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戀愛 顏回 讀書 雅礱江邊的漂石 2019-08-25
"
"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在這場單行的旅程中,不管你是幸福還是歡樂,也不管你是憂愁與悲傷,歲月的激流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我們在這場單行的旅程中,不但需要解決物質上的匱乏,而且也需要解決精神上的困惑。

讓生命之流靜靜流淌

"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在這場單行的旅程中,不管你是幸福還是歡樂,也不管你是憂愁與悲傷,歲月的激流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我們在這場單行的旅程中,不但需要解決物質上的匱乏,而且也需要解決精神上的困惑。

讓生命之流靜靜流淌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人生在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因而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想方設法解除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追求健康、自由和富足的生活。

雖然這樣的生活離我們十萬八千里,但我們既然做了人,就得有一種追求,有一個理想和目標為之奮鬥,否則我們的人生就會在原地打轉,豪無前進的動力,也沒有努力的方向,出現燈下黑的現象。

每個人只要縱觀生命的歷程,定是寫滿了艱辛和苦難。

雖然我們懷著磅礴的愛意在人生路上打拼,但若是我們打拼的方式方法欠妥,我們的夢想就會因此折翅,我們會因此消極墮落,苦悶彷徨,憋屈冤枉和無所適從。

縱使人生處在最黑暗的日子裡,我們也不能放棄對生命的追求,我們依然要嚴守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的思想。

我們得默默承受精神的壓力,慢慢領悟人生的真諦。

我們曾經年少懵懂,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似懂非懂,天真地以為憑直覺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我們憑直覺在職場上義無反顧地爭鬥,憑直覺在生活中縱情恣意妄為,憑直覺一個人獨處時天馬行空地思考。

可以好不誇張地說,直覺曾經壟斷我們的一切。

我們憑直覺歡笑,憑直覺哭泣。

我們在生活中充滿了激情,我們對酒當歌,高唱人生幾何?

我們感慨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結果有一天,我們發現這一切都僅僅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世界並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它頑強地離開我們的視線,依然故我地按照自己的生命意志運動。

世界是世界,我依然是我。

面對強大的世界,我們的能力非常弱小,我們想要拯救一切苦難眾生的天真想法頃刻間土崩瓦解、變得虛無縹緲和滑稽好笑。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的直覺是那麼不堪一擊,那麼蒼白無力,那麼多此一舉。

痛定思痛之後,我們決心告別曾經相依為命的直覺,讓它不至於再禍害人生。

為了把我們平凡而普通的人生過的有點意義,我們只得從精神的世界獲取理性的寶劍,像一個遊走江湖的劍客隨時隨地都把那柄理性的寶劍佩在身上,只要遇見阻擋人生前進的種種魔障,就無情地亮出那柄鋒利的寶劍一路砍將過去,將人生的阻力盡數清除,從而輕鬆而自由地行進在人生路上。

雖然,我們知道靠理性生活的人生並非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但是我們既然已經徹底告別直覺,就得義無反顧地依附在理性的羽翼下生活。

在理性的光輝照耀下,我們彷彿看到了自己剛出生時的那一刻,我們也彷彿看到了生命最終消亡的那一瞬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人生僅僅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

由此,一種責任和使命感迫使我們在人生短暫的歷程中不斷地奮起和抗爭,一次又一次嘗試著尋找實現人生價值的路經,反覆品嚐失敗和痛苦的滋味。

尋找的過程並非我們心甘情願,我們迫不得已,我們憑直覺生活遭受過無數難以想象的苦難,我們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無數次。

不貳過,這是孔老夫子對學生顏回的高度評價。

我們不應該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兩次。

我們清醒過來,開始意識到自己面對生活的方式方法有誤,我們得改弦易轍,得拾起理性的寶劍,得堅信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耐著性子日復一日地磨礪那柄塵封多年的理性之劍,讓其青鋒在陽光下閃耀,讓人生路上的各種妖魔鬼怪膽戰心驚,不寒而慄,從而讓生命之流沿著河床靜靜流淌,奔向詩意的遠方。

遠離困惑人生

"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在這場單行的旅程中,不管你是幸福還是歡樂,也不管你是憂愁與悲傷,歲月的激流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我們在這場單行的旅程中,不但需要解決物質上的匱乏,而且也需要解決精神上的困惑。

讓生命之流靜靜流淌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人生在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因而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想方設法解除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追求健康、自由和富足的生活。

雖然這樣的生活離我們十萬八千里,但我們既然做了人,就得有一種追求,有一個理想和目標為之奮鬥,否則我們的人生就會在原地打轉,豪無前進的動力,也沒有努力的方向,出現燈下黑的現象。

每個人只要縱觀生命的歷程,定是寫滿了艱辛和苦難。

雖然我們懷著磅礴的愛意在人生路上打拼,但若是我們打拼的方式方法欠妥,我們的夢想就會因此折翅,我們會因此消極墮落,苦悶彷徨,憋屈冤枉和無所適從。

縱使人生處在最黑暗的日子裡,我們也不能放棄對生命的追求,我們依然要嚴守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的思想。

我們得默默承受精神的壓力,慢慢領悟人生的真諦。

我們曾經年少懵懂,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似懂非懂,天真地以為憑直覺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我們憑直覺在職場上義無反顧地爭鬥,憑直覺在生活中縱情恣意妄為,憑直覺一個人獨處時天馬行空地思考。

可以好不誇張地說,直覺曾經壟斷我們的一切。

我們憑直覺歡笑,憑直覺哭泣。

我們在生活中充滿了激情,我們對酒當歌,高唱人生幾何?

