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

河西走廊古稱雍州,後來,因為這裡地處西北邊疆、天氣寒涼,才被涼州,所謂“地處西方,常寒涼也”。但是,在被稱涼州時,人們也沒把雍州給忘了,至今還把這裡的文化稱為雍涼文化。其中心的區域的武威,為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領省會蘭州,北通敦煌。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晉代,這裡曾有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建都,但都在打打殺殺中未能存活太久,非常短命,但這是為什麼呢?

地域可以決定經濟文化,當然也可以決定軍事與政治。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習慣上把河西走廊比為臂膊,所謂“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就是這麼來的。這是一個貌似強大的比喻,而它是否有力在於它的軀幹,也就是說,在脫離了軀幹或者身體的供給與支撐,其本身是不存在多少價值與意義的,而這軀幹或者身體即來自於中原王朝。

"

河西走廊古稱雍州,後來,因為這裡地處西北邊疆、天氣寒涼,才被涼州,所謂“地處西方,常寒涼也”。但是,在被稱涼州時,人們也沒把雍州給忘了,至今還把這裡的文化稱為雍涼文化。其中心的區域的武威,為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領省會蘭州,北通敦煌。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晉代,這裡曾有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建都,但都在打打殺殺中未能存活太久,非常短命,但這是為什麼呢?

地域可以決定經濟文化,當然也可以決定軍事與政治。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習慣上把河西走廊比為臂膊,所謂“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就是這麼來的。這是一個貌似強大的比喻,而它是否有力在於它的軀幹,也就是說,在脫離了軀幹或者身體的供給與支撐,其本身是不存在多少價值與意義的,而這軀幹或者身體即來自於中原王朝。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都說讀史可能使人明智,能夠鑑以往而知未來。河西走廊臂膊的地域也是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等政權短命的原因所在。在歷史上,對這種說法看得比較清楚的應該算是唐朝皇帝公認的祖先、西涼王李暠。

"

河西走廊古稱雍州,後來,因為這裡地處西北邊疆、天氣寒涼,才被涼州,所謂“地處西方,常寒涼也”。但是,在被稱涼州時,人們也沒把雍州給忘了,至今還把這裡的文化稱為雍涼文化。其中心的區域的武威,為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領省會蘭州,北通敦煌。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晉代,這裡曾有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建都,但都在打打殺殺中未能存活太久,非常短命,但這是為什麼呢?

地域可以決定經濟文化,當然也可以決定軍事與政治。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習慣上把河西走廊比為臂膊,所謂“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就是這麼來的。這是一個貌似強大的比喻,而它是否有力在於它的軀幹,也就是說,在脫離了軀幹或者身體的供給與支撐,其本身是不存在多少價值與意義的,而這軀幹或者身體即來自於中原王朝。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都說讀史可能使人明智,能夠鑑以往而知未來。河西走廊臂膊的地域也是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等政權短命的原因所在。在歷史上,對這種說法看得比較清楚的應該算是唐朝皇帝公認的祖先、西涼王李暠。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李暠少年時十分好學,特別擅長文辭。397年,段業自稱涼州牧,李暠被授為效谷縣令,後升為敦煌太守。400年,李暠自稱大將軍、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建立西涼政權,以敦煌為都城,疆域廣及西域。義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東晉,並遷都酒泉。此時的李暠河西走廊並不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好地方,不足以成就他幹出一番更大的事業。

故事是這樣的:《晉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五十七》記載,先是,河右不生楸、槐、柏、漆,張駿之世,取於秦隴而植之,終於皆死,而酒泉宮之西北隅有槐樹生焉,玄盛(李暠)又著《槐樹賦》以寄情,蓋嘆僻陋遐方,立功非所也。意思是,西涼建國之前,河右地區沒有楸、槐、柏、漆等樹木。前涼張駿在位時,從秦隴取來種植,後來全都死了,而酒泉宮的西北角有槐樹生長,李暠於是作《槐樹賦》寄託情懷,大意是感嘆僻陋偏遠之地,不是建立功業的地方。因此,即使做了“西涼王”,李暠仍然向後秦納貢稱臣,401年,李暠派遣使節向後秦捧著奏章;402年,後秦皇帝姚興任命李暠為安西將軍,封高昌候。

"

河西走廊古稱雍州,後來,因為這裡地處西北邊疆、天氣寒涼,才被涼州,所謂“地處西方,常寒涼也”。但是,在被稱涼州時,人們也沒把雍州給忘了,至今還把這裡的文化稱為雍涼文化。其中心的區域的武威,為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領省會蘭州,北通敦煌。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晉代,這裡曾有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建都,但都在打打殺殺中未能存活太久,非常短命,但這是為什麼呢?

