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偶虹談李少春排戲

李少春 翁偶虹 聽戲APP 2019-07-03

最近,有許多中青年演員,憾於排演新劇之不愜其意,也不為觀眾所喜,就詢於予:當年李少春是怎樣排戲的。予為少春編劇較多,從編到排到演的全過程,知之較詳,總結出兩個字來,就是“多思”。

翁偶虹談李少春排戲

李少春與翁偶虹合演《野豬林》

我為他編劇,都是先談後寫,達成默契,劇本寫好,經過他第一遍的“多思”,必有建設性的修改意見,然靈犀相通,所見略同,一改而會心相諧,演後即不再改。蓋少春於“多思”之際,不僅為個人謀,擴而展之,更為場面(樂隊)、佈景、服裝、燈光等,一一求其水乳交融。所以他排演的新劇,雖非盡美盡善,卻無捉襟見肘之疵。同場的合作演員,常以“穩紮穩打”欽其“多思”之韌性。其“多思”之穩,確有一股韌性,養成他創排新劇的特點。例如他安排唱腔,先用錄音帶錄下來他自創的新腔,自拉自唱,同時把胡琴的過門也襯墊出來,然後傾聽錄音,稍感不適,洗去重錄,直到他自己聽著滿意,再與琴師研討精到。武、舞亦然,個人舞蹈,扎束自習;群打套數,先用跳棋斟酌部位,直至胸有成竹,再與搭檔研究,從諫如流,常常修改自己的方案。人物與人物的表演交流,更是不厭其煩地載磨載礪,直到滿意。他認為的滿意就是舒服,他常說:“愈彆扭的身段,我愈要叫它演得舒服;愈彆扭的唱、念,我愈要叫它演得舒服、念得舒服。”但他決不為了舒服而亂改劇本,忠實的程度,有時一字不改,有時更易數字,略變句法,並不以陌生的結構,生僻的臺詞,拘束他創新的志趣,相反,更促進他關心藝術整體的韌性。

翁偶虹談李少春排戲

翁偶虹談李少春排戲

我曾問他:“你演新戲,是否也像傳統戲那樣地沉迷於其他角色之中?”他風趣地回答:“我上演新戲,更兼顧其他演員,要招呼樂隊,要照顧燈光,還要顧及觀眾的反映。同時我自己還得往外掏唱詞,掏唸白,掏板腔,掏動作,掏武打。假若我要是忘了自己,恐怕就亂了套了!但是,當我在事前多思多備,安排穩妥之後,我自然就能忘了自己,沉迷於角色之中、”觀此,可知少春排演新戲之多思,亦可知少春之所以為少春也。

(選自《名伶歌影錄》翁偶虹著,張景山編。與聽戲頭條號獨家刊登,如要轉載請聯繫聽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