我們感慨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結果有一天,我們發現這一切都僅僅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世界並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它頑強地離開我們的視線,依然故我地按照自己的生命意志運動。

世界是世界,我依然是我。

面對強大的世界,我們的能力非常弱小,我們想要拯救一切苦難眾生的天真想法頃刻間土崩瓦解、變得虛無縹緲和滑稽好笑。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的直覺是那麼不堪一擊,那麼蒼白無力,那麼多此一舉。

痛定思痛之後,我們決心告別曾經相依為命的直覺,讓它不至於再禍害人生。

為了把我們平凡而普通的人生過的有點意義,我們只得從精神的世界獲取理性的寶劍,像一個遊走江湖的劍客隨時隨地都把那柄理性的寶劍佩在身上,只要遇見阻擋人生前進的種種魔障,就無情地亮出那柄鋒利的寶劍一路砍將過去,將人生的阻力盡數清除,從而輕鬆而自由地行進在人生路上。

雖然,我們知道靠理性生活的人生並非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但是我們既然已經徹底告別直覺,就得義無反顧地依附在理性的羽翼下生活。

在理性的光輝照耀下,我們彷彿看到了自己剛出生時的那一刻,我們也彷彿看到了生命最終消亡的那一瞬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人生僅僅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

由此,一種責任和使命感迫使我們在人生短暫的歷程中不斷地奮起和抗爭,一次又一次嘗試著尋找實現人生價值的路經,反覆品嚐失敗和痛苦的滋味。

尋找的過程並非我們心甘情願,我們迫不得已,我們憑直覺生活遭受過無數難以想象的苦難,我們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無數次。

不貳過,這是孔老夫子對學生顏回的高度評價。

我們不應該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兩次。

我們清醒過來,開始意識到自己面對生活的方式方法有誤,我們得改弦易轍,得拾起理性的寶劍,得堅信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耐著性子日復一日地磨礪那柄塵封多年的理性之劍,讓其青鋒在陽光下閃耀,讓人生路上的各種妖魔鬼怪膽戰心驚,不寒而慄,從而讓生命之流沿著河床靜靜流淌,奔向詩意的遠方。

遠離困惑人生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從田野散步歸來,一個人靜坐書桌前沉思,不禁感到有些困惑迷離,一些稀奇古怪的油然而生。

我的思想還處在困惑之中的嗎?過去我在北圖讀書,在省圖讀書都是因為思想有了困惑,生活中有些問題讓人看不清楚,才懷著解疑釋惑的心情急切進入圖書館,想去翻看有沒有現成的答案。

只要心中有了問題需要解答,那種求索的急切心情可以說猶如長江之水天上來,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

也正為此,那時候的讀書熱情很高,生活相當充實,周圍世界如何變化與已無關,生活處於怎樣的環境也覺得無所謂,只要心中增長了知識,覺得自已就是這個世界最幸福的人。

那時,最讓人困惑的事情莫過於是人生死的問題。

人,從什麼地方來?死後又將到何方去?這是一個曾讓我非常困惑的問題。

後來通過學習和思考,我終於認識到了人的生命同其它草芥一樣都僅僅來自偶然而已,它並非什麼上帝所造。而人來到這個世界不但要為吃喝拉撒這些生理的需要不斷奔波忙碌,人還有精神上的需求,於是人得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滿足自已的好奇之心。

而人死後到什麼地方去了呢?我認為主要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人死了就死了,人死後肉體迴歸了塵土,靈魂也因此魂飛魄散,迴歸到當初無的狀態,從此在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了。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人的肉體雖然死亡,但人的靈魂永遠不滅,它只是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轉換成了另外一種物質。

對於這兩種基本的生死觀,我更傾向於後者,或者說我更期望於後一種。

關於人的生死的認識問題幾乎由此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生命來自偶然,而這種偶然也有必然,因為靈魂不死,不死的靈魂在宇宙間運動,遇到了適當的時機,便可再次演化為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然後圍繞自已的口腹之需和精神之求不斷奔波忙碌,歷經一段生命的歷程後結束生命的進程,又迴歸到虛無的世界中去,生命的演進就是這樣一個周而復始的圓圈。