地域可以決定經濟文化,當然也可以決定軍事與政治。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習慣上把河西走廊比為臂膊,所謂“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就是這麼來的。這是一個貌似強大的比喻,而它是否有力在於它的軀幹,也就是說,在脫離了軀幹或者身體的供給與支撐,其本身是不存在多少價值與意義的,而這軀幹或者身體即來自於中原王朝。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都說讀史可能使人明智,能夠鑑以往而知未來。河西走廊臂膊的地域也是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等政權短命的原因所在。在歷史上,對這種說法看得比較清楚的應該算是唐朝皇帝公認的祖先、西涼王李暠。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李暠少年時十分好學,特別擅長文辭。397年,段業自稱涼州牧,李暠被授為效谷縣令,後升為敦煌太守。400年,李暠自稱大將軍、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建立西涼政權,以敦煌為都城,疆域廣及西域。義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東晉,並遷都酒泉。此時的李暠河西走廊並不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好地方,不足以成就他幹出一番更大的事業。

故事是這樣的:《晉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五十七》記載,先是,河右不生楸、槐、柏、漆,張駿之世,取於秦隴而植之,終於皆死,而酒泉宮之西北隅有槐樹生焉,玄盛(李暠)又著《槐樹賦》以寄情,蓋嘆僻陋遐方,立功非所也。意思是,西涼建國之前,河右地區沒有楸、槐、柏、漆等樹木。前涼張駿在位時,從秦隴取來種植,後來全都死了,而酒泉宮的西北角有槐樹生長,李暠於是作《槐樹賦》寄託情懷,大意是感嘆僻陋偏遠之地,不是建立功業的地方。因此,即使做了“西涼王”,李暠仍然向後秦納貢稱臣,401年,李暠派遣使節向後秦捧著奏章;402年,後秦皇帝姚興任命李暠為安西將軍,封高昌候。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對於這一點,李暠的夫人尹氏(西涼昭武皇后)看得亦是比較清楚的。李暠建立西涼政權後,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尹氏為王后,共同參與朝政。這一點,就像他們的世裔李治和武則天一樣,在宮中號為“二聖”。所以,在西涼當時就有這樣的諺語:“李尹王敦煌。”尹氏也被時人尊稱為尹夫人。

從建立西涼政權始,尹夫人就對國家戰略的制定產生著重要影響,對外,她勸丈夫和好於東晉,接受東晉的封號,藉以爭取中原漢族人民的支持。405年,在尹夫人建議下,李暠派人帶著他給東晉皇帝的表章,出使建康(今江蘇江寧縣南),用竇融、張軌治理河西、威鎮關西的故事,表示他對晉王朝的忠誠,以求得晉王朝對他所建西涼政權的承認。雖然,當時的東晉朝廷忙於內鬥,並沒有明確答覆李暠,但這是一種政治智慧無疑。417年,李暠病逝,次子李歆嗣位之初,便遣使至東晉建康,報稱父喪,被東晉王朝封為持節都督七郡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酒泉公。

"

河西走廊古稱雍州,後來,因為這裡地處西北邊疆、天氣寒涼,才被涼州,所謂“地處西方,常寒涼也”。但是,在被稱涼州時,人們也沒把雍州給忘了,至今還把這裡的文化稱為雍涼文化。其中心的區域的武威,為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領省會蘭州,北通敦煌。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晉代,這裡曾有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建都,但都在打打殺殺中未能存活太久,非常短命,但這是為什麼呢?

