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身上這兩個特點越突出,人生就越順,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一個人,身上這兩個特點越突出,人生就越順,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老子騎牛

一個人身上這兩個特點越突出,人生就越順,福報不請自來!

一、抱朴之樂

所謂抱朴,是指保持內心的淳厚和質樸,在老子的思想中還有兩個和它相似的比喻,那就是“見素”和“嬰兒”。樸,是未經雕琢的木頭。素,是未經染色的絲。嬰兒,就是未經後天汙染的狀態。

老子主張要見素抱樸,要回復到嬰兒狀態。老子《道德經》中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又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常德乃足,復歸於 樸。”還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老子為什麼這樣推崇樸、素和嬰兒呢?

因為他認為,樸、素和嬰兒不僅包含真善美,也是人生快樂的依據和源泉。見素抱樸和嬰兒狀態為什麼是快樂的呢?老子認為它充滿了天真和新奇,它沒有雜念和執著,它沒有恩怨和忿懣,它沒有過多的慾望和期求,它只有無條件的怡然和自樂。

一個人,身上這兩個特點越突出,人生就越順,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在我們天真爛漫的孩童時代,那時儘管沒有多少知識和技能,沒有財富和名聲, 當然更沒有權勢,但那卻是人生最快樂難忘的時光。當你回憶起兒童時代時,無一不充滿著留戀和嚮往。那美妙而一去不復返的童年,其美好的記憶永遠留在心房,甚至成為鼓舞我們走完艱難人生的精神力量。

老子倡導樸素,讚美嬰兒,但並不是要我們茹毛飲血,並不是要我們真正回到一無所有的未孩嬰兒狀態。老子只是方便說法,旨在讓我們每個人,都要儘量多保留一些天真淳厚,多保留一些先天的美德和快樂。

一個人,身上這兩個特點越突出,人生就越順,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老子

人生隨著知識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確實執著和分別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但執著和分別不當,就會成為人生煩惱的淵藪。程顥在他的一首詩裡,也表達了和老子相似的這種思想:

對花酌酒公能樂,飯糗羹藜我自貧。

若語至誠無內外,卻應分別更迷真。

一個人,身上這兩個特點越突出,人生就越順,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2、知足之樂

老子《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僭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又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足者富”,這是對中華民族文化影響至深的一個重要思想——“知足常樂”一語的來源和出處。知足常樂這一至理名言雖然溉潤我們炎黃子孫幾千年,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仍然難見知足者的快樂,看到的多是不能滿足慾望的焦慮和惆悵。

一個人,身上這兩個特點越突出,人生就越順,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山可以平,海可以平,唯獨人的欲壑難平。正是因為欲壑難平,因為人心不足,老子才明智地提出人要知足。滿足不滿足,主要不是外求,不是靠獲取,那樣只能是夸父逐日;滿足就是自求平衡,就是自我的感覺。自己認為不滿足,任何外力無以加勸;自己認為滿足了,任何外力無以阻攔。

當然,當你發自內心地感覺一切都滿足時,接踵而來的便是不可言狀的快樂和欣然。

一個人,身上這兩個特點越突出,人生就越順,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道德經

老子還尖銳地告誡世人,如一味地不知足、不知止,慾火熾熱,不僅會喪失快樂的情緒,還會招來禍災和恥辱。

慾望和需求的不能滿足既然是我們人生快樂的最大障礙,那麼,我們要問:人類的快樂真要靠那麼多欲望嗎?真的需要那麼多外在的東西嗎?不需要。幸福是簡單的,快樂是廉價的,它幾乎像空氣和水一樣,你只要願意得到,隨時隨處都有。

據說蘇格拉底在市場上看到許多琳琅滿目的奢侈品時,不禁感慨地說:

“這個世界有多少東西是我不需要的啊!”

一個人,身上這兩個特點越突出,人生就越順,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蘇格拉底

比老子晚兩千多年的法國哲學家叔本華,也說:

“進一步說來,所需很少,輸入愈少的國土是富足的;所以擁有足夠內在財富的,他向外界的尋求也就很少,甚至一無所求,這種人是何等的幸福啊!輸入的代價是昂貴的,它顯示了該國尚不能獨立自主,它可能引起危險,肇生麻煩,總之,它是比不上本國自產的。這樣說來,任何人都不應向他人或外界索求太多。”

一個人,身上這兩個特點越突出,人生就越順,福報就會不請自來!

叔本華

叔本華還引用荷瑞恩的話說:

“世界上最大的傻子,是為了外在而犧牲內在,以及為了光彩、地位、壯觀和榮譽而付出全部或大部分閒暇和自己的獨立。”

叔本華還有一句名言:

“我們可將財富比作海水,喝的愈多,愈口渴,聲名亦復如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