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個不用說大家也知道,香菸,更知道它百害而無一益,如果說它能致人與死地也不過,可為什麼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就是始終消滅不了它哩,因為它支撐著許多國家的經濟。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個認識嗎?也許很多人開始逐漸開始忘記了,更也許許多人就沒有機會見過,這就是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煙,特別是蘭州的水煙曾在中國的大地上佔有一席之地。

“黃銅船兒彎管杆,水藏肚裡鍋有煙,點火一吸咕嚕響,韭葉芸香孔明傳”

這是一首描寫蘭州水煙的民間小詩。

“土人無論男女,皆嗜水煙,每入人家或飲食肆中,煙氣四布,如在霧中。校中諸生,亦各有菸袋,置諸案上,一至清晨,洗滌之聲,千百並作,禁之不能革。”這是《蘭州瑣記》中描寫當時人們吸食水煙的場景。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應用菸草的國家,在東漢末年(公元年左右)的《說文解字》中就有:“蔫、菸。從草焉聲”。《滇南聞見錄》有:“種蔫之法”的記載。說明當時及之前漢字“蔫”“菸”同義同聲,為菸草的專用名字,菸草業很多人至今仍寫作菸。後因菸主要用來制煙,也就用煙字代指菸。唐朝詩人劉禹錫在任郎州司馬時公元810年左右,寫了一首頌揚愛情的《竹枝詞》:“馬鞭菸袋細細通,兩人相戀莫漏風;燕子銜泥口要緊,蠶兒挽絲在肚中。”是當時湘西民間菸袋隨身攜帶用來當馬鞭的見聞。李京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著《雲南志略》記載傣族、景頗族人有“嚼菸草的習俗嗜好”。明朝時期我國航海業發展,與海外交流增多,菸草種植技術提高,成為廣泛種植的作物,吸菸逐步成為各地民間較普遍的習俗。

蘭州種植菸草歷史悠久。早在明朝萬曆公元1573年年間,蘭州以本地種植的黃花菸葉為原料,開始加工水煙。1644年滿人入關,大清取代明朝,以滿清貴族為主的上流社會人士嗜好水煙,並漸成時尚。絲條整齊、色澤鮮亮、氣味芳香,被稱為“絲、色、味”三絕的蘭州水煙,聲名鵲起,需求日增。清人黃釣宰著《金壺七墨》中記:“乾隆中,蘭州特產菸絲,鋁銅為管,貯水而吸”,說明蘭州水煙到乾隆時期,已享譽海內,在全國樹起獨一無二的特產地位。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晒制水煙

蘭州生產水煙盛於明清、民國,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其製作過程是:把寬大肥厚的翠綠菸葉,去掉莖根陰乾,加入槐花、紫花、鹼、白礬、石膏等混合蒸煮;並搓以清油、食鹽、薑黃;加入當歸、香草、薄荷、川芍、蒼朮、冰片、跨香等香料,攪拌均勻,壓制成一公尺見方的煙墩;再人工推成細絲,刨絲後在模具內壓成小方塊,即可包裝出售。根據製作工藝的繁簡不同,蘭州水煙又可分為青、黃、綿煙三種類型。過去蘭州水煙依其質量差別可分為"甘"、"肅"、"合"、"作"四個等級;而新創的"蘭"字牌水煙以色香味形俱佳而邁軼前代,被譽為煙中"王牌"。因製作時內含多種滋補藥料,所以水煙具有消瘴耐寒、提神順氣、預防蟲蛇咬傷等功效,是陰溼地區和江河海岸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神藥”。

蘭州水煙興盛時市場東到魯蘇滬及東北各省;西達新疆、西藏;南至閩浙、兩廣、雲貴川;北及寧夏、山西、蒙古大草原。基本覆蓋全國,幾乎各省都有市場。實力雄厚的大煙行在西安、上海、南通、蘇州等要地設有分號。中等以上煙行都派經銷人員在漢口、天津、包頭、洛陽、太原、成都、重慶、北京等大城市駐莊批銷。各地代理商不計其數,日雜店多有經銷。北方陸路運輸主要靠馬拉騾馱,運銷線路主要有五條:一是東出平涼經西安達漢口,裝船沿長江順流而下,經南京、鎮江到南通、上海,或從鎮江走運河經蘇州到杭州;二是南出天水經廣元抵成都,或從寶雞南經漢中,越巴山抵成都、重慶,再轉運雲南、貴州;三是用駱駝馱運沿河西走廊,經武威、張掖、酒泉、哈密直達烏魯木齊;四是用皮筏子從青城裝貨,順黃河漂銀川到包頭,再用駱駝運進張家口而達北京、天津;五是經西安運至洛陽,再分別北運山西,東運山東、蘇北。當時東北銷量很大,陸路經山海關運到瀋陽,水路從上海、煙臺、天津等港口裝船,渡海運到營口卸貨,再轉運東北各地。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手工製作水煙

