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貝爾開店“狂奔”之後:實控人持股幾乎全數質押'

""拉夏貝爾開店“狂奔”之後:實控人持股幾乎全數質押

外匯天眼APP訊 : 前有上半年虧損或達5.4億元的業績預警,後有實控人股票質押違約。“國民女裝”拉夏貝爾(603157,SH)身上的包袱似乎越來越重了。

8月6日晚間,拉夏貝爾發佈《關於實際控制人股份質押違約暨風險提示公告》。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邢加興質押給海通證券的股份已低於最低履約保障比例,該事項可能影響上市公司控制權的穩定。目前邢加興與海通證券仍在溝通,積極解決質押違約問題。

實控人股份近乎全部質押

截至上述公告披露日,邢加興直接持有拉夏貝爾有限售條件股份1418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5.91%,佔公司A股總股本的42.62%。

2017年11月28日及2017年12月07日,邢加興分別將3500萬股和4000萬股公司股票質押給海通證券,進行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用於融資擔保。此後,邢加興分別於2018年9月18日、2018年10月17日、2019年1月31日及2019年6月10日,將其持有的1500萬股、1700萬股、2500萬股及960萬股公司股票補充質押給海通證券,作為上述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的補充質押。

外匯天眼據公告顯示,近日,公司接到邢加興通知,獲悉其與海通證券進行的2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履約保障比例已低於最低履約保障比例,股票質押發生違約。截至目前,邢加興累計質押公司股份1416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5.85%,佔公司A股總股本的42.54%,佔邢加興本人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99.81%。

值得注意的是,與上述公告同時發出的還有《關於實際控制人之一致行動人股份補充質押的公告》,公告顯示,因近期公司股票價格波動,公司實控人之一致行動人上海合夏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合夏)將6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10%,佔公司A股總股本的1.80%)有限售條件股份補充質押至中信證券,該筆補充質押初始交易日為2019年8月5日,購回交易日為2020年10月8日。

同時,拉夏貝爾在公告中提示了相關風險,稱若後續出現質押股份平倉或違約風險,上海合夏擬採取籌措資金、追加保證金等相關措施。

截至目前,上海合夏持有公司有限售條件股份452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8.25%,佔公司A股總股本13.58%。上述補充質押後,上海合夏累計質押股份385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7.03%,佔公司A股總股本11.57%,占上海合夏持有4520萬股公司股份的85.17%。此外,邢加興及上海合夏累計質押股份1.8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32.88%,佔公司A股總股本54.10%,佔邢加興及上海合夏合計持1.87億股公司股份的96.27%。

門店隱憂存在多年

實控人質押違約、實控人之一致行動人補充質押的背後,是拉夏貝爾持續下挫的股價。東方財富數據顯示,2017年10月,剛上市不久的拉夏貝爾股價曾一度攀高至29.75元/股,但隨後便開啟漫漫熊途。今年初,公司股價尚有8.5元/股,而到8月6日,拉夏貝爾盤中股價創出公司上市以來新低4.96元/股,相較其最高點已跌逾83%。

股價下行脫不開公司的業績“變臉”。公司2018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1.7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69億元,同比下降2.58%;實現歸屬淨利潤約-1.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58億元,同比下降132%,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公司首次發生經營虧損。

對此,公司在年報中承認,除了外部市場環境的因素,首次虧損也暴露出公司在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方面前期準備尚不夠充分,應對舉措還不夠及時。年報指出:“導致公司首次出現年度經營虧損的原因除了終端銷售下滑、毛利率下降等因素外,也集中反映出公司‘多品牌、直營為主’的業務發展模式急需調整。”

事實上,對拉夏貝爾而言,毛利低、店鋪坪效低並非新問題。早在其上市之前,業內便對其坪效有過質疑。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曾指出,“拉夏貝爾的低坪效顯而易見,公司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還繼續將募集資金投入渠道建設,通過渠道擴張來做大規模意義不大,公司迫切需要提升的是單店坪效。”

外匯天眼注意到,公司2017年遞交的招股書顯示,公司擬投入15.5億元的募投資金用於零售網絡擴展建設項目。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6年,公司零售網點數目分別為6887家、7893家和8902家。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如此龐大的零售網絡,拉夏貝爾採用的是全直營經營模式,截至2016年底,公司僅有2家加盟店。

零售網絡越鋪越大,帶來的業績增長卻較為有限。2014年~2016年,公司的營收分別為62.90億元、74.39億元和85.51億元。若以此估計拉夏貝爾單店業績,則2014年~2016年其平均單店業績為91.33萬元、94.23萬元和96.06萬元。

品牌矩陣尚待梳理

上市後的拉夏貝爾仍然選擇“狂奔”:2017年底,公司門店數量達到9448家,其中關閉1518家,新開2059家,全年淨增加541家;到了2018年末,公司實體門店數量合計達9269家。也正是在2018年,公司出現了首次業績虧損的情況。

而到了2019年度,虧損還在繼續。據拉夏貝爾發佈的上半年業績預告,公司2019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4億元~-4.4億元,而公司扣非淨利潤則預計為-5.9億元至-4.9億元,較2018年上半年下降約418.5%~364.5%。

至此,沉迷開店的拉夏貝爾終於踩了腳剎車:其業績預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境內線下經營網點較2018年底淨減少2400餘個。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業務轉型調整、降本增效等舉措正在積極推進中,但實際效果尚需一定的時間才能逐步體現。

在程偉雄看來,拉夏貝爾的“大店模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貨品結構不足以支撐大店業績,“低坪效下的大店模式是包袱。拉夏貝爾在全國類似的大店很多,但走進店內放眼看去,重複陳列現象嚴重。此外,公司門店大多是多個子品牌的集合店,有男裝,也有細分的女裝,但給消費者體驗差異化不大,各個品牌只是標籤不同,但產品趨於同質化。”

程偉雄補充表示:“實體店的多品牌集合做法是個趨勢,但並不是所有品牌拉扯一起就是集合店,而是需要用品牌DNA的個性化去迎合消費者。”

一位關注拉夏貝爾九年的消費者也表示:“我衣櫃中70%的衣服曾經都來自這個品牌,但大概在五六年前店面logo調整之後,整個品牌的設計風格有點偏離我這種老顧客的審美,尤其是近兩年再走進集合店我幾乎挑不出一件中意的衣服。從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感受是子品牌定位不清,分散了拉夏貝爾的受眾認同;二是服裝設計缺少記憶點,三是希望能強化品牌價值裡的差異性和排他性。”

開店九千餘家,旗下擁有近二十個子品牌,成立於1998年的拉夏貝爾在本土市場上無疑曾斬獲不少,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公司正在為此前的“狂奔”付出代價。轉型調整、降本增效仍在路上,市場留給拉夏貝爾的機會還有多少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