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江偉

圖片來自泉痴山人

契丹的本義

徐江偉

“契丹”本義是什麼?筆者的考證是“鳥人的地方”。要說明這個問題就要從蕃教的特徵和阿爾泰語構詞方式說起。

這個國名除了被記載在《遼史》中,還被記錄在鄂爾渾河畔發現的古突厥語碑文中,寫作Qitan 或kitany。而古英語記作Cathay。俄語至今把中國叫作“契丹”,俄文記作Китай。從上述拼音文字中,可以發現“契”的音值在“qi”與“qia”之間。

筆者以為,“契”音值在“qi”與“qia”之間的原因是古漢字讀音與今天普通話讀音已經出現變化。“qia”才是“契”的原始讀法。

漢語音韻學研究告訴我們,上古漢語多複輔音或捲舌音,今天是閉口音的,上古漢語大多讀開口音,就是說古漢字多是複合音,歷史上漢字有過一種“單音節化現象”。漢語音韻學描述的古漢字讀音正是今天藏語的特點:在藏語中,幾乎所有“單音節字”都有一系列的前加字、後加字、上加字、後加字,就是說都是複合音讀法,不是純粹的單音節清讀音。如此,“qi”讀作“qia”就不奇怪了。

而藏語“烏鴉”就讀作“qia”!漢文常譯為“恰”。並且,苯教在藏語中就讀作“恰”,也有稱“恰苯”的。從本義看就是“烏鴉教”。

因此“契”的本義就是烏鴉。這也能在古史中得到印證。《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商始祖名“契”,他由“玄鳥”而生。《詩經·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古人明確指出這個“玄鳥”就是“烏”!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始祖名“棄”,從一枚大鳥卵中出來,但還在嬰孩的時候就被拋在荒山野嶺中,它由鳥獸銜肉餵養長大。這“棄”與“契”讀音相同,不是巧合,其實都指烏鴉,只是周人把自己的始祖故事添加了一個被遺棄的細節而已。乃是殷人與周人有共同的苯教背景的緣故。

"

作者徐江偉

圖片來自泉痴山人

契丹的本義

徐江偉

“契丹”本義是什麼?筆者的考證是“鳥人的地方”。要說明這個問題就要從蕃教的特徵和阿爾泰語構詞方式說起。

這個國名除了被記載在《遼史》中,還被記錄在鄂爾渾河畔發現的古突厥語碑文中,寫作Qitan 或kitany。而古英語記作Cathay。俄語至今把中國叫作“契丹”,俄文記作Китай。從上述拼音文字中,可以發現“契”的音值在“qi”與“qia”之間。

筆者以為,“契”音值在“qi”與“qia”之間的原因是古漢字讀音與今天普通話讀音已經出現變化。“qia”才是“契”的原始讀法。

漢語音韻學研究告訴我們,上古漢語多複輔音或捲舌音,今天是閉口音的,上古漢語大多讀開口音,就是說古漢字多是複合音,歷史上漢字有過一種“單音節化現象”。漢語音韻學描述的古漢字讀音正是今天藏語的特點:在藏語中,幾乎所有“單音節字”都有一系列的前加字、後加字、上加字、後加字,就是說都是複合音讀法,不是純粹的單音節清讀音。如此,“qi”讀作“qia”就不奇怪了。

而藏語“烏鴉”就讀作“qia”!漢文常譯為“恰”。並且,苯教在藏語中就讀作“恰”,也有稱“恰苯”的。從本義看就是“烏鴉教”。

因此“契”的本義就是烏鴉。這也能在古史中得到印證。《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商始祖名“契”,他由“玄鳥”而生。《詩經·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古人明確指出這個“玄鳥”就是“烏”!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始祖名“棄”,從一枚大鳥卵中出來,但還在嬰孩的時候就被拋在荒山野嶺中,它由鳥獸銜肉餵養長大。這“棄”與“契”讀音相同,不是巧合,其實都指烏鴉,只是周人把自己的始祖故事添加了一個被遺棄的細節而已。乃是殷人與周人有共同的苯教背景的緣故。

契丹的本義

上圖,商代青銅器銘文,第一行為“隹祚父乙”四字,“隹”還作直立人之狀。它明確告訴我們:商人心目中的在天之祖就是烏鴉。

"

作者徐江偉

圖片來自泉痴山人

契丹的本義

徐江偉

“契丹”本義是什麼?筆者的考證是“鳥人的地方”。要說明這個問題就要從蕃教的特徵和阿爾泰語構詞方式說起。

這個國名除了被記載在《遼史》中,還被記錄在鄂爾渾河畔發現的古突厥語碑文中,寫作Qitan 或kitany。而古英語記作Cathay。俄語至今把中國叫作“契丹”,俄文記作Китай。從上述拼音文字中,可以發現“契”的音值在“qi”與“qia”之間。

