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灣所設民國時期國民黨上將陳列室中曹浩森像

曹浩森主政江西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江西處於孤立地位,曹浩森慘淡經營,鼎力維持。為支援戰爭,他主持了“一縣一機”的募捐工作,下令全省捐獻飛機一百架。他面對何香凝女士的質問,電呈蔣介石,釋放了被熊式輝關押在泰和馬家洲集中營的廖仲愷之子廖承志。抗戰期間,他提出“不圖貢獻,便遭毀滅”的警語,呼籲“務必振作起來,以今日之艱辛,去奪取明日之勝利”。曹浩森1946年卸任江西省主席,接任者為四川軍閥王陵基。1947年曹浩森在南京就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東南行政指揮部主任,並授上將銜。1948年,攜第二夫人李甘稚潰退臺灣。

清廉美名

曹浩森潔身自好,清廉卓然,在貪腐成風、爾虞我詐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為難得之品行。

曹浩森從大後方的西南重慶赴贛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上任第一天,當時遷在泰和縣的省府派出一個車隊赴贛湘邊界迎接曹浩森。但見曹浩森攜愛人李甘稚只帶著簡單的行李箱和一個祕書、一個警衛,車隊空車折返。甫就任,專司膳食的主辦請示曹浩森,說熊主席過去每天膳食費多少元,曹主席可加高些費用。曹浩森答道:“講食物價錢,我不內行,且講食物。我和李先生一天有半斤肉,就不要魚;有半斤魚,就不要肉。蔬菜、豆腐廚房斟酌就是。”曹浩森在九江的家中,張掛著他擬書的一幅條屏:“不大不少兒女,半鄉半市人家。一桌無分主僕,滿盤豆腐冬瓜。”可見他平日生活之簡樸。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灣所設民國時期國民黨上將陳列室中曹浩森像

曹浩森主政江西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江西處於孤立地位,曹浩森慘淡經營,鼎力維持。為支援戰爭,他主持了“一縣一機”的募捐工作,下令全省捐獻飛機一百架。他面對何香凝女士的質問,電呈蔣介石,釋放了被熊式輝關押在泰和馬家洲集中營的廖仲愷之子廖承志。抗戰期間,他提出“不圖貢獻,便遭毀滅”的警語,呼籲“務必振作起來,以今日之艱辛,去奪取明日之勝利”。曹浩森1946年卸任江西省主席,接任者為四川軍閥王陵基。1947年曹浩森在南京就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東南行政指揮部主任,並授上將銜。1948年,攜第二夫人李甘稚潰退臺灣。

清廉美名

曹浩森潔身自好,清廉卓然,在貪腐成風、爾虞我詐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為難得之品行。

曹浩森從大後方的西南重慶赴贛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上任第一天,當時遷在泰和縣的省府派出一個車隊赴贛湘邊界迎接曹浩森。但見曹浩森攜愛人李甘稚只帶著簡單的行李箱和一個祕書、一個警衛,車隊空車折返。甫就任,專司膳食的主辦請示曹浩森,說熊主席過去每天膳食費多少元,曹主席可加高些費用。曹浩森答道:“講食物價錢,我不內行,且講食物。我和李先生一天有半斤肉,就不要魚;有半斤魚,就不要肉。蔬菜、豆腐廚房斟酌就是。”曹浩森在九江的家中,張掛著他擬書的一幅條屏:“不大不少兒女,半鄉半市人家。一桌無分主僕,滿盤豆腐冬瓜。”可見他平日生活之簡樸。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祖居地

曹浩森在家鄉牌樓村,沒有興造華堂,只遺留下父親傳給他的一間老宅,後來廢置。牌樓村老人回憶說,曹浩森曾捐資,為村上鋪了通往吃水井邊的麻石路。其父曹光澗去世,曹浩森回家奔喪,在周溪老街擺祭。周邊百姓蜂到趕來一睹“省主席”風采,縣政府派了一排的兵力前來協安。曹浩森身穿草鞋,站在八仙桌上作輯致意:“謝謝鄉親們!我就是曹浩森。”

曹浩森正派處世,不搞那個年代盛行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拉拉扯扯、裙帶惟親。時任贛州專署專員的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曹浩森不事逢迎都很敬重。曹浩森的三弟曹明吳,憑藉才學,湖北省政府擬錄用他為一縣之縣長,曹浩森聽聞後,竟至函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免之,以至兄弟結怨多年。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灣所設民國時期國民黨上將陳列室中曹浩森像

曹浩森主政江西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江西處於孤立地位,曹浩森慘淡經營,鼎力維持。為支援戰爭,他主持了“一縣一機”的募捐工作,下令全省捐獻飛機一百架。他面對何香凝女士的質問,電呈蔣介石,釋放了被熊式輝關押在泰和馬家洲集中營的廖仲愷之子廖承志。抗戰期間,他提出“不圖貢獻,便遭毀滅”的警語,呼籲“務必振作起來,以今日之艱辛,去奪取明日之勝利”。曹浩森1946年卸任江西省主席,接任者為四川軍閥王陵基。1947年曹浩森在南京就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東南行政指揮部主任,並授上將銜。1948年,攜第二夫人李甘稚潰退臺灣。

清廉美名

曹浩森潔身自好,清廉卓然,在貪腐成風、爾虞我詐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為難得之品行。

曹浩森從大後方的西南重慶赴贛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上任第一天,當時遷在泰和縣的省府派出一個車隊赴贛湘邊界迎接曹浩森。但見曹浩森攜愛人李甘稚只帶著簡單的行李箱和一個祕書、一個警衛,車隊空車折返。甫就任,專司膳食的主辦請示曹浩森,說熊主席過去每天膳食費多少元,曹主席可加高些費用。曹浩森答道:“講食物價錢,我不內行,且講食物。我和李先生一天有半斤肉,就不要魚;有半斤魚,就不要肉。蔬菜、豆腐廚房斟酌就是。”曹浩森在九江的家中,張掛著他擬書的一幅條屏:“不大不少兒女,半鄉半市人家。一桌無分主僕,滿盤豆腐冬瓜。”可見他平日生活之簡樸。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祖居地

曹浩森在家鄉牌樓村,沒有興造華堂,只遺留下父親傳給他的一間老宅,後來廢置。牌樓村老人回憶說,曹浩森曾捐資,為村上鋪了通往吃水井邊的麻石路。其父曹光澗去世,曹浩森回家奔喪,在周溪老街擺祭。周邊百姓蜂到趕來一睹“省主席”風采,縣政府派了一排的兵力前來協安。曹浩森身穿草鞋,站在八仙桌上作輯致意:“謝謝鄉親們!我就是曹浩森。”

曹浩森正派處世,不搞那個年代盛行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拉拉扯扯、裙帶惟親。時任贛州專署專員的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曹浩森不事逢迎都很敬重。曹浩森的三弟曹明吳,憑藉才學,湖北省政府擬錄用他為一縣之縣長,曹浩森聽聞後,竟至函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免之,以至兄弟結怨多年。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村休閒亭

曹浩森離任江西之際,省府已從泰和回遷到南昌,有知情的南昌市民特意在他路過的家門口擺上清水、明鏡,以示對曹浩森“清如水,明如鏡”的政聲稱許。

家族命運

曹浩森的祖父曹常相是地道的農民,平日裡也會在湖上捕魚謀生。父親曹光澗寒窗苦讀得以中舉,一度任江西餘干縣縣令,後退居鄉間,傳授詩書。曹光澗前妻生育三兒子,屬曹氏“明”字輩,以三國之名分別入名,依次叫明魏、明蜀、明吳,老大曹明魏即曹浩森;後妻也生育三兒子,取名帶了絞絲旁,依次叫明統、明緒、明綿。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灣所設民國時期國民黨上將陳列室中曹浩森像

