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乾媽遭洩密 離職工程師涉嫌侵犯商業祕密被拘

老乾媽 陶華碧 工程師 辣椒 福州新聞網 2017-05-12

記者8日從南明警方獲悉,近日,貴陽市公安局南明分局經偵大隊一舉將涉嫌洩露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商業機密的賈某抓捕歸案。至此,歷經3個多月的偵查,一起涉案金額高達千萬元的案件浮出水面。

2016年5月,老乾媽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發現本地另一家食品加工企業生產的一款產品與老乾媽同款產品相似度極高。老乾媽公司懷疑公司重大商業機密可能遭到竊取。同年11月8日,老乾媽公司向貴陽市公安局南明分局經偵大隊報案。

接到報案後,南明經偵大隊偵查人員從市場上購買了這款疑似產品,送司法鑑定中心,鑑定結果為該產品含有“老乾媽牌”同類產品製造技術中不為公眾所知悉的技術。

經查,這家企業從未涉足該領域,絕無此研發能力。老乾媽公司也從未向任何企業或個人轉讓該類製造技術。由此斷定,有人非法披露並使用了老乾媽公司的商業機密。

鑑於案情緊急重大,南明分局當即責成經偵大隊成立專案組。

經多方排查,偵查人員將注意力最終鎖定到老乾媽公司離職人員賈某身上。2003年至2015年4月,賈某歷任老乾媽公司質量部技術員、工程師等職,掌握老乾媽公司專有技術、生產工藝等核心機密。賈某在其任職期間,與老乾媽公司簽訂了《競業限制與保密協議》,約定賈某在工作期間及離職後需保守公司的商業祕密,且不能從事業務類似及存在直接競爭關係的經營活動。

根據警方調查,2015年11月,賈某以假名做掩護在本地另一家食品加工企業任職,從事質量技術管理相關的工作。

這起案件中,大量證據均是以電子文檔的形式存在的,由賈某隨身攜帶。圍繞這一線索,偵查人員依法搜查扣押了賈某隨身攜帶的移動硬盤,並在其臺式電腦中發現大量涉及老乾媽公司商業祕密的內部資料。

目前,嫌疑人賈某因涉嫌侵犯商業祕密,已被刑事拘留。(據貴州都市報)

相關閱讀

1947年1月,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

陶華碧由於家裡貧窮,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時,她嫁給了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兩個孩子。為了生存,她去外地打工和擺地攤。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撿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房子,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取名“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為了佐餐,她特地製作了麻辣醬,專門用來拌涼粉,結果生意十分興隆。有一天早晨,陶華碧起床後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覆試製,陶華碧製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

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而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醬賣完後,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走了10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他們的生意都非常好。原來就因為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醬都是從她那裡買來的。第二天,她再也不單獨賣麻辣醬。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陶華碧捨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1996年7月,她租借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乾媽麻辣醬”。辦廠之初的產量雖然很低,可當地的涼粉店還是消化不了,陶華碧親自揹著麻辣醬,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單位食堂進行試銷。不過一週的時間,那些試銷商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她派員工加倍送去,很快就脫銷了。

1997年6月,“老乾媽麻辣醬”經過市場的檢驗,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

1997年8月,“貴陽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陶華碧派出去的管理人員陸續回來後,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學化管理的道路。

從1997年後,假冒“老乾媽”的產品多達五六十種,造假地遍及貴州、湖南、四川、陝西、甘肅等地。老乾媽一度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公司派出了一批又一批打假人員。打假太忙,顧不上吃飯,她就買兩個饅頭,用自家的豆豉辣椒拌著吃。造假者四處隱藏,為了找到證據,半夜三更也要出去偵查。在所有的假冒者中,湖南華越食品公司生產的“老乾媽”最為“理直氣壯”。這是因為,他們有“合法”的註冊商標。從1996年開始到1998年,老乾媽多次向國家工商局商標局商標註冊申請。可是,均以“‘乾媽’為普通的人稱稱謂,故老乾媽用作商標缺乏顯著特徵”的理由被駁回,可是,儘管華越公司的產品出自老乾媽之後,儘管除了瓶貼上陶華碧的頭像被換成了“劉湘球”的老太太頭像、生產商為唐蒙食品廠與華越公司外,其餘裝潢包裝甚至老乾媽公司專門請人題寫的“老乾媽”字樣,均原封不動照搬正品“老乾媽”的設計,卻在1998年第一次申請商標註冊就獲得成功,而此後,貴州老乾媽才“委屈”地也獲得了註冊商標。

馬拉松一樣的訴訟一直持續到2001年3月20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於判決華越食品有限公司停止在風味豆豉產品上使用“老乾媽”商品名稱、停止使用與貴陽“老乾媽”公司生產的“老乾媽”風味豆豉瓶貼相近似的瓶貼、賠償貴陽“老乾媽”公司經濟損失40萬元、在一家全國發行的報紙上向貴陽“老乾媽”公司致歉。終審判決兩年多後,國家商標局於2003年5月21日裁定:“老乾媽”首先由貴陽“老乾媽”公司使用於其生產的風味食品,核准註冊貴陽“老乾媽”公司的“老乾媽”商標,駁回華越公司註冊“老乾媽”商標的申請。撤銷華越食品公司註冊的“劉湘球老乾媽及圖”商標。該訴訟,卻在經濟界和法律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和王蒙等六大作家訴世紀互聯著作權案、北大方正“陷阱取證”案、奧林匹克五環標誌案等被並稱為北京高院知識產權十年經典案件。

陶華碧在經營實惠飯店時,有一次,時任南明區區長的蔣星恆得知她在經營中遇到困難,專程去“微服私訪”。在飯店門口,蔣星恆對陶華碧說:“老乾媽,你放心發展,有什麼困難,我們幫助你。”陶華碧不知道來者是誰,還以為對方是個“菜農”,奇怪地反問:“你是幫我抬呢還是幫我扛哦。”在老乾媽公司的發展歷程中,貴州省各級政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從貴州省領導的關心到貴陽市南明區領導親自與公司人員奔赴打假第一線。在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老乾媽公司已經成為繼“貴州茅臺”、“黃果樹”、“貴州神奇”之後,貴州省又一張品牌。據統計,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公司在貴州省7個縣建立了28萬畝的無公害辣椒基地,形成了一條從田間延伸到全球市場的產業鏈。“老乾媽”成名了,不斷有其他省、市邀請她到外地辦廠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政策,陶華碧都拒絕了。她說:子子孫孫都要留在貴州發展,要在貴州做大做強,為貴州爭光。

2016年兩會,貴州團代表“老乾媽”陶華碧請假,因為身體原因,沒有來北京參加全國人代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