筆者以為,“契”音值在“qi”與“qia”之間的原因是古漢字讀音與今天普通話讀音已經出現變化。“qia”才是“契”的原始讀法。

漢語音韻學研究告訴我們,上古漢語多複輔音或捲舌音,今天是閉口音的,上古漢語大多讀開口音,就是說古漢字多是複合音,歷史上漢字有過一種“單音節化現象”。漢語音韻學描述的古漢字讀音正是今天藏語的特點:在藏語中,幾乎所有“單音節字”都有一系列的前加字、後加字、上加字、後加字,就是說都是複合音讀法,不是純粹的單音節清讀音。如此,“qi”讀作“qia”就不奇怪了。

而藏語“烏鴉”就讀作“qia”!漢文常譯為“恰”。並且,苯教在藏語中就讀作“恰”,也有稱“恰苯”的。從本義看就是“烏鴉教”。

因此“契”的本義就是烏鴉。這也能在古史中得到印證。《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商始祖名“契”,他由“玄鳥”而生。《詩經·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古人明確指出這個“玄鳥”就是“烏”!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始祖名“棄”,從一枚大鳥卵中出來,但還在嬰孩的時候就被拋在荒山野嶺中,它由鳥獸銜肉餵養長大。這“棄”與“契”讀音相同,不是巧合,其實都指烏鴉,只是周人把自己的始祖故事添加了一個被遺棄的細節而已。乃是殷人與周人有共同的苯教背景的緣故。

契丹的本義

上圖,商代青銅器銘文,第一行為“隹祚父乙”四字,“隹”還作直立人之狀。它明確告訴我們:商人心目中的在天之祖就是烏鴉。

契丹的本義

上圖,內蒙古敖漢旗下灣子5號遼墓壁畫中的烏鴉。在契丹人的觀念中,貴人死之後靈魂變成了烏鴉,飛到天祖那裡去了。

周人祭拜的祖宗神山叫“岐(qí)山”,又與“契”的讀音相同,相傳此山位置在今陝西省岐山縣一帶,我們有理由推測其本義是“烏鴉之山”。

古代粟特人、突厥人有通用貴族稱號“頡(xie)斤”,這個尊號又叫“俟(qi)斤”。如《北史·鐵勒傳》:“獨洛河北有僕骨、同羅、韋紇、拔也古,覆羅,並號俟斤”。這個“俟(qi)斤”其實是“契斤”的異寫,本義就是“鳥人”。

《舊唐書·回紇傳》又記載,“契骨”是唐代回紇汗國中一個強部,此族名就是“契”後綴了“+gu”的結果,女直語本義也是“鳥人”。這些都是古老文化遙遠傳承的線索。

在蕃苯觀念中,天祖以三個化身出現:烏、豬、猴。它們都是在天祖宗的高貴形象。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史前玉器上刻畫的都是這三種動物,或是它們的結合體。此外我們還應該知道,烏鴉又叫“燕”,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燕字符都指烏鴉。契丹發祥地就是古籍記載的古燕國之地。

以蕃苯的描述來看,這烏、豬、猴之間還是有所分工的,而不是平起平坐的。三者關係是烏居於豬與猴之上。在先秦禮器中,從數量上看,也是鳥的形象遠多於豬與猴的形象,鳥是古人最崇拜的對象。烏鴉是神靈的直接形象,豬和猴則是現世王權的象徵。它們有如此分工應屬直覺使然:不管是神還是巫,他們只能以鳥的形狀往返於天與地之間,除此別無載體。正是在人類特有聯想思維中,本是“玄鳥”的“契”成了殷人始祖。

這種觀念也體現在苯教巫師稱號中,“辛”作為高級巫師的統稱,其中又分四等,居於第一位的“恰辛”,藏語本義是“烏鴉辛”,只有他們能戴鳥頭帽並以烏鴉自居。從造字方式看,古代儺祭的主角也是恰辛,因為“儺”(儺)以“隹”(zhui)為形旁,而“隹”就指烏鴉。

藏地有一種巫師叫“恰仙”(Chiag-xian),特別精於算卦,依據就是藏文古籍《卜書》,此書同樣以十二屬相紀年,以五行八卦生克關係來占卜,他們還會用烏鴉的叫聲和形跡來判斷吉凶,預測禍福,故有“恰仙”之稱。筆者於是推測,甲骨卜辭和金文中最頻繁出現就是“隹”字符,字形多種多樣,這些可能都是古代恰仙占卜的結果,不同的形狀代表著不同的昭示。

