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旭輝——專訪旭輝董事長林中'

林中 廈門 黃金年代 創業 建築 郭靖 黃金 香港 福建 地產深度報道 2019-07-16
"

從2000年創建之初的幾十億規模,到2018年的1520億元銷售額,旭輝集團躋身中國房地產行業的TOP15僅僅用了18年。憑藉“合作模式”、“逆週期拿地”等策略,旭輝一次次精準地把握住市場節奏,成為業內公認的成長最快房企之一。

有人說,旭輝的成績與集團董事長林中對大局觀的把握息息相關,他每一步都能踩準市場節奏,分毫不差。

一位熟識林中的同行說:“別看他已坐擁一家千億房企,但他從不懂得享受。每天還是按時上下班,甚至常常只是小憩片刻,到夜半時分,他的辦公室燈光又悄然點亮了。郭靖便是他最推崇的人,天道酬勤也是其帶領旭輝取得現有成績的關鍵所在。”

然而,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旭輝的前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19年,全國各地開展“因城施策”,調控升級,融資政策收緊,房地產市場漸入“寒冬”,房企間的“規模之爭”也隨之告一段落,整個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調整。

正當此時,素以穩健著稱的旭輝集團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先有傳言稱企業內部下發“全面暫停公開市場拿地”通知,後有媒體爆料旭輝“上了相關部門關注名單”,融資渠道被驟然收緊。

那麼,真實的旭輝究竟如何?企業接下來又將實行何種戰略?

日前,一向在後方運籌帷幄、鮮少公開露面的林中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在溝通中,林中也針對外界的各種質疑給出了相應的解釋。

雖然當前的旭輝頗受輿論關注,但已過知命之年的林中看上去依舊溫文爾雅、神采奕奕,臉上不見絲毫焦慮。

"

從2000年創建之初的幾十億規模,到2018年的1520億元銷售額,旭輝集團躋身中國房地產行業的TOP15僅僅用了18年。憑藉“合作模式”、“逆週期拿地”等策略,旭輝一次次精準地把握住市場節奏,成為業內公認的成長最快房企之一。

有人說,旭輝的成績與集團董事長林中對大局觀的把握息息相關,他每一步都能踩準市場節奏,分毫不差。

一位熟識林中的同行說:“別看他已坐擁一家千億房企,但他從不懂得享受。每天還是按時上下班,甚至常常只是小憩片刻,到夜半時分,他的辦公室燈光又悄然點亮了。郭靖便是他最推崇的人,天道酬勤也是其帶領旭輝取得現有成績的關鍵所在。”

然而,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旭輝的前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19年,全國各地開展“因城施策”,調控升級,融資政策收緊,房地產市場漸入“寒冬”,房企間的“規模之爭”也隨之告一段落,整個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調整。

正當此時,素以穩健著稱的旭輝集團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先有傳言稱企業內部下發“全面暫停公開市場拿地”通知,後有媒體爆料旭輝“上了相關部門關注名單”,融資渠道被驟然收緊。

那麼,真實的旭輝究竟如何?企業接下來又將實行何種戰略?

日前,一向在後方運籌帷幄、鮮少公開露面的林中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在溝通中,林中也針對外界的各種質疑給出了相應的解釋。

雖然當前的旭輝頗受輿論關注,但已過知命之年的林中看上去依舊溫文爾雅、神采奕奕,臉上不見絲毫焦慮。

“行者”旭輝——專訪旭輝董事長林中

國際金融報副總編輯張俊才(右)專訪旭輝董事長林中(張志峰 攝)

“黑馬”OR“行者”

相較於業界冠以的“黑馬”之名,林中更喜歡將旭輝當作一名“行者”,“我從來都不追求旭輝要跑得最快,但一定是追求成為走得最遠的那個”。

記者查閱《上海統計年鑑》發現,2000年,全上海的房地產業生產總值僅210億元,不及工業產值的零頭。

彼時,林中一手創辦的 “廈門永升”剛剛度過了8個年頭,已是福建廈門當地一家知名的民營企業。但在林中看來,自1998年時提出房地產市場化之後,中國房地產市場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契機。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在大本營廈門一手開創的大好局面,帶領創業班底來到上海,創辦了旭輝集團。

