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讓我笑不出來的江湖

令狐沖 林平之 金庸 任盈盈 虛擬de世界 虛擬de世界 2017-08-31

一個讓我笑不出來的江湖

說來慚愧,直到大學,才完整地讀完了幾本金庸先生的原著。刀光劍影江湖事,字裡行間英雄情。讀過,思過,方知自己多年以來的錯過。影視劇裡,人物靠演員的演技和導演的手法來詮釋,而在書中,人物的形象則由作者文字的刻畫和自己的想象與思考相輔而相成。讀過金庸原著,就會發現,影像之於文字,有時蒼白無力。

《笑傲江湖》是我讀的第一本金庸原著。相信“笑傲”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但這裡還是做個簡單的概括。

小說的開頭,懸念迭起,引入入勝,作者以偵探小說的筆法,記敘了林震南一家慘遭滅門的經過,接著通過林平之在逃亡路上的所見所聞,揭祕出滅門林氏的幕後黑手及其重大圖謀——搶奪林家的《辟邪劍譜》。這時,各色人物悉數登場:

帶著弟子滅門林氏的餘滄海,開始明搶劍譜;而“君子劍”嶽不群則在著手下一盤更大的棋,比之餘的“明搶”,嶽可謂“暗奪”。陰謀層次的高低,也註定了兩人成果的迥異:餘滄海為武林人士所唾棄,最後終於見到辟邪劍法時,卻是林平之對青城派的屠戮;嶽不群收納林平之,扶危濟困,“無愧”於“君子劍”的美名,且終捧著《辟邪劍譜》練就神功。但正所謂,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陰謀家總是在自己的陰謀裡算計著別人,卻不知命運的陰謀正算計著自己。

一個讓我笑不出來的江湖

主角令狐沖的出場,頗有點“未見其人笑先聞”的味道。金庸先借林平之之耳,聽聞華山派眾弟子敘說令狐沖戲耍青城弟子的事蹟,再借林平之之口,評論令狐沖道:“原來他們說了半天的大師哥名叫令狐沖。此人也真多事……”。然後又在劉正風的府上,藉著大家爭論令狐沖從淫賊田伯光手下救儀琳的事件,眾人由誤會到欽佩,側面展現令狐沖的機變與正直。至此,一個尚未出場的人物,卻已然憑著玩世不恭又正義凜然的形象徵服了讀者。

《笑傲江湖》是金庸筆下少數幾個沒有歷史大背景的作品,雖少了幾分歷史的厚重感,但也正因如此,令狐沖得以擺脫“救國救民”的“俠之大者”的束縛,更“自由”地“仗劍走江湖”。然而,令狐沖是真正的自由嗎?

事實是那句老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令狐沖不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他沒有什麼練就絕世武功、雄霸江湖的野心,甚至連成為華山派掌門人也認為是報答“師門厚恩”的責任,他真正渴望的是隨性而為、心不為形役的生活,這也正是為何在風清揚告訴他“劍術之道,講究如行雲流水,任意所至”時,他“只感到說不出的歡喜”。金庸小說裡有兩個著名的“酒鬼”,一個是喬峰,另一個就是令狐沖。只不過喬峰的好飲,是英雄男兒的豪氣鬥生,而令狐沖的喜醉,則是對現實的逃避,酒氣中微含頹敗之意。

一個讓我笑不出來的江湖

感情方面,令狐沖自始至終都在愛著小師妹嶽靈珊,這點任盈盈也知道。此中的很多細節,就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筆法的細膩和對人物內心世界勾勒的文字功力了。

比如,第十七章《傾心》:“星月微光照映之下,雪白的臉龐似乎發射出柔和的光芒,令狐沖心中一動:‘這姑娘其實比小師妹美貌得多,待我又這樣好,可是……可是……我心中怎地還是對小師妹念念不忘?’”在和任盈盈獨處時,令狐沖卻想著嶽靈珊。

第二十六章《圍寺》:“突然之間,四下裡萬籟無聲。……似乎只聽到雪花落在樹葉和叢草之上,發出輕柔異常的聲音。令狐沖心中忽想:‘小師妹這時候不知在幹甚麼?’”這時他在率眾營救未來妻子,戰事一觸即發,他心中卻又忽念起小師妹。

