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1935年1月17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結束後,紅軍此時面對的形勢卻十分嚴峻。蔣介石已經十分清楚紅軍的動向是要北渡長江到川西北去會合紅四方面軍,立即調集了湘、黔、川、滇、桂等五省軍閥部隊及其嫡系中央軍,總兵力達160個團、40多萬人馬,從四面八方正向遵義地區包圍過來。


"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1935年1月17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結束後,紅軍此時面對的形勢卻十分嚴峻。蔣介石已經十分清楚紅軍的動向是要北渡長江到川西北去會合紅四方面軍,立即調集了湘、黔、川、滇、桂等五省軍閥部隊及其嫡系中央軍,總兵力達160個團、40多萬人馬,從四面八方正向遵義地區包圍過來。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在遵義南面,蔣介石指派薛嶽為前敵總指揮,率領吳奇偉、周渾元2個縱隊8個師,部署於貴陽以北,以周渾元部渡烏江至黔西、大定(今大方)進行側擊;黔軍王家烈部渡烏江從正面尾追紅軍;桂軍廖磊部2個師進至都勻地區參加追剿紅軍;在遵義的東面:湘軍4個師,已經在銅仁地帶修築碉堡等防禦工事,防止紅軍東進;在遵義的西面:滇軍3個旅正在向畢節地區開進;在遵義的北面:蔣介石命駐川參謀團主任賀國光和四川軍閥劉湘組織了“川南剿總”,任命潘文華為總指揮,在川南佈防堵截,封鎖長江,已經有10個團結集在川黔邊鬆坎一線。

(劉湘:先後曾任國民黨第七路軍總指揮兼陸軍二十一軍軍長、四川省主席,抗戰時第七戰區司令長官;賀國光:曾先後任國民政府憲兵司令、西康省主席;薛嶽:國民黨“追剿軍”前敵總指揮,陸軍一級上將;吳奇偉:曾任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1949年5月在廣東率部起義。)

蔣介石的戰略意圖是:首先阻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或者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然後從四面緊縮包圍,壓迫中央紅軍於長江以南、雲南橫江以東、烏江以北以西地區的三角地帶,將紅軍圍殲在烏江西北地區。


"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1935年1月17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結束後,紅軍此時面對的形勢卻十分嚴峻。蔣介石已經十分清楚紅軍的動向是要北渡長江到川西北去會合紅四方面軍,立即調集了湘、黔、川、滇、桂等五省軍閥部隊及其嫡系中央軍,總兵力達160個團、40多萬人馬,從四面八方正向遵義地區包圍過來。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在遵義南面,蔣介石指派薛嶽為前敵總指揮,率領吳奇偉、周渾元2個縱隊8個師,部署於貴陽以北,以周渾元部渡烏江至黔西、大定(今大方)進行側擊;黔軍王家烈部渡烏江從正面尾追紅軍;桂軍廖磊部2個師進至都勻地區參加追剿紅軍;在遵義的東面:湘軍4個師,已經在銅仁地帶修築碉堡等防禦工事,防止紅軍東進;在遵義的西面:滇軍3個旅正在向畢節地區開進;在遵義的北面:蔣介石命駐川參謀團主任賀國光和四川軍閥劉湘組織了“川南剿總”,任命潘文華為總指揮,在川南佈防堵截,封鎖長江,已經有10個團結集在川黔邊鬆坎一線。

(劉湘:先後曾任國民黨第七路軍總指揮兼陸軍二十一軍軍長、四川省主席,抗戰時第七戰區司令長官;賀國光:曾先後任國民政府憲兵司令、西康省主席;薛嶽:國民黨“追剿軍”前敵總指揮,陸軍一級上將;吳奇偉:曾任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1949年5月在廣東率部起義。)

蔣介石的戰略意圖是:首先阻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或者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然後從四面緊縮包圍,壓迫中央紅軍於長江以南、雲南橫江以東、烏江以北以西地區的三角地帶,將紅軍圍殲在烏江西北地區。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此時蔣介石嫡系部隊和地方軍閥部隊的兵力不僅超過紅軍10倍,而且武器裝備先進,彈藥供應充足;中央紅軍不僅兵力較少,而且武器彈藥不足。其次從戰略態勢上看,敵人處於戰略進攻,紅軍處於戰略防禦;敵人佔據絕對優勢處處在主動地位,紅軍處於絕對劣勢處處在被動地位。