搞清楚了生與死的問題,又開始關注生命價值的問題。

既然人的生命來自偶然,那麼來自偶然的生命是否有其自身價值?這也是一個哲學的終極問題。

不管古今中外的大學者如何思考,我認為生命在整個歷程中應當是有意義的。

趨利避害是生命的本性,生命在與外界的鬥爭中漸漸意識到唯有奉獻才有可能讓另外的生命不至於像自已那樣苦惱,於是,它會潛意識中向利好的方向發展,儘量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貢獻出精神財富,希冀著這些財富能夠變成人生的經驗流傳下來,讓自已的子孫或是自已的同類不再像自已那樣走無用的重複路,希冀著後來者不再走彎路就能直奔主題,能夠自由、健康、富足地在美好的社會制度裡享受物質財富的同時享有精神上的閒適與恬淡。

由此看來,生命是有價值的。

既然靈魂是不死的,既然人生是有意義的。那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就應當在美好的社會環境裡,儘量創造物質與精神財富,來完成人生短暫歷程中的使命,來實現生命的價值,同時也能夠在創造中體會生命創造所帶來的快樂,儘量讓生命意志在孤寂與熱鬧中張馳有度地生活,收放自如地享用人生,從而感受做人的尊嚴與做事的充實。

解決了認識論的問題,就會自然而然面對實踐論的問題。

在社會實踐中,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金錢自然是第一位的,這當然是指現代社會這個背景下來說的。若是古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裡,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掘井而飲,政治與我有什麼關係?這是極其美好的一幅生活畫面,但這樣的圖畫也只能成為了一種遙遠的夢想,一種美好的記憶,一種心靈的嚮往。

現代社會再也不可能會出現那種單純而美好的生活。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每個人都離不開社會,誰要是離開社會就能生存,那隻能是天方夜譚、畫餅充飢的事情。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幾乎用金錢作為紐帶建立,不論父母親人還是兄弟朋友只要聚在一起都百分之百地會談論金錢。

為什麼呢?金錢不但可以維持個人的生計,還可以用來為別人做好事實事,不但能夠提高自已的生活質量,還能夠幫助親朋好友完成自已不能完成的心願,金錢甚至在一個人病危的時候可以挽救人的生命。

金錢,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社會又是一個有秩序的社會,人們獲取金錢必須得通過合法的手段來謀取,否則非但自已不能從擁有金錢的過程中得到享受,反而會因此深受其害,甚至由此而失去自由和健康,那就違揹人們擁有金錢改善生活環境條件、提高生活質量的初衷了。

有的人不分晝夜地操勞,在生意場上打拼,試圖擁有足夠的金錢來實現人生的價值;有的人枉費心機,投機取巧,利用公權謀取私利,試圖人不知鬼不覺地佔有金錢用來個人揮霍享用;有的人整天坐在賭博室裡算計技巧,如何才能掏空別人的腰包,輕而易舉將別人口袋裡的錢財乖乖地收到自已手中,以其不勞而獲,生活便利;也有的人張大雙眼整天坐在彩票室裡推算即將開出的籌碼,好讓自已一夜暴富,實現腰纏萬貫的夢想。

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都是對金錢的夢遊。

貪婪之心人皆有之,關鍵在於人是具有理智的動物,人能夠充分發揮理性的力量,抵制心中那些不切實的幻想,讓自已的意識迴歸正常的軌道,將金錢的功能鎖定在一個解決人的吃喝拉撒的基本需求的功能上,這樣,這個人才能正常地生活。

將夢想檔次調低一些

"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在這場單行的旅程中,不管你是幸福還是歡樂,也不管你是憂愁與悲傷,歲月的激流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我們在這場單行的旅程中,不但需要解決物質上的匱乏,而且也需要解決精神上的困惑。

讓生命之流靜靜流淌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人生在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因而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想方設法解除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追求健康、自由和富足的生活。

雖然這樣的生活離我們十萬八千里,但我們既然做了人,就得有一種追求,有一個理想和目標為之奮鬥,否則我們的人生就會在原地打轉,豪無前進的動力,也沒有努力的方向,出現燈下黑的現象。

每個人只要縱觀生命的歷程,定是寫滿了艱辛和苦難。

雖然我們懷著磅礴的愛意在人生路上打拼,但若是我們打拼的方式方法欠妥,我們的夢想就會因此折翅,我們會因此消極墮落,苦悶彷徨,憋屈冤枉和無所適從。

縱使人生處在最黑暗的日子裡,我們也不能放棄對生命的追求,我們依然要嚴守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的思想。

我們得默默承受精神的壓力,慢慢領悟人生的真諦。

我們曾經年少懵懂,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似懂非懂,天真地以為憑直覺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我們憑直覺在職場上義無反顧地爭鬥,憑直覺在生活中縱情恣意妄為,憑直覺一個人獨處時天馬行空地思考。

可以好不誇張地說,直覺曾經壟斷我們的一切。

我們憑直覺歡笑,憑直覺哭泣。

我們在生活中充滿了激情,我們對酒當歌,高唱人生幾何?