曹浩森主政江西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江西處於孤立地位,曹浩森慘淡經營,鼎力維持。為支援戰爭,他主持了“一縣一機”的募捐工作,下令全省捐獻飛機一百架。他面對何香凝女士的質問,電呈蔣介石,釋放了被熊式輝關押在泰和馬家洲集中營的廖仲愷之子廖承志。抗戰期間,他提出“不圖貢獻,便遭毀滅”的警語,呼籲“務必振作起來,以今日之艱辛,去奪取明日之勝利”。曹浩森1946年卸任江西省主席,接任者為四川軍閥王陵基。1947年曹浩森在南京就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東南行政指揮部主任,並授上將銜。1948年,攜第二夫人李甘稚潰退臺灣。

清廉美名

曹浩森潔身自好,清廉卓然,在貪腐成風、爾虞我詐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為難得之品行。

曹浩森從大後方的西南重慶赴贛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上任第一天,當時遷在泰和縣的省府派出一個車隊赴贛湘邊界迎接曹浩森。但見曹浩森攜愛人李甘稚只帶著簡單的行李箱和一個祕書、一個警衛,車隊空車折返。甫就任,專司膳食的主辦請示曹浩森,說熊主席過去每天膳食費多少元,曹主席可加高些費用。曹浩森答道:“講食物價錢,我不內行,且講食物。我和李先生一天有半斤肉,就不要魚;有半斤魚,就不要肉。蔬菜、豆腐廚房斟酌就是。”曹浩森在九江的家中,張掛著他擬書的一幅條屏:“不大不少兒女,半鄉半市人家。一桌無分主僕,滿盤豆腐冬瓜。”可見他平日生活之簡樸。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祖居地

曹浩森在家鄉牌樓村,沒有興造華堂,只遺留下父親傳給他的一間老宅,後來廢置。牌樓村老人回憶說,曹浩森曾捐資,為村上鋪了通往吃水井邊的麻石路。其父曹光澗去世,曹浩森回家奔喪,在周溪老街擺祭。周邊百姓蜂到趕來一睹“省主席”風采,縣政府派了一排的兵力前來協安。曹浩森身穿草鞋,站在八仙桌上作輯致意:“謝謝鄉親們!我就是曹浩森。”

曹浩森正派處世,不搞那個年代盛行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拉拉扯扯、裙帶惟親。時任贛州專署專員的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曹浩森不事逢迎都很敬重。曹浩森的三弟曹明吳,憑藉才學,湖北省政府擬錄用他為一縣之縣長,曹浩森聽聞後,竟至函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免之,以至兄弟結怨多年。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村休閒亭

曹浩森離任江西之際,省府已從泰和回遷到南昌,有知情的南昌市民特意在他路過的家門口擺上清水、明鏡,以示對曹浩森“清如水,明如鏡”的政聲稱許。

家族命運

曹浩森的祖父曹常相是地道的農民,平日裡也會在湖上捕魚謀生。父親曹光澗寒窗苦讀得以中舉,一度任江西餘干縣縣令,後退居鄉間,傳授詩書。曹光澗前妻生育三兒子,屬曹氏“明”字輩,以三國之名分別入名,依次叫明魏、明蜀、明吳,老大曹明魏即曹浩森;後妻也生育三兒子,取名帶了絞絲旁,依次叫明統、明緒、明綿。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牌樓村老年活動中心

曹家土改時被劃了“地主”成分,其時曹浩森遠避臺灣一隅,他的五個弟弟的命運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老二曹明蜀1950年代外遷到周溪灣裡程家生活。老三曹明吳土改時被人民政府作為鎮壓對象而離世。老四曹明統民國時是周溪當地的一方鄉紳,1950年他以可替當地農會在外購糧救濟漁民為藉口,外逃經香港偷渡至臺灣。1960年代他的大兒子因生活苦悶也欲偷渡至臺灣,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在深圳羅湖被押回,並被判刑,後在珠光農場以行醫為終。1987年曹明統思鄉心切從臺灣回牌樓村定居,與妻兒團聚,四年後病逝故里。老五曹明緒1949年前便過早去世,無後嗣。老六曹明綿1946年去了臺灣,起初是在臺灣管理日本戰俘,一生未婚。1986年曹浩森的兒子曹艮在香港見到了這個六叔。曹明綿晚年將一些積蓄寄回給大陸的侄子輩貼補家用。2000年前後以90歲以上高齡歿於臺灣。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灣所設民國時期國民黨上將陳列室中曹浩森像

曹浩森主政江西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江西處於孤立地位,曹浩森慘淡經營,鼎力維持。為支援戰爭,他主持了“一縣一機”的募捐工作,下令全省捐獻飛機一百架。他面對何香凝女士的質問,電呈蔣介石,釋放了被熊式輝關押在泰和馬家洲集中營的廖仲愷之子廖承志。抗戰期間,他提出“不圖貢獻,便遭毀滅”的警語,呼籲“務必振作起來,以今日之艱辛,去奪取明日之勝利”。曹浩森1946年卸任江西省主席,接任者為四川軍閥王陵基。1947年曹浩森在南京就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東南行政指揮部主任,並授上將銜。1948年,攜第二夫人李甘稚潰退臺灣。

清廉美名

曹浩森潔身自好,清廉卓然,在貪腐成風、爾虞我詐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為難得之品行。

曹浩森從大後方的西南重慶赴贛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上任第一天,當時遷在泰和縣的省府派出一個車隊赴贛湘邊界迎接曹浩森。但見曹浩森攜愛人李甘稚只帶著簡單的行李箱和一個祕書、一個警衛,車隊空車折返。甫就任,專司膳食的主辦請示曹浩森,說熊主席過去每天膳食費多少元,曹主席可加高些費用。曹浩森答道:“講食物價錢,我不內行,且講食物。我和李先生一天有半斤肉,就不要魚;有半斤魚,就不要肉。蔬菜、豆腐廚房斟酌就是。”曹浩森在九江的家中,張掛著他擬書的一幅條屏:“不大不少兒女,半鄉半市人家。一桌無分主僕,滿盤豆腐冬瓜。”可見他平日生活之簡樸。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祖居地

曹浩森在家鄉牌樓村,沒有興造華堂,只遺留下父親傳給他的一間老宅,後來廢置。牌樓村老人回憶說,曹浩森曾捐資,為村上鋪了通往吃水井邊的麻石路。其父曹光澗去世,曹浩森回家奔喪,在周溪老街擺祭。周邊百姓蜂到趕來一睹“省主席”風采,縣政府派了一排的兵力前來協安。曹浩森身穿草鞋,站在八仙桌上作輯致意:“謝謝鄉親們!我就是曹浩森。”

曹浩森正派處世,不搞那個年代盛行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拉拉扯扯、裙帶惟親。時任贛州專署專員的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曹浩森不事逢迎都很敬重。曹浩森的三弟曹明吳,憑藉才學,湖北省政府擬錄用他為一縣之縣長,曹浩森聽聞後,竟至函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免之,以至兄弟結怨多年。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村休閒亭

曹浩森離任江西之際,省府已從泰和回遷到南昌,有知情的南昌市民特意在他路過的家門口擺上清水、明鏡,以示對曹浩森“清如水,明如鏡”的政聲稱許。

家族命運

曹浩森的祖父曹常相是地道的農民,平日裡也會在湖上捕魚謀生。父親曹光澗寒窗苦讀得以中舉,一度任江西餘干縣縣令,後退居鄉間,傳授詩書。曹光澗前妻生育三兒子,屬曹氏“明”字輩,以三國之名分別入名,依次叫明魏、明蜀、明吳,老大曹明魏即曹浩森;後妻也生育三兒子,取名帶了絞絲旁,依次叫明統、明緒、明綿。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牌樓村老年活動中心