藏族先民確有無與倫比的宗教構思能力。他們不僅把烏鴉認定為祖先之靈,苯教也以“卵生”來描述世界萬物的起源。藏文古籍《朗氏家族史》曰:“五元精華生一蛋,蛋殼生成天界的白色石崖,蛋液旋轉變為白螺海,蛋液中產生六道有情眾生……”《大鵬與烏龜》曰:“(藏人祖先)從上白、下黑、中紅三種顏色的蛋中孵出,此鳥蛋是拉、年、魯三神合為一體的化身。這三種神靈分別住在天上、地上和地下。天上是“拉”居的地方。地界是“年”居住的地方。地下是水神“魯”居住的地方……”《漢藏史集》又曰:“遠荒時代,混沌未開,本無空有中出現了一個叫‘恰葉青欽寶’的蛋,此鳥蛋是‘恰’(烏鴉)所生……開始時,它的嘴脣、眼皮和頭髮都在顫動。它在天地未開之際吹了口氣,於是天地分離,十三層天像房屋一樣層層上升,十三層地像氈毯一樣層層下沉…….”苯教認為,天地萬物皆由一枚鳥蛋變化而來。

古代藏人又自稱“恰穆”,藏語意為“鳥王”或“鳥人”。如此,商人說自己的祖先叫作“契”,從鳥蛋中出來,就完全不奇怪了!

滿洲人明顯繼承了苯教關於烏鴉是“魂鳥”的觀念,滿語叫作“車其克”,滿族巫師認為,烏鴉就是人死後靈魂脫離人體之後的模樣。在招魂儀式中,巫師神服雙肩上的鳥和神帽上的飄帶分別象徵車其克的身子和尾巴,當薩滿過陰追魂的時候,如果肩上的鳥和帽上的帶在顫動,就代表薩滿已經過陰,已經讓死者靈魂得到平安。

“契”與“鵲”讀音相同,其實也是同名異寫。如努爾哈赤滿洲人說烏鴉是他們的祖先,但又說他們的祖先是由“鵲銜朱果”而生。在古代滿洲人的觀念中“鵲”就是烏鴉。事實上他們對自然界中的烏鴉和喜鵲也是一概不分的,認為它們就是同一種鳥。

"

作者徐江偉

圖片來自泉痴山人

契丹的本義

徐江偉

“契丹”本義是什麼?筆者的考證是“鳥人的地方”。要說明這個問題就要從蕃教的特徵和阿爾泰語構詞方式說起。

這個國名除了被記載在《遼史》中,還被記錄在鄂爾渾河畔發現的古突厥語碑文中,寫作Qitan 或kitany。而古英語記作Cathay。俄語至今把中國叫作“契丹”,俄文記作Китай。從上述拼音文字中,可以發現“契”的音值在“qi”與“qia”之間。

筆者以為,“契”音值在“qi”與“qia”之間的原因是古漢字讀音與今天普通話讀音已經出現變化。“qia”才是“契”的原始讀法。

漢語音韻學研究告訴我們,上古漢語多複輔音或捲舌音,今天是閉口音的,上古漢語大多讀開口音,就是說古漢字多是複合音,歷史上漢字有過一種“單音節化現象”。漢語音韻學描述的古漢字讀音正是今天藏語的特點:在藏語中,幾乎所有“單音節字”都有一系列的前加字、後加字、上加字、後加字,就是說都是複合音讀法,不是純粹的單音節清讀音。如此,“qi”讀作“qia”就不奇怪了。

而藏語“烏鴉”就讀作“qia”!漢文常譯為“恰”。並且,苯教在藏語中就讀作“恰”,也有稱“恰苯”的。從本義看就是“烏鴉教”。

因此“契”的本義就是烏鴉。這也能在古史中得到印證。《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商始祖名“契”,他由“玄鳥”而生。《詩經·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古人明確指出這個“玄鳥”就是“烏”!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始祖名“棄”,從一枚大鳥卵中出來,但還在嬰孩的時候就被拋在荒山野嶺中,它由鳥獸銜肉餵養長大。這“棄”與“契”讀音相同,不是巧合,其實都指烏鴉,只是周人把自己的始祖故事添加了一個被遺棄的細節而已。乃是殷人與周人有共同的苯教背景的緣故。

契丹的本義

上圖,商代青銅器銘文,第一行為“隹祚父乙”四字,“隹”還作直立人之狀。它明確告訴我們:商人心目中的在天之祖就是烏鴉。

契丹的本義

上圖,內蒙古敖漢旗下灣子5號遼墓壁畫中的烏鴉。在契丹人的觀念中,貴人死之後靈魂變成了烏鴉,飛到天祖那裡去了。

周人祭拜的祖宗神山叫“岐(qí)山”,又與“契”的讀音相同,相傳此山位置在今陝西省岐山縣一帶,我們有理由推測其本義是“烏鴉之山”。

古代粟特人、突厥人有通用貴族稱號“頡(xie)斤”,這個尊號又叫“俟(qi)斤”。如《北史·鐵勒傳》:“獨洛河北有僕骨、同羅、韋紇、拔也古,覆羅,並號俟斤”。這個“俟(qi)斤”其實是“契斤”的異寫,本義就是“鳥人”。

