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7月6日召開的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渚古城建造於約公元前3300-2300年間,距今5000年左右。除了世界遺產的光環,“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令人振奮的另一層意義是,中國5000年文明史終於得到國際承認。

“良渚申遺成功的意義,第一是古城,這個良渚王城,是中國文化的早期中心;第二是神話,形成了神話敘事的核心話語系統。”華東師大民俗學研究所田兆元教授認為,良渚文化的價值最高的還是早期神話,因為王城廢棄了,神話流傳下來。所以神話遠比王城重要。良渚遺址中發掘出的大量玉器物象和祭祀遺址中,有大量天地日月崇拜、龍鳳崇拜的物象敘事,一直延續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這些神話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共同性與統一性。”

德國哲學家謝林曾說:“一個民族,只有當他們認同了共同的神話時,它才是一個真正的民族。”在華夏民族的形成發展過程中,神話起到了精神滋養作用,文化認同作用,其最為突出的表現是圖騰文化的認同、至上神靈的認同。

“中華民族有5000年曆史,其實有文字記載的不過3000多年,之前還有一兩千年的歷史如何確認?”田兆元認為,“神話”是重要的確認方式,這裡的“神話”當然不是語言的傳說,而是從考古文物的物象敘事體現出來的先民的天地崇拜神話、圖騰崇拜神話。

“神話流傳有三種途徑。第一種是用語言文字記載下來的神話,如大家熟悉的‘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等神話傳說,既有古老的典籍文字記載,也有民間口頭傳承,我們成為神話的語言敘事;第二種是和信仰結合,比如祭祀儀式、以儀式演述故事,比如燎祭祭天,比如端午競渡,這些行為傳述著古老神話,我們叫神話的行為敘事;第三種是和物質形式和圖像景觀結合起來的敘事,如特定的器物、塑像、繪畫,以及建築等,我們叫神話的物象敘事。”

良渚文化時期還沒有文字,無法靠語言記錄,古老的祭祀儀式現在也無法完全重現,其文化特質主要只能通過墓葬文物來推斷。那麼最為重要的,就是物質圖像部分所表現出來的神話敘事。

良渚文化出土了大量玉器,如玉璧、玉琮等等,都是重要的禮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曾指出,“良渚文化的玉石器對稍晚的龍山時代諸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分佈範圍達到大半個中國。”沿著長江上行,安徽、湖北和四川等地的玉琮,山西陶寺遺址中的玉琮、“石廚刀”,陝北延安蘆山峁、神木石峁的玉鉞、玉璧,甘青地區齊家文化的玉琮、玉璧,都可能是良渚玉文化傳播的產物。二里頭、殷墟、三星堆、金沙等許多夏商周時期的遺址中,也都發現了源自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以及良渚文化或長江與黃淮下游地區其他史前文化的玉鉞、玉璜等玉器。

玉文化的傳統一直延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玉璧、玉琮作為禮器在周代文獻中已有記載。《周禮·春官·大宗伯》中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也就是說用璧祭天,用琮祭地。這是古老的天地神話,在良渚王城有著充分的表現。兩千年前的文字記載,與五千年前的考古文物契合一致。這是民族的至上神神話,國家神話。天地神話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創世神話,良渚王城考古遺址成為中國最高王權掌握主流信仰話語的有力證據,是成熟的中華文明精神體現,具有文化源頭的深刻意義。(以下為玉琮及出土地址)

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華神話的核心話語系統

良渚玉琮

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華神話的核心話語系統

黃河中游陝西延安

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華神話的核心話語系統

黃河中游陝西延安

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華神話的核心話語系統

黃河中游山西清涼寺遺址

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華神話的核心話語系統

黃河上游青海齊家文化

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華神話的核心話語系統

長江上游金沙遺址

“天圓地方的觀念,這和後來中華文化的天地觀念是一脈相承的。”田兆元說。

良渚玉器中呈現的文化,在中華文化中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田兆元舉例,良渚文化出土的“十二節玉琮”,是關於天地自然崇拜的禮器,內圓外方的形制,暗合“天圓地方”的神話觀,12節和天文曆法上的12個月應該有關聯,是古人對天地日月的時間記錄。而距今3000多年的四川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中間鏤空的太陽放出12道光芒,代表12個月的周而復始,顯然意蘊相關。而此前河姆渡文化的“雙鳳朝陽”造型,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良渚文化日月神話觀念。

良渚文化等級最高的貴族墓地反山M12出土了一件6.5公斤重的“琮王”,四面直槽內上下各琢刻神人獸面紋圖像。紋飾中的神人頭戴羽冠,裝飾著細密的雲雷紋,帽頂是放射形的羽毛;倒梯形臉,圓眼、寬鼻、闊嘴,眼的兩側刻著短線表示眼角;上臂向兩側張開,手肘向胸前彎曲,拇指上翹,手臂上也裝飾著大小不一的雲雷紋。下肢作盤腿坐的樣子,各有三隻爪子。

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華神話的核心話語系統

玉琮(反山M12:98琮王)

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華神話的核心話語系統

良渚文化玉璧

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華神話的核心話語系統

玉琮(局部紋飾) 浙江省博物館藏 1986年浙江省杭州

“神像戴著羽冠,下面還有兩個爪子,應該和中國的鳳鳥文化崇拜是前後相承的。”田兆元指出,鳥神話是東南沿海一代的傳統,良渚文化中的鳥圖騰,上承7000多年前河姆渡文化的“雙鳥朝陽”圖像,下啟包括金沙的“太陽鳥”崇拜,以及中華文明中的鳳凰崇拜,“繼往開來,創造了新的文化格局”。而羽冠神像的圖案,和商周青銅禮器上普遍使用的饕餮紋也有密切關係,成為夏商周文明的重要源頭。

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華神話的核心話語系統

河姆渡遺址: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

“良渚文化最重要的遺產是它奠定了中國統一的神話文化的基礎。‘天圓地方’的概念從良渚文化到夏商周文化,再到清代天壇、社稷壇,以及現代的中華世紀壇,有一條清晰的傳承線索。五千年的不間斷的中華文明,良渚文化就是源頭的直觀呈現。”

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華神話的核心話語系統

上海福泉山良渚文化陶鼎龍紋

良渚文化時期,龍鳳兩大文化交匯,也是中國創世神話發展的大事。上海福泉山的良渚文化陶鼎上的龍紋,成為後來龍文化最典型的紋飾之一,這是良渚文化後期,夏禹龍文化東進南下的標誌性事件,是中華文化從此走向了龍鳳呈祥的新時代。田兆元認為良渚文化“構建了中國創世神話的基本譜系”。中國神話的多元發生,在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的龍紋,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鳳紋就已經出現了,經過數千年的演進和交流,與五千年前這些主流的多元文化在良渚交匯整合,形成的關於天地神話、關於龍鳳神話敘事,以及至上神的敘事和崇拜,形成了早期中國統一的神話文化的源頭,“關於天地日月神話、關於龍鳳呈祥神話、關於至上神像的崇拜,是民族的共同的神話敘事,成就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前提。”神話是良渚文化的靈魂,也是中華民族的靈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