曹家土改時被劃了“地主”成分,其時曹浩森遠避臺灣一隅,他的五個弟弟的命運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老二曹明蜀1950年代外遷到周溪灣裡程家生活。老三曹明吳土改時被人民政府作為鎮壓對象而離世。老四曹明統民國時是周溪當地的一方鄉紳,1950年他以可替當地農會在外購糧救濟漁民為藉口,外逃經香港偷渡至臺灣。1960年代他的大兒子因生活苦悶也欲偷渡至臺灣,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在深圳羅湖被押回,並被判刑,後在珠光農場以行醫為終。1987年曹明統思鄉心切從臺灣回牌樓村定居,與妻兒團聚,四年後病逝故里。老五曹明緒1949年前便過早去世,無後嗣。老六曹明綿1946年去了臺灣,起初是在臺灣管理日本戰俘,一生未婚。1986年曹浩森的兒子曹艮在香港見到了這個六叔。曹明綿晚年將一些積蓄寄回給大陸的侄子輩貼補家用。2000年前後以90歲以上高齡歿於臺灣。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侄子在村上經營小商店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灣所設民國時期國民黨上將陳列室中曹浩森像

曹浩森主政江西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江西處於孤立地位,曹浩森慘淡經營,鼎力維持。為支援戰爭,他主持了“一縣一機”的募捐工作,下令全省捐獻飛機一百架。他面對何香凝女士的質問,電呈蔣介石,釋放了被熊式輝關押在泰和馬家洲集中營的廖仲愷之子廖承志。抗戰期間,他提出“不圖貢獻,便遭毀滅”的警語,呼籲“務必振作起來,以今日之艱辛,去奪取明日之勝利”。曹浩森1946年卸任江西省主席,接任者為四川軍閥王陵基。1947年曹浩森在南京就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東南行政指揮部主任,並授上將銜。1948年,攜第二夫人李甘稚潰退臺灣。

清廉美名

曹浩森潔身自好,清廉卓然,在貪腐成風、爾虞我詐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為難得之品行。

曹浩森從大後方的西南重慶赴贛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上任第一天,當時遷在泰和縣的省府派出一個車隊赴贛湘邊界迎接曹浩森。但見曹浩森攜愛人李甘稚只帶著簡單的行李箱和一個祕書、一個警衛,車隊空車折返。甫就任,專司膳食的主辦請示曹浩森,說熊主席過去每天膳食費多少元,曹主席可加高些費用。曹浩森答道:“講食物價錢,我不內行,且講食物。我和李先生一天有半斤肉,就不要魚;有半斤魚,就不要肉。蔬菜、豆腐廚房斟酌就是。”曹浩森在九江的家中,張掛著他擬書的一幅條屏:“不大不少兒女,半鄉半市人家。一桌無分主僕,滿盤豆腐冬瓜。”可見他平日生活之簡樸。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祖居地

曹浩森在家鄉牌樓村,沒有興造華堂,只遺留下父親傳給他的一間老宅,後來廢置。牌樓村老人回憶說,曹浩森曾捐資,為村上鋪了通往吃水井邊的麻石路。其父曹光澗去世,曹浩森回家奔喪,在周溪老街擺祭。周邊百姓蜂到趕來一睹“省主席”風采,縣政府派了一排的兵力前來協安。曹浩森身穿草鞋,站在八仙桌上作輯致意:“謝謝鄉親們!我就是曹浩森。”

曹浩森正派處世,不搞那個年代盛行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拉拉扯扯、裙帶惟親。時任贛州專署專員的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曹浩森不事逢迎都很敬重。曹浩森的三弟曹明吳,憑藉才學,湖北省政府擬錄用他為一縣之縣長,曹浩森聽聞後,竟至函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免之,以至兄弟結怨多年。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村休閒亭

曹浩森離任江西之際,省府已從泰和回遷到南昌,有知情的南昌市民特意在他路過的家門口擺上清水、明鏡,以示對曹浩森“清如水,明如鏡”的政聲稱許。

家族命運

曹浩森的祖父曹常相是地道的農民,平日裡也會在湖上捕魚謀生。父親曹光澗寒窗苦讀得以中舉,一度任江西餘干縣縣令,後退居鄉間,傳授詩書。曹光澗前妻生育三兒子,屬曹氏“明”字輩,以三國之名分別入名,依次叫明魏、明蜀、明吳,老大曹明魏即曹浩森;後妻也生育三兒子,取名帶了絞絲旁,依次叫明統、明緒、明綿。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牌樓村老年活動中心

曹家土改時被劃了“地主”成分,其時曹浩森遠避臺灣一隅,他的五個弟弟的命運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老二曹明蜀1950年代外遷到周溪灣裡程家生活。老三曹明吳土改時被人民政府作為鎮壓對象而離世。老四曹明統民國時是周溪當地的一方鄉紳,1950年他以可替當地農會在外購糧救濟漁民為藉口,外逃經香港偷渡至臺灣。1960年代他的大兒子因生活苦悶也欲偷渡至臺灣,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在深圳羅湖被押回,並被判刑,後在珠光農場以行醫為終。1987年曹明統思鄉心切從臺灣回牌樓村定居,與妻兒團聚,四年後病逝故里。老五曹明緒1949年前便過早去世,無後嗣。老六曹明綿1946年去了臺灣,起初是在臺灣管理日本戰俘,一生未婚。1986年曹浩森的兒子曹艮在香港見到了這個六叔。曹明綿晚年將一些積蓄寄回給大陸的侄子輩貼補家用。2000年前後以90歲以上高齡歿於臺灣。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侄子在村上經營小商店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四孫曹以剛在都昌縣城家中庭院

曹浩森的原配夫人方氏是都昌三汊港人,孃家也算富裕人家,據說後來子孫好賭家道漸衰。方氏一生未離開過婆家牌樓村,沒有隨丈夫曹浩森倥傯天下。1950年,方氏選擇以決絕的方式長眠地下。方氏與曹浩森生兩子,大兒子曹瑜讀大學時參加與外國大學生的足球比賽,被踢傷吐血而亡。小兒子曹艮按照父親旨意不入仕途,求學美術。年輕時曾任江西省銀行九江分行的襄理,與平民家庭的女子李新國相愛結合。曹浩森不持門戶之見,對兒子婚事十分認可。當年曹艮與李新國在南京舉行體面婚禮,國民黨重量級要員何應欽是證婚人。新中國成立,曹艮在歷經被判勞改的十餘年的生活後,憑藉美術特長,在周溪鈕釦廠從事貝雕手藝,1995年83歲時辭世。李新國在人生的非常時期,以一個女人的賢淑與堅韌,憑藉一醫之長,在鄉間拉扯大四子一女。老人晚年在都昌縣城辦幼兒園,2012年享米壽辭世,與丈夫同安葬於縣城南山。曹浩森的後人皆不慕富貴,不事張揚,信守幸福是拼搏出來的,過著各自的平凡而平靜的生活。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灣所設民國時期國民黨上將陳列室中曹浩森像

曹浩森主政江西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江西處於孤立地位,曹浩森慘淡經營,鼎力維持。為支援戰爭,他主持了“一縣一機”的募捐工作,下令全省捐獻飛機一百架。他面對何香凝女士的質問,電呈蔣介石,釋放了被熊式輝關押在泰和馬家洲集中營的廖仲愷之子廖承志。抗戰期間,他提出“不圖貢獻,便遭毀滅”的警語,呼籲“務必振作起來,以今日之艱辛,去奪取明日之勝利”。曹浩森1946年卸任江西省主席,接任者為四川軍閥王陵基。1947年曹浩森在南京就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東南行政指揮部主任,並授上將銜。1948年,攜第二夫人李甘稚潰退臺灣。

清廉美名

曹浩森潔身自好,清廉卓然,在貪腐成風、爾虞我詐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為難得之品行。

曹浩森從大後方的西南重慶赴贛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上任第一天,當時遷在泰和縣的省府派出一個車隊赴贛湘邊界迎接曹浩森。但見曹浩森攜愛人李甘稚只帶著簡單的行李箱和一個祕書、一個警衛,車隊空車折返。甫就任,專司膳食的主辦請示曹浩森,說熊主席過去每天膳食費多少元,曹主席可加高些費用。曹浩森答道:“講食物價錢,我不內行,且講食物。我和李先生一天有半斤肉,就不要魚;有半斤魚,就不要肉。蔬菜、豆腐廚房斟酌就是。”曹浩森在九江的家中,張掛著他擬書的一幅條屏:“不大不少兒女,半鄉半市人家。一桌無分主僕,滿盤豆腐冬瓜。”可見他平日生活之簡樸。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祖居地