事實證明,1998-2018年間的20年,的確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黃金年代,城市化率有了質的提升,而這期間,旭輝也成功實現了飛躍。

"

從2000年創建之初的幾十億規模,到2018年的1520億元銷售額,旭輝集團躋身中國房地產行業的TOP15僅僅用了18年。憑藉“合作模式”、“逆週期拿地”等策略,旭輝一次次精準地把握住市場節奏,成為業內公認的成長最快房企之一。

有人說,旭輝的成績與集團董事長林中對大局觀的把握息息相關,他每一步都能踩準市場節奏,分毫不差。

一位熟識林中的同行說:“別看他已坐擁一家千億房企,但他從不懂得享受。每天還是按時上下班,甚至常常只是小憩片刻,到夜半時分,他的辦公室燈光又悄然點亮了。郭靖便是他最推崇的人,天道酬勤也是其帶領旭輝取得現有成績的關鍵所在。”

然而,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旭輝的前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19年,全國各地開展“因城施策”,調控升級,融資政策收緊,房地產市場漸入“寒冬”,房企間的“規模之爭”也隨之告一段落,整個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調整。

正當此時,素以穩健著稱的旭輝集團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先有傳言稱企業內部下發“全面暫停公開市場拿地”通知,後有媒體爆料旭輝“上了相關部門關注名單”,融資渠道被驟然收緊。

那麼,真實的旭輝究竟如何?企業接下來又將實行何種戰略?

日前,一向在後方運籌帷幄、鮮少公開露面的林中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在溝通中,林中也針對外界的各種質疑給出了相應的解釋。

雖然當前的旭輝頗受輿論關注,但已過知命之年的林中看上去依舊溫文爾雅、神采奕奕,臉上不見絲毫焦慮。

“行者”旭輝——專訪旭輝董事長林中

國際金融報副總編輯張俊才(右)專訪旭輝董事長林中(張志峰 攝)

“黑馬”OR“行者”

相較於業界冠以的“黑馬”之名,林中更喜歡將旭輝當作一名“行者”,“我從來都不追求旭輝要跑得最快,但一定是追求成為走得最遠的那個”。

記者查閱《上海統計年鑑》發現,2000年,全上海的房地產業生產總值僅210億元,不及工業產值的零頭。

彼時,林中一手創辦的 “廈門永升”剛剛度過了8個年頭,已是福建廈門當地一家知名的民營企業。但在林中看來,自1998年時提出房地產市場化之後,中國房地產市場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契機。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在大本營廈門一手開創的大好局面,帶領創業班底來到上海,創辦了旭輝集團。

事實證明,1998-2018年間的20年,的確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黃金年代,城市化率有了質的提升,而這期間,旭輝也成功實現了飛躍。

“行者”旭輝——專訪旭輝董事長林中

2012年,剛剛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申請上市的旭輝集團,其年銷售額僅為95.4億元。到了2017年,旭輝的這一數值增長了10倍,只用了6年時間便順利突破千億大關,成為業內公認的一匹“黑馬”。尤其是2017年,旭輝的銷售額近乎翻倍,從上年的530億元增至2017年的1040億元,同比規模大漲 96%

也正是在2017年這個“規模為王”的年代,意氣風發的旭輝集團正式對外發布“二五戰略”,宣稱未來5年的複合增長率保持在40%以上,向3000億元銷售規模進軍,最終進入行業TOP8。

然而,在經歷了2018年的“史上最嚴調控”之後,旭輝的戰略思路也相應做出了調整,從規模擴張轉向更加追求“質”的發展。2019年初的業績會上,就在旭輝規模突破1500億元之後,企業頗為“保守”地定下了1900億元銷售任務,截至6月30日,旭輝已完成884.4億,目標完成接近一半。