地域可以決定經濟文化,當然也可以決定軍事與政治。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習慣上把河西走廊比為臂膊,所謂“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就是這麼來的。這是一個貌似強大的比喻,而它是否有力在於它的軀幹,也就是說,在脫離了軀幹或者身體的供給與支撐,其本身是不存在多少價值與意義的,而這軀幹或者身體即來自於中原王朝。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都說讀史可能使人明智,能夠鑑以往而知未來。河西走廊臂膊的地域也是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等政權短命的原因所在。在歷史上,對這種說法看得比較清楚的應該算是唐朝皇帝公認的祖先、西涼王李暠。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李暠少年時十分好學,特別擅長文辭。397年,段業自稱涼州牧,李暠被授為效谷縣令,後升為敦煌太守。400年,李暠自稱大將軍、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建立西涼政權,以敦煌為都城,疆域廣及西域。義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東晉,並遷都酒泉。此時的李暠河西走廊並不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好地方,不足以成就他幹出一番更大的事業。

故事是這樣的:《晉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五十七》記載,先是,河右不生楸、槐、柏、漆,張駿之世,取於秦隴而植之,終於皆死,而酒泉宮之西北隅有槐樹生焉,玄盛(李暠)又著《槐樹賦》以寄情,蓋嘆僻陋遐方,立功非所也。意思是,西涼建國之前,河右地區沒有楸、槐、柏、漆等樹木。前涼張駿在位時,從秦隴取來種植,後來全都死了,而酒泉宮的西北角有槐樹生長,李暠於是作《槐樹賦》寄託情懷,大意是感嘆僻陋偏遠之地,不是建立功業的地方。因此,即使做了“西涼王”,李暠仍然向後秦納貢稱臣,401年,李暠派遣使節向後秦捧著奏章;402年,後秦皇帝姚興任命李暠為安西將軍,封高昌候。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對於這一點,李暠的夫人尹氏(西涼昭武皇后)看得亦是比較清楚的。李暠建立西涼政權後,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尹氏為王后,共同參與朝政。這一點,就像他們的世裔李治和武則天一樣,在宮中號為“二聖”。所以,在西涼當時就有這樣的諺語:“李尹王敦煌。”尹氏也被時人尊稱為尹夫人。

從建立西涼政權始,尹夫人就對國家戰略的制定產生著重要影響,對外,她勸丈夫和好於東晉,接受東晉的封號,藉以爭取中原漢族人民的支持。405年,在尹夫人建議下,李暠派人帶著他給東晉皇帝的表章,出使建康(今江蘇江寧縣南),用竇融、張軌治理河西、威鎮關西的故事,表示他對晉王朝的忠誠,以求得晉王朝對他所建西涼政權的承認。雖然,當時的東晉朝廷忙於內鬥,並沒有明確答覆李暠,但這是一種政治智慧無疑。417年,李暠病逝,次子李歆嗣位之初,便遣使至東晉建康,報稱父喪,被東晉王朝封為持節都督七郡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酒泉公。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同樣,看清這一點還有沮渠蒙遜。此人號稱匈奴王,建立北涼,也是西涼的滅國者。423年,沮渠蒙遜遣使入貢南朝宋,受封為都督涼、秦、河、沙四州諸軍事、河西王,後又遣使朝貢北魏,受封為侍中、涼王。分明與李暠是想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

北涼412年定都姑臧,最強盛的時候控制今甘肅西部、寧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涼州一帶最強大的勢力。433年,沮渠蒙遜去世,但他臨終前,已看到北魏的勢力已經滲透到北涼,對北涼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便囑託他的繼任者沮渠牧犍選定公主與北魏和親。沮渠牧犍遵照父親沮渠蒙遜遺意,派左丞宋繇,護送他的妹妹興平公主到北魏,為的就是讓北涼政權更好地存活下去。

"

河西走廊古稱雍州,後來,因為這裡地處西北邊疆、天氣寒涼,才被涼州,所謂“地處西方,常寒涼也”。但是,在被稱涼州時,人們也沒把雍州給忘了,至今還把這裡的文化稱為雍涼文化。其中心的區域的武威,為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領省會蘭州,北通敦煌。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晉代,這裡曾有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建都,但都在打打殺殺中未能存活太久,非常短命,但這是為什麼呢?