曹浩森在家鄉牌樓村,沒有興造華堂,只遺留下父親傳給他的一間老宅,後來廢置。牌樓村老人回憶說,曹浩森曾捐資,為村上鋪了通往吃水井邊的麻石路。其父曹光澗去世,曹浩森回家奔喪,在周溪老街擺祭。周邊百姓蜂到趕來一睹“省主席”風采,縣政府派了一排的兵力前來協安。曹浩森身穿草鞋,站在八仙桌上作輯致意:“謝謝鄉親們!我就是曹浩森。”

曹浩森正派處世,不搞那個年代盛行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拉拉扯扯、裙帶惟親。時任贛州專署專員的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曹浩森不事逢迎都很敬重。曹浩森的三弟曹明吳,憑藉才學,湖北省政府擬錄用他為一縣之縣長,曹浩森聽聞後,竟至函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免之,以至兄弟結怨多年。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村休閒亭

曹浩森離任江西之際,省府已從泰和回遷到南昌,有知情的南昌市民特意在他路過的家門口擺上清水、明鏡,以示對曹浩森“清如水,明如鏡”的政聲稱許。

家族命運

曹浩森的祖父曹常相是地道的農民,平日裡也會在湖上捕魚謀生。父親曹光澗寒窗苦讀得以中舉,一度任江西餘干縣縣令,後退居鄉間,傳授詩書。曹光澗前妻生育三兒子,屬曹氏“明”字輩,以三國之名分別入名,依次叫明魏、明蜀、明吳,老大曹明魏即曹浩森;後妻也生育三兒子,取名帶了絞絲旁,依次叫明統、明緒、明綿。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牌樓村老年活動中心

曹家土改時被劃了“地主”成分,其時曹浩森遠避臺灣一隅,他的五個弟弟的命運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老二曹明蜀1950年代外遷到周溪灣裡程家生活。老三曹明吳土改時被人民政府作為鎮壓對象而離世。老四曹明統民國時是周溪當地的一方鄉紳,1950年他以可替當地農會在外購糧救濟漁民為藉口,外逃經香港偷渡至臺灣。1960年代他的大兒子因生活苦悶也欲偷渡至臺灣,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在深圳羅湖被押回,並被判刑,後在珠光農場以行醫為終。1987年曹明統思鄉心切從臺灣回牌樓村定居,與妻兒團聚,四年後病逝故里。老五曹明緒1949年前便過早去世,無後嗣。老六曹明綿1946年去了臺灣,起初是在臺灣管理日本戰俘,一生未婚。1986年曹浩森的兒子曹艮在香港見到了這個六叔。曹明綿晚年將一些積蓄寄回給大陸的侄子輩貼補家用。2000年前後以90歲以上高齡歿於臺灣。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侄子在村上經營小商店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四孫曹以剛在都昌縣城家中庭院

曹浩森的原配夫人方氏是都昌三汊港人,孃家也算富裕人家,據說後來子孫好賭家道漸衰。方氏一生未離開過婆家牌樓村,沒有隨丈夫曹浩森倥傯天下。1950年,方氏選擇以決絕的方式長眠地下。方氏與曹浩森生兩子,大兒子曹瑜讀大學時參加與外國大學生的足球比賽,被踢傷吐血而亡。小兒子曹艮按照父親旨意不入仕途,求學美術。年輕時曾任江西省銀行九江分行的襄理,與平民家庭的女子李新國相愛結合。曹浩森不持門戶之見,對兒子婚事十分認可。當年曹艮與李新國在南京舉行體面婚禮,國民黨重量級要員何應欽是證婚人。新中國成立,曹艮在歷經被判勞改的十餘年的生活後,憑藉美術特長,在周溪鈕釦廠從事貝雕手藝,1995年83歲時辭世。李新國在人生的非常時期,以一個女人的賢淑與堅韌,憑藉一醫之長,在鄉間拉扯大四子一女。老人晚年在都昌縣城辦幼兒園,2012年享米壽辭世,與丈夫同安葬於縣城南山。曹浩森的後人皆不慕富貴,不事張揚,信守幸福是拼搏出來的,過著各自的平凡而平靜的生活。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艮、李新國夫婦

曹浩森晚年在臺灣與原國民黨監察院院長於右任過從甚密,常流露思鄉懷舊之情。從小練得一手好書法的曹浩森,晚年書錄北宋理學家程顥的《秋日》表露心跡:“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1952年春,曹浩森在臺灣鬱鬱而終,時年68歲。當時香港出版的《大公報》報道:“曹浩森病逝臺北,身後蕭條。”2000年左右,親密陪伴了他後半生的李甘稚先生孤寂而故。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灣所設民國時期國民黨上將陳列室中曹浩森像

曹浩森主政江西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江西處於孤立地位,曹浩森慘淡經營,鼎力維持。為支援戰爭,他主持了“一縣一機”的募捐工作,下令全省捐獻飛機一百架。他面對何香凝女士的質問,電呈蔣介石,釋放了被熊式輝關押在泰和馬家洲集中營的廖仲愷之子廖承志。抗戰期間,他提出“不圖貢獻,便遭毀滅”的警語,呼籲“務必振作起來,以今日之艱辛,去奪取明日之勝利”。曹浩森1946年卸任江西省主席,接任者為四川軍閥王陵基。1947年曹浩森在南京就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東南行政指揮部主任,並授上將銜。1948年,攜第二夫人李甘稚潰退臺灣。

清廉美名

曹浩森潔身自好,清廉卓然,在貪腐成風、爾虞我詐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為難得之品行。

曹浩森從大後方的西南重慶赴贛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上任第一天,當時遷在泰和縣的省府派出一個車隊赴贛湘邊界迎接曹浩森。但見曹浩森攜愛人李甘稚只帶著簡單的行李箱和一個祕書、一個警衛,車隊空車折返。甫就任,專司膳食的主辦請示曹浩森,說熊主席過去每天膳食費多少元,曹主席可加高些費用。曹浩森答道:“講食物價錢,我不內行,且講食物。我和李先生一天有半斤肉,就不要魚;有半斤魚,就不要肉。蔬菜、豆腐廚房斟酌就是。”曹浩森在九江的家中,張掛著他擬書的一幅條屏:“不大不少兒女,半鄉半市人家。一桌無分主僕,滿盤豆腐冬瓜。”可見他平日生活之簡樸。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祖居地

曹浩森在家鄉牌樓村,沒有興造華堂,只遺留下父親傳給他的一間老宅,後來廢置。牌樓村老人回憶說,曹浩森曾捐資,為村上鋪了通往吃水井邊的麻石路。其父曹光澗去世,曹浩森回家奔喪,在周溪老街擺祭。周邊百姓蜂到趕來一睹“省主席”風采,縣政府派了一排的兵力前來協安。曹浩森身穿草鞋,站在八仙桌上作輯致意:“謝謝鄉親們!我就是曹浩森。”

曹浩森正派處世,不搞那個年代盛行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拉拉扯扯、裙帶惟親。時任贛州專署專員的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曹浩森不事逢迎都很敬重。曹浩森的三弟曹明吳,憑藉才學,湖北省政府擬錄用他為一縣之縣長,曹浩森聽聞後,竟至函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免之,以至兄弟結怨多年。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村休閒亭

曹浩森離任江西之際,省府已從泰和回遷到南昌,有知情的南昌市民特意在他路過的家門口擺上清水、明鏡,以示對曹浩森“清如水,明如鏡”的政聲稱許。

家族命運

曹浩森的祖父曹常相是地道的農民,平日裡也會在湖上捕魚謀生。父親曹光澗寒窗苦讀得以中舉,一度任江西餘干縣縣令,後退居鄉間,傳授詩書。曹光澗前妻生育三兒子,屬曹氏“明”字輩,以三國之名分別入名,依次叫明魏、明蜀、明吳,老大曹明魏即曹浩森;後妻也生育三兒子,取名帶了絞絲旁,依次叫明統、明緒、明綿。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牌樓村老年活動中心