相較於業界冠以的“黑馬”之名,林中更喜歡將旭輝當作一名“行者”。

“我從來都不追求旭輝要跑得最快,但一定是追求成為走得最遠的那個。”在林中看來,規模的壯大隻是企業健康發展之後的必然結果,而旭輝真正追求的初衷在於品質。

謹慎拿地

旭輝拿地遵循逆週期思路,在林中看來,越是在房子銷量不好、地價便宜時,越應該多拿地,因為這時候土地買家少、地價較為合理。

不過,旭輝的規模發展有目共睹,而作為先決條件,優質糧草的儲備自然被所有房企視為第一要務,土拍、併購、合作等納儲動作均不可或缺。

年報顯示,2016年,旭輝以241.1億元收購了36個新項目,共計新增土地建築面積650萬平米。2017年和2018年,旭輝連續兩年分別耗資452億元和411億元,拿下78個和93個土地項目權益,相較之前幾乎翻了一番。此時的旭輝,拿地明顯提速。

令市場略感意外的是,就在近期各地土拍市場“寒氣”逐漸消散,呈現出一片火熱場面時,旭輝在公開市場的拿地動作卻驟然“停滯”。

對此,林中對記者表示,“這與旭輝的逆週期拿地思路有關。”在他看來,越是在房子銷量不好、地價便宜時,越應該多拿地,因為這時候土地買家少、地價較為合理。例如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期間,土拍市場遇冷,旭輝拿地的動作就非常頻繁。反之亦然,近期,許多參拍地塊的競拍房企數量驟然暴增至數十家,舉牌次數也頻頻破百,溢價率居高不下,因此,旭輝認為拿地風險過高,開始主動減少參拍。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旭輝近期“放棄”拿地,“比如6月份的某地塊,只有我們一家舉牌,便順理成章地收入囊中。對於多數越過投資‘紅線’的地塊,旭輝則主動選擇退出。”林中分析稱,各地政府和地產從業者都希望看到一個平穩、健康的房地產市場,不希望暴漲暴跌,特別是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因此未來一定會是一個房價平穩增長、低頻波動的市場階段,少有大起大落,高溢價土地實則難以再像此前幾年一樣取得相應收益,更遑論麵粉比麵包還貴的“地王”項目。

而在林中看來,當前非理性的土地搶拍現象必定不能持久,預計下半年土地市場或將降溫,屆時就到了旭輝行動的時候。

對於未來的佈局,林中指出,雖然目前一二線城市發展已經相對穩定和飽和,但三四線城市作為一二線的有效補充,仍有著非常巨大的潛力。不過,在實際佈局時,旭輝主要考慮有產業、人口導入、區域供求關係平衡的城市,這也是旭輝未來主業必須要把握的方向。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根據年報,截至2018年底,旭輝集團約有90%以上的土地儲備集中在一二線及少量強三線城市,對於三四線城市的佈局仍持審慎態度。

迴應“被監管”:實乃誤傳

林中認為,旭輝始終強調的都是做房企中的“三好生”,而非“偏科生”,即追求增長率、負債率、利潤率的平衡穩固之道。

不過,面對多變的市場形勢,企業的發展註定難以一帆風順。

特別是融資政策的變化,關乎企業的錢袋子。一方面是近日監管機構開出多張地產貸款罰單,另一方面是房地產信託融資加強風險管理嚴控規模,在經歷了年初的寬鬆期後,房企的融資渠道被再度收緊。

就在不久之前,有媒體報道稱,相關監管部門注意到一些拿地激進的“地王”房企知情人士確認,旭輝已被列入“被關注名單”名單。

對此,林中直言,早在今年4月-5月土拍市場復甦時,旭輝在公開市場拿地的動作就已經開始有計劃的減少,但因為此前與一些地方政府合作的部分舊城改造、一二級聯動開發項目,恰好在此時入市,所以顯得總體拿地有所增加。但林中強調,“不拿地王”始終是旭輝的底線。

