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優秀的背後,都算得上是一部血淚史的電影

如果有機會,你願意成為馬雲、馬化騰、任正非等這樣一些優秀企業家嗎?我想,十有九個人都願意,事實上很多人也在實踐這個行動,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像馬雲一樣的優秀企業家。

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每天都有新的公司和人才出現,衝擊著金字塔的塔尖,同時也有很多企業和人才“淹沒”在歷史長河中,從此消聲遺蹟,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業。

是因為這些企業和人才不夠努力嗎?

事實上,一些企業和人才並不是因為不夠努力導致失敗,我們從歷年新聞報道和數據分析來看,很多倒閉的企業顯然不是輸給努力,而是輸給機遇、眼觀、眼界等。

任何優秀的背後,都算得上是一部血淚史的電影

​據報道,當年馬雲剛創業的時候,曾找過雷軍,想讓其給自己投資2000萬,不過雷軍拒絕了馬雲的請求。

後來,雷軍寫了這樣一段話:有機會一定要試一試,其實試錯的成本並不高,而錯過的成本非常高!

雷軍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企業家,從金山到小米,他和他的企業給我們的社會發展帶來很多驚喜。雷軍這樣的企業家都有看走眼的時候,更何況的是很多剛起步的企業呢?難能可貴的是比你優秀的人會接受失敗,學會反思,重新出發,抓住新的機遇。

一些人不缺知識儲備,不缺技術,不缺努力,卻敗給了“失敗”,一蹶不振。很多時候,無論是創業還是讀書學習,成功性的結果只是屬於一個概率性事件,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要素,都有可能讓你覺得快要成功的事情一夜之間覆水東流。

任何優秀的背後,都算得上是一部血淚史的電影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名句,很多人只不過理解其字面意思,卻不知其背後深意。

會成長的人總能在“失敗中”吸取失敗的教訓,發現下一輪努力的方向。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並不是告訴你失敗多次就一定會成功,而是告誡你要在失敗中學會成長,在經驗教訓中學會成功。

馬雲和任正非那些年失敗再創業,失敗又再創業的雞湯故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過一些,說實話,那種創業失敗的經歷,放到今天也沒有幾個人能承受得起,更別說在這些心酸經歷中學會長大和獲得成功,最終成為名動世界的企業家。

因此,任何一個人,無論是誰,如果能在某段失敗挫折中成長起來,不管最終結果是否成功,都是值得尊敬。

小A大學畢業之後,進入某知名企業工作,各方面的福利待遇都挺不錯,正當親戚朋友們羨慕小A工作的時候,他卻打算辭職。原來小A認為上司一直故意針對他,總會在他的方案中“挑毛病”,讓他倍感痛苦,加上時不時的加班讓他更受不了,就有想找一份更加輕鬆的工作。

任何優秀的背後,都算得上是一部血淚史的電影

​小A的遭遇和感受其實是時下很多人的“通病”,在一個工作環境裡,總感覺處處被人針對和排擠,甚至覺得加班也是被人“惡搞”,真的是這樣嗎?

一份企劃書或報告,從被採用到具體實施,代表的就是公司的整體利益,並不只是一個人得失那麼簡單。在一些人眼裡,方案出問題,片面認為辭職就可以解決問題,但你留下的漏洞,卻要整個公司平臺替你擦屁股,這叫逃避責任。

從這個角度出發,你就很容易理解你的上司為什麼會對你提出的方案,進行“雞蛋裡挑骨頭”,因為他也需要對公司、對團隊、對自身和對你進行負責。

就像前些日子,新聞爆料稱某公司實習生用了微軟雅黑字體,印刷了5000萬張樣稿,結果被起訴,公司賠了幾千萬,裁員數十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字體其實也屬於具有著作權的作品,不少大公司都曾因涉字體侵權被起訴,新人入職可能不太清楚,但企業的高管怎麼可能不知道呢?一旦放任或放鬆此類工作的審核,最終倒黴還是公司自身。

任何優秀的背後,都算得上是一部血淚史的電影

​小A也好,其他有同樣煩惱的人也罷,別把別人對你的高要求當成是一種挑剔,只不過大家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太一樣。如果就此對工作產生抗拒或畏懼,甚至是用辭職來逃避現實和成長,那麼成功真的會離你越來越遠。

很多人,放低要求,就是變相停止成長,甚至是倒退。

就像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裡面講述的一樣,一個剛從學校畢業想當記者的女孩子安迪在尋找工作無果的情況下進入一家頂級時裝雜誌《天橋》給總編當助理。

然而,安迪很快發現這個女總編米蘭達對待所有的人都是那麼尖酸刻薄,多次萌生辭職的想法。

米蘭達第一助理艾米莉告訴安迪:只要你能在米蘭達底下工作一年,之後辭職想去哪裡,任何一家雜誌社都會想著搶著要你。正是這份誘惑,讓安迪努力想得到這份實習助理工作。

艾米莉無論公事還是私事都喜歡交給助手打理,特別是把一些最繁瑣最累人的雜事都扔給安迪。如在有颶風飛機無法起飛的時候,艾米莉硬讓安迪去找飛機把她從邁阿密送回紐約,目的就是自己的雙胞胎次日早上要在學校表演;

當安迪送書到艾米莉的家中,不小心走到樓上,就被艾米莉安排一個不可能的任務,讓安迪去找《哈利·波特》的手稿給雙胞胎女兒看。

任何優秀的背後,都算得上是一部血淚史的電影

​等等這些事,可以說把安迪折磨的接近於奔潰。在一次被艾米莉責備和刁難之下,安迪控制不住自己情緒而痛哭流淚,她找到雜誌社同事奈傑爾訴苦,感覺自己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艾米莉鼓勵和尊重。

奈傑爾告訴安迪該清醒是她自己,而不是艾米莉,他從雜誌社的發展史到時尚界,讓安迪認清所處的環境和位置,這讓她恍然大悟。

自此,安迪對待這份助理工作態度從一開始的得過且過,到為了工作改變自己,如開始主動扔掉品味普通的衣服,穿上時尚圈子裡的品牌,主動去做好每份工作。

雖然在影片的最後,安迪如願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但卻犧牲了愛情和友情,為此離開了雜誌社,去找回自己的幸福。

安迪最終的離開,並不是一種逃避,更確切的說是堅持一種正確的自我,追求更優秀的自己,而不是為了某種利益去放棄自我。面對這個誘惑眾多的繁華社會,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迷茫或迷失自我,不同的人做了不同選擇,最終造就不同的生活,走上不同的人生。

或許,此時的你是小A,或是安迪,還是其他角色,走出自我的“煩惱圈”,在逆境學會成長,最終會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