鑑於黔北地區處於長江、烏江之間,中間橫貫赤水河,迴旋餘地有限,而且處於敵人四面重兵包圍之中,不利於紅軍的作戰和發展,中央紅軍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擺脫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跳出敵人新的包圍圈。根據極其嚴峻的軍情變化,中央紅軍決定放棄以遵義為中心在黔北建立新的根據地的計劃,另決定跨過長江,進入四川,與紅四方面軍配合,在四川打出一片天地。


"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1935年1月17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結束後,紅軍此時面對的形勢卻十分嚴峻。蔣介石已經十分清楚紅軍的動向是要北渡長江到川西北去會合紅四方面軍,立即調集了湘、黔、川、滇、桂等五省軍閥部隊及其嫡系中央軍,總兵力達160個團、40多萬人馬,從四面八方正向遵義地區包圍過來。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在遵義南面,蔣介石指派薛嶽為前敵總指揮,率領吳奇偉、周渾元2個縱隊8個師,部署於貴陽以北,以周渾元部渡烏江至黔西、大定(今大方)進行側擊;黔軍王家烈部渡烏江從正面尾追紅軍;桂軍廖磊部2個師進至都勻地區參加追剿紅軍;在遵義的東面:湘軍4個師,已經在銅仁地帶修築碉堡等防禦工事,防止紅軍東進;在遵義的西面:滇軍3個旅正在向畢節地區開進;在遵義的北面:蔣介石命駐川參謀團主任賀國光和四川軍閥劉湘組織了“川南剿總”,任命潘文華為總指揮,在川南佈防堵截,封鎖長江,已經有10個團結集在川黔邊鬆坎一線。

(劉湘:先後曾任國民黨第七路軍總指揮兼陸軍二十一軍軍長、四川省主席,抗戰時第七戰區司令長官;賀國光:曾先後任國民政府憲兵司令、西康省主席;薛嶽:國民黨“追剿軍”前敵總指揮,陸軍一級上將;吳奇偉:曾任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1949年5月在廣東率部起義。)

蔣介石的戰略意圖是:首先阻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或者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然後從四面緊縮包圍,壓迫中央紅軍於長江以南、雲南橫江以東、烏江以北以西地區的三角地帶,將紅軍圍殲在烏江西北地區。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此時蔣介石嫡系部隊和地方軍閥部隊的兵力不僅超過紅軍10倍,而且武器裝備先進,彈藥供應充足;中央紅軍不僅兵力較少,而且武器彈藥不足。其次從戰略態勢上看,敵人處於戰略進攻,紅軍處於戰略防禦;敵人佔據絕對優勢處處在主動地位,紅軍處於絕對劣勢處處在被動地位。

鑑於黔北地區處於長江、烏江之間,中間橫貫赤水河,迴旋餘地有限,而且處於敵人四面重兵包圍之中,不利於紅軍的作戰和發展,中央紅軍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擺脫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跳出敵人新的包圍圈。根據極其嚴峻的軍情變化,中央紅軍決定放棄以遵義為中心在黔北建立新的根據地的計劃,另決定跨過長江,進入四川,與紅四方面軍配合,在四川打出一片天地。


紅色桐梓丨紅軍在桐梓拉開了長征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1935年1月18日,遵義會議剛結束,中革軍委立即決定將中央紅軍分為三個縱隊經桐梓地域迅速向土城、赤水等地域轉移,必須迅速脫離遵義地區。當晚20時,中革軍委主席朱德便下達了中央紅軍撤離遵義向先市、土城、赤水集中的命令。隨後,中央紅軍開始了全面撤離遵義的軍事行動。根據這一作戰行動,紅軍總政治部同時在“實行反攻”、“消滅敵人主力”、“創造新的蘇區“等口號下,也進行著最高度的戰鬥動員。

1月20日,軍委縱隊和五軍團司令部進駐桐梓,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在桐梓向軍委委員及各軍團首長髮出了《關於渡江的作戰計劃》,規定紅一方面軍目前基本方針是:由黔北地域經過川南,渡過長江後轉入新的地域,協同紅四方面軍由四川西北方面實行總的反攻,以紅二、六軍團在川黔湘鄂的活動鉗制四川東南“會剿”之敵,粉碎敵人新的圍攻,並爭取赤化四川。要求紅軍迅速轉移到赤水縣和土城及其附近地域,渡過赤水河,奪取渡河點,以便迅速渡過長江。若尾追之敵緊迫我後,不能迅速渡河時,則應立即集中兵力打擊尾追之敵,消滅其一部或多部。如被川敵所阻,不得渡長江時,野戰軍應暫留於川南地域進行戰鬥,並準備過金沙江,從敘川上游渡河。

