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們村的趙惠蘭

樂亭 不完美媽媽 兩會 農業 樂亭故鄉人 2019-05-18

作者:劉兆成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雜誌||今日頭條號:樂亭故鄉人

題圖提供者:劉玉屏

說說我們村的趙惠蘭

黃坨村原黨支部書記趙惠蘭和本村青年婦女在田間(1974年攝。資料提供:劉玉屏)

我們黃坨村是馬頭營鎮一箇中等偏大的村莊,現在方田整齊劃一的排列在村的兩側,機耕路旁一排排經濟林成為一道道美麗的田間風光。村莊統一規劃後從南到北二十六排平房全修了硬油路,一公里長的中心大街和老百姓門前都栽上了名貴的觀賞樹。村西外環路南直通馬頭營鎮,北通沿海高速,方便了村內外人的勞作和出行,自來水塔下是村裡寬闊的活動中心,設有各種健身器材和燈光球場,是廣大村民休閒活動的好場所,走在我們村的大街小巷真有一派城市風光,看到這些發展和美好的景象不能不使我們想起我們村的老支部書記趙惠蘭同志。

趙惠蘭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出嫁到我們村李文宗家的,由於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她年青的時候就成了家裡家外的一把手。特別是在如火如荼的解放戰爭中,她積極參加支前工作,做軍鞋、交公糧,處處走在別人前邊。1948年她被選為勞動模範,參加了十三分區在天津召開的先進代表大會,得到了一臺拉梭機和先進生產工具的獎勵,音樂工作者還為她譜寫了歌曲,歌詞是:

婦女趙惠蘭,生產做模範,

開大會受獎勵,得了個拉梭機……

這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小調,當時在樂亭大地上廣為傳唱。1949年春天,他光榮地到北京出席了全國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她的光榮也為我們樂亭人民爭來了榮譽。

解放後,她帶領周圍的鄉親第一個組織了互助組,53年又是在馬頭營鄉第一個組織了初級社,54年她又當了高級社社長,58年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她成為閆各莊大公社的副社長。她本來很有條件離開農村,成為脫產的國家工作人員,可是他在公社精簡下放中第一個提出我還是哪裡來的到哪裡去,毅然回村當了支部書記,並且一干就是20多年。在她的領導下,我們村的老百姓一步步的走向富裕的道路,糧食產量和對國家的貢獻一直在全縣名列前茅。她不但會抓農業生產,也更懂得抓工業建設和經濟發展。七十年代中期,我們村靠一個馬蹄窯起家就發展了十幾個工副業項目。在工副業上的勞動力就上百人。工副業的年純收入在當時就達到了人均1200元,收入的增加促進了我們村各方面的發展。1982年就在全縣第一個建了自來水水塔,家家戶戶也像城市人一樣吃上了自來水,購買了東方紅拖拉機、東風140大汽車,全村的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

趙惠蘭是一個立足現實,不驕不躁,永遠追求進步的人,她從1956年起就是樂亭縣委委員,而後他又被選為河北省婦聯的執委、唐山地委委員、勞委會委員,擔任過樂亭縣人大常委會常委。1964年光榮的成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代表,到北京參加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粉碎四人幫後,她又於1978年出席了全國三八紅旗手代表大會,被選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在這些榮譽的面前,她總是謙虛的說,這些成績都是老百姓創造的,是黨為了激勵我們不斷進步而給的,我只是代表大家把榮譽領回來的。

趙惠蘭同志在生產勞動中總是以身作則,生產季節總是在田間泥裡水裡和大家一起參加勞動,50多歲時還肩擔大水桶和大家一齊挑水抗旱。她事事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經常走門串戶做群眾工作,父子翻臉、婆媳慪氣,她總是在炕頭上幫助化解矛盾。1971年,我們村的一個年青人,30多歲就病逝了,拋下三個孩子和老婆,家中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正在一家人一籌莫展的時候,趙惠蘭出現在辦喪事的現場,說:棺材的事,我幫你們辦了。死者的女人帶著三個孩子要給他下跪致謝。她說:這是我應該辦的,只要是我們村民的困難,我絕不會坐視不管。

趙惠蘭廉潔奉公,不搞特殊,不佔公家一點便宜,在她的帶領下,我們村幾十年來幾任幹部,幾十名同志參加村隊領導,從來沒有一個人因經濟問題犯過錯誤,他帶出的領導班子,在工作上都是個頂個的好手。

2010年6月趙惠蘭以91歲的高齡去世,全村人人悲慟不已,在鎮村兩級幹部的組織下,召開了追悼會紀念會。在送葬的時刻,全村關門閉戶,湧上街頭送別這位可敬可愛的老支部書記。趙惠蘭同志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她是我們黃坨村的光榮,是我們樂亭縣的驕傲,是我們冀東大地培養出來的女中豪傑。

趙惠蘭的奮鬥精神在我村的事業中永存,她的高貴品格在我們黃坨人民的心中永駐。(作者劉兆成,樂亭縣退休幹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