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編者按:如果要問人們對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有哪些比較直觀的印象的話,除了士兵和將領們都穿著厚重盔甲,手拿長長短短的刀劍槍矛之外,就是兩軍作戰的時候步兵所排列而成的各種陣型了。能否將“頂盔摜甲的步兵排成整齊的陣型頂著箭矢飛石堅守戰線”的畫面與情節拍攝得足夠真實,也往往成為了評價一部古代戰爭片優劣的重要標準。那麼,為什麼冷兵器時代的步兵往往要結陣作戰呢?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在殘酷的軍事鬥爭中,為了發揮優勢、縮小劣勢,軍陣被髮明瞭出來。冷兵器戰爭的具體表現形式,是雙方手持長矛或弓箭等冷兵器進行搏鬥,而人在使用這些武器時的特點,是隻有正面的進攻和防禦能力較全面,側面和後面都處於易受攻擊的狀態。一個戰士在戰鬥中一旦側後遭到攻擊,那往往就會身受重傷,最後被敵方擊殺。如果在戰鬥中,一方的人數處於優勢,那麼在作戰中就會形成“多打一”的情況,處於被圍攻狀態下的戰士因為側後暴露在外,那麼很容易便會在圍攻中被擊殺。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在不斷的戰鬥實踐中,人們發現當在作戰中處於劣勢時,如果將己方戰士通過特定的規則組成陣型,互相掩護彼此的側後,就能在面對優勢敵人時增加獲勝的可能。於是最早的陣型出現了。這時的陣型不僅規模不大,組成方式也很簡單,例如通過考古發現的公元前30世紀的蘇美爾戰陣,就是將八個士兵排成一排,士兵們互相掩護側面進行作戰。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編組軍陣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能夠令士兵們互相掩護進行作戰,而為能夠在了不同的戰場環境和武器配置下達到這一目的,不同的軍陣誕生了。

《孫臏兵法》中所記載的八陣,亞歷山大帝國的馬其頓方陣,羅馬軍團的楔形陣,明代軍事家戚繼光的鴛鴦陣,都是遵循著“互相掩護側後”這一根本原則進行編組的。而將“掩護側後”這一原則貫徹到極致的,便是圓陣,因為這種陣法沒有邊角,所以也就沒有側後,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種陣法同時也存在著移動極其不便的問題。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而為了能夠達到互相掩護側後的目的,軍陣在編組時要特別注意兩點因素:其一是為陣中的士兵留下足夠的戰鬥空間,其二是能在不同的地形發揮最大的戰力。

稍有格鬥經驗的人都知道,無論是揮舞刀槍還是拉弓射箭,都是需要一定的空間才能進行的。如果空間太小的話,不是威力降低,就是乾脆無法施展。所以,軍陣在編組時,士兵之間往往要留下一定的空間,這一空間便被稱為“戰鬥空間”。戰鬥空間根據陣中使用武器的不同,在大小上也會有差別,如果士兵使用的是長兵器這個空間就會相應增大,如果士兵使用的是短兵器空間也會隨之縮小,例如馬其頓方陣因為主要武器是長槍,士兵之間的前後間隔就較大,而羅馬軍團楔形陣因為主要武器是劍盾,士兵所需的前後間隔就較小。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如何在不同的地形中發揮最大的戰力,主要是依靠在不同的地形使用不同的武器和軍陣編組方式這一點來達到。

在寬闊平坦的的平原上,因為戰鬥空間寬闊,長槍一類的長兵器便可以發揮優勢,因此這一地形的軍陣首選是用長槍組成方陣發起進攻。在地形破碎的丘陵地帶,因為戰鬥空間狹窄且不連續,長槍類兵器失去用武之地,而劍盾等短兵器則因為所需戰鬥空間較小從而成為首選,這時便最好採用羅馬楔形陣一類使用短兵器的陣型。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冷兵器軍陣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士兵能夠互相掩護側後,編組原則是保證陣內士兵的戰鬥空間,冷兵器軍陣的致命弱點便也與此二者有關,那就是被迂迴側後和喪失戰鬥空間。

雖然軍陣的存在目的是為了令士兵掩護側後,但是大多數軍陣出於戰鬥中的機動性需要,往往採用的是擴大正面和縱深的方式來進行掩護,即形成一個“磚頭”一樣的方陣。這種掩護方式的原理是增加敵人迂迴到己方側後的難度。

但如果己方輕敵冒進,將自己的側後暴露給敵方,或敵方的移動速度大大高於己方,那麼大多數軍陣都會因為側後被襲導致軍陣崩潰從而戰敗。例如在經典的坎尼會戰中,輕敵的羅馬軍隊最終因為冒進導致其側後完全暴露給了迦太基軍隊,最終導致了會戰的慘敗。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同時,這也是為什麼冷兵器時代騎兵的地位始終高於步兵的原因,因為騎兵的機動速度要大大高於步兵,迂迴到以步兵為主的軍陣側後的成功率極高。當成規模的騎兵迂迴到以步兵為主的軍陣的側後進行打擊的時候,大多數軍陣都難以應對這種情況。即使是圓陣等全向防禦軍陣,可以保證側後被完全掩護從而避免被迂迴擊潰的命運,也往往會因為長時間的相持導致士兵精疲力竭而最終失敗。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冷兵器軍陣的另一大弱點是喪失戰鬥空間,因為當戰鬥空間如果喪失的話,那麼士兵將無法使用武器,此時的軍隊要麼因為無法揮動武器而喪失戰鬥力,要麼陷入赤手空拳戰鬥力極其低下的尷尬狀態。在羅馬與馬其頓對陣的皮德納戰役中,喪失戰鬥空間對軍陣的影響暴露無遺。戰鬥初期,因為雙方都在平地上作戰,馬其頓軍隊的長槍方陣有著充裕的戰鬥空間,充分發揮其“一寸長一寸強”的優勢,將羅馬軍隊打得節節敗退。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但當馬其頓軍隊追擊羅馬軍隊進入崎嶇的地域後,崎嶇破碎的地形嚴重壓縮了馬其頓軍隊的戰鬥空間,使用短兵器的羅馬軍隊卻並沒受到什麼影響,最終雙方戰局扭轉,羅馬軍隊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因此,在古代軍事知識中,不同的武器所需要的不同的戰鬥空間也成為了軍事家們制訂戰術和策略時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這道理公元前3000年的人就懂了?古代時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排兵佈陣



總之,冷兵器時代,為了能夠令士兵互相掩護,軍陣被創制了出來。為了應對不同的環境和形勢,軍陣從最早的簡單橫排演變出了各種完全不同的形式。但隨著火藥武器的誕生和日漸成熟,軍陣也逐漸淡出了軍事領域。因為火器的威力與射程逐漸增加,密集地站在一起互相掩護的士兵們變成了活靶子,因此軍陣逐漸變得又細又長,被戲稱為“排隊槍斃”。當火器的威力進一步增加,這種又細又長的軍陣也消失了,士兵們開始分散,並用掩體和戰壕掩護自己。雖然從掩體和戰壕的佈置和修建原則中,我們仍能看到“掩護側後”和“保證戰鬥空間”等於冷兵器軍陣相似的組織原則,但人們印象中由士兵們組成的各種陣型,確實已經從戰場上徹底消失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正義必勝,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