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有老舍先生加持,讓範偉得影帝的電影,卻票房尷尬

由梅峰導演,範偉等主演的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在2016年的臺灣金馬獎上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獎和最佳男主角獎,一亮相便技驚四座,被認為是新“文人電影”的代表作。

2017年11月21日,《不成問題的問題》在內地終於上映,遺憾的是,這部在業內飽受讚譽的電影終因曲高和寡,票房平平。但是,在藝術影迷的心中,回望2017年度中國電影時,《不成問題的問題》是不可忽略的作品 ,甚至在中國電影史上也會佔有一席之地。

在監視器前,梅峰是指點江山的導演;在學生面前,他是風度儒雅的老師;梅峰謙遜而低調,在這個喧囂的時代懂得“留白”,在光怪陸離的世界,他在《不成問題的問題》中要用黑白的影像來過濾掉雜質。

在中國電影的工業流水線上,《不成問題的問題》這種帶著匠人溫度的作品,會在票房之外獨享一份高貴與榮耀。

這部有老舍先生加持,讓範偉得影帝的電影,卻票房尷尬

梅峰在片場

老舍小說的影視改編權就差《不成問題的問題》了

梅峰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講授《外國電影史》《美國電影研究》《影片分析》《古典劇作研究》《紀錄片電影創作》等課程,但更為外界知名的是他的編劇身份,他曾和導演婁燁多次合作,創作過《春風沉醉的夜晚》《浮城謎事》等,其中《春風沉醉的夜晚》還讓梅峰斬獲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不成問題的問題》是梅峰的導演首秀。

《不成問題的問題》是老舍先生髮表於1943年的短篇小說,講述了抗戰時期重慶“樹華農場”物產越豐富卻越賠錢的滑稽故事。精於世故的主任丁務源殷勤地管理農場,卻因虧損而招致股東的不滿,隨著“藝術家”為名的紈絝子弟秦妙齋和嚴謹實幹的留英博士尤大興來到農場,一場明爭暗鬥的奪權風波就此上演。

在梅峰看來,老舍先生在這部作品中剖析的國民性,使得這部作品在當今仍有著強烈的觀照,是可以與之對話的。小說中的這個農場,在一定意義上,是整個中國人情社會的縮影,每個人的應變與取捨,妥協與放棄,都源於深厚的中國的傳統社會結構與世俗倫理文化。小說直面中國人的性格弱點:一切問題不要傷及面子,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人際關係是主要問題,其他的,全部都是“不成問題的問題”。

梅峰說:“如果僅考慮文學作品的經典位置而不考慮當代性,我也沒必要在今天做這樣一個改編。我看到這個小說的時候,是看到了它的當代性,歷史走過這麼漫長的歲月,回過頭來看,你還能在這樣一個故事裡面看到生動鮮活的感受,說明老舍先生作為文學大師的敏銳。”

這部有老舍先生加持,讓範偉得影帝的電影,卻票房尷尬

不能毀了老舍先生作品的韻味 也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

在確定了拍攝《不成問題的問題》後,梅峰給影片的要求是不能讓老舍先生的作品有所損失,“這輩子可能就這一次機會拍老舍先生的作品,不能毀了老舍先生作品的韻味,也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因此,既要保留小說敘事架構的完整性,而另一方面,又要保證電影性。

將電影怕成一部有韻味有留白的黑白片,對於現在的觀眾而言,就像突然不讓他們用機器打字,而是拿起毛筆,這種“復古”絕對是電影視覺上、美學上的一大挑戰,也難怪梅峰笑說自己膽子“有點大”,但是他說自己敢於冒險有三個原因。

第一,這是一部民國戲,電影的整體美學要在寫實與寫意之間找到平衡,要在古典和現代之間找到平衡。第二,劇組主創都是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和青年電影製片廠的前輩,他們的加盟讓梅峰心裡有底氣。第三個原因,則是梅峰自身的原因,梅峰的父親曾在一家電影公司做經理,所以小時候的梅峰沒少看黑白電影,像《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里路雲和月》等,讓梅峰留下深刻烙印。