曹家土改時被劃了“地主”成分,其時曹浩森遠避臺灣一隅,他的五個弟弟的命運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老二曹明蜀1950年代外遷到周溪灣裡程家生活。老三曹明吳土改時被人民政府作為鎮壓對象而離世。老四曹明統民國時是周溪當地的一方鄉紳,1950年他以可替當地農會在外購糧救濟漁民為藉口,外逃經香港偷渡至臺灣。1960年代他的大兒子因生活苦悶也欲偷渡至臺灣,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在深圳羅湖被押回,並被判刑,後在珠光農場以行醫為終。1987年曹明統思鄉心切從臺灣回牌樓村定居,與妻兒團聚,四年後病逝故里。老五曹明緒1949年前便過早去世,無後嗣。老六曹明綿1946年去了臺灣,起初是在臺灣管理日本戰俘,一生未婚。1986年曹浩森的兒子曹艮在香港見到了這個六叔。曹明綿晚年將一些積蓄寄回給大陸的侄子輩貼補家用。2000年前後以90歲以上高齡歿於臺灣。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侄子在村上經營小商店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四孫曹以剛在都昌縣城家中庭院

曹浩森的原配夫人方氏是都昌三汊港人,孃家也算富裕人家,據說後來子孫好賭家道漸衰。方氏一生未離開過婆家牌樓村,沒有隨丈夫曹浩森倥傯天下。1950年,方氏選擇以決絕的方式長眠地下。方氏與曹浩森生兩子,大兒子曹瑜讀大學時參加與外國大學生的足球比賽,被踢傷吐血而亡。小兒子曹艮按照父親旨意不入仕途,求學美術。年輕時曾任江西省銀行九江分行的襄理,與平民家庭的女子李新國相愛結合。曹浩森不持門戶之見,對兒子婚事十分認可。當年曹艮與李新國在南京舉行體面婚禮,國民黨重量級要員何應欽是證婚人。新中國成立,曹艮在歷經被判勞改的十餘年的生活後,憑藉美術特長,在周溪鈕釦廠從事貝雕手藝,1995年83歲時辭世。李新國在人生的非常時期,以一個女人的賢淑與堅韌,憑藉一醫之長,在鄉間拉扯大四子一女。老人晚年在都昌縣城辦幼兒園,2012年享米壽辭世,與丈夫同安葬於縣城南山。曹浩森的後人皆不慕富貴,不事張揚,信守幸福是拼搏出來的,過著各自的平凡而平靜的生活。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艮、李新國夫婦

曹浩森晚年在臺灣與原國民黨監察院院長於右任過從甚密,常流露思鄉懷舊之情。從小練得一手好書法的曹浩森,晚年書錄北宋理學家程顥的《秋日》表露心跡:“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1952年春,曹浩森在臺灣鬱鬱而終,時年68歲。當時香港出版的《大公報》報道:“曹浩森病逝臺北,身後蕭條。”2000年左右,親密陪伴了他後半生的李甘稚先生孤寂而故。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北五指山曹浩森夫婦墓

2019年5月,曹浩森的三孫曹可以在女兒曹雲和的陪伴下,前往臺灣祭拜了曹浩森墓。曹浩森墓在臺北陽明山風景區的五指山公墓區,曹可以在“上將區”找到了祖父的一方墓地,送上一份來自至親骨肉的遲到的哀思。從鄱陽湖畔都昌縣走出來的“省主席”曹浩森,他叱吒一時的民國風雲已飄逝。淺淺的臺灣海峽,牌樓故里的親人在這頭,曹浩森矮矮的墳墓在那頭,令人唏噓不已……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灣所設民國時期國民黨上將陳列室中曹浩森像

曹浩森主政江西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江西處於孤立地位,曹浩森慘淡經營,鼎力維持。為支援戰爭,他主持了“一縣一機”的募捐工作,下令全省捐獻飛機一百架。他面對何香凝女士的質問,電呈蔣介石,釋放了被熊式輝關押在泰和馬家洲集中營的廖仲愷之子廖承志。抗戰期間,他提出“不圖貢獻,便遭毀滅”的警語,呼籲“務必振作起來,以今日之艱辛,去奪取明日之勝利”。曹浩森1946年卸任江西省主席,接任者為四川軍閥王陵基。1947年曹浩森在南京就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東南行政指揮部主任,並授上將銜。1948年,攜第二夫人李甘稚潰退臺灣。

清廉美名

曹浩森潔身自好,清廉卓然,在貪腐成風、爾虞我詐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為難得之品行。

曹浩森從大後方的西南重慶赴贛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上任第一天,當時遷在泰和縣的省府派出一個車隊赴贛湘邊界迎接曹浩森。但見曹浩森攜愛人李甘稚只帶著簡單的行李箱和一個祕書、一個警衛,車隊空車折返。甫就任,專司膳食的主辦請示曹浩森,說熊主席過去每天膳食費多少元,曹主席可加高些費用。曹浩森答道:“講食物價錢,我不內行,且講食物。我和李先生一天有半斤肉,就不要魚;有半斤魚,就不要肉。蔬菜、豆腐廚房斟酌就是。”曹浩森在九江的家中,張掛著他擬書的一幅條屏:“不大不少兒女,半鄉半市人家。一桌無分主僕,滿盤豆腐冬瓜。”可見他平日生活之簡樸。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祖居地

曹浩森在家鄉牌樓村,沒有興造華堂,只遺留下父親傳給他的一間老宅,後來廢置。牌樓村老人回憶說,曹浩森曾捐資,為村上鋪了通往吃水井邊的麻石路。其父曹光澗去世,曹浩森回家奔喪,在周溪老街擺祭。周邊百姓蜂到趕來一睹“省主席”風采,縣政府派了一排的兵力前來協安。曹浩森身穿草鞋,站在八仙桌上作輯致意:“謝謝鄉親們!我就是曹浩森。”

曹浩森正派處世,不搞那個年代盛行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拉拉扯扯、裙帶惟親。時任贛州專署專員的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曹浩森不事逢迎都很敬重。曹浩森的三弟曹明吳,憑藉才學,湖北省政府擬錄用他為一縣之縣長,曹浩森聽聞後,竟至函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免之,以至兄弟結怨多年。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村休閒亭

曹浩森離任江西之際,省府已從泰和回遷到南昌,有知情的南昌市民特意在他路過的家門口擺上清水、明鏡,以示對曹浩森“清如水,明如鏡”的政聲稱許。

家族命運

曹浩森的祖父曹常相是地道的農民,平日裡也會在湖上捕魚謀生。父親曹光澗寒窗苦讀得以中舉,一度任江西餘干縣縣令,後退居鄉間,傳授詩書。曹光澗前妻生育三兒子,屬曹氏“明”字輩,以三國之名分別入名,依次叫明魏、明蜀、明吳,老大曹明魏即曹浩森;後妻也生育三兒子,取名帶了絞絲旁,依次叫明統、明緒、明綿。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牌樓村老年活動中心

曹家土改時被劃了“地主”成分,其時曹浩森遠避臺灣一隅,他的五個弟弟的命運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老二曹明蜀1950年代外遷到周溪灣裡程家生活。老三曹明吳土改時被人民政府作為鎮壓對象而離世。老四曹明統民國時是周溪當地的一方鄉紳,1950年他以可替當地農會在外購糧救濟漁民為藉口,外逃經香港偷渡至臺灣。1960年代他的大兒子因生活苦悶也欲偷渡至臺灣,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在深圳羅湖被押回,並被判刑,後在珠光農場以行醫為終。1987年曹明統思鄉心切從臺灣回牌樓村定居,與妻兒團聚,四年後病逝故里。老五曹明緒1949年前便過早去世,無後嗣。老六曹明綿1946年去了臺灣,起初是在臺灣管理日本戰俘,一生未婚。1986年曹浩森的兒子曹艮在香港見到了這個六叔。曹明綿晚年將一些積蓄寄回給大陸的侄子輩貼補家用。2000年前後以90歲以上高齡歿於臺灣。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侄子在村上經營小商店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四孫曹以剛在都昌縣城家中庭院