《舊唐書·回紇傳》又記載,“契骨”是唐代回紇汗國中一個強部,此族名就是“契”後綴了“+gu”的結果,女直語本義也是“鳥人”。這些都是古老文化遙遠傳承的線索。

在蕃苯觀念中,天祖以三個化身出現:烏、豬、猴。它們都是在天祖宗的高貴形象。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史前玉器上刻畫的都是這三種動物,或是它們的結合體。此外我們還應該知道,烏鴉又叫“燕”,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燕字符都指烏鴉。契丹發祥地就是古籍記載的古燕國之地。

以蕃苯的描述來看,這烏、豬、猴之間還是有所分工的,而不是平起平坐的。三者關係是烏居於豬與猴之上。在先秦禮器中,從數量上看,也是鳥的形象遠多於豬與猴的形象,鳥是古人最崇拜的對象。烏鴉是神靈的直接形象,豬和猴則是現世王權的象徵。它們有如此分工應屬直覺使然:不管是神還是巫,他們只能以鳥的形狀往返於天與地之間,除此別無載體。正是在人類特有聯想思維中,本是“玄鳥”的“契”成了殷人始祖。

這種觀念也體現在苯教巫師稱號中,“辛”作為高級巫師的統稱,其中又分四等,居於第一位的“恰辛”,藏語本義是“烏鴉辛”,只有他們能戴鳥頭帽並以烏鴉自居。從造字方式看,古代儺祭的主角也是恰辛,因為“儺”(儺)以“隹”(zhui)為形旁,而“隹”就指烏鴉。

藏地有一種巫師叫“恰仙”(Chiag-xian),特別精於算卦,依據就是藏文古籍《卜書》,此書同樣以十二屬相紀年,以五行八卦生克關係來占卜,他們還會用烏鴉的叫聲和形跡來判斷吉凶,預測禍福,故有“恰仙”之稱。筆者於是推測,甲骨卜辭和金文中最頻繁出現就是“隹”字符,字形多種多樣,這些可能都是古代恰仙占卜的結果,不同的形狀代表著不同的昭示。

藏族先民確有無與倫比的宗教構思能力。他們不僅把烏鴉認定為祖先之靈,苯教也以“卵生”來描述世界萬物的起源。藏文古籍《朗氏家族史》曰:“五元精華生一蛋,蛋殼生成天界的白色石崖,蛋液旋轉變為白螺海,蛋液中產生六道有情眾生……”《大鵬與烏龜》曰:“(藏人祖先)從上白、下黑、中紅三種顏色的蛋中孵出,此鳥蛋是拉、年、魯三神合為一體的化身。這三種神靈分別住在天上、地上和地下。天上是“拉”居的地方。地界是“年”居住的地方。地下是水神“魯”居住的地方……”《漢藏史集》又曰:“遠荒時代,混沌未開,本無空有中出現了一個叫‘恰葉青欽寶’的蛋,此鳥蛋是‘恰’(烏鴉)所生……開始時,它的嘴脣、眼皮和頭髮都在顫動。它在天地未開之際吹了口氣,於是天地分離,十三層天像房屋一樣層層上升,十三層地像氈毯一樣層層下沉…….”苯教認為,天地萬物皆由一枚鳥蛋變化而來。

古代藏人又自稱“恰穆”,藏語意為“鳥王”或“鳥人”。如此,商人說自己的祖先叫作“契”,從鳥蛋中出來,就完全不奇怪了!

滿洲人明顯繼承了苯教關於烏鴉是“魂鳥”的觀念,滿語叫作“車其克”,滿族巫師認為,烏鴉就是人死後靈魂脫離人體之後的模樣。在招魂儀式中,巫師神服雙肩上的鳥和神帽上的飄帶分別象徵車其克的身子和尾巴,當薩滿過陰追魂的時候,如果肩上的鳥和帽上的帶在顫動,就代表薩滿已經過陰,已經讓死者靈魂得到平安。

“契”與“鵲”讀音相同,其實也是同名異寫。如努爾哈赤滿洲人說烏鴉是他們的祖先,但又說他們的祖先是由“鵲銜朱果”而生。在古代滿洲人的觀念中“鵲”就是烏鴉。事實上他們對自然界中的烏鴉和喜鵲也是一概不分的,認為它們就是同一種鳥。