我們感慨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結果有一天,我們發現這一切都僅僅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世界並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它頑強地離開我們的視線,依然故我地按照自己的生命意志運動。

世界是世界,我依然是我。

面對強大的世界,我們的能力非常弱小,我們想要拯救一切苦難眾生的天真想法頃刻間土崩瓦解、變得虛無縹緲和滑稽好笑。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的直覺是那麼不堪一擊,那麼蒼白無力,那麼多此一舉。

痛定思痛之後,我們決心告別曾經相依為命的直覺,讓它不至於再禍害人生。

為了把我們平凡而普通的人生過的有點意義,我們只得從精神的世界獲取理性的寶劍,像一個遊走江湖的劍客隨時隨地都把那柄理性的寶劍佩在身上,只要遇見阻擋人生前進的種種魔障,就無情地亮出那柄鋒利的寶劍一路砍將過去,將人生的阻力盡數清除,從而輕鬆而自由地行進在人生路上。

雖然,我們知道靠理性生活的人生並非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但是我們既然已經徹底告別直覺,就得義無反顧地依附在理性的羽翼下生活。

在理性的光輝照耀下,我們彷彿看到了自己剛出生時的那一刻,我們也彷彿看到了生命最終消亡的那一瞬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人生僅僅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

由此,一種責任和使命感迫使我們在人生短暫的歷程中不斷地奮起和抗爭,一次又一次嘗試著尋找實現人生價值的路經,反覆品嚐失敗和痛苦的滋味。

尋找的過程並非我們心甘情願,我們迫不得已,我們憑直覺生活遭受過無數難以想象的苦難,我們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無數次。

不貳過,這是孔老夫子對學生顏回的高度評價。

我們不應該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兩次。

我們清醒過來,開始意識到自己面對生活的方式方法有誤,我們得改弦易轍,得拾起理性的寶劍,得堅信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耐著性子日復一日地磨礪那柄塵封多年的理性之劍,讓其青鋒在陽光下閃耀,讓人生路上的各種妖魔鬼怪膽戰心驚,不寒而慄,從而讓生命之流沿著河床靜靜流淌,奔向詩意的遠方。

遠離困惑人生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從田野散步歸來,一個人靜坐書桌前沉思,不禁感到有些困惑迷離,一些稀奇古怪的油然而生。

我的思想還處在困惑之中的嗎?過去我在北圖讀書,在省圖讀書都是因為思想有了困惑,生活中有些問題讓人看不清楚,才懷著解疑釋惑的心情急切進入圖書館,想去翻看有沒有現成的答案。

只要心中有了問題需要解答,那種求索的急切心情可以說猶如長江之水天上來,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

也正為此,那時候的讀書熱情很高,生活相當充實,周圍世界如何變化與已無關,生活處於怎樣的環境也覺得無所謂,只要心中增長了知識,覺得自已就是這個世界最幸福的人。

那時,最讓人困惑的事情莫過於是人生死的問題。

人,從什麼地方來?死後又將到何方去?這是一個曾讓我非常困惑的問題。

後來通過學習和思考,我終於認識到了人的生命同其它草芥一樣都僅僅來自偶然而已,它並非什麼上帝所造。而人來到這個世界不但要為吃喝拉撒這些生理的需要不斷奔波忙碌,人還有精神上的需求,於是人得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滿足自已的好奇之心。

而人死後到什麼地方去了呢?我認為主要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人死了就死了,人死後肉體迴歸了塵土,靈魂也因此魂飛魄散,迴歸到當初無的狀態,從此在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了。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人的肉體雖然死亡,但人的靈魂永遠不滅,它只是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轉換成了另外一種物質。

對於這兩種基本的生死觀,我更傾向於後者,或者說我更期望於後一種。

關於人的生死的認識問題幾乎由此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生命來自偶然,而這種偶然也有必然,因為靈魂不死,不死的靈魂在宇宙間運動,遇到了適當的時機,便可再次演化為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然後圍繞自已的口腹之需和精神之求不斷奔波忙碌,歷經一段生命的歷程後結束生命的進程,又迴歸到虛無的世界中去,生命的演進就是這樣一個周而復始的圓圈。

搞清楚了生與死的問題,又開始關注生命價值的問題。

既然人的生命來自偶然,那麼來自偶然的生命是否有其自身價值?這也是一個哲學的終極問題。

不管古今中外的大學者如何思考,我認為生命在整個歷程中應當是有意義的。

趨利避害是生命的本性,生命在與外界的鬥爭中漸漸意識到唯有奉獻才有可能讓另外的生命不至於像自已那樣苦惱,於是,它會潛意識中向利好的方向發展,儘量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貢獻出精神財富,希冀著這些財富能夠變成人生的經驗流傳下來,讓自已的子孫或是自已的同類不再像自已那樣走無用的重複路,希冀著後來者不再走彎路就能直奔主題,能夠自由、健康、富足地在美好的社會制度裡享受物質財富的同時享有精神上的閒適與恬淡。

