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最後的黨衛軍”:一個戰鬥到1952年的納粹士兵

拉脫維亞 武器 二戰 祕密潛入 坦克 築壘地域 2018-11-29

談起“戰死也不投降”這一說法,恐怕讀者們最先反應過來的就是二戰時期的日軍。而“小野田寬郎”無疑是狂熱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代表。這個在1944年被送上菲律賓盧邦島上的日軍少尉,在接下來的20多年裡一直堅信“日本不可能戰敗的幻夢”,帶領著追隨他的3個士兵繼續戰鬥。不聽信任何“盟軍方面的宣傳”。直到1974年他才在老上級的命令下,從菲律賓的密林中走出,重新迴歸正常生活。

相對應的,也有一個“最後一名黨衛軍士兵在波羅的海地區戰鬥長達14年”的傳言。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探祕“最後的黨衛軍”:一個戰鬥到1952年的納粹士兵

探祕“最後的黨衛軍”:一個戰鬥到1952年的納粹士兵

▲1974年從菲律賓叢林中走出的小野田交出自己保存了多年的軍刀以及武器,直到2014年才以91歲的高齡去世。

這個故事的主角萊科斯汀,於1913年出生於拉脫維亞小城薩比勒。他在接受了小學教育後就輟學從事各種工作,打過苦工,當過工匠。迫於生計的他選擇了加入拉脫維亞軍隊,並在當時的第7“錫爾古達”步兵團內服役,擔任士官。1940年,蘇聯入侵波羅的海三國後,萊科斯汀作為堅定的反蘇分子選擇逃入森林之中。

1941年的蘇德戰爭爆發之後,萊科斯汀又自願返回了德國佔領下的拉脫維亞,在位於薩比勒的納粹黨派部門工作。在1942年3月時,他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了第24“塔爾西”(Talsi)秩序警察單位,在明斯克地區以及列寧格勒郊區參與了對蘇軍游擊隊的圍剿作戰行動。由於出色的戰功,他被保送至位於金吉謝普的步兵學校內接受士官訓練,晉升為下士。


探祕“最後的黨衛軍”:一個戰鬥到1952年的納粹士兵


▲為了對付蘇軍游擊隊和正規軍,黨衛軍部隊不斷的在擴招外籍志願者,而拉脫維亞人就是他們選擇的對象之一。

1943年春,結束訓練後的萊科斯汀,以士官身份加入了當時新組建的黨衛隊拉脫維亞第2突擊旅第40擲彈兵團1營參加戰鬥,並在屢次戰鬥中表現出色。隨後,他轉戰波羅的海多座城市,並因為勇敢表現榮獲了二級鐵十字勳章。

進入1945年,陷入庫爾蘭半島作戰的這名拉脫維亞志願兵並沒有放棄抵抗。他與他的許多同袍一樣,在位於庫爾澤梅等地區用STG44突擊步槍和手榴彈挫敗了蘇軍無數次突擊,戰後他被授予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

1945年3月16日,在授勳一鐵一個月後,萊科斯汀本人率領部下對蘇軍後方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化妝突襲。他們偽裝成蘇軍步兵插入蘇軍戰線後方,用隨身攜帶的反坦克武器摧毀了蘇軍坦克,俘獲了數十名蘇軍步兵。也正因為這次突襲,萊科斯汀本人榮獲了德國最高榮譽之一的騎士鐵十字勳章。

探祕“最後的黨衛軍”:一個戰鬥到1952年的納粹士兵

探祕“最後的黨衛軍”:一個戰鬥到1952年的納粹士兵

探祕“最後的黨衛軍”:一個戰鬥到1952年的納粹士兵

▲攝於1945年4月榮獲騎士鐵十字勳章時的萊科斯汀,此時他的軍銜仍然是黨衛軍下士,而他本人的照片也十分稀少。

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投降以後,庫爾蘭半島上的德國守軍也按部就班的放下了武器。而作為外籍志願者的萊科斯汀明白,自己一旦投降必然會落入蘇軍之手!為了保命,萊科斯汀選擇化妝成為難民混上了瑞典遊船,逃亡至當時的哥德堡重新開始了生活。

然而,這名前拉脫維亞黨衛軍第19師屬燧發槍營的老士官並沒有因此忘卻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趕跑在拉脫維亞土地上的蘇聯人!

為此,萊科斯汀在1951年初選擇與英美合作,和其他幾位拉脫維亞人,祕密的在位於西德巴伐利亞州的一所情報學校內接受特工訓練。

1952年8月30日,萊科斯汀祕密潛入了拉脫維亞。而另外兩位與他負責接觸的特工,一位因為飛機失事而喪命。另一位卻被發現是個蘇聯間諜!在1952年9月11日,萊科斯汀被蘇軍包圍後,選擇了服用氰化鉀自殺。而這名“抵抗到最後的拉脫維亞黨衛軍”的生命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探祕“最後的黨衛軍”:一個戰鬥到1952年的納粹士兵


▲在本世紀公開的1952年機密檔案,而這份檔案正是萊科斯汀在巴伐利亞時學習“特工情報通訊”時的原件。


探祕“最後的黨衛軍”:一個戰鬥到1952年的納粹士兵


▲萊科斯汀本人的墓碑。

結果,後來經過後人的一番美化後,這個為西方盟國服務的納粹分子,就這樣搖身一變成為了“納粹德國戰鬥至最後的武裝黨衛軍士兵”,甚至還被傳說戰鬥了14年之類。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季默。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