契丹的本義

上圖,遼代皇家頒發的“于越”金腰牌,陰刻著一隻鳳鳥,貌似一孔雀,就是薩滿巫師心目中的天祖神靈的模樣。這“于越”是契丹人“非大功德不授”的高級貴族稱號,遼太祖阿保機就是于越出身。實乃“越”(鉞)前綴了“於”音的讀法,屬於“越”的莊重讀法。

"

作者徐江偉

圖片來自泉痴山人

契丹的本義

徐江偉

“契丹”本義是什麼?筆者的考證是“鳥人的地方”。要說明這個問題就要從蕃教的特徵和阿爾泰語構詞方式說起。

這個國名除了被記載在《遼史》中,還被記錄在鄂爾渾河畔發現的古突厥語碑文中,寫作Qitan 或kitany。而古英語記作Cathay。俄語至今把中國叫作“契丹”,俄文記作Китай。從上述拼音文字中,可以發現“契”的音值在“qi”與“qia”之間。

筆者以為,“契”音值在“qi”與“qia”之間的原因是古漢字讀音與今天普通話讀音已經出現變化。“qia”才是“契”的原始讀法。

漢語音韻學研究告訴我們,上古漢語多複輔音或捲舌音,今天是閉口音的,上古漢語大多讀開口音,就是說古漢字多是複合音,歷史上漢字有過一種“單音節化現象”。漢語音韻學描述的古漢字讀音正是今天藏語的特點:在藏語中,幾乎所有“單音節字”都有一系列的前加字、後加字、上加字、後加字,就是說都是複合音讀法,不是純粹的單音節清讀音。如此,“qi”讀作“qia”就不奇怪了。

而藏語“烏鴉”就讀作“qia”!漢文常譯為“恰”。並且,苯教在藏語中就讀作“恰”,也有稱“恰苯”的。從本義看就是“烏鴉教”。

因此“契”的本義就是烏鴉。這也能在古史中得到印證。《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商始祖名“契”,他由“玄鳥”而生。《詩經·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古人明確指出這個“玄鳥”就是“烏”!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始祖名“棄”,從一枚大鳥卵中出來,但還在嬰孩的時候就被拋在荒山野嶺中,它由鳥獸銜肉餵養長大。這“棄”與“契”讀音相同,不是巧合,其實都指烏鴉,只是周人把自己的始祖故事添加了一個被遺棄的細節而已。乃是殷人與周人有共同的苯教背景的緣故。

契丹的本義

上圖,商代青銅器銘文,第一行為“隹祚父乙”四字,“隹”還作直立人之狀。它明確告訴我們:商人心目中的在天之祖就是烏鴉。

契丹的本義

上圖,內蒙古敖漢旗下灣子5號遼墓壁畫中的烏鴉。在契丹人的觀念中,貴人死之後靈魂變成了烏鴉,飛到天祖那裡去了。

周人祭拜的祖宗神山叫“岐(qí)山”,又與“契”的讀音相同,相傳此山位置在今陝西省岐山縣一帶,我們有理由推測其本義是“烏鴉之山”。

古代粟特人、突厥人有通用貴族稱號“頡(xie)斤”,這個尊號又叫“俟(qi)斤”。如《北史·鐵勒傳》:“獨洛河北有僕骨、同羅、韋紇、拔也古,覆羅,並號俟斤”。這個“俟(qi)斤”其實是“契斤”的異寫,本義就是“鳥人”。

《舊唐書·回紇傳》又記載,“契骨”是唐代回紇汗國中一個強部,此族名就是“契”後綴了“+gu”的結果,女直語本義也是“鳥人”。這些都是古老文化遙遠傳承的線索。

在蕃苯觀念中,天祖以三個化身出現:烏、豬、猴。它們都是在天祖宗的高貴形象。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史前玉器上刻畫的都是這三種動物,或是它們的結合體。此外我們還應該知道,烏鴉又叫“燕”,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燕字符都指烏鴉。契丹發祥地就是古籍記載的古燕國之地。

以蕃苯的描述來看,這烏、豬、猴之間還是有所分工的,而不是平起平坐的。三者關係是烏居於豬與猴之上。在先秦禮器中,從數量上看,也是鳥的形象遠多於豬與猴的形象,鳥是古人最崇拜的對象。烏鴉是神靈的直接形象,豬和猴則是現世王權的象徵。它們有如此分工應屬直覺使然:不管是神還是巫,他們只能以鳥的形狀往返於天與地之間,除此別無載體。正是在人類特有聯想思維中,本是“玄鳥”的“契”成了殷人始祖。

這種觀念也體現在苯教巫師稱號中,“辛”作為高級巫師的統稱,其中又分四等,居於第一位的“恰辛”,藏語本義是“烏鴉辛”,只有他們能戴鳥頭帽並以烏鴉自居。從造字方式看,古代儺祭的主角也是恰辛,因為“儺”(儺)以“隹”(zhui)為形旁,而“隹”就指烏鴉。