第三十六章《傷逝》:“忽然之間,嶽靈珊輕輕唱起歌來。令狐沖胸口如受重擊,聽她唱的正是福建山歌,聽到她口中吐出了‘姊妹,上山採茶去’的曲調,那是林平之教她的福建山歌。”聽到嶽靈珊臨死前的閩歌,“胸口如受重擊”,可見令狐沖對林平之醋意之大,對小師妹情誼之深。嶽靈珊氣絕之後,令狐沖的表現是這樣的,“令狐沖心中一沉,似乎整個世界忽然間都死了,想要放聲大哭,卻又哭不出來。他伸出雙手,將嶽靈珊的身子抱了起來,輕輕叫道:‘小師妹,小師妹,你別怕!我抱你到你媽媽那裡去,沒有人再欺侮你了。’”而此時任盈盈就在他的身旁。

一個讓我笑不出來的江湖

“大盈若衝,其用不窮”。金庸故意把令狐沖和任盈盈的名字起到了一塊,似乎已註定了他二人要走到一起,然而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任盈盈的包容。令狐沖對嶽靈珊情到深處、不能釋懷,任盈盈則包容待之,進退有據,給令狐沖也給自己留下了足夠的戰略緩衝空間,更重要的是,進退之間,一個完全付出的女人始終沒有自殘過自己的驕傲和尊嚴。最後,他們一琴一蕭,諧奏出笑傲江湖之曲。

一個讓我笑不出來的江湖

《笑傲江湖》中有一個不太明顯的對比。那就是“萬里獨行”田伯光和“君子劍”嶽不群。一個是採花大盜,臭名昭著;一個是謙謙君子,人所敬仰。但行徑為人所不恥的田伯光卻十分重諾,面對桃谷六仙的百般折磨,仍隻字不提風清揚的行蹤;以君子著稱的嶽不群卻從一開始就在謀篇佈局、踐行野心。常言道,真小人易躲,偽君子難防。以致林平之對餘滄海的恨是殺之而後快,對嶽不群的恨則是殺之也不快,最好的復仇就是變成自己的敵人。林平之這把小“君子劍”,刺死了嶽靈珊,也終毀滅了自己。用別人的錯誤懲罰別人,和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是兩個看似迥異實則同為悲哀的命題。

初讀《笑傲江湖》,我渴望讀到一個身懷獨孤九劍,行具魏晉遺風的大俠令狐沖。讀罷全文,卻只感到令狐沖放浪形骸的外表下,實則是為形所役的內心。甚至在文末的後記中,金庸還寫道:“本書結束時,盈盈伸手扣住令狐沖的手腕,嘆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終身和一隻大馬猴鎖在一起,再也不分開了。’盈盈的愛情得到圓滿,她是心滿意足的,令狐沖的自由卻又被鎖住了。”我相信金庸先生所說的,不是令狐沖跳進了婚姻的圍城,而是想表達,人生沒有絕對的自由,生活處處有羈絆。

一個讓我笑不出來的江湖

東方不敗渴望擺脫任我行的束縛,造反叛亂,成為萬人之上的教主之後,卻在絕世武功中迷失了自我。楊蓮亭為東方不敗寵信,掌握生殺大權,看似絕對的權力和自由,卻終因怨聲四起和盡失人心而葬送了小命。任我行復仇成功,重為教主,在“千秋萬代,一統江湖”的歌功頌德聲中,走向了權力慾火的自焚之路。嶽不群處心積慮,先得《辟邪劍譜》,再登五嶽盟主寶座,野心實現後,卻發現更大的束縛擺在眼前。

絕對自由不存在,笑傲江湖也只是一種態度。真正的自由人,是那些在種種現實的約束下,通過規劃和奮鬥得出人生價值最大值的人。而那些希望消除一切束縛,在絕對自由下信馬由韁的人,最後都成了權力慾望的追逐者和犧牲品。

徐克的電影《笑傲江湖》裡有這樣一句臺詞,“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是江湖。”金庸先生的這部政治寓言,描寫的雖是武俠世界,影射的卻是現實生活。任盈盈和令狐沖第一次分別時,叮囑他道:“江湖風波險惡,多多保重。”我們的現實生活是另一個江湖,願我們每一個人,身行好事,腳走好路,多多保重。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