地上回響,當領土主權在列強的無恥逼迫下一步步淪喪,億萬青年兒女在民族意識的初醒中,開始自我重塑與抗爭。

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慷慨激昂的青年學生走上街頭,振臂呼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五四大遊行。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熱血青年智性勃發,血脈賁張,為救亡圖存不惜捨身赴難,讓全中國、全世界看到了進步青年的力量。在他們的感召下,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紛紛加入到了這場空前的愛國運動之中。

這是一場偉大的愛國革命運動,仁人志士擎起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這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有志青年衝破了禁錮思想的羅網,形成了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鬥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一百年前,救國一代這樣回答歷史之問、民族之問、時代之問。

他叫羅家倫,北京學生界代表,親筆起草了五四運動惟一的印刷傳單《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提出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並在《每週評論》上第一次提出“五四運動”這個名詞,一直沿用至今。

她叫錢中慧,高喊口號走上浩浩蕩蕩的街頭,高喊口號開展演講、抵制日貨、發行愛國日刊。她和其他三名女學生代表積極向政府請願,要求政府不要苛待學生,要言論自由,不要干涉學生的愛國演講。

他叫傅斯年,1918年夏與羅家倫等組織新潮社,成為北大學生會領袖之一,五四運動爆發時擔任遊行總指揮,衝在隊伍對前方。他主創《新潮》月刊,用極富戰鬥力的文字批判社會上的陳舊現象,影響深遠。

她叫鄧春蘭,在眾目睽睽之下表露自己的心聲,努力掙脫封建禮教的枷鎖,主張男女平等,率先提出男女同校,為大學開放女禁一再爭取。

他叫李大釗,始終和學生們站在一起共同戰鬥的共產主義戰士,與學生聯合會一起奔走營救被捕學生,積極傳播馬列主義。他一面猛烈抨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一面又告誡中國人民,“非有深仇於日本人也,”“我們愛日本的勞工階級、平民、青年, 和愛自國或他國的勞工階級、平民、青年一樣誠摯,一樣懇切。”

他叫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思想指導者,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他創辦的《新青年》雜誌是當時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他曾這樣說:“如若有人問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大概的答詞必然是愛國救國。”

……

他們是那個時代最不畏強權、最有知識覺悟的進步青年,也是那個時代最具抗爭精神和使命擔當的愛國青年。

歷史前行,先驅不會湮沒;歲月流轉,五四精神永存。

梁啟超先生曾言,“十年飲冰,但難涼熱血”。

一百年來,五四的“最燃青春”照亮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的芳華。從五四走來,他們用滿腔熱血點燃青春火炬,他們的身影早已被歷史銘記。

長征路上,泥濘的沼澤困不住戰士們的腳步,冷風和嚴寒沒有冰封青年們的熱血,小小士兵衣衫襤褸卻不忘讀書識字,飢寒交迫仍堅信眼前就是那革命勝利的燈火;

抗戰時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數萬青年家境殷實卻仍奔赴戰場,無數青年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一張張年輕的面孔稚氣未脫卻堅毅果敢,只為民族解放,光復河山;

建設年代,全國人民奮起直追,一批批有志青年踴躍投身到熱氣騰騰的大規模經濟建設中來,“向荒山進軍”“向科學進軍”……青年突擊隊在“急、難、險、重、新”的工作中發揮著關鍵且獨特的作用;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從天安門前的一句“小平您好”到南下經商的“弄潮兒”,從守衛邊疆、保家衛國的人民子弟兵到“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青年志願者,從勇擔青年使命、奮發有為的青年大學生到拼搏賽場、為國爭光的運動健兒,銳意進取、鍥而不捨的青春力量本色不改,一脈相承。

“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

一個世紀後的青年身上,流淌著和五四先驅們同樣的熱血,實現著百年來一代代青年共同的偉大夢想。

她是90後北大女生宋璽,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五批赴亞丁灣護航編隊裡唯一的一名女陸戰隊員。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為國爭光、為民造福,她曾許下承諾——“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他是“最美村官”秦玥飛,一名耶魯大學畢業生。有人說他“打壞了一手人生贏家的好牌”,可他卻說,“鄉村和土地是我適合的地方,我的價值在基層”“每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我希望我們村村民能夠實現”。

她是90後高校副院長劉明偵,23歲成為《Nature》刊文第一作者。國之所需,吾志所向。劉明偵常說,“我們青年人這一代,當我們享受了足夠多的家庭資源、社會資源和國家資源的時候,我們不僅是單單的個體了。我們應該為這個社會和國家多做一些事情,我們對這個社會和國家是有使命的,也是有責任的。”

他是“復興號”高鐵助理研究員田亮。他在五年間“試乘”過數千公里的高鐵新線,參與完成了時速420公里的世界最高速動車組交會試驗,確保高鐵安全順利運行。在田亮心中,“參與高鐵建設,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更是參與打造中國的靚麗名片,我感到自豪。”

他是英年早逝的緝毒英雄柯佔軍。面對販毒分子,他總是奮不顧身,勇敢地衝向前。“柯佔軍從來就不怕死。”從警9年,柯佔軍共主辦毒品案件33起,抓獲販毒嫌疑人64人,繳獲毒品53.517千克,參與偵辦毒品案件101起,抓獲販毒嫌疑人245人,繳獲毒品837.763千克……刀鋒上行走一輩子,他給世人留下了這樣一份精彩的成績單。

……

他們是百年後的“新青年”,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中國;以不懈奮鬥,實現民族復興!

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鬥、凱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國青年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歷經一代代人的傳承、弘揚與積澱,五四精神更是早已成為中國青年與家國命運榮辱與共的鮮明標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100年,五四精魂不老,中國風華正茂。

來源:法制日報(作者:劉丹)

編輯:常煜 朱嬋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