曹浩森的原配夫人方氏是都昌三汊港人,孃家也算富裕人家,據說後來子孫好賭家道漸衰。方氏一生未離開過婆家牌樓村,沒有隨丈夫曹浩森倥傯天下。1950年,方氏選擇以決絕的方式長眠地下。方氏與曹浩森生兩子,大兒子曹瑜讀大學時參加與外國大學生的足球比賽,被踢傷吐血而亡。小兒子曹艮按照父親旨意不入仕途,求學美術。年輕時曾任江西省銀行九江分行的襄理,與平民家庭的女子李新國相愛結合。曹浩森不持門戶之見,對兒子婚事十分認可。當年曹艮與李新國在南京舉行體面婚禮,國民黨重量級要員何應欽是證婚人。新中國成立,曹艮在歷經被判勞改的十餘年的生活後,憑藉美術特長,在周溪鈕釦廠從事貝雕手藝,1995年83歲時辭世。李新國在人生的非常時期,以一個女人的賢淑與堅韌,憑藉一醫之長,在鄉間拉扯大四子一女。老人晚年在都昌縣城辦幼兒園,2012年享米壽辭世,與丈夫同安葬於縣城南山。曹浩森的後人皆不慕富貴,不事張揚,信守幸福是拼搏出來的,過著各自的平凡而平靜的生活。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艮、李新國夫婦

曹浩森晚年在臺灣與原國民黨監察院院長於右任過從甚密,常流露思鄉懷舊之情。從小練得一手好書法的曹浩森,晚年書錄北宋理學家程顥的《秋日》表露心跡:“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1952年春,曹浩森在臺灣鬱鬱而終,時年68歲。當時香港出版的《大公報》報道:“曹浩森病逝臺北,身後蕭條。”2000年左右,親密陪伴了他後半生的李甘稚先生孤寂而故。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北五指山曹浩森夫婦墓

2019年5月,曹浩森的三孫曹可以在女兒曹雲和的陪伴下,前往臺灣祭拜了曹浩森墓。曹浩森墓在臺北陽明山風景區的五指山公墓區,曹可以在“上將區”找到了祖父的一方墓地,送上一份來自至親骨肉的遲到的哀思。從鄱陽湖畔都昌縣走出來的“省主席”曹浩森,他叱吒一時的民國風雲已飄逝。淺淺的臺灣海峽,牌樓故里的親人在這頭,曹浩森矮矮的墳墓在那頭,令人唏噓不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灣所設民國時期國民黨上將陳列室中曹浩森像

曹浩森主政江西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江西處於孤立地位,曹浩森慘淡經營,鼎力維持。為支援戰爭,他主持了“一縣一機”的募捐工作,下令全省捐獻飛機一百架。他面對何香凝女士的質問,電呈蔣介石,釋放了被熊式輝關押在泰和馬家洲集中營的廖仲愷之子廖承志。抗戰期間,他提出“不圖貢獻,便遭毀滅”的警語,呼籲“務必振作起來,以今日之艱辛,去奪取明日之勝利”。曹浩森1946年卸任江西省主席,接任者為四川軍閥王陵基。1947年曹浩森在南京就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東南行政指揮部主任,並授上將銜。1948年,攜第二夫人李甘稚潰退臺灣。

清廉美名

曹浩森潔身自好,清廉卓然,在貪腐成風、爾虞我詐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為難得之品行。

曹浩森從大後方的西南重慶赴贛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上任第一天,當時遷在泰和縣的省府派出一個車隊赴贛湘邊界迎接曹浩森。但見曹浩森攜愛人李甘稚只帶著簡單的行李箱和一個祕書、一個警衛,車隊空車折返。甫就任,專司膳食的主辦請示曹浩森,說熊主席過去每天膳食費多少元,曹主席可加高些費用。曹浩森答道:“講食物價錢,我不內行,且講食物。我和李先生一天有半斤肉,就不要魚;有半斤魚,就不要肉。蔬菜、豆腐廚房斟酌就是。”曹浩森在九江的家中,張掛著他擬書的一幅條屏:“不大不少兒女,半鄉半市人家。一桌無分主僕,滿盤豆腐冬瓜。”可見他平日生活之簡樸。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祖居地

曹浩森在家鄉牌樓村,沒有興造華堂,只遺留下父親傳給他的一間老宅,後來廢置。牌樓村老人回憶說,曹浩森曾捐資,為村上鋪了通往吃水井邊的麻石路。其父曹光澗去世,曹浩森回家奔喪,在周溪老街擺祭。周邊百姓蜂到趕來一睹“省主席”風采,縣政府派了一排的兵力前來協安。曹浩森身穿草鞋,站在八仙桌上作輯致意:“謝謝鄉親們!我就是曹浩森。”

曹浩森正派處世,不搞那個年代盛行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拉拉扯扯、裙帶惟親。時任贛州專署專員的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曹浩森不事逢迎都很敬重。曹浩森的三弟曹明吳,憑藉才學,湖北省政府擬錄用他為一縣之縣長,曹浩森聽聞後,竟至函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免之,以至兄弟結怨多年。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村休閒亭

曹浩森離任江西之際,省府已從泰和回遷到南昌,有知情的南昌市民特意在他路過的家門口擺上清水、明鏡,以示對曹浩森“清如水,明如鏡”的政聲稱許。

家族命運

曹浩森的祖父曹常相是地道的農民,平日裡也會在湖上捕魚謀生。父親曹光澗寒窗苦讀得以中舉,一度任江西餘干縣縣令,後退居鄉間,傳授詩書。曹光澗前妻生育三兒子,屬曹氏“明”字輩,以三國之名分別入名,依次叫明魏、明蜀、明吳,老大曹明魏即曹浩森;後妻也生育三兒子,取名帶了絞絲旁,依次叫明統、明緒、明綿。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牌樓村老年活動中心

曹家土改時被劃了“地主”成分,其時曹浩森遠避臺灣一隅,他的五個弟弟的命運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老二曹明蜀1950年代外遷到周溪灣裡程家生活。老三曹明吳土改時被人民政府作為鎮壓對象而離世。老四曹明統民國時是周溪當地的一方鄉紳,1950年他以可替當地農會在外購糧救濟漁民為藉口,外逃經香港偷渡至臺灣。1960年代他的大兒子因生活苦悶也欲偷渡至臺灣,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在深圳羅湖被押回,並被判刑,後在珠光農場以行醫為終。1987年曹明統思鄉心切從臺灣回牌樓村定居,與妻兒團聚,四年後病逝故里。老五曹明緒1949年前便過早去世,無後嗣。老六曹明綿1946年去了臺灣,起初是在臺灣管理日本戰俘,一生未婚。1986年曹浩森的兒子曹艮在香港見到了這個六叔。曹明綿晚年將一些積蓄寄回給大陸的侄子輩貼補家用。2000年前後以90歲以上高齡歿於臺灣。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侄子在村上經營小商店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四孫曹以剛在都昌縣城家中庭院