由此看來,生命是有價值的。

既然靈魂是不死的,既然人生是有意義的。那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就應當在美好的社會環境裡,儘量創造物質與精神財富,來完成人生短暫歷程中的使命,來實現生命的價值,同時也能夠在創造中體會生命創造所帶來的快樂,儘量讓生命意志在孤寂與熱鬧中張馳有度地生活,收放自如地享用人生,從而感受做人的尊嚴與做事的充實。

解決了認識論的問題,就會自然而然面對實踐論的問題。

在社會實踐中,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金錢自然是第一位的,這當然是指現代社會這個背景下來說的。若是古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裡,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掘井而飲,政治與我有什麼關係?這是極其美好的一幅生活畫面,但這樣的圖畫也只能成為了一種遙遠的夢想,一種美好的記憶,一種心靈的嚮往。

現代社會再也不可能會出現那種單純而美好的生活。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每個人都離不開社會,誰要是離開社會就能生存,那隻能是天方夜譚、畫餅充飢的事情。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幾乎用金錢作為紐帶建立,不論父母親人還是兄弟朋友只要聚在一起都百分之百地會談論金錢。

為什麼呢?金錢不但可以維持個人的生計,還可以用來為別人做好事實事,不但能夠提高自已的生活質量,還能夠幫助親朋好友完成自已不能完成的心願,金錢甚至在一個人病危的時候可以挽救人的生命。

金錢,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社會又是一個有秩序的社會,人們獲取金錢必須得通過合法的手段來謀取,否則非但自已不能從擁有金錢的過程中得到享受,反而會因此深受其害,甚至由此而失去自由和健康,那就違揹人們擁有金錢改善生活環境條件、提高生活質量的初衷了。

有的人不分晝夜地操勞,在生意場上打拼,試圖擁有足夠的金錢來實現人生的價值;有的人枉費心機,投機取巧,利用公權謀取私利,試圖人不知鬼不覺地佔有金錢用來個人揮霍享用;有的人整天坐在賭博室裡算計技巧,如何才能掏空別人的腰包,輕而易舉將別人口袋裡的錢財乖乖地收到自已手中,以其不勞而獲,生活便利;也有的人張大雙眼整天坐在彩票室裡推算即將開出的籌碼,好讓自已一夜暴富,實現腰纏萬貫的夢想。

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都是對金錢的夢遊。

貪婪之心人皆有之,關鍵在於人是具有理智的動物,人能夠充分發揮理性的力量,抵制心中那些不切實的幻想,讓自已的意識迴歸正常的軌道,將金錢的功能鎖定在一個解決人的吃喝拉撒的基本需求的功能上,這樣,這個人才能正常地生活。

將夢想檔次調低一些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夢想是熾熱的,它就像滾動的的太陽照耀著追夢著的身影,讓人溫暖地行進在人生路上,為了飄忽不定、若隱若現的夢想不分晝夜、捨我其誰地奔波忙碌。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從前那個心儀的夢想遙不可及,根本就是虛無,你感到心浮氣躁,感到壓抑彷徨,感到焦慮痛苦,沒有了昔日的溫馨和舒適,沒有了昔日的神采奕奕,特別是當外部環境的改變決定了你的前途命運,那些過去看起來根本不可能的東西突然降臨在你身上,讓你無所適從,傷心絕望。

你定然會像一個勇攀高峰的人突然在崎嶇的山路上栽了跟頭,你如夢初醒,恍然大悟。

原來你所追逐的人生目標和努力方向根本就是一個錯誤,你的能力水平和天生的稟賦根本不是向那個方向追逐的材料,你自身根本不具備追逐那個理想和目標的條件,你只得傷心絕望地重新做出選擇,給人生重新定位,給自己重新畫出新的人生座標和努力方向,將原來好高騖遠的理想和目標調低,鎖定在有可能實現的基礎上。

從此,你身上的重擔沒有過去那樣沉重,你自身的壓力也沒有過去那樣讓人喘不過氣來,你雖然有些悵然若失,但你內心是豐富的,你的人生已經脫離了低級趣味,變得有些接近神性。

從此,你靜下心來自我療傷,你在慢慢化解過去因愚昧無知和盲目衝動留下的苦果,你在想方設法排解人生的各種矛盾和糾紛、你期望能早日解決那些令人焦頭爛額的事情,早日從人生的泥潭中得以解脫,迴歸到一個正常人的生活中來。

你在渴望,你在等待,你在想方設法,你在努力,你充滿自信,依然像過去追逐虛無縹緲的夢想那樣充滿激情。

你心中燃燒著熊熊的愛火,依然心繫蒼生,期盼著能徹底釋放個人的關愛,只是表達關愛的時候已學會了低頭,學會了迂迴,學會了自我保護,學會了把愛的釋放定位在更加廣闊的地域。

