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中師生故事之20:三年師範 ,破滅了我憧憬的大學夢

原題:中師:我的大學——遊向彼岸

作者:扶 蘇

青春是詩,青春是歌,青春是夢。

詩如彩霞,歌如虹霓,夢如仙山樓閣。

十九歲,芳華歲月,喜歡憧憬,耽於幻想。

十九歲,詩意年華,魅力四射。

十九歲,夢想倚在太陽之上,向宇宙放歌。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20:三年師範 ,破滅了我憧憬的大學夢

一天,家裡突然來了兩個人,他們說我分到鄉第一初級中學了。

這時,天空呈現的是秋的顏色。

我不知道這是縣教育局的決定,我們一同畢業的同學都分到鄉下了,儘管我的親戚還是教育局局長。

說真的,我是極不情願去的,因為與當初的夢想背道而馳,況且無端地和荒涼的大西北連在一起。

那裡四圍高,中間低,宛如一個小盆地,有一條小河經年流著。站在盆地的中央,可以看見雲霞瀰漫了西天,看見落日銜著遠山慢慢地落下去,看見月亮從東邊嶺上升起來。

在那樣的天地裡生活,正如秦觀的《行香子·樹繞村莊》描寫的那樣:“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像這樣洋溢著春天氣息的田園風光並不為我所向往,我所向往的是詩和遠方,就像出門向東看一樣。

東方,那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東方,那是夢想升起的地方。隱約傳來火車的聲響,心也會隨著抵達遠方。

如今又要回到生根之地了,如同到外面轉了一圈。人雖然回來了,但心卻留在了外面。想起三年前從故鄉出發,開啟了我的人生之旅,現在突然又回來了,那顆躁動的心怎能安靜下來呢?一個在黃河岸邊一座小城生活了三年的我早已脫胎換骨,濡染了一身小城的氣息。回想當初考上師範時不知招來了多少羨慕的目光,每當遇到村裡熟識或不熟識的人,都會對我指指點點,因為我是村裡唯一考上中師的一個,也是我所在的鄉鎮和所考試的鄉鎮唯一的一個,何況我又是在村裡的初中上的。

初有的歡悅讓我高興了一陣子,但隨著報到徹底失望了,因為我所看到的學校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教學樓,一些蒼綠的泡桐樹在暮秋的天氣裡兀立著,圍牆外面種植著小麥,在秋陽下拂著一抹淡淡的綠意。看著眼前的一切,彷彿兜頭澆了一盆涼水,心裡陡然一陣落寞。

那麼我所憧憬的大學又是怎樣呢?有許多的樓房,樓房與樓房之間有寬闊的水泥路,柳蔭夾道,鮮花相迎,莘莘學子走在上面,歲月嫵媚而靜好。

可眼前的學校處在一條窄窄的河谷裡。出去校門就是一條公路,過去公路穿過一塊麥田就是河灘,一條澗河湯湯地流著。冬天河水結冰,反射著太陽的白光。河谷兩邊是黃土高坡,當地人叫做塬。某個春日我和舍友爬上去,看到的不是我想象中的山而是較為平坦的田野,村莊埋在田野裡。站在塬上眺望,雖不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景象,但也是風光無限。然後低頭俯瞰下面,學校成了一個小小的火柴盒,四層的教學樓矮得如同一座房屋,路上的行人如蠕動的螞蟻,車輛又像一隻只爬行的烏龜。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20:三年師範 ,破滅了我憧憬的大學夢

三門峽市豫西師範學校怎會建在這裡?

追溯學校的歷史,它的前身是河南省立陝縣師範學校,1946年9月從開封遷來。靈寶解放後,又遷往靈寶,改名為河南省立靈寶師範學校。1955年8月由靈寶遷到陝縣觀音堂,1982年從觀音堂遷到三門峽市東郊野鹿和斜橋兩個行政村之間。三門峽和陝縣就像一對孿生兄弟,中間僅隔著一條鐵路,就是貫穿東西的大動脈隴海鐵路。站在教學樓上可以看見火車經過,長長的火車像蝸牛揹著重重的殼兒,夢裡常有火車的聲音。

我們開學的時候,學生宿舍和餐廳都還沒有建成。教室在教學樓的二層,宿舍安排在教學樓的三層和四層,那也都是教室。學校門口東邊有一排簡易房,牛毛氈或者石棉瓦建的,其中有一間是我們的餐廳。好的天氣,我們可以蹲在校園裡吃,一旦遇到了颳風或下雨天,狹小的餐廳裡就沒有地方蹲,不知誰帶了個頭端到教室裡,於是教室就成了我們的餐廳。後來建了食堂,仍然是一排石棉瓦房。不過這時離我們的宿舍更近了,可以端回宿舍裡吃。就是在宿舍裡我們聽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送的《人生》,記得小說的扉頁上有這樣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了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20:三年師範 ,破滅了我憧憬的大學夢

隨著光陰荏苒,寒來暑往,三年的師範生活夢一般地結束了,我所憧憬的大學夢也隨之破滅了,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重新回到了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而這時我的同齡人,當初那些沒有考上師範的同學正在為大學夢做最後的衝刺,兩個月後他們就要走進理想的大學,實現青春的夢想,想到這裡不免一陣酸楚,一陣惆悵,一種難以言說的情緒交織在一起拂之不去。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20:三年師範 ,破滅了我憧憬的大學夢

回眸過去,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如春風喚醒了沉睡的大地,同時也吹進了我們的校園。一天老師在課堂上講了陳景潤和他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如同在我的心裡打開了一扇亮窗。課本上那篇《探索星空奧祕的年輕人》讓我對宇宙產生了無窮的遐想,同時《科學的春天》像火一樣點燃了我,《地質之光》又使我對科學的熱愛有增無減,而葉帥的《公關詩》更堅定了我的志向。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一條信念神話般地植根於心,上大學,搞科研,像陳景潤、李四光那樣,現在美好的憧憬被眼前的景象打碎了。

1985年8月的一天,當我從校園出來復又走進校園,適逢第一個教師節。教師節帶給我的歡樂,暫時沖淡了心中的抑鬱。大學夢破滅了,但不能沒有其它的念想,於是又做起了文學夢,孰料這夢一直做到現在還沒有醒。這麼說是我不喜歡當老師嗎?非也,只因與我的夙願相悖,與我的初衷相左。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20:三年師範 ,破滅了我憧憬的大學夢

個人簡歷

蘇雖軍,筆名扶蘇,寓居洛陽,。1989年《又見炊煙》等三首詩發表於《人民文學》(函授版),1995年魯迅文學院發展部和普及部聯合舉辦文學作品大獎賽,有詩歌獲得二等獎(一等獎不設),之後輟筆。2007年散文《告別泥濘》在洛陽市文聯等單位舉辦的新農村建設徵文中獲得散文獎(後結集出版《河洛田園又春風》),另有小說、散文、詩歌發表於《牡丹》、《洛陽晚報》、《河南思客》、《河南散文》、《同步閱讀》、《文學鑑賞與寫作》、《當代作家聯盟》等紙刊媒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