曹浩森的原配夫人方氏是都昌三汊港人,孃家也算富裕人家,據說後來子孫好賭家道漸衰。方氏一生未離開過婆家牌樓村,沒有隨丈夫曹浩森倥傯天下。1950年,方氏選擇以決絕的方式長眠地下。方氏與曹浩森生兩子,大兒子曹瑜讀大學時參加與外國大學生的足球比賽,被踢傷吐血而亡。小兒子曹艮按照父親旨意不入仕途,求學美術。年輕時曾任江西省銀行九江分行的襄理,與平民家庭的女子李新國相愛結合。曹浩森不持門戶之見,對兒子婚事十分認可。當年曹艮與李新國在南京舉行體面婚禮,國民黨重量級要員何應欽是證婚人。新中國成立,曹艮在歷經被判勞改的十餘年的生活後,憑藉美術特長,在周溪鈕釦廠從事貝雕手藝,1995年83歲時辭世。李新國在人生的非常時期,以一個女人的賢淑與堅韌,憑藉一醫之長,在鄉間拉扯大四子一女。老人晚年在都昌縣城辦幼兒園,2012年享米壽辭世,與丈夫同安葬於縣城南山。曹浩森的後人皆不慕富貴,不事張揚,信守幸福是拼搏出來的,過著各自的平凡而平靜的生活。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艮、李新國夫婦

曹浩森晚年在臺灣與原國民黨監察院院長於右任過從甚密,常流露思鄉懷舊之情。從小練得一手好書法的曹浩森,晚年書錄北宋理學家程顥的《秋日》表露心跡:“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1952年春,曹浩森在臺灣鬱鬱而終,時年68歲。當時香港出版的《大公報》報道:“曹浩森病逝臺北,身後蕭條。”2000年左右,親密陪伴了他後半生的李甘稚先生孤寂而故。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北五指山曹浩森夫婦墓

2019年5月,曹浩森的三孫曹可以在女兒曹雲和的陪伴下,前往臺灣祭拜了曹浩森墓。曹浩森墓在臺北陽明山風景區的五指山公墓區,曹可以在“上將區”找到了祖父的一方墓地,送上一份來自至親骨肉的遲到的哀思。從鄱陽湖畔都昌縣走出來的“省主席”曹浩森,他叱吒一時的民國風雲已飄逝。淺淺的臺灣海峽,牌樓故里的親人在這頭,曹浩森矮矮的墳墓在那頭,令人唏噓不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文\\圖:汪國山

"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務本力農,教子讀書,夫唱婦隨,和親睦鄰,存心為己,公平待人,各安生理,早輸國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都昌縣周溪鎮的牌樓村是個有著2200餘人的曹姓大村莊,原屬箬塹村委會,後併入虯門村委會。周溪鎮是名聞天下的“珍珠之鄉”,讓虯門村搖曳多姿的,不只是熠熠生輝的珍珠產業,還有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路前行的閃光足印,村部掛在鏡框裡不同年代的一張張獎狀便是見證。牌樓村成村於明嘉靖年間,由箬塹咀遷入,距今已有470餘年的歷史了。村名的得來,是因了村西舊時有大拜壇,拜壇上高矗著一座三層的面南背北的紅石牌樓,故名“牌樓村”。牌樓始建於何年,村上宗譜無記載。牌樓的精巧在於,石樑、石柱全憑孔、榫串構。村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記得兒時攀援其上嬉戲的天真童事。臨門面眺,眼前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牌樓的北面,有片蔥蘢的樹叢,那時的村民常在樹蔭下納涼,打魚的在樹下聽著鳥鳴悠閒織網,一派水鄉美景。1960年代,牌樓作為“破舊”的對象而遭傾圮。2015年,村民籌資30餘萬元,移址重建了牌樓。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虯門村榮譽匾

論起牌樓村歷史上的名將顯吏,自然是1941年至1946年擔任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曹浩森。這從新修的牌樓村一副配著“譙國世家”的對聯,上下聯首字分別嵌了“浩”“森”二字便可領略到。作為特殊年代的“一省之長”,曹浩森其人其事,不只在故里的碑刻上留下了痕跡,更在民國軍政史的典籍裡留下了記載。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入村路景

從李討袁

都昌人曹浩森,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亂世,與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李烈鈞、馮玉祥、熊式輝、王陵基等人物,過密交集於人生的重要節點。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家保存的曹浩森照片

曹浩森當初投身國民革命的引路人,無疑是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武寧人李烈鈞只比曹浩森大兩歲,倆人為九江老鄉,有歷史學家將李烈鈞、曹浩森、劉崎(吉安人)、熊式輝(安義人)、方天(贛縣人)並列為民國時期江西籍中的軍職而擢任文職的五員“封疆大吏”。1906年,22歲的曹浩森從家鄉都昌來到省會南昌,考入陸軍小學堂。當時的教官李烈鈞對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國文堪優、敦厚質樸的學兵特別器重。在同盟會祕密會員李烈鈞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曹浩森也祕密參加了同盟會,後轉為國民黨黨員。曹浩森年輕時也算飽讀兵書,先後求學於南昌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日本振武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等。1913年李烈鈞舉行討伐袁世凱的“湖口起義”,曹浩森響應召喚,從保定軍校回到江西,駐防於德安、瑞昌一線。“湖口起義”失敗後,曹浩森經歷了短暫的逃亡日本、南洋的生活,1916年 追隨擔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的李烈鈞興師討袁,並被李烈鈞任命為團長。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李烈鈞(圖片來源網絡)

曹浩森得總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李烈鈞的舉薦。其時,李烈鈞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曹浩森為總司令部副官。1920年,曹浩森奉調在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侍衛副官,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勉,並被派往貴州,兼任桂軍第三路司令部參謀長。孫中山1924年冬月因肝病發作,入住北京協和醫院診治,李烈鈞命曹浩森擔任總侍衛,護衛病中的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缺憾辭世,李烈鈞為治喪委員會首席委員,曹浩森為治喪事務處負責人。要說民國時期最早的“贛人治贛”,其實是始於李烈鈞。他在1912年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27年被國民政府任命過很短時間的江西省政府主席。

離馮附蔣

曹浩森在孫中山逝世後,經李烈鈞推薦,轉場西北,追隨當時的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位至參謀長。1928年8月,馮玉祥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任命曹浩森為軍政部陸軍署長,作為對曹浩森參與指揮馮部西北軍轉戰冀、魯、豫等地勳功的肯定。馮玉祥有察於蔣介石排除異己,便企謀與“山西王”閻錫山共同倒蔣,後被在“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軟禁於五臺縣。曹浩森見勢不妙,避走南京。蔣介石既慕曹浩森之才,又作為一種分化異己之手腕,對曹浩森優禮有加,並 仍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俯首從附於蔣介石陣營。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馮玉祥(圖片來源網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曹浩森為蔣介石所倚重。1931年,曹浩森說服馮玉祥舊屬孫連仲部接受南京政府改編,更得蔣介石之寵信。1932年,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總”總司令,蔣介石派曹浩森任其參謀長。曹浩森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1933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曹浩森以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的名義,編印了所謂《江西剿匪史料 》,他寫了“前言”,為蔣歌功頌德。1935年,曹浩森當選為國民黨“五大代表”。1940年,當選為軍隊的“國大代表”。

熊規曹隨

江西從1927年至1946年的十年間,擔任省政府主席主政一方的分別為:朱培德(1888-1937),雲南楚雄人,任期為1927年4月至1929年9月;魯滌平(1887—1935),湖南寧鄉人,任期為1929年10月至1931年11月;熊式輝(1893—1974),江西安義人,1931年底至1942年治贛十年;曹浩森(1884—1952),江西都昌人,任期為1941年3月至1946年10月,五年有餘。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八年抗日戰爭,從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星火燎原、氣勢如虹,到國民黨政權的日益腐朽、日薄西山,江西此十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分別能從歷史的落幕處找到此四人的身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熊式輝(圖片來源網絡)

領上將銜的熊式輝主政江西十年,其時蔣宋王朝從骨子裡爛了,江西的時局也只見衰敗。熊作為“黨國要員”,助紂為虐,已是常態,但熊式輝治贛的兩件政績在歷史上會書寫一筆:一是推進江西近代工業化,二是1940年創辦江西第一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1936年江西創辦的中正醫學院屬獨立學院,現江西師範大學學承國立中正大學)。熊式輝與曹浩森1921年至1924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同學三年,堪為至交。熊離開江西赴任軍事代表團上將團長之際,向蔣介石進言要“贛人治贛”,並舉薦曹浩森任江西省主席,其時曹浩森在重慶兼任軍政部特別黨部特派員。