從此,你不再焦慮,不再沉寂,不再孤獨,不再平庸。你已走上了那條最適合發揮自己才能的人生路上,每天都信心滿滿地快樂生活。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在這場單行的旅程中,不管你是幸福還是歡樂,也不管你是憂愁與悲傷,歲月的激流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我們在這場單行的旅程中,不但需要解決物質上的匱乏,而且也需要解決精神上的困惑。

讓生命之流靜靜流淌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人生在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因而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想方設法解除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追求健康、自由和富足的生活。

雖然這樣的生活離我們十萬八千里,但我們既然做了人,就得有一種追求,有一個理想和目標為之奮鬥,否則我們的人生就會在原地打轉,豪無前進的動力,也沒有努力的方向,出現燈下黑的現象。

每個人只要縱觀生命的歷程,定是寫滿了艱辛和苦難。

雖然我們懷著磅礴的愛意在人生路上打拼,但若是我們打拼的方式方法欠妥,我們的夢想就會因此折翅,我們會因此消極墮落,苦悶彷徨,憋屈冤枉和無所適從。

縱使人生處在最黑暗的日子裡,我們也不能放棄對生命的追求,我們依然要嚴守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的思想。

我們得默默承受精神的壓力,慢慢領悟人生的真諦。

我們曾經年少懵懂,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似懂非懂,天真地以為憑直覺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我們憑直覺在職場上義無反顧地爭鬥,憑直覺在生活中縱情恣意妄為,憑直覺一個人獨處時天馬行空地思考。

可以好不誇張地說,直覺曾經壟斷我們的一切。

我們憑直覺歡笑,憑直覺哭泣。

我們在生活中充滿了激情,我們對酒當歌,高唱人生幾何?

我們感慨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結果有一天,我們發現這一切都僅僅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世界並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它頑強地離開我們的視線,依然故我地按照自己的生命意志運動。

世界是世界,我依然是我。

面對強大的世界,我們的能力非常弱小,我們想要拯救一切苦難眾生的天真想法頃刻間土崩瓦解、變得虛無縹緲和滑稽好笑。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的直覺是那麼不堪一擊,那麼蒼白無力,那麼多此一舉。

痛定思痛之後,我們決心告別曾經相依為命的直覺,讓它不至於再禍害人生。

為了把我們平凡而普通的人生過的有點意義,我們只得從精神的世界獲取理性的寶劍,像一個遊走江湖的劍客隨時隨地都把那柄理性的寶劍佩在身上,只要遇見阻擋人生前進的種種魔障,就無情地亮出那柄鋒利的寶劍一路砍將過去,將人生的阻力盡數清除,從而輕鬆而自由地行進在人生路上。

雖然,我們知道靠理性生活的人生並非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但是我們既然已經徹底告別直覺,就得義無反顧地依附在理性的羽翼下生活。

在理性的光輝照耀下,我們彷彿看到了自己剛出生時的那一刻,我們也彷彿看到了生命最終消亡的那一瞬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人生僅僅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

由此,一種責任和使命感迫使我們在人生短暫的歷程中不斷地奮起和抗爭,一次又一次嘗試著尋找實現人生價值的路經,反覆品嚐失敗和痛苦的滋味。

尋找的過程並非我們心甘情願,我們迫不得已,我們憑直覺生活遭受過無數難以想象的苦難,我們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無數次。

不貳過,這是孔老夫子對學生顏回的高度評價。

我們不應該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兩次。

我們清醒過來,開始意識到自己面對生活的方式方法有誤,我們得改弦易轍,得拾起理性的寶劍,得堅信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耐著性子日復一日地磨礪那柄塵封多年的理性之劍,讓其青鋒在陽光下閃耀,讓人生路上的各種妖魔鬼怪膽戰心驚,不寒而慄,從而讓生命之流沿著河床靜靜流淌,奔向詩意的遠方。

遠離困惑人生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從田野散步歸來,一個人靜坐書桌前沉思,不禁感到有些困惑迷離,一些稀奇古怪的油然而生。

我的思想還處在困惑之中的嗎?過去我在北圖讀書,在省圖讀書都是因為思想有了困惑,生活中有些問題讓人看不清楚,才懷著解疑釋惑的心情急切進入圖書館,想去翻看有沒有現成的答案。

只要心中有了問題需要解答,那種求索的急切心情可以說猶如長江之水天上來,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

也正為此,那時候的讀書熱情很高,生活相當充實,周圍世界如何變化與已無關,生活處於怎樣的環境也覺得無所謂,只要心中增長了知識,覺得自已就是這個世界最幸福的人。

那時,最讓人困惑的事情莫過於是人生死的問題。

人,從什麼地方來?死後又將到何方去?這是一個曾讓我非常困惑的問題。

後來通過學習和思考,我終於認識到了人的生命同其它草芥一樣都僅僅來自偶然而已,它並非什麼上帝所造。而人來到這個世界不但要為吃喝拉撒這些生理的需要不斷奔波忙碌,人還有精神上的需求,於是人得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滿足自已的好奇之心。