而對於“被關注”或“被監管”之類的傳聞,林中表示,這是誤傳,旭輝至今不曾收到過此類通知或窗口指導。

不僅如此,事實上,在林中看來,旭輝始終強調的都是“做房企中的‘三好生’,而非‘偏科生’”,即追求增長率、負債率、利潤率的平衡穩固之道。旭輝深知,穩健的財務才是企業健康發展的保障。

首先,在淨負債率方面,旭輝目前已穩定在70%左右,而在同規模的民營房企中,這一數值普遍維持在100%-200%之間。其次,旭輝非常注重自身信用平臺的建設和維護,其國外評級機構都在BB以上,國內均為AAA,信用程度和風險程度較為穩健,使其境外發債利息長期處於7%左右的低位,相對一些動輒發債利率超過10%的房企而言優勢明顯。

此外,在負債結構中,房地產作為一個“長期投資”型行業,最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短債長投”,而旭輝的短期債務佔比只有17%,並不存在此類問題。用林中的話來說,“旭輝2個月的銷售收入就足以償清所有的短期債務”。

對於房地產普遍存在的高槓杆現象,林中認為:“高槓杆不可以經常用,但是在特殊的時期一定要用。如果適逢彎道超車的絕佳時機,對於財務一向穩健的旭輝而言,偶爾為之,無傷大雅。”

多元化是必然之路

林中指出,自2018年開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進入第三個階段,房企的開發模式也將逐漸轉變,多元化是必然之路。但旭輝的主航道仍是地產業務,多元化業務短期內並無上市計劃。

多元化轉型作為房地產企業的出路,早已成為業內共識。

旭輝集團作為房地產開發相關行業多元化的典型代表,目前已佈局包括物業管理、長租公寓、養老地產、教育、商業在內的9個板塊。其中,物業公司永升生活服務作為集團旗下首個分拆上市的多元化板塊,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可圈可點。

對此,業內紛紛猜測,旭輝集團下一個分拆上市的多元化業務會是哪個?

林中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短期內並無上市計劃。林中認為,自2018年開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進入第三個階段,即城市化2.0階段,房企的開發模式也將逐漸轉變,多元化是必然之路。但目前,房地產開發行業的天花板還遠遠未到,旭輝的主航道仍是地產業務。

至於養老地產、長租公寓等多元化產業,林中表示,目前只是在準備階段,提前佈局。旭輝的真正轉型將會在2022年開始的“三五戰略”階段,從開發銷售型企業轉變成綜合運營型企業,對市場的運營能力、對不動產的管理能力,如何培養新的人才,構建新的技能等,都將是未來需要考慮的。

以長租公寓為例,其行業前景非常廣闊,但企業需要摸索出一個可行的盈利模式。這與房地產開發行業不同,很多企業在去年大規模搶灘長租市場之後,卻發現出租業務並非如他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長租公寓業務屬於運營型行業,掙錢很慢,需要耐心去逐步積累,因此習慣於高週轉、高負債的企業很難做好。在旭輝看來,現在的路越難走,未來將競爭對手淘汰之後,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旭輝的長租公寓目前也在摸索之中,林中表示,長租板塊目前還在穩步發展中,具體上市計劃可能要在三四年之後,爭取“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不過,對於商業板塊,林中則直言“並不準備單獨上市”。他分析稱,目前的房企收入普遍有95%-97%來自於物業銷售收入,但當未來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發展成熟時,必定會向商業自持轉變。十年之後,房地產市場從增量真正轉向存量,企業就將不斷增加持有部分,包括寫字樓、商業等,理想的營收格局就會是50%物業銷售、30%租金、20%其他收入。所以,房地產開發與商業管理是分不開的,不會考慮單獨剝離開來。

然而,不論是就目前的房地產主業,還是未來的全生態、多元化發展而言,面對2019年“因城施策”的大環境,對於一個企業能力的真正考驗似乎才剛剛開始。“行者”旭輝,究竟能走多遠?