1941年3月,57歲的曹浩森宣誓就職 。他在就任儀式上亮出了“熊規曹隨”的治政理念:“本人奉命到贛,自應竭盡所能。本人長期服務軍事機關,一是少說話,不應酬、負責任、守紀律、刻苦耐勞,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我從事工作,務求有功,不必無過,決不尸位素餐。我是一個軍人,對地方政治素少研究。本著‘蕭規曹隨’之旨,我決定是‘熊規曹隨’,墨守陳規,或可少過。我自己也不開任何空頭支票,大家也不必要我多說些什麼話,而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曹浩森主贛時,班底都是熊式輝的人馬,包括財政廳廳長、民政廳廳長等重要角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灣所設民國時期國民黨上將陳列室中曹浩森像

曹浩森主政江西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江西處於孤立地位,曹浩森慘淡經營,鼎力維持。為支援戰爭,他主持了“一縣一機”的募捐工作,下令全省捐獻飛機一百架。他面對何香凝女士的質問,電呈蔣介石,釋放了被熊式輝關押在泰和馬家洲集中營的廖仲愷之子廖承志。抗戰期間,他提出“不圖貢獻,便遭毀滅”的警語,呼籲“務必振作起來,以今日之艱辛,去奪取明日之勝利”。曹浩森1946年卸任江西省主席,接任者為四川軍閥王陵基。1947年曹浩森在南京就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東南行政指揮部主任,並授上將銜。1948年,攜第二夫人李甘稚潰退臺灣。

清廉美名

曹浩森潔身自好,清廉卓然,在貪腐成風、爾虞我詐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為難得之品行。

曹浩森從大後方的西南重慶赴贛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上任第一天,當時遷在泰和縣的省府派出一個車隊赴贛湘邊界迎接曹浩森。但見曹浩森攜愛人李甘稚只帶著簡單的行李箱和一個祕書、一個警衛,車隊空車折返。甫就任,專司膳食的主辦請示曹浩森,說熊主席過去每天膳食費多少元,曹主席可加高些費用。曹浩森答道:“講食物價錢,我不內行,且講食物。我和李先生一天有半斤肉,就不要魚;有半斤魚,就不要肉。蔬菜、豆腐廚房斟酌就是。”曹浩森在九江的家中,張掛著他擬書的一幅條屏:“不大不少兒女,半鄉半市人家。一桌無分主僕,滿盤豆腐冬瓜。”可見他平日生活之簡樸。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祖居地

曹浩森在家鄉牌樓村,沒有興造華堂,只遺留下父親傳給他的一間老宅,後來廢置。牌樓村老人回憶說,曹浩森曾捐資,為村上鋪了通往吃水井邊的麻石路。其父曹光澗去世,曹浩森回家奔喪,在周溪老街擺祭。周邊百姓蜂到趕來一睹“省主席”風采,縣政府派了一排的兵力前來協安。曹浩森身穿草鞋,站在八仙桌上作輯致意:“謝謝鄉親們!我就是曹浩森。”

曹浩森正派處世,不搞那個年代盛行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拉拉扯扯、裙帶惟親。時任贛州專署專員的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曹浩森不事逢迎都很敬重。曹浩森的三弟曹明吳,憑藉才學,湖北省政府擬錄用他為一縣之縣長,曹浩森聽聞後,竟至函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免之,以至兄弟結怨多年。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村休閒亭

曹浩森離任江西之際,省府已從泰和回遷到南昌,有知情的南昌市民特意在他路過的家門口擺上清水、明鏡,以示對曹浩森“清如水,明如鏡”的政聲稱許。

家族命運

曹浩森的祖父曹常相是地道的農民,平日裡也會在湖上捕魚謀生。父親曹光澗寒窗苦讀得以中舉,一度任江西餘干縣縣令,後退居鄉間,傳授詩書。曹光澗前妻生育三兒子,屬曹氏“明”字輩,以三國之名分別入名,依次叫明魏、明蜀、明吳,老大曹明魏即曹浩森;後妻也生育三兒子,取名帶了絞絲旁,依次叫明統、明緒、明綿。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牌樓村老年活動中心

曹家土改時被劃了“地主”成分,其時曹浩森遠避臺灣一隅,他的五個弟弟的命運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老二曹明蜀1950年代外遷到周溪灣裡程家生活。老三曹明吳土改時被人民政府作為鎮壓對象而離世。老四曹明統民國時是周溪當地的一方鄉紳,1950年他以可替當地農會在外購糧救濟漁民為藉口,外逃經香港偷渡至臺灣。1960年代他的大兒子因生活苦悶也欲偷渡至臺灣,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在深圳羅湖被押回,並被判刑,後在珠光農場以行醫為終。1987年曹明統思鄉心切從臺灣回牌樓村定居,與妻兒團聚,四年後病逝故里。老五曹明緒1949年前便過早去世,無後嗣。老六曹明綿1946年去了臺灣,起初是在臺灣管理日本戰俘,一生未婚。1986年曹浩森的兒子曹艮在香港見到了這個六叔。曹明綿晚年將一些積蓄寄回給大陸的侄子輩貼補家用。2000年前後以90歲以上高齡歿於臺灣。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侄子在村上經營小商店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浩森四孫曹以剛在都昌縣城家中庭院

曹浩森的原配夫人方氏是都昌三汊港人,孃家也算富裕人家,據說後來子孫好賭家道漸衰。方氏一生未離開過婆家牌樓村,沒有隨丈夫曹浩森倥傯天下。1950年,方氏選擇以決絕的方式長眠地下。方氏與曹浩森生兩子,大兒子曹瑜讀大學時參加與外國大學生的足球比賽,被踢傷吐血而亡。小兒子曹艮按照父親旨意不入仕途,求學美術。年輕時曾任江西省銀行九江分行的襄理,與平民家庭的女子李新國相愛結合。曹浩森不持門戶之見,對兒子婚事十分認可。當年曹艮與李新國在南京舉行體面婚禮,國民黨重量級要員何應欽是證婚人。新中國成立,曹艮在歷經被判勞改的十餘年的生活後,憑藉美術特長,在周溪鈕釦廠從事貝雕手藝,1995年83歲時辭世。李新國在人生的非常時期,以一個女人的賢淑與堅韌,憑藉一醫之長,在鄉間拉扯大四子一女。老人晚年在都昌縣城辦幼兒園,2012年享米壽辭世,與丈夫同安葬於縣城南山。曹浩森的後人皆不慕富貴,不事張揚,信守幸福是拼搏出來的,過著各自的平凡而平靜的生活。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曹艮、李新國夫婦

曹浩森晚年在臺灣與原國民黨監察院院長於右任過從甚密,常流露思鄉懷舊之情。從小練得一手好書法的曹浩森,晚年書錄北宋理學家程顥的《秋日》表露心跡:“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1952年春,曹浩森在臺灣鬱鬱而終,時年68歲。當時香港出版的《大公報》報道:“曹浩森病逝臺北,身後蕭條。”2000年左右,親密陪伴了他後半生的李甘稚先生孤寂而故。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臺北五指山曹浩森夫婦墓

2019年5月,曹浩森的三孫曹可以在女兒曹雲和的陪伴下,前往臺灣祭拜了曹浩森墓。曹浩森墓在臺北陽明山風景區的五指山公墓區,曹可以在“上將區”找到了祖父的一方墓地,送上一份來自至親骨肉的遲到的哀思。從鄱陽湖畔都昌縣走出來的“省主席”曹浩森,他叱吒一時的民國風雲已飄逝。淺淺的臺灣海峽,牌樓故里的親人在這頭,曹浩森矮矮的墳墓在那頭,令人唏噓不已……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文\\圖:汪國山

傳家訓揚新風之八十三丨周溪鎮牌樓曹村:曹浩森其事

長按識別二維碼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