而人死後到什麼地方去了呢?我認為主要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人死了就死了,人死後肉體迴歸了塵土,靈魂也因此魂飛魄散,迴歸到當初無的狀態,從此在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了。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人的肉體雖然死亡,但人的靈魂永遠不滅,它只是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轉換成了另外一種物質。

對於這兩種基本的生死觀,我更傾向於後者,或者說我更期望於後一種。

關於人的生死的認識問題幾乎由此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生命來自偶然,而這種偶然也有必然,因為靈魂不死,不死的靈魂在宇宙間運動,遇到了適當的時機,便可再次演化為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然後圍繞自已的口腹之需和精神之求不斷奔波忙碌,歷經一段生命的歷程後結束生命的進程,又迴歸到虛無的世界中去,生命的演進就是這樣一個周而復始的圓圈。

搞清楚了生與死的問題,又開始關注生命價值的問題。

既然人的生命來自偶然,那麼來自偶然的生命是否有其自身價值?這也是一個哲學的終極問題。

不管古今中外的大學者如何思考,我認為生命在整個歷程中應當是有意義的。

趨利避害是生命的本性,生命在與外界的鬥爭中漸漸意識到唯有奉獻才有可能讓另外的生命不至於像自已那樣苦惱,於是,它會潛意識中向利好的方向發展,儘量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貢獻出精神財富,希冀著這些財富能夠變成人生的經驗流傳下來,讓自已的子孫或是自已的同類不再像自已那樣走無用的重複路,希冀著後來者不再走彎路就能直奔主題,能夠自由、健康、富足地在美好的社會制度裡享受物質財富的同時享有精神上的閒適與恬淡。

由此看來,生命是有價值的。

既然靈魂是不死的,既然人生是有意義的。那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就應當在美好的社會環境裡,儘量創造物質與精神財富,來完成人生短暫歷程中的使命,來實現生命的價值,同時也能夠在創造中體會生命創造所帶來的快樂,儘量讓生命意志在孤寂與熱鬧中張馳有度地生活,收放自如地享用人生,從而感受做人的尊嚴與做事的充實。

解決了認識論的問題,就會自然而然面對實踐論的問題。

在社會實踐中,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金錢自然是第一位的,這當然是指現代社會這個背景下來說的。若是古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裡,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掘井而飲,政治與我有什麼關係?這是極其美好的一幅生活畫面,但這樣的圖畫也只能成為了一種遙遠的夢想,一種美好的記憶,一種心靈的嚮往。

現代社會再也不可能會出現那種單純而美好的生活。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每個人都離不開社會,誰要是離開社會就能生存,那隻能是天方夜譚、畫餅充飢的事情。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幾乎用金錢作為紐帶建立,不論父母親人還是兄弟朋友只要聚在一起都百分之百地會談論金錢。

為什麼呢?金錢不但可以維持個人的生計,還可以用來為別人做好事實事,不但能夠提高自已的生活質量,還能夠幫助親朋好友完成自已不能完成的心願,金錢甚至在一個人病危的時候可以挽救人的生命。

金錢,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社會又是一個有秩序的社會,人們獲取金錢必須得通過合法的手段來謀取,否則非但自已不能從擁有金錢的過程中得到享受,反而會因此深受其害,甚至由此而失去自由和健康,那就違揹人們擁有金錢改善生活環境條件、提高生活質量的初衷了。

有的人不分晝夜地操勞,在生意場上打拼,試圖擁有足夠的金錢來實現人生的價值;有的人枉費心機,投機取巧,利用公權謀取私利,試圖人不知鬼不覺地佔有金錢用來個人揮霍享用;有的人整天坐在賭博室裡算計技巧,如何才能掏空別人的腰包,輕而易舉將別人口袋裡的錢財乖乖地收到自已手中,以其不勞而獲,生活便利;也有的人張大雙眼整天坐在彩票室裡推算即將開出的籌碼,好讓自已一夜暴富,實現腰纏萬貫的夢想。

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都是對金錢的夢遊。

貪婪之心人皆有之,關鍵在於人是具有理智的動物,人能夠充分發揮理性的力量,抵制心中那些不切實的幻想,讓自已的意識迴歸正常的軌道,將金錢的功能鎖定在一個解決人的吃喝拉撒的基本需求的功能上,這樣,這個人才能正常地生活。

將夢想檔次調低一些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夢想是熾熱的,它就像滾動的的太陽照耀著追夢著的身影,讓人溫暖地行進在人生路上,為了飄忽不定、若隱若現的夢想不分晝夜、捨我其誰地奔波忙碌。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從前那個心儀的夢想遙不可及,根本就是虛無,你感到心浮氣躁,感到壓抑彷徨,感到焦慮痛苦,沒有了昔日的溫馨和舒適,沒有了昔日的神采奕奕,特別是當外部環境的改變決定了你的前途命運,那些過去看起來根本不可能的東西突然降臨在你身上,讓你無所適從,傷心絕望。

