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幾代科學家絞盡腦汁所保存的列寧遺體,為何如今只剩下10%?

列寧 俄羅斯 政治 技術 正教會 文化 歷來現實 2019-04-10

上世紀末,俄羅斯聯邦境內有一種說法,國家應該按照列寧的“遺願”,讓他老人家入土為安,去地下陪伴他的母親或者戰友長眠。

俄羅斯的東正教會是這種觀點的強力支持者,他們三番五次發表公開言論,認為公眾參觀一具屍體的做法太為不妥,實在是有違俄羅斯文化傳統,尤其是在一個國家性質的廣場上,這樣會引發人們的強烈不安。

俄國幾代科學家絞盡腦汁所保存的列寧遺體,為何如今只剩下10%?

前總統葉利欽也曾附會過這種說法,但外界的阻力太大, 最後不了了之,到了他的後任,卻為列寧遺體的保存提供了一種辯解思路,他說俄羅斯本來就有保存聖髑的傳統,不管是宗教還是主義下的代表人物,都是俄羅斯既有歷史的一部分,再說列寧墓已經被定義為“世界文化保護遺產”,他的辯解使得列寧遺體沒有被重新下葬。他的任期之內,這種現狀無疑將得以維持,但不管他在任時間多長,總有下臺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主流民意依然會發酵,列寧遺體的下葬前景,最終在所難免。

雖然俄羅斯境內的主流民意是讓列寧下葬(投票率是58%,主要人員構成是大爺大媽),但列寧的遺體目前還安安靜靜地陳列在列寧墓的水晶棺中,供人蔘觀。

俄國幾代科學家絞盡腦汁所保存的列寧遺體,為何如今只剩下10%?

但列寧的遺體早已經除了面目,基本全非。

已經保存了九十五年的列寧遺體,曾經遇到過多次技術性和人為所造成的困境,給列寧遺體帶來過不可逆的損毀。

在1924年列寧死之前的一月初,本來蘇共代表大會已經作出決議將列寧遺體安葬,但洶湧的民意,使得這條決議難以執行,不得不改弦更張,力圖將列寧遺體永遠保存。

這種做法開闢了近現代保存政治人物遺體的先河,但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無法解決的技術性問題,即沒有合適的先例。

好在當時是一個寒冷的冬天,給解決技術難題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時間窗口,技術人員爭分奪秒地加緊研發、實驗工作,他們夜以繼日地在其他屍體上做各種配方的實驗。遺憾的是,這些實驗均以失敗告終。

那邊,時間開始發揮它固有的威力,列寧的遺體已經出現了皮膚變色、發皺,身體萎縮等情況,時間不等人。

猶太籍的生物化學家茲巴爾斯基和解剖學教授洛沃比約夫研製出的新試劑被派上了用場,這種配方屬於絕密,至今沒有被公開,但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藉助這種化學試劑,列寧的遺體在最大限度上停止了腐爛進程,基本躲過了第一個劫難,看上去贏得了與時間的賽跑。

俄國幾代科學家絞盡腦汁所保存的列寧遺體,為何如今只剩下10%?

列寧的遺體躺進了水晶棺內,開始接受人民的瞻仰。水晶棺內恆溫恆溼,24小時之內都有科學家小組進行監控護理。

衛國戰爭開始後,列寧遺體不得不面對第二劫,為了不讓他落在德國軍隊手中,必須要向大後方進行戰略轉移,被安置到秋明。

正是在這一段戰火中,列寧遺體遭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難,比如無法保持始終恆定的低溫,列寧遺體腐爛程度不斷加速,科學家不得不將他截肢,代以人造假肢。

1961年,出於政治原因,列寧遺體被搬出了列寧墓,軀幹部分再次接受腐爛的折磨,第二代科學家束手無策,為了避免全身的腐爛擴大到頭部,只好聽從了赫魯曉夫的建議,把列寧的頭部與腐爛的軀幹分開,給頭部配置上惟妙惟肖的假軀幹。

今天躺在水晶棺內的列寧遺體,除了頭部是精心照料下的真實存在,其它部分大多已經被置換,但普通參觀者是看不出來的。

列寧遺體所面臨的問題,絕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獨力承受,保加利亞、捷克、蒙古等國家的前領導人,也都採取過這種遺體保存方式,後來出於技術或政治原因,都已經或者下葬,或遭譭棄。

俄國幾代科學家絞盡腦汁所保存的列寧遺體,為何如今只剩下10%?

列寧長眠於地下的戰友,或者是母親,按照俄羅斯目前和未來的發展形勢,早晚有一天會迎接來他們的戰友、或者兒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