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獨立女性:“我就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新獨立女性:“我就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652篇原創首發文章

新獨立女性:“我就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近日,袁詠儀獨特的“經濟獨立觀”惹得一眾女網友羨慕。她在一檔節目中說道,“我就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他們夫婦財務獨立,即便一起參加節目都要五五分賬。

筆者將其歸結為:“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但由你相對自由地支配。”這樣的獨立,似乎有一種彼此尊重的自由。男的在外工作多一些,對於女生因照顧家庭損失的機會成本有一定的“財政轉移支付”的傾斜,沒有誰強誰弱,都是分工導致,覺得也挺科學的,加強了女生的安全感和滿足了部分“虛榮心”,比一方掌管全部財政大權要合理得多。

其實,很大比例的中國女人特別是中國大媽們都握有家庭財政大權的,所以從財務權這個角度看,袁詠儀也沒那麼讓人羨慕,讓男人的錢全進自己的口袋,只固定發點零花錢給男人使,但總是表現得壓力很大,克勤克儉,完全不放鬆,更不自由;也有一些大男子主義的男人習慣了說了算的,絕不放手財政的。權力不受制約就容易形成家庭“暴政”,相互指責,彼此抱怨,搞得婚姻關係都相對緊張,都不鬆弛自在,更沒有統籌安排合理塑造優雅的生活方式。

據說大大咧咧的袁詠儀還是個港股裡的“價值投資者”,錢放在股市裡,心大,從來不理會,放很多很多年,也就變成了“股神”,真的是“任憑世事變化,內心魚魚雅雅”啊。

什麼是魚魚雅雅呢?魚行成貫、鳥飛成陣,一個人在社會上是多種角色,也就自己要管好人生的“一支隊伍”,要威儀整肅,有內心原則、秩序,又能協調外在環境的因素和變遷感。

說來說去,人生最好的狀態是有自己分寸又沒有太多環境的掣肘,有人愛,也愛著人。

新獨立女性:“我就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新獨立女性:“我就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但在人們越來越高的物質追求中,總有被拋下的落寞,所以,總是想結伴去較為經濟地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據說婚姻本來就是一個可以節省開支與成本追求共同發展的制度。門當戶對,集中力量辦大事,就是所謂中國家庭的格局。所以歷來婚姻都是理性功能為主,並不能被寄託感情和心理需要。

著名編劇、導演過士行在《我的魚,還有鳥》中寫道:愛情這個東西本來是沒有的,人類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才由莎士比亞這樣的詩人把愛情推到極致。至於為海倫而戰的希臘人,更多的是佔有慾。而宙斯對愛情的理解只是一種粗暴的本能。

愛情是人類進步的可能性,是求而不得的東西。婚姻裡都是柴米油鹽、房子和生育。特別是女人,要清醒地認識這一點。而柴米油鹽、房子和生育都關乎經濟。

最近有個較為嚴謹的研究結論發表在2月份的《經濟與管理研究》雜誌上,文章名就叫《經濟獨立對女性婚後生活幸福感的影響研究》,他們採用的數據是中國人民大學公佈的中國綜合社會調查2015年數據(CGSS2015),調查樣本覆蓋了全國28個省(市) 的478個村/社區,並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探究經濟獨立對女性婚後生活幸福感的影響。

其研究結論為:

  • 第一,經濟獨立女性的婚後生活幸福感要高於經濟不獨立女性的婚後生活幸福感;

  • 第二,隨著女性經濟獨立程度(女性全年職業收入/夫妻全年職業收入之和)提高,其婚後生活幸福感均經歷了一個“先上升再遞減”的趨勢。也就是說,經濟獨立程度與婚後生活幸福感呈“倒U型”的二次關係。

這與社會學中的“甜蜜點”現象一致,即在一開始,隨著收入增加,人的幸福感在提升,而當收入達到臨界值(甜蜜點)的時候,隨著收入再增加,人的幸福感就會開始逐漸下降。

說白了,就是女性要有錢,不能太有錢,不然怎麼體現男人的價值和麵子呢?不然怎麼說服自己認了這個男人,一輩子跟著呢?人們都說婚姻裡兩個人要共同成長才能走到最後,共同成長不僅是金錢、事業上的成長,更是心智上的一起成熟。

所以,像袁詠儀這樣的大女人,早就實現了經濟獨立甚至財務自由,至於讓男方賺得多一些,還能享受別人的疼愛,都是自己可調節的生活的靈活度,真是兩全其美。新時代的獨立女性不必過分強調經濟獨立和財務自由,那樣會讓自己飄起來。

新獨立女性:“我就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其實很多獨立女性已經開始變了心態了。太要強、逞強、倔強、堅毅這些對於事業有好處的品性,對男人是沒有用處的。不如低個頭,服個軟,掌握個節奏感,平衡一下彼此的關係。比如,一個好朋友跟我說,錢她自己會賺,要創業能創業,要投資能投資,生活中自己熱愛和要做的事情也很多,男朋友的價值實際上並不大,甚至彼此都忙碌,連陪伴價值也沒有,但是她現在會懂得接受一些好意,比如生日的時候,就接受一筆買禮物的錢,滿足一下男朋友那種“想買什麼就買點的”小小的英雄主義,本來絕不是會這樣做決定的女生。