當日23時,朱德在桐梓又緊急電示各軍團及軍委縱隊首長,發佈《關於我軍二十一日行動的部署》,根據敵情,要求紅軍應迅速向赤水及其附近地域集中,以便奪取渡過赤水河的先機。必要時在赤水以東地域與追擊和截擊之敵的一路進行決戰。此時,中央紅軍在桐梓完成了渡過赤水河的具體軍事部署,從而拉開了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中革軍委主席朱德1月21日對野戰軍軍事行動的部署要求:一軍團全部為右路縱隊,以向習水、赤水開進為目的,明日應到達石壕口地域,向溫水偵察警戒,並嚴密封鎖消息,準備消滅溫水之敵;九軍團、軍委縱隊及五軍團為中央縱隊,明日九軍團開進官店地域向溫水警戒,並調查通溫水、良村、東皇殿(今習水縣城)人家和里程,火速電告軍委;五軍團明日9時起開進栗子壩,其中一個團明日上午仍留婁山關地域,13時後由婁山關撤至桐梓縣城西北地域宿營並警戒;三軍團主力為左縱隊,應採取較急的行軍,迅速脫離追敵。

1月21日,軍委縱隊進抵桐梓栗子壩(現九壩鎮政府所在地)宿營,朱德又向一軍團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及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和政治委員楊尚昆發出萬萬火急電,命令各軍團1月23日行軍必須要到達部署的指定地點。此時,紅軍野戰軍前鋒分別在溫水、官店、二郎壩、東皇殿等地與黔軍開始展開驅逐激戰。

1月23日,一軍團第一師於梅溪阻擊尾追而至的國民黨川軍郭勳祺旅兩個團後,經官渡河、圖書壩、進佔東皇殿。當日23時,朱德再電示紅一軍團:1月24日必須進至三元場、土城一線。隨後,朱德和周恩來又聯名致電各軍團首長:各軍團接近赤水河時,應查明渡河點及其下岸上岸的地形和架橋佔領左岸的要點。並規定了各軍團執行任務的地段。

1月24日,一軍團第一師經三元場擊潰黔軍劉翰吾部,進佔土城鎮,一軍團司令部抵土城宿營;1月25日,三軍團抵土城宿營,1月26日,軍委縱隊進至土城宿營;1月28日,三軍團、五軍團與國民黨川軍郭勳祺師三個旅九個團在土城青槓坡展開激烈戰鬥,戰鬥在凌晨打響,敵人拼命頑抗,戰鬥異常激烈,戰局越來越對紅軍不利。在緊急關頭,軍委要求紅軍部隊迅速擺脫戀戰狀態,併發布《一渡赤水河的行動部署》,規定作戰部隊和中央縱隊一律輕裝從土城渾溪口等渡口西渡赤水河。1月29日,軍委縱隊和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九軍團共3萬多人從3座浮橋全部渡過赤水河,並隨後燒掉浮橋,炸沉了船隻,向四川古藺南部疾進,完成一渡赤水河的戰鬥。

毛澤東曾說,“(土城)這一仗由於及時渡過了赤水河,擺脫了尾追之敵,改變了被動局面。部隊果斷地變為輕裝,甩掉了包袱,行動更自由了,更能打運動戰、游擊戰了。”

“一渡赤水之戰,就是毛澤東同志善於從不利的戰局中尋求有利因素,變被動為主動,指揮中央紅軍靈活機動作戰的典範之一。”當時在紅軍總部一局任參謀的呂黎平說。

而據時任紅一軍團政治保衛局祕書的童小鵬計算,經歷了生生死死的考驗,此時紅軍長征已經行進了三千三百多里路。

(呂黎平:長征時紅軍總部一局任參謀,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瀋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童小鵬:長征時紅一軍團政治保衛局祕書、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國務院副祕書長兼總理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祕書局長等職。)

參考書目:

根據《紅一方面軍長征日誌》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第一版;《紅一方面軍卷》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長征日記》陳虎著,中國長安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憶長征》楊成武著,現代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毛澤東與紅軍》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紅軍在黔北》遵義市委黨史室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中央紅軍在遵義》遵義縣黨史研究室編,貴州民族出版社;《紅軍長征在桐梓》桐梓縣委黨史研究室。

(王 迪 記者 令狐昌勇 蔡江河整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