編輯 沈玉潔

"

從2000年創建之初的幾十億規模,到2018年的1520億元銷售額,旭輝集團躋身中國房地產行業的TOP15僅僅用了18年。憑藉“合作模式”、“逆週期拿地”等策略,旭輝一次次精準地把握住市場節奏,成為業內公認的成長最快房企之一。

有人說,旭輝的成績與集團董事長林中對大局觀的把握息息相關,他每一步都能踩準市場節奏,分毫不差。

一位熟識林中的同行說:“別看他已坐擁一家千億房企,但他從不懂得享受。每天還是按時上下班,甚至常常只是小憩片刻,到夜半時分,他的辦公室燈光又悄然點亮了。郭靖便是他最推崇的人,天道酬勤也是其帶領旭輝取得現有成績的關鍵所在。”

然而,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旭輝的前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19年,全國各地開展“因城施策”,調控升級,融資政策收緊,房地產市場漸入“寒冬”,房企間的“規模之爭”也隨之告一段落,整個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調整。

正當此時,素以穩健著稱的旭輝集團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先有傳言稱企業內部下發“全面暫停公開市場拿地”通知,後有媒體爆料旭輝“上了相關部門關注名單”,融資渠道被驟然收緊。

那麼,真實的旭輝究竟如何?企業接下來又將實行何種戰略?

日前,一向在後方運籌帷幄、鮮少公開露面的林中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在溝通中,林中也針對外界的各種質疑給出了相應的解釋。

雖然當前的旭輝頗受輿論關注,但已過知命之年的林中看上去依舊溫文爾雅、神采奕奕,臉上不見絲毫焦慮。

“行者”旭輝——專訪旭輝董事長林中

國際金融報副總編輯張俊才(右)專訪旭輝董事長林中(張志峰 攝)

“黑馬”OR“行者”

相較於業界冠以的“黑馬”之名,林中更喜歡將旭輝當作一名“行者”,“我從來都不追求旭輝要跑得最快,但一定是追求成為走得最遠的那個”。

記者查閱《上海統計年鑑》發現,2000年,全上海的房地產業生產總值僅210億元,不及工業產值的零頭。

彼時,林中一手創辦的 “廈門永升”剛剛度過了8個年頭,已是福建廈門當地一家知名的民營企業。但在林中看來,自1998年時提出房地產市場化之後,中國房地產市場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契機。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在大本營廈門一手開創的大好局面,帶領創業班底來到上海,創辦了旭輝集團。

事實證明,1998-2018年間的20年,的確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黃金年代,城市化率有了質的提升,而這期間,旭輝也成功實現了飛躍。

“行者”旭輝——專訪旭輝董事長林中

2012年,剛剛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申請上市的旭輝集團,其年銷售額僅為95.4億元。到了2017年,旭輝的這一數值增長了10倍,只用了6年時間便順利突破千億大關,成為業內公認的一匹“黑馬”。尤其是2017年,旭輝的銷售額近乎翻倍,從上年的530億元增至2017年的1040億元,同比規模大漲 96%

也正是在2017年這個“規模為王”的年代,意氣風發的旭輝集團正式對外發布“二五戰略”,宣稱未來5年的複合增長率保持在40%以上,向3000億元銷售規模進軍,最終進入行業TOP8。

然而,在經歷了2018年的“史上最嚴調控”之後,旭輝的戰略思路也相應做出了調整,從規模擴張轉向更加追求“質”的發展。2019年初的業績會上,就在旭輝規模突破1500億元之後,企業頗為“保守”地定下了1900億元銷售任務,截至6月30日,旭輝已完成884.4億,目標完成接近一半。

