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來聽聽紅軍在連州留下的故事

連州 廣東 湖南 瑤族 陳濟棠 光山 根據地 臨武 連州市廣播電視臺 2019-07-03

軍紀如鐵得民心 輾轉粵北留火種

長征前夕,中央紅軍與粵系軍閥陳濟棠成功進行“借道”談判,中央紅軍長征主力部隊1個月內突破粵軍3道封鎖線,挺進湖南。

重走長征路:來聽聽紅軍在連州留下的故事

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黃兆星為採訪團講述連州紅色歷史(段燦 攝)

“長征前後,有數支紅軍經過連縣,一邊抗擊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一邊幫助當地民眾開展武裝鬥爭。”廣東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黃兆星說,紅軍在連州借道急速行軍,播下革命火種,留下無數動人的故事。

“紅軍可以幫我們打倒欺負我們的人”

1934年底的一個雪天,激戰的槍聲在廣東連縣田心洞的牽牛嶺從上午持續到傍晚。戰鬥結束後,田心村村民譚善章和李河玉看到這樣一幕:國民黨兵正舉刀向一名十六七歲的小戰士劈頭砍去。李河玉趕緊推開敵人,刀失了準頭砍到小戰士的肩膀。等對方舉刀再砍時,村民們制止了他。譚善章將受傷的小戰士揹回了家,用3個月的時間給他治好了傷,悄悄把他藏了起來,並教會他幹農活。

後來村民們才知道,擔任長征後衛的紅5軍團第34師,在掩護主力部隊渡過湘江後,遭遇強敵阻截,傷亡慘重,轉而撤回湘粵邊境,卻在這裡遇到了實力數倍於自己的敵軍,發生了牽牛嶺戰鬥。受傷的小戰士,就是湖南永州籍的紅軍王貴。

在廣東連州市博物館的《連州人民革命史》的展區前,譚善章的兒子譚長標為記者講述了這個故事。

為什麼冒險救紅軍?“當時,村裡的李啟財和他兄弟李金寶都在給紅軍做嚮導,我父親聽他們說紅軍講規矩、是好人。”譚長標回答。

李啟財為什麼願給紅軍做嚮導?記者找到了他的孫子李志標,身著瑤裝的他乾脆地說,“爺爺說,紅軍可以幫我們打倒欺負我們的人”。

重走長征路:來聽聽紅軍在連州留下的故事

瑤安瑤族鄉田心村村民李志標(段燦 攝)

這片山區的瑤民,時常受軍閥和土匪的燒殺搶掠,辦造紙廠的李啟財更是成為搶掠的對象。“爺爺和工人們都沒辦法生活了。幫助紅軍,就是幫助自己。”李志標這樣說。

“紅軍講規矩,後來才知道這叫紀律”

“我父親總會說起紅軍的故事,說共產黨打天下不容易。”68歲的譚長標,牢牢記住了這些故事。

重走長征路:來聽聽紅軍在連州留下的故事

瑤安瑤族鄉田心村村民譚長標(段燦 攝)

1935年2月份的一天,譚善章發現家門口的田裡住了很多人,帶著槍,卻一整夜都沒有敲門。

“老鄉你不要怕,我們是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在這裡休息。我們沒有米了,你還有二三十斤大米嗎?我們是朱毛的隊伍,會給你錢的。”當兵的這樣講。

自己煮飯吃完,收拾好東西,他們把錢交給了譚善章。“既然是窮人的隊伍,我們不收。”譚善章不肯收錢。第二天他才發現,紅軍偷偷在鍋底放了3塊銀元。

這年的端午節,譚善章和家人外出回來,發現紅軍在家做飯後離去,留下字條:“謝謝老鄉,我們是紅軍,路過這裡,留下2塊銀元。”

父親告訴譚長標,紅軍是好人,他們的規矩很嚴。“紅軍講規矩,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叫紀律。”譚長標說。

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楊建偉說,紅軍所到之處,以鐵的紀律和關心群眾,贏得了當地百姓的信任。紅軍長征在廣東途中,每到一處都抓緊時間宣傳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政策,宣傳革命道理,並不失時機地發動組織打土豪、籌集軍餉,救濟勞苦大眾,讓群眾看到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窮苦百姓的翻身解放而鬥爭的。

“紅軍,能讓我們過上安定日子”

“阿妹,阿妹,你不要哭,你哭的話白軍來捉你走。”在連州市瑤安鎮天光山村,80多歲的趙來妹記得,小時候爺爺常這樣嚇唬她。

天光山的百姓睡不了踏實覺。土匪和白軍一來搶東西,大家就躲上山。

“我的爺爺組織過力量反抗,還親手殺死過3個土匪。”趙來妹說,直到數百名紅軍將士從湖南來到天光山村展開游擊戰爭,建立了遊擊根據地,才讓村民睡上安穩覺。

1935年3月份,紅24師約700人由湖南藍山進入連縣天光山,在各村寨張貼布告,書寫標語宣傳革命,發動瑤漢群眾成立農民協會和蘇維埃政府,趙來妹的爺爺趙開保成了農民協會副主席。

紅軍從軍餉中撥出銀元作為農民協會的經費,讓農會和蘇維埃政府把各村寨的瑤漢農民和造紙廠工人組織起來,打擊土豪瑤霸,平分豬牛、山林和財產,開展土地革命運動。

黃兆星說,紅軍通過敵人3道防線之後,進入連縣山區的部隊給養不繼,當地人民以茶油、冬菇、土紙、竹木等土產資源,換來紅軍急需的糧食、布匹等物資,給紅軍在輾轉苦戰中補充了給養。在之後的游擊戰爭中,粵北人民給紅軍當嚮導、作翻譯、送情報,為紅軍提供住處,安置傷病員,讓紅軍在天光山進退自如。而屢遭紅軍沉重打擊的敵軍連連哀嘆“天光山為湘粵交界之嶺,跨連縣、藍山、臨武三縣,縱橫數百里,人煙稀少,進到頗感困難”。

如今的瑤安瑤族鄉田心村村口,一副對聯說出了百姓的心聲:“紅軍戰士拋灑熱血合力謀福祉,瑤族鄉親勤勞致富齊心奔小康。”

- THE END -

來源:經濟日報

圖片:段燦

審核:吳哲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