地域可以決定經濟文化,當然也可以決定軍事與政治。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習慣上把河西走廊比為臂膊,所謂“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就是這麼來的。這是一個貌似強大的比喻,而它是否有力在於它的軀幹,也就是說,在脫離了軀幹或者身體的供給與支撐,其本身是不存在多少價值與意義的,而這軀幹或者身體即來自於中原王朝。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都說讀史可能使人明智,能夠鑑以往而知未來。河西走廊臂膊的地域也是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等政權短命的原因所在。在歷史上,對這種說法看得比較清楚的應該算是唐朝皇帝公認的祖先、西涼王李暠。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李暠少年時十分好學,特別擅長文辭。397年,段業自稱涼州牧,李暠被授為效谷縣令,後升為敦煌太守。400年,李暠自稱大將軍、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建立西涼政權,以敦煌為都城,疆域廣及西域。義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東晉,並遷都酒泉。此時的李暠河西走廊並不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好地方,不足以成就他幹出一番更大的事業。

故事是這樣的:《晉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五十七》記載,先是,河右不生楸、槐、柏、漆,張駿之世,取於秦隴而植之,終於皆死,而酒泉宮之西北隅有槐樹生焉,玄盛(李暠)又著《槐樹賦》以寄情,蓋嘆僻陋遐方,立功非所也。意思是,西涼建國之前,河右地區沒有楸、槐、柏、漆等樹木。前涼張駿在位時,從秦隴取來種植,後來全都死了,而酒泉宮的西北角有槐樹生長,李暠於是作《槐樹賦》寄託情懷,大意是感嘆僻陋偏遠之地,不是建立功業的地方。因此,即使做了“西涼王”,李暠仍然向後秦納貢稱臣,401年,李暠派遣使節向後秦捧著奏章;402年,後秦皇帝姚興任命李暠為安西將軍,封高昌候。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對於這一點,李暠的夫人尹氏(西涼昭武皇后)看得亦是比較清楚的。李暠建立西涼政權後,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尹氏為王后,共同參與朝政。這一點,就像他們的世裔李治和武則天一樣,在宮中號為“二聖”。所以,在西涼當時就有這樣的諺語:“李尹王敦煌。”尹氏也被時人尊稱為尹夫人。

從建立西涼政權始,尹夫人就對國家戰略的制定產生著重要影響,對外,她勸丈夫和好於東晉,接受東晉的封號,藉以爭取中原漢族人民的支持。405年,在尹夫人建議下,李暠派人帶著他給東晉皇帝的表章,出使建康(今江蘇江寧縣南),用竇融、張軌治理河西、威鎮關西的故事,表示他對晉王朝的忠誠,以求得晉王朝對他所建西涼政權的承認。雖然,當時的東晉朝廷忙於內鬥,並沒有明確答覆李暠,但這是一種政治智慧無疑。417年,李暠病逝,次子李歆嗣位之初,便遣使至東晉建康,報稱父喪,被東晉王朝封為持節都督七郡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酒泉公。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同樣,看清這一點還有沮渠蒙遜。此人號稱匈奴王,建立北涼,也是西涼的滅國者。423年,沮渠蒙遜遣使入貢南朝宋,受封為都督涼、秦、河、沙四州諸軍事、河西王,後又遣使朝貢北魏,受封為侍中、涼王。分明與李暠是想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

北涼412年定都姑臧,最強盛的時候控制今甘肅西部、寧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涼州一帶最強大的勢力。433年,沮渠蒙遜去世,但他臨終前,已看到北魏的勢力已經滲透到北涼,對北涼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便囑託他的繼任者沮渠牧犍選定公主與北魏和親。沮渠牧犍遵照父親沮渠蒙遜遺意,派左丞宋繇,護送他的妹妹興平公主到北魏,為的就是讓北涼政權更好地存活下去。

河西走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西涼王和匈奴王在那裡都很“難活”

為了控制西河,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北魏皇帝拓跋燾不但答應和親,封興平公主為右昭儀,還將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做皇后。為對北涼來說,本來是一件大好事,但沮渠牧犍與他的嫂子李氏相好,李氏與沮渠牧犍的姐姐合謀下毒害武威公主。再加上沮渠牧犍雖然表面對北魏稱臣納貢,但內心卻叛離乖張,致使拓跋燾領兵前往征討沮渠牧犍,北涼滅亡。

古語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對於河西走廊來說也是一樣的,這條胳膊在脫離了身軀之後,只能是一隻廢胳膊。這是地緣,也是歷史給我們的啟示。(文/路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