相較於業界冠以的“黑馬”之名,林中更喜歡將旭輝當作一名“行者”。

“我從來都不追求旭輝要跑得最快,但一定是追求成為走得最遠的那個。”在林中看來,規模的壯大隻是企業健康發展之後的必然結果,而旭輝真正追求的初衷在於品質。

謹慎拿地

旭輝拿地遵循逆週期思路,在林中看來,越是在房子銷量不好、地價便宜時,越應該多拿地,因為這時候土地買家少、地價較為合理。

不過,旭輝的規模發展有目共睹,而作為先決條件,優質糧草的儲備自然被所有房企視為第一要務,土拍、併購、合作等納儲動作均不可或缺。

年報顯示,2016年,旭輝以241.1億元收購了36個新項目,共計新增土地建築面積650萬平米。2017年和2018年,旭輝連續兩年分別耗資452億元和411億元,拿下78個和93個土地項目權益,相較之前幾乎翻了一番。此時的旭輝,拿地明顯提速。

令市場略感意外的是,就在近期各地土拍市場“寒氣”逐漸消散,呈現出一片火熱場面時,旭輝在公開市場的拿地動作卻驟然“停滯”。

對此,林中對記者表示,“這與旭輝的逆週期拿地思路有關。”在他看來,越是在房子銷量不好、地價便宜時,越應該多拿地,因為這時候土地買家少、地價較為合理。例如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期間,土拍市場遇冷,旭輝拿地的動作就非常頻繁。反之亦然,近期,許多參拍地塊的競拍房企數量驟然暴增至數十家,舉牌次數也頻頻破百,溢價率居高不下,因此,旭輝認為拿地風險過高,開始主動減少參拍。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旭輝近期“放棄”拿地,“比如6月份的某地塊,只有我們一家舉牌,便順理成章地收入囊中。對於多數越過投資‘紅線’的地塊,旭輝則主動選擇退出。”林中分析稱,各地政府和地產從業者都希望看到一個平穩、健康的房地產市場,不希望暴漲暴跌,特別是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因此未來一定會是一個房價平穩增長、低頻波動的市場階段,少有大起大落,高溢價土地實則難以再像此前幾年一樣取得相應收益,更遑論麵粉比麵包還貴的“地王”項目。

而在林中看來,當前非理性的土地搶拍現象必定不能持久,預計下半年土地市場或將降溫,屆時就到了旭輝行動的時候。

對於未來的佈局,林中指出,雖然目前一二線城市發展已經相對穩定和飽和,但三四線城市作為一二線的有效補充,仍有著非常巨大的潛力。不過,在實際佈局時,旭輝主要考慮有產業、人口導入、區域供求關係平衡的城市,這也是旭輝未來主業必須要把握的方向。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根據年報,截至2018年底,旭輝集團約有90%以上的土地儲備集中在一二線及少量強三線城市,對於三四線城市的佈局仍持審慎態度。

迴應“被監管”:實乃誤傳

林中認為,旭輝始終強調的都是做房企中的“三好生”,而非“偏科生”,即追求增長率、負債率、利潤率的平衡穩固之道。

不過,面對多變的市場形勢,企業的發展註定難以一帆風順。

特別是融資政策的變化,關乎企業的錢袋子。一方面是近日監管機構開出多張地產貸款罰單,另一方面是房地產信託融資加強風險管理嚴控規模,在經歷了年初的寬鬆期後,房企的融資渠道被再度收緊。

就在不久之前,有媒體報道稱,相關監管部門注意到一些拿地激進的“地王”房企知情人士確認,旭輝已被列入“被關注名單”名單。

對此,林中直言,早在今年4月-5月土拍市場復甦時,旭輝在公開市場拿地的動作就已經開始有計劃的減少,但因為此前與一些地方政府合作的部分舊城改造、一二級聯動開發項目,恰好在此時入市,所以顯得總體拿地有所增加。但林中強調,“不拿地王”始終是旭輝的底線。

