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批示讚揚的生態文明建設範例

林業 木蘭圍場 三農 黨建網微平臺 黨建網微平臺 2017-08-31
習近平批示讚揚的生態文明建設範例習近平批示讚揚的生態文明建設範例

習近平總書記為何對塞罕壩作出批示?黨建網微平臺梳理了總書記部分論述和相關報道,迴應大家關注。

習近平批示讚揚的生態文明建設範例

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

據新華社北京8月28日報道,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蹟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蹟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

習近平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代接著一代幹,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

學習宣傳河北塞罕壩林場生態文明建設範例座談會28日在京召開。

中國北方一道神奇的“塞罕壩”

習近平批示讚揚的生態文明建設範例

1962年前後塞罕壩林場建場之初照片。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北部,曾經是茫茫荒原。半個多世紀以來,三代塞罕壩林場人以堅韌不拔的鬥志和永不言敗的擔當,堅持植樹造林,建設了百萬畝人工林海。

很難想象,人們在這片曾經林木稀疏風沙肆虐、至今高寒乾旱的冷僻高嶺上,竟然建起112萬畝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塞罕壩森林覆蓋率從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單位面積林木蓄積量達到全國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國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以現有的林木蓄積量,塞罕壩每年釋放的氧氣可供近200萬人呼吸一年;栽種的樹木按一米株距排開,可以繞地球赤道12圈。

如今,塞罕壩每年為京津地區輸送淨水1.37億立方米、釋放氧氣55萬噸,成為守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

塞罕壩百萬畝林海,也帶來顯著經濟效益。近十年,塞罕壩與建場之初的十年相比,年均無霜期增加14.6天,年均降水量增加66.3毫米,年大風天數平均減少30天,每年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20億元人民幣。

生態越來越好,塞罕壩的美景更是早已聲名遠揚。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每年吸引遊客50多萬人次,一年的門票收入可達4000多萬元人民幣。

按照規劃,未來一兩年時間內,塞罕壩機械林場將全面完成場內石質荒山的綠化任務,使森林覆蓋率達到86%的飽和水平。

塞罕壩所在的承德市,在塞罕壩精神的鼓舞下,次第增綠造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京津冀發展涵養水源。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更多的“奇蹟嶺”正在建設中。

(據中新網承德2017年8月4日電 《塞罕壩:中國如何造就生態“奇蹟嶺”》;新華社北京2017年8月28日電《習近平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蹟作指示》)

轉載請標註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總監製/徐遙 責編/劉文韜 編輯/翁淮南 製作/付天

覺得不錯,請點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