藏地有一種巫師叫“恰仙”(Chiag-xian),特別精於算卦,依據就是藏文古籍《卜書》,此書同樣以十二屬相紀年,以五行八卦生克關係來占卜,他們還會用烏鴉的叫聲和形跡來判斷吉凶,預測禍福,故有“恰仙”之稱。筆者於是推測,甲骨卜辭和金文中最頻繁出現就是“隹”字符,字形多種多樣,這些可能都是古代恰仙占卜的結果,不同的形狀代表著不同的昭示。

藏族先民確有無與倫比的宗教構思能力。他們不僅把烏鴉認定為祖先之靈,苯教也以“卵生”來描述世界萬物的起源。藏文古籍《朗氏家族史》曰:“五元精華生一蛋,蛋殼生成天界的白色石崖,蛋液旋轉變為白螺海,蛋液中產生六道有情眾生……”《大鵬與烏龜》曰:“(藏人祖先)從上白、下黑、中紅三種顏色的蛋中孵出,此鳥蛋是拉、年、魯三神合為一體的化身。這三種神靈分別住在天上、地上和地下。天上是“拉”居的地方。地界是“年”居住的地方。地下是水神“魯”居住的地方……”《漢藏史集》又曰:“遠荒時代,混沌未開,本無空有中出現了一個叫‘恰葉青欽寶’的蛋,此鳥蛋是‘恰’(烏鴉)所生……開始時,它的嘴脣、眼皮和頭髮都在顫動。它在天地未開之際吹了口氣,於是天地分離,十三層天像房屋一樣層層上升,十三層地像氈毯一樣層層下沉…….”苯教認為,天地萬物皆由一枚鳥蛋變化而來。

古代藏人又自稱“恰穆”,藏語意為“鳥王”或“鳥人”。如此,商人說自己的祖先叫作“契”,從鳥蛋中出來,就完全不奇怪了!

滿洲人明顯繼承了苯教關於烏鴉是“魂鳥”的觀念,滿語叫作“車其克”,滿族巫師認為,烏鴉就是人死後靈魂脫離人體之後的模樣。在招魂儀式中,巫師神服雙肩上的鳥和神帽上的飄帶分別象徵車其克的身子和尾巴,當薩滿過陰追魂的時候,如果肩上的鳥和帽上的帶在顫動,就代表薩滿已經過陰,已經讓死者靈魂得到平安。

“契”與“鵲”讀音相同,其實也是同名異寫。如努爾哈赤滿洲人說烏鴉是他們的祖先,但又說他們的祖先是由“鵲銜朱果”而生。在古代滿洲人的觀念中“鵲”就是烏鴉。事實上他們對自然界中的烏鴉和喜鵲也是一概不分的,認為它們就是同一種鳥。

契丹的本義

上圖,遼代皇家頒發的“于越”金腰牌,陰刻著一隻鳳鳥,貌似一孔雀,就是薩滿巫師心目中的天祖神靈的模樣。這“于越”是契丹人“非大功德不授”的高級貴族稱號,遼太祖阿保機就是于越出身。實乃“越”(鉞)前綴了“於”音的讀法,屬於“越”的莊重讀法。

契丹的本義

上圖,遼代銀鎏金長頸瓶,瓶身浮雕一隻十分凶相的鳥,但它仍是烏鴉,既然要象徵帝王的威嚴高貴,就要作一些誇張。這種凶狠的鳥圖案几乎出現在所有遼代皇家專用器物上。

"

作者徐江偉

圖片來自泉痴山人

契丹的本義

徐江偉

“契丹”本義是什麼?筆者的考證是“鳥人的地方”。要說明這個問題就要從蕃教的特徵和阿爾泰語構詞方式說起。

這個國名除了被記載在《遼史》中,還被記錄在鄂爾渾河畔發現的古突厥語碑文中,寫作Qitan 或kitany。而古英語記作Cathay。俄語至今把中國叫作“契丹”,俄文記作Китай。從上述拼音文字中,可以發現“契”的音值在“qi”與“qia”之間。

筆者以為,“契”音值在“qi”與“qia”之間的原因是古漢字讀音與今天普通話讀音已經出現變化。“qia”才是“契”的原始讀法。

漢語音韻學研究告訴我們,上古漢語多複輔音或捲舌音,今天是閉口音的,上古漢語大多讀開口音,就是說古漢字多是複合音,歷史上漢字有過一種“單音節化現象”。漢語音韻學描述的古漢字讀音正是今天藏語的特點:在藏語中,幾乎所有“單音節字”都有一系列的前加字、後加字、上加字、後加字,就是說都是複合音讀法,不是純粹的單音節清讀音。如此,“qi”讀作“qia”就不奇怪了。

