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個窮命!

戀愛 小說 服裝 婚姻 終身讀書學習 2019-04-07
你就是個窮命!

你就是個窮命!

如果有人這麼來定義你的人生,你是什麼感受?委屈不服?還是立刻把他“修理”一頓?

淡定!雖然你不喜歡這麼說,但這也許正是你的人生邏輯。

一、讓身邊的雜物說出你的邏輯

如果你正在辦公室,馬上看看你的桌子上是否散亂地堆滿了一摞等待處理的文件?如果你正在家裡,看看是否隨意地扔著前天剛從超市買回來的薯片或瓜子,甚至有些水果還在塑料袋裡放著就已經黴變?……其實這種散亂的物品所呈現出來的“象”就是你內心無序而混亂狀態的真實反映。

隨便拉開家裡的一個抽屜,是不是有太多捨不得扔但卻好長時間沒有用的物品?比如,已經寫不出字的圓珠筆、外賣贈的一次性筷子和塑料勺、或是衣櫃裡已經不合身的衣服……其實,那根本不是“捨不得”,而是一種本能的“我執”在束縛著你。你總是懷著僥倖心理以為“某一天”也許會用得上,但是這個“某一天”卻從未真正地來臨過。這種心態是一種以物品為中心,而完全忽略自我存在的心態,也就是說我們淪為了物品的奴隸,從來沒有真正地掌控著周邊的一切。

這些物品在角落裡常年累月地積累著灰塵,散發著它們的黴運和詛咒。就像是腸道內的垃圾,不斷地釋放著毒素,這些毒素會被腸道再次吸收,進而引起便祕和身體的不適。

在這樣的觀念下,我們不會叩問自己的內心,認真地檢視自己,而只會不停地向外索取,給自己增加實際並不需要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最終都會成為你的“負擔”,不停地給自己“減分”。最終只能讓無序更加無序,讓混亂更加混亂。

二、拋棄 “潘多拉魔盒”的詛咒

日本的“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在她的暢銷書《斷舍離》中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洋子女士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單身女性。她把家中收拾得整潔而乾淨,但就在壁櫥的一個角落裡,有一個存放了很長時間的紙箱子。洋子幾次想丟掉,卻始終捨不得,因為這裡面裝滿了她喜歡的戀愛小說。後來,洋子發現,這些小說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故事當中的戀愛幾乎都沒有結果。她突然意識到,這些書就是她自己戀愛經歷的寫照,自己的戀愛過程彷彿與小說如出一轍,這些故事在無時無刻地暗示著自己按照小說的劇情去選擇。在自己的潛意識當中,不知不覺地棲息著一個拒絕婚姻的“我”。於是,她當機立斷,把這一箱子的書全部丟棄。

丟棄了這個帶有婚姻魔咒的“潘多拉魔盒”,洋子女士感覺到了解脫與輕鬆,她自己好像開始試著不再排斥婚姻了……

原來如此!本來就是如此!

這些 “窮物質”所散發的負能量詛咒,就像一個“緊箍咒”套在了自己的頭上,甚至自己都因為習慣而不曾察覺,但這極大地阻礙了自身的能量。自己慢慢地就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在“窮物質”的低能量中溺亡。

想想你的身邊,有沒有這種自己怎麼也捨不得扔掉的“潘多拉魔盒”?你的工具箱裡是不是有拆卸下來的廢舊電氣元件?對於這些元件,想用吧,用不了;扔掉吧,又覺得“可惜”,所以只好把它當做“雞肋”扔在工具箱。隨著“雞肋”一樣的物品不斷增多,你的思想也會慢慢地變成了“雞肋”,每天在一些沒有價值的事情上來回徘徊、糾結不前。當你某一天無意中打開工具箱,這個“潘多拉魔盒”所聚集的低能量一下就會輻射到你身上,給你心裡暗示:噢,原來我還有這麼多的廢舊元件,也許某一天,我會成為一個廢舊元件的修理工……

你的衣櫃裡是不是有10年前特別漂亮但現在已經過時的衣服?你一定會糾結:想扔掉吧,當時下狠心花了不少錢才買的,沒穿過幾次;不扔吧,款式已經過時了,穿出去不合時宜……算了,就這麼放著吧。其實這種想法背後的邏輯是自己對現實的逃避,對過去時光的妥協,對當下這個時刻的不負責,更是對未來的不自信。如果你堅信未來的自己會得到更高品質的衣服,就一定會扔掉這件舊衣服,為更好的衣服預留出足夠的空間。

嘗試著扔掉一兩件“雞肋”,看看會有什麼變化?你不會覺得損失什麼,只會獲得一身的輕鬆。

這就是給人生留白的智慧。

三、窮人心態

你是否遇見過這樣類似的情況:朋友送你一套精緻而高檔的茶具,你非常喜歡;但現在這套茶具還能“湊合用”。乾脆就把高檔茶具小心地存放起來,等到以後再用。你以為這是“精打細算”?其實背後的邏輯是你對高品質的畏懼心態,覺得自己使用最便宜的東西就剛剛好。你在潛意識裡告訴自己:我只配廉價而粗糙的東西,因為我是窮命!反覆給自己默唸“我不配!我不配!我不配!……”你用廉價、將就的方式對待自己,別人也會用同樣隨意的方式對待你,因為——你不配!

具有窮人心態的人,一般都具有共同的思維特質:

1.對價值判斷的失誤。

2.對資源的過度焦慮。

當一個人的注意力被某些東西(可能是稀缺資源也有可能是垃圾)過度佔據的時候,他的認知力和判斷力會全面下降。也許會把那些不能給自己帶來任何價值的垃圾錯誤地當做資源,當精力被這些垃圾所佔用的時候,又會產生新的恐慌感和焦慮,導致認知力的再次降級……形成一種自己不覺知的惡性循環。

所謂的精打細算,其實不過是對未來的恐懼和對貧窮的焦慮,這種焦慮就像一種詛咒,導致我們不敢使用高檔茶具,不敢去花錢,不敢……。在該不該扔掉垃圾的這一個事情上,花去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有沒有反思過,在這些沒有價值的事物上我們耗費了多少能量?而這些時間和精力,也許能創造出十倍的財富。一個人的心智在被垃圾佔據的時候,只會離財富和自在從容的狀態越來越遠,你的機會成本在不斷地增加。

如果有朋友問你:“你現在忙什麼呢?”我們可能會很謙虛地說:“嗨,瞎忙活唄!”但有時候,不得不承認——這不是謙虛,我們真的是在“瞎忙”、“窮忙”!

四、拿出你的“奧康姆剃刀”,和過去的自己“告別”。

“奧康姆剃刀”原理是由中世紀哲學家奧康姆提出,它的基本命題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當你每次有購買東西的衝動或者往家裡拿東西的時候,先問問自己的內心,當下的我是否需要這個物品?如果確實用的到,那就買回來;如果“也許某一天會用到吧”,那就立刻停止下單。在收拾家務的時候,用同樣的心法站在“當下我的真正需求”這個角度去衡量物品的價值,你自然就會判斷取捨。慢慢地,你會發現,一個真實而鮮活的自己正在逐漸走出窮命的“垃圾堆”,你會越來越喜歡這個元氣滿滿的自己!

拋棄沒有價值的物品,就是為人生留白,遇見未知的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