此外,在電影學院當了這麼多年老師,梅峰說第一次當導演,也不能隨隨便便地拍一部:“我上課時天天和學生說這些經典電影好,讓他們十遍二十遍地看這些大師之作,可是他們畢業後,進入產業環境怎麼辦?這裡生產的是大量的文化工業垃圾,學校裡學到的很多東西到了社會無法施展。但是不管市場多麼殘酷,總要有這麼一點空間去拍不是文化工業垃圾的作品。作為老師,我在學校裡告訴學生什麼是好電影,所以到了市場裡,哪怕鉚足了勁,也要盡力嘗試,至少在這個行業裡面要贏得尊重,也不一定是別人的尊重,但是要做得讓自己有尊嚴,不能讓觀眾說,拍的都是糟糕的、差的作品。”

這部有老舍先生加持,讓範偉得影帝的電影,卻票房尷尬

建立傳統中國美學與當代的對話空間

《不成問題的問題》原著小說只有2萬多字,或許也正因此,才會被影視劇製作者所忽略,因為作品體量空間太小,很多人覺得不具備電影基礎,可是,梅峰卻對作品做了非常成功的改編,問及編和導哪個難,梅峰笑說:“都難,各有各的難。”

影片在繼承了小說的三幕劇式結構的同時加入了許家三太太和股東家佟小姐兩個重要的女性角色,強化了尤大興太太這個角色,並設計了秦妙齋辦農場畫展、丁務源在新主任上任後故意扮慘相等等細節,將電影豐滿。

範偉扮演的丁務源雖然是主角,可是他在秦妙齋和尤大興的段落裡,卻成了“配角”,秦妙齋在自己的段落裡是主角,可是到了尤大興的段落裡,他又被邊緣化,尤大興也是以主角姿態出現,而在結尾又狼狽收場,丁務源重新登場成為主角,從某種意義上,電影是在用一種“人物列傳”疊加“三幕劇”的手法處理這個故事。在梅峰看來,《不成問題的問題》是一部世態小說,而影片中故事的敘事性、形式感以及抒情性的思考,都是希望給予觀眾更多“留白”,通過作品引導觀眾產生各自的解讀。

為了拍《不成問題的問題》,梅峰看了《小城之春》《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圍城》等,還參閱了大量的民國時期的照片、史料,例如片中有句臺詞就是他看了史料裡的漫畫拿過來的。

決定拍成黑白片,梅峰說:“我們預算有限,拍彩色片會失去民國那種物質性的生活,另外,40年代的電影都是黑白的,黑白與古典的視覺感受是一致的,這次又是拍老舍先生的作品,所以綜合考慮,就決定將其拍成黑白片。”

這部有老舍先生加持,讓範偉得影帝的電影,卻票房尷尬

老舍先生的小說中沒有站在誰的立場,在梅峰看來,就好像是讓·雷諾阿的電影,“讓·雷諾阿的鏡頭視覺與好萊塢的視覺和敘事系統拉開特別大的美學距離,或者說這二者本身就是兩套系統,所以我們的電影儘量不用正反打去替換或者拆解鏡頭,一旦介入了情緒,就會分散全景式的,對人物和人情世態的觀察,老舍先生的小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帶情感,就是因為老舍不介入,小說裡面沒有顯現出作為敘事者的‘我’是誰,電影的攝影機鏡頭也需要像老舍的敘事一樣,不能顯示攝影機是誰。”

但是,作為導演,終歸還是有態度的,所以最後一個鏡頭,梅峰拍的是尤大興的房間:“為什麼這個人最後被趕走了,為什麼帶著一股熱情來,最後落荒而逃,人生本來是懷著理想來的,結果最後面對的現實卻是倉惶不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