當時水煙加工完全依賴於手工,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同時,路途之艱,運輸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自然奇貴無比。因此,起初的消費群體主要是社會上層人士。達官顯貴、商家富豪才能享用蘭州水煙。清末的慈禧太后、民國初的曹錕總統就是那個時期水煙嗜好者的代表人物。後鄉紳地主、殷實商販也加入消費主流。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運輸成本的下降,市民百姓也逐步成為蘭州水煙的消費對象。茶館酒肆、書場戲園中手捧水菸袋者定是休閒貴客;登門探親,入宅訪友時若奉上水菸袋,必是敬上賓之禮。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世紀30年代後,蘭州水煙開始逐步走向下坡路.

第一,產量的不穩定性.菸葉的豐欠與氣候關係密切,大西北自然災害多。

第二,運輸阻斷失去市場。因運輸方式落後,運輸路線長,途中遭受雨淋水衝黴變,賊偷盜劫受損,是常有之事。

第三,捲菸的衝擊。19世紀初外國捲菸銷入中國,此後在東南城市建起了捲菸廠。山東試種烤煙成功,繼而擴展到河南、安徽、遼寧、吉林,30年代在貴州、雲南、四川大面積推廣種植,各地捲菸廠越建越多,香菸廣為流行。香菸攜帶吸用方便,隨時隨地都可吸用,產品有高、中、低檔次,適應不同層次的人群,成為城市居民的消費首選。80年代以後,人們的消費觀念更加時尚化。農村青壯年大批湧入城市打工,吸菸者也逐步轉向香菸。因此,城市中吸用蘭州水煙的人基本絕跡,農村中也逐漸減少.第四,經營理念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水煙是一個傳統產品,吸食方法繁瑣,需專用器具,攜帶不便,不利於勞動工作間隙隨時隨地吸用。人們的消費追求趨於時尚化,而水煙仍停留在傳統上。加工工藝落後,效率低,產品更新換代遲緩,難免落伍於時代前進的步伐。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蘭州水煙以榆中縣青城鎮出名。明太祖洪武25年(公元1392年),周姓大族利用榆中縣青城鎮的氣候和水利條件種植、加工菸葉,首創“廣東紅”水煙,行銷兩廣。民間傳說中,水煙的引入與諸葛亮密切相關。傳說三國時諸葛亮征討南方,深入不毛之地,蜀軍將士為瘴氣傷害,諸葛亮遇見隱士孟節,孟節說“薤葉雲香草,含一片可除瘴癘”。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時,菸草輾轉傳入甘肅,並廣泛種植於蘭州、榆中、皋蘭、靖遠、永登、永靖、臨洮等地,而以蘭州五泉紅泥溝水灌溉種植的水煙聲譽最高,故而蘭州的水煙業都將諸葛亮視為始祖,號稱“雲香事業”。

清乾隆至道光年間,青城水煙發展至鼎盛時期。水煙品種從最早的黃煙,增加了青煙、綿煙和麻煙。青城大小煙坊多達200餘家,從業人員達上萬人,產品行銷沿海地區及內蒙古、四川、山西等地。當時,水煙名牌輩出,帶動百業興旺。期間,以山陝客商為代表的各地商人云集青城,一時間,店鋪林立,街道繁華,馬隊、駝隊、車隊絡繹不絕;皮筏、木筏、渡船鱗次櫛比,而水煙也成為“甘肅一大利源”,當地政府曾專設水煙局。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城鎮制煙坊

清朝末年,蘭州城裡煙坊林立,商號繁雜,民間稱為“八大家、四小家,七十二個毛毛家”,1956年2月,蘭州的煙坊合營為“蘭州水煙廠”,榆中的煙坊合併為“榆中水煙廠”。後來又統一了配方,統一了牌號,依其質量優劣,分為“甘”、“肅”、“合”、“作”4個等級,後來又增添了“蘭”字牌。隨著八十年代菸捲在中國大地的席捲,水煙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蘭州水煙——一個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是最後的水煙坊。

來源:甘肅網紅蘭州黎黎娛樂網

免責聲明

本文轉自其他平臺,目的在於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第一時間處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