你定然會像一個勇攀高峰的人突然在崎嶇的山路上栽了跟頭,你如夢初醒,恍然大悟。

原來你所追逐的人生目標和努力方向根本就是一個錯誤,你的能力水平和天生的稟賦根本不是向那個方向追逐的材料,你自身根本不具備追逐那個理想和目標的條件,你只得傷心絕望地重新做出選擇,給人生重新定位,給自己重新畫出新的人生座標和努力方向,將原來好高騖遠的理想和目標調低,鎖定在有可能實現的基礎上。

從此,你身上的重擔沒有過去那樣沉重,你自身的壓力也沒有過去那樣讓人喘不過氣來,你雖然有些悵然若失,但你內心是豐富的,你的人生已經脫離了低級趣味,變得有些接近神性。

從此,你靜下心來自我療傷,你在慢慢化解過去因愚昧無知和盲目衝動留下的苦果,你在想方設法排解人生的各種矛盾和糾紛、你期望能早日解決那些令人焦頭爛額的事情,早日從人生的泥潭中得以解脫,迴歸到一個正常人的生活中來。

你在渴望,你在等待,你在想方設法,你在努力,你充滿自信,依然像過去追逐虛無縹緲的夢想那樣充滿激情。

你心中燃燒著熊熊的愛火,依然心繫蒼生,期盼著能徹底釋放個人的關愛,只是表達關愛的時候已學會了低頭,學會了迂迴,學會了自我保護,學會了把愛的釋放定位在更加廣闊的地域。

從此,你不再焦慮,不再沉寂,不再孤獨,不再平庸。你已走上了那條最適合發揮自己才能的人生路上,每天都信心滿滿地快樂生活。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人生是一場單行的旅程

人生歷程是一場單行的旅程,途中的酸甜苦辣令人五味雜陳,不盡言說。

人生也是一個虛無的過程,人們從虛無中來,在世間走了一遭又回到虛無中去。人之所以為人完全是一種生命意志的偶然,只因姻緣巧合才成就了生命,又只因一次又一次偶然的機會,生命才會從這個世界消失。

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只是固執的人們都在試圖用自已的聰明才智創造儘量多的財富,以使自已在偶然的生命歷程中儘量過得好一些。

人們堅信這個世界是偶然的,但偶然之中有必然性,堅信紛繁複雜的表象背後一定會有一種看不見摸不住的力量在支配著所有事物的運轉,於是這個世界便產生了無數燦若星河的哲學家,他們試圖提示事物表面現象背後的本質,試圖揭開像上帝那樣對世界起著作用的面紗,利用規律來為自已和人類早日擁有幸福和快樂服務。

規律是可以認識的,但規律不能改變,人們只有利用它。就像太陽早晨從東方出來,晚上則落到西方去了;就像春天萬物復甦而到了冬天則會變得一片蕭條;就像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得讓自已白天勞累過度的肌體通過晚上的休息來恢復。

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如此。

古時候人們生活簡單,他們過著單純的農耕或是遊牧生活,沒有現代社會的人們那樣有太多的虛榮和煩惱,他們在自已或是租用的土地上耕作,用有限的生產資料生產出勞動成果養家餬口。

他們並沒有太多的呻吟,他們的世界如此簡單,他們在等待,等待著一代又一代的子嗣綿延來積累和創造財富,希望自已這一代若是實現不了自由、健康和富足的夢想,那麼等待著下一代或是更下一代,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等待和希望的明證。

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精細化,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更加密切。人們幾乎都在圍繞著住房、教育、醫療三大需求勞心費神,束縛自由。

有的人省吃儉用,只為早日擁有一套住房;有的人精打細算,只為能夠供養子女讀書成才;有的人拼盡所有力氣,只為治療生病的父母親人;人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被這三架馬車緊緊地套牢,毫無自由可言。

人生充滿了痛苦,只因住房、教育和醫療的困擾,人們臉上要麼表情嚴肅,要麼佈滿滄桑的皺紋,要麼眼神裡流露著痛苦與憂傷,要麼神色匆匆、心事重重,毫無幸福與快樂可言。

人生既然如此煩惱和憂愁,人們何不選擇輕生來結束痛苦而短暫的生命歷程。

只因他們心中始終燃燒著一絲等待的火焰,他們 心中燃燒著希望之光。他們認為通過自已這一代人的努力打拼能夠擺脫住房、教育和醫療帶來的生活壓力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若是有生之年擺脫不了,也要儘量創造和積累財富,讓子孫後代在自已所創造的財富基礎上接過擔子繼續打拼。

他們堅信,總有一天自己創下的這份基業定會在某個有能力本事的子孫身上發揚光大,最終能徹底擺脫生存的煩惱和憂愁,實現高度的自由,享有幸福美滿的人生。

正是人們心中燃燒著等待與希望的不滅之火,人類才從遠古走到了今天,而且還要一直走下去,走到亙古,走到地老天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