隨著現代社會的生活便捷性越來越高,讓人越來越不用過分依賴別人,連情感需求都慢慢依靠外物和機器來滿足。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才最靠得住,幾乎都要成為共識了。

“食色性也”都被挑戰了,最近的幾組新聞,都在揭示“低慾望社會”的普遍性:如日本的調查數據顯示:18-34歲的女性,39%是處女,18-34歲的男性,36%是童子身。35-39歲毫無性經驗的人群,女性26%,男性28%。英國金融時報也發表一項研究,英國14-66歲的男性和女性中,半數人一週無性生活。中國人的無性婚姻比率應該也很高,據百度指數顯示:在無性婚姻群體中,30-39歲年齡階層佔比達到62%,無性婚姻在年輕化。北師大學生校友性行為調查報告2019版也顯示性越來越早,但也越來越少。馬雲爸爸強調的婚後669,真的是神話一般的存在啊。

新獨立女性:“我就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回到最初的話題,什麼是獨立女性?

好奇心日報有過一期獨立女性的流行設定選擇題,選項包括:美麗、妝容精緻,腳踏高跟風風火火;大城市白領,少說也是總監級別;不婚/單身,有些內心仍渴望愛情,有些對婚姻嗤之以鼻;女強人,女漢子,以強硬聞名;氣質上定位“總攻”、“爺”、“哥”;內心是孤獨而硬撐;學歷211/985,或者留過學,高知形象;經濟不止自給自足,買全套貴婦化妝品不眨眼;健身、瑜伽,軍事化身體管理。

這些顯然都是表面設定。高知、高管、高自律、高自主、高自愛。

筆者試著總結一下獨立女性的三大特性:

  • 第一,經濟獨立。一心撲在事業上,工作起來比男人還猛,女強人這個詞太硬,獨立女性可是非常精緻的,從髮型、氣質到氣場均自成一體,走路虎虎生風,把下屬管得服服貼貼,甚至從內心裡還被視為偶像和人生榜樣。

  • 第二,獨立於男人。完全不用依附男人,自己也能活得好好的。不結婚、不生孩子,照樣過得生機勃勃;想生孩子了,不用男人自己也能借精生子。亦舒寫的“可以結婚生子,也可以孤獨終老,這叫做選擇,亦即是自由”。

  • 第三,獨立的人格。就是傳統所說的精神獨立,人最終都在追求精神自由,精神是凌駕於慾望之上的,無論男人女人都是如此。

新獨立女性:“我就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今年,獨立女性都有英雄代表了,漫威今年推出的《驚奇隊長》就是獨立女性的典範——卡羅爾所擁有的眾多超能力,秒殺了此前出場的所有超級英雄。她能在1分鐘內撂倒10個壯漢,扛一個飛船毫無壓力,在星際之間任意穿越。就連《復聯4》最後能打的還是娘子軍,各個火力全開。

我的朋友蓓蓓,“格十三”公號的創始人,也曾是秦圈的作者,她今年出了數篇百萬加的“豹文”,其中一篇我的大學同學、研究生同學都共鳴很深的是——《結婚十年,我終於活成了大哥的大哥》,排名第一1.6萬讚的留言是:“我凌晨三點喊醒豬隊友送去醫院,三小時後生完孩子當天下午四點直接自己開車回家,因為豬隊友一晚上沒睡太困了不宜駕車,我有驕傲了嗎?”其他有意思的留言包括“別人結婚是拜天地,硬核老母結婚是拜把子”等等。

現代女性特別是已婚已孕硬核老母是不是太強了?但這樣是不是顯得男人太沒有存在感了。你什麼都要自己幹,你要把自己活成一支隊伍,錢能自己掙,孩子能自己養,家務能自己做,男人不好就一腳踢開。依賴自己男人的資格,為什麼那麼難得到啊?是逼著大家非得成為獨立女性嗎?難道不應該活得悠閒淡雅一些嗎?獨立也不是毀掉相依相戀啊?

再舉個例子,獨立女性轉型成的全職太太,似乎更有範兒、更輕鬆一些。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四川大美女,學習好,工作也賣力,也是一個人在上海打拼,後來嫁了一個華裔男生,就辭去工作,已經生了兩個孩子,據說還要生第三、第四個,整個人更加年輕、活力煥發。

硬核老母雖然強大,該依賴丈夫還是要依賴,不然會太過心理上依賴自己的孩子。彷彿沒了孩子,硬核老母形象就馬上瓦解了。從我個人體會來看,我生了娃之後,可以不見任何人,就是不能想象三個月見不到孩子的場景,這樣是不是顯得特別不獨立。

一直認為,真正幸福的女人,不應該是在很自然的環境下,不用拼命爭取權利,不用刻意經營和運籌帷幄,不用處處能幹,也能獲得自主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嗎?不怕得到也不怕失去。我是自然主義信奉者。

獨立並不應該是女人生活的解藥啊!就像善並不是惡的解藥,並不能消滅惡,而是平衡了惡。這是中國的陰陽。

所以,獨立女性也該變一變了,不要顯得那麼特立獨行,而是氣質在就行,外在表現可以儘量少就少點。

對了,今天是母親節呢,祝大家享受這一身份吧。願大家內心都幸福。

新獨立女性:“我就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新獨立女性:“我就是非常獨立的,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內容合作、招聘簡歷:[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