而藏語“烏鴉”就讀作“qia”!漢文常譯為“恰”。並且,苯教在藏語中就讀作“恰”,也有稱“恰苯”的。從本義看就是“烏鴉教”。

因此“契”的本義就是烏鴉。這也能在古史中得到印證。《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商始祖名“契”,他由“玄鳥”而生。《詩經·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古人明確指出這個“玄鳥”就是“烏”!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始祖名“棄”,從一枚大鳥卵中出來,但還在嬰孩的時候就被拋在荒山野嶺中,它由鳥獸銜肉餵養長大。這“棄”與“契”讀音相同,不是巧合,其實都指烏鴉,只是周人把自己的始祖故事添加了一個被遺棄的細節而已。乃是殷人與周人有共同的苯教背景的緣故。

契丹的本義

上圖,商代青銅器銘文,第一行為“隹祚父乙”四字,“隹”還作直立人之狀。它明確告訴我們:商人心目中的在天之祖就是烏鴉。

契丹的本義

上圖,內蒙古敖漢旗下灣子5號遼墓壁畫中的烏鴉。在契丹人的觀念中,貴人死之後靈魂變成了烏鴉,飛到天祖那裡去了。

周人祭拜的祖宗神山叫“岐(qí)山”,又與“契”的讀音相同,相傳此山位置在今陝西省岐山縣一帶,我們有理由推測其本義是“烏鴉之山”。

古代粟特人、突厥人有通用貴族稱號“頡(xie)斤”,這個尊號又叫“俟(qi)斤”。如《北史·鐵勒傳》:“獨洛河北有僕骨、同羅、韋紇、拔也古,覆羅,並號俟斤”。這個“俟(qi)斤”其實是“契斤”的異寫,本義就是“鳥人”。

《舊唐書·回紇傳》又記載,“契骨”是唐代回紇汗國中一個強部,此族名就是“契”後綴了“+gu”的結果,女直語本義也是“鳥人”。這些都是古老文化遙遠傳承的線索。

在蕃苯觀念中,天祖以三個化身出現:烏、豬、猴。它們都是在天祖宗的高貴形象。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史前玉器上刻畫的都是這三種動物,或是它們的結合體。此外我們還應該知道,烏鴉又叫“燕”,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燕字符都指烏鴉。契丹發祥地就是古籍記載的古燕國之地。

以蕃苯的描述來看,這烏、豬、猴之間還是有所分工的,而不是平起平坐的。三者關係是烏居於豬與猴之上。在先秦禮器中,從數量上看,也是鳥的形象遠多於豬與猴的形象,鳥是古人最崇拜的對象。烏鴉是神靈的直接形象,豬和猴則是現世王權的象徵。它們有如此分工應屬直覺使然:不管是神還是巫,他們只能以鳥的形狀往返於天與地之間,除此別無載體。正是在人類特有聯想思維中,本是“玄鳥”的“契”成了殷人始祖。

這種觀念也體現在苯教巫師稱號中,“辛”作為高級巫師的統稱,其中又分四等,居於第一位的“恰辛”,藏語本義是“烏鴉辛”,只有他們能戴鳥頭帽並以烏鴉自居。從造字方式看,古代儺祭的主角也是恰辛,因為“儺”(儺)以“隹”(zhui)為形旁,而“隹”就指烏鴉。

藏地有一種巫師叫“恰仙”(Chiag-xian),特別精於算卦,依據就是藏文古籍《卜書》,此書同樣以十二屬相紀年,以五行八卦生克關係來占卜,他們還會用烏鴉的叫聲和形跡來判斷吉凶,預測禍福,故有“恰仙”之稱。筆者於是推測,甲骨卜辭和金文中最頻繁出現就是“隹”字符,字形多種多樣,這些可能都是古代恰仙占卜的結果,不同的形狀代表著不同的昭示。

藏族先民確有無與倫比的宗教構思能力。他們不僅把烏鴉認定為祖先之靈,苯教也以“卵生”來描述世界萬物的起源。藏文古籍《朗氏家族史》曰:“五元精華生一蛋,蛋殼生成天界的白色石崖,蛋液旋轉變為白螺海,蛋液中產生六道有情眾生……”《大鵬與烏龜》曰:“(藏人祖先)從上白、下黑、中紅三種顏色的蛋中孵出,此鳥蛋是拉、年、魯三神合為一體的化身。這三種神靈分別住在天上、地上和地下。天上是“拉”居的地方。地界是“年”居住的地方。地下是水神“魯”居住的地方……”《漢藏史集》又曰:“遠荒時代,混沌未開,本無空有中出現了一個叫‘恰葉青欽寶’的蛋,此鳥蛋是‘恰’(烏鴉)所生……開始時,它的嘴脣、眼皮和頭髮都在顫動。它在天地未開之際吹了口氣,於是天地分離,十三層天像房屋一樣層層上升,十三層地像氈毯一樣層層下沉…….”苯教認為,天地萬物皆由一枚鳥蛋變化而來。

古代藏人又自稱“恰穆”,藏語意為“鳥王”或“鳥人”。如此,商人說自己的祖先叫作“契”,從鳥蛋中出來,就完全不奇怪了!