而對於“被關注”或“被監管”之類的傳聞,林中表示,這是誤傳,旭輝至今不曾收到過此類通知或窗口指導。

不僅如此,事實上,在林中看來,旭輝始終強調的都是“做房企中的‘三好生’,而非‘偏科生’”,即追求增長率、負債率、利潤率的平衡穩固之道。旭輝深知,穩健的財務才是企業健康發展的保障。

首先,在淨負債率方面,旭輝目前已穩定在70%左右,而在同規模的民營房企中,這一數值普遍維持在100%-200%之間。其次,旭輝非常注重自身信用平臺的建設和維護,其國外評級機構都在BB以上,國內均為AAA,信用程度和風險程度較為穩健,使其境外發債利息長期處於7%左右的低位,相對一些動輒發債利率超過10%的房企而言優勢明顯。

此外,在負債結構中,房地產作為一個“長期投資”型行業,最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短債長投”,而旭輝的短期債務佔比只有17%,並不存在此類問題。用林中的話來說,“旭輝2個月的銷售收入就足以償清所有的短期債務”。

對於房地產普遍存在的高槓杆現象,林中認為:“高槓杆不可以經常用,但是在特殊的時期一定要用。如果適逢彎道超車的絕佳時機,對於財務一向穩健的旭輝而言,偶爾為之,無傷大雅。”

多元化是必然之路

林中指出,自2018年開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進入第三個階段,房企的開發模式也將逐漸轉變,多元化是必然之路。但旭輝的主航道仍是地產業務,多元化業務短期內並無上市計劃。

多元化轉型作為房地產企業的出路,早已成為業內共識。

旭輝集團作為房地產開發相關行業多元化的典型代表,目前已佈局包括物業管理、長租公寓、養老地產、教育、商業在內的9個板塊。其中,物業公司永升生活服務作為集團旗下首個分拆上市的多元化板塊,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可圈可點。

對此,業內紛紛猜測,旭輝集團下一個分拆上市的多元化業務會是哪個?

林中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短期內並無上市計劃。林中認為,自2018年開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進入第三個階段,即城市化2.0階段,房企的開發模式也將逐漸轉變,多元化是必然之路。但目前,房地產開發行業的天花板還遠遠未到,旭輝的主航道仍是地產業務。

至於養老地產、長租公寓等多元化產業,林中表示,目前只是在準備階段,提前佈局。旭輝的真正轉型將會在2022年開始的“三五戰略”階段,從開發銷售型企業轉變成綜合運營型企業,對市場的運營能力、對不動產的管理能力,如何培養新的人才,構建新的技能等,都將是未來需要考慮的。

以長租公寓為例,其行業前景非常廣闊,但企業需要摸索出一個可行的盈利模式。這與房地產開發行業不同,很多企業在去年大規模搶灘長租市場之後,卻發現出租業務並非如他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長租公寓業務屬於運營型行業,掙錢很慢,需要耐心去逐步積累,因此習慣於高週轉、高負債的企業很難做好。在旭輝看來,現在的路越難走,未來將競爭對手淘汰之後,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旭輝的長租公寓目前也在摸索之中,林中表示,長租板塊目前還在穩步發展中,具體上市計劃可能要在三四年之後,爭取“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不過,對於商業板塊,林中則直言“並不準備單獨上市”。他分析稱,目前的房企收入普遍有95%-97%來自於物業銷售收入,但當未來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發展成熟時,必定會向商業自持轉變。十年之後,房地產市場從增量真正轉向存量,企業就將不斷增加持有部分,包括寫字樓、商業等,理想的營收格局就會是50%物業銷售、30%租金、20%其他收入。所以,房地產開發與商業管理是分不開的,不會考慮單獨剝離開來。

然而,不論是就目前的房地產主業,還是未來的全生態、多元化發展而言,面對2019年“因城施策”的大環境,對於一個企業能力的真正考驗似乎才剛剛開始。“行者”旭輝,究竟能走多遠?

編輯 沈玉潔

“行者”旭輝——專訪旭輝董事長林中

歡迎關注、投稿、爆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