滿洲人明顯繼承了苯教關於烏鴉是“魂鳥”的觀念,滿語叫作“車其克”,滿族巫師認為,烏鴉就是人死後靈魂脫離人體之後的模樣。在招魂儀式中,巫師神服雙肩上的鳥和神帽上的飄帶分別象徵車其克的身子和尾巴,當薩滿過陰追魂的時候,如果肩上的鳥和帽上的帶在顫動,就代表薩滿已經過陰,已經讓死者靈魂得到平安。

“契”與“鵲”讀音相同,其實也是同名異寫。如努爾哈赤滿洲人說烏鴉是他們的祖先,但又說他們的祖先是由“鵲銜朱果”而生。在古代滿洲人的觀念中“鵲”就是烏鴉。事實上他們對自然界中的烏鴉和喜鵲也是一概不分的,認為它們就是同一種鳥。

契丹的本義

上圖,遼代皇家頒發的“于越”金腰牌,陰刻著一隻鳳鳥,貌似一孔雀,就是薩滿巫師心目中的天祖神靈的模樣。這“于越”是契丹人“非大功德不授”的高級貴族稱號,遼太祖阿保機就是于越出身。實乃“越”(鉞)前綴了“於”音的讀法,屬於“越”的莊重讀法。

契丹的本義

上圖,遼代銀鎏金長頸瓶,瓶身浮雕一隻十分凶相的鳥,但它仍是烏鴉,既然要象徵帝王的威嚴高貴,就要作一些誇張。這種凶狠的鳥圖案几乎出現在所有遼代皇家專用器物上。

契丹的本義

遼代菱形小銅鏡背面的鳳鳥,貌似一斗雞,實是烏鴉,或曰烏鴉之“易象”

那麼,契丹之“丹”為什麼是“地方”的意思來呢?這其實是古代突厥語常見後綴音“+tan”的音譯。在古代突厥語裡就是“地方、國家”的意思。如土庫曼斯坦、巴基斯坦之“坦”就是這個意思。斯坦之“斯”與漢字“氏”存在對應關係。

滿洲女直語中也有許多後綴“+tan”的詞彙,如“踏坦”(ta-tan)。滿洲先民的狩獵習俗,通常是數個血緣家庭組成了一個行動集體,他們共同食宿,共同駐紮,共同舉行圍獵。這種血緣集體滿洲語就叫作“踏坦”。這“ta”來自藏語“馬”的讀音,踏坦意為“馬的地方”,即牧馬所需要的一片土地。馬的活動範圍是比較大的,故一個“踏坦”不會是幾畝地大。在舉行大型圍獵時,會有許多“塔坦”聯合進行,這種軍事組織擴大到一定程度就叫“牛錄”。

契丹(Qitan)之“丹”與恰坦之“坦”只是異寫,在阿爾泰語都是“土地、地盤”的意思。因此“契丹”是“烏人之地、鳥人之國”的意思。

契丹人在征服渤海國之後,為與“契丹”對應,改其國名曰“東丹”,從字面上看是“東方屬國、東方之地”的意思。但筆者以為,此“東”還含有“鐋”之義。遼東地區的女直人自古就有以金為號,以鐋(佟)為姓的習俗,以女直語讀“東丹”時,就是“金之地、鐋之國”的意思。

當然與“丹”讀音相同的漢字有很多,之所以選擇“丹”字來注音,必定還有某種宗教含義。筆者推測,這應與蕃苯黑教對水銀的崇拜有關。考古顯示,在遼代皇家墓葬中,棺槨內都有大量水銀。水銀是白的,這就與黑契丹之“黑”對應了,在古人觀念中,黑與白都有神聖的含義。

單就“契丹”本義,我們就已經可以把他們歸在“鳥夷”中了。在華夏文明起源過程中,以鳥崇拜為特徵的“鳥夷”如此之多,分佈範圍如此之廣,源頭如此之久遠,會大大超出人們原來的想象了。事實上我們也很難把他們都歸在一個狹義的“民族”概念中,那其實是一種宗教背景,只有一點可以肯定:即所有“鳥夷”皆從北而來,他們原本都屬於北方遊牧民族,最後都消融在了農耕定居民族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