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緣直通東京奧運的中國男籃,身陷批評的漩渦之中。

9月8日,中國男籃在男籃世界盃的排位賽中負於尼日利亞,與伊朗隊相比,中國隊因小分佔據劣勢,目送伊朗隊直通東京奧運。如今中國隊排在世界盃的第24位,甚至無法直接參加奧運落選賽(是否獲得外卡資格還不確定),東京奧運已經成為水中之月。另外,2023年的男籃世界盃由日本、印度、菲律賓三國聯合舉辦,亞洲對手環伺,中國男籃連續無緣兩屆奧運會也不是痴人說夢。

事已至此,我們也對外界的種種質疑和批評進行梳理,也尋找業內人士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以期越辯越明,儘快幫中國男籃找到迷宮的出口。

1

在家門口舉辦世界盃,

中國男籃未獲直通奧運資格,

責任是否在姚明?

奧運成績被認定是判斷一項運動興衰的標準,過往多屆奧運會,中國男籃眾將都是奧運代表團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軍團的旗手,大多由中國男籃球員擔任。此番中國隊基本確定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後首次缺席這一盛會,其苦澀滋味不必再多說了。

輸給尼日利亞之後,中國籃協主席姚明主動攬責,這一舉動也被外界認為是“有擔當”;當然,也有人認為籃協主席姚明應該引咎辭職。

姚明稱不稱職?還要回放他上任之後的舉措。

先撇開聯賽、青訓等方面的不說,自從2017年2月當選中國籃協主席後,姚明對於國家隊層面建設帶來了新氣象。上任不久後,姚明將中國男籃一分為二,通過紅藍兩隊吸納更多球員到國家隊鍛鍊,並聘請李楠、杜鋒兩位主帥分別執掌。這樣大膽嘗試,也收穫了很好的回報。去年亞運會中國籃球隊包攬四塊金牌,其中以紅隊班底出征拿到的男籃金牌最為來之不易。除此之外,以孫銘徽、阿不都沙拉木為代表的年輕球員得到鍛鍊,最終入選國家隊。

作為中國籃球歷史上最成功的球員之一,沒有人會去質疑姚明的專業和敬業。不過這次世界盃兵敗,使得姚明兩年多來對於國家隊的建設出現極大的困境,但要因此把責任全部歸結到姚明頭上,這顯然是不尊重客觀事實。

籃協主席的位置,姚明剛剛做了兩年多,這麼短的時間想讓一個頂層的設計者幫助球隊提升巨大的戰鬥力,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在姚明退役之後,中國籃球人才斷檔的問題就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如今剛剛有所起色,卻又被一次重大失利潑了冷水。

可以想象,這次失利多少會直接影響到國字號接下來的改革速度和力度。但從整體上來說,這項改革不能停下來,更不能停滯等待。接下來的四年甚至八年,正是推動改革,臥薪嚐膽的最好時機。擴大籃球人口,緊抓青訓培養,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國家隊成績。

2

李楠是否應該下課?

在與尼日利亞的比賽結束後,現場的球迷們一遍遍高喊著“李楠下課”,當李楠走過球員通道時,這一聲音更加整齊與響亮,跟在後面的姚明隨即做了一個讓球迷冷靜的動作。

作為一支球隊的主教練,通常要承擔最主要的責任,輸球后“下課”的主教練,在職業賽場每天都在上演。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更深一層:李楠在這次比賽指揮是否得當?他有沒有能力帶領中國男籃更上一層樓?

2009年,李楠在山東全運會後正式退役,如今他的教練生涯也有了十年的光景。作為中國男籃年輕一代教練員的代表,這一路走來李楠也是受到諸多前輩的好評。前中國男籃主帥鄧華德就表示,李楠是他見過最有天賦的教練之一。不過在執教的履歷上,李楠除了去年率紅隊拿到亞運冠軍這一高光時刻外,其餘的略顯黯淡:2011年東亞男籃錦標賽,李楠率領的國奧在半場領先14分的情況下被日本逆轉;2016年亞洲男籃挑戰賽,李楠率領國奧相繼輸給印度和伊拉克;2017年全運會,李楠執掌的山東男籃無緣決賽圈,要知道這支隊伍中可是擁有CBA常規賽MVP丁彥雨航。

這些都是往事,說回本次世界盃,李楠在臨場指揮和應變上,表現得確實不夠好。最被外界詬病的便是對波蘭一役最後2分鐘的主動叫暫停、罰球和發球戰術的選擇。輸掉那場關鍵之戰後,李楠身上巨大的壓力使得他很難在短時間內調整過來。

一位資深業內專家表示,中國男籃在此次比賽中未能完全發揮出真實水平,主教練李楠對於球隊的掌控能力明顯不足,在對球員的選擇和使用方面,也存在著“疑問手”。也有觀點認為李楠畢竟是一名年輕教練,也曾帶領男籃拿到過一定的成績,不應該通過一場或幾場比賽結果來簡單判斷他的執教能力。

對於李楠,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表示:“教練組盡了所有的努力,帶領我們的球隊,團結我們的球隊。我們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一個教練組可以解決的。”姚明的話語裡,還是力挺李楠——畢竟教練員也需要大賽的鍛鍊才能成長。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從2004年到現在,中國男籃更換了太多的教練,美國、歐洲、本土等各流派的主帥可謂嘗試了個遍,這一大圈過後,依舊沒有找到最適合中國隊的主帥。

換個教練極為容易,但想通過換個教練就能讓球隊脫胎換骨,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特別是在中國男籃目前水平的大環境下。

李楠是否下課?恐怕要結合未來國家隊建設的思路,全方位進行考量。

3

中國球員與世界水平的

差距在哪些方面?

這屆中國男籃擁有一定的實力。全隊平均年齡26歲,擁有易建聯、周琦、王哲林這3位身高超過2.10米且各有特點的內線球員,全隊由在CBA聯賽頂尖的國內球員組成,比賽經驗不可謂不豐富,且在亞洲賽場上,中國隊曾連續獲得亞錦賽冠軍和亞運會冠軍。然而這支隊伍來到世界盃賽場上,外界發現,以往在聯賽中呼風喚雨的球星,居然連一分也難得到。

本次世界盃,非洲、亞洲沒有一支球隊晉級16強賽,從整體上來說,亞非球員與歐美強隊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而中國球員位列其中,自然也是一樣。

本屆世界盃首次擁有32支隊伍,賽制戰線很長但比賽極為密集,兩天一場球的節奏幾乎讓每支隊伍的缺點和弱點都被放大出來。

5場比賽下來,中國球員的確每場都是百分百地在拼,但球員在強對抗、高壓力面前未能充分發揮自己在平常狀態下的水平,在身體對抗、臨場應變、關鍵球的處理能力上,都與世界頂級水平有著巨大的差距。從數據上看,中國隊只有對陣波蘭和韓國的兩場比賽中籃板球上贏了對手,而面對委內瑞拉,球員們在身高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在籃板球上輸了18個,這也是身體對抗能力不足的最直接體現。

另外,在體能下降、對抗增強的情況下,球員投射的穩定性也需要提高。本次比賽,當機會出現時,球員們甚至不敢出手,如果連出手的自信心都沒有,那麼其他也就無從談起。

當然,這只是全方位差距中最為顯性的方面,況且這些問題在姚明時代就一直存在。只是當年姚明、王治郅等不世出的天才,可以依靠個人能力彌補了這些不足。到了今天,中國男籃與歐美強隊的差距沒有縮小,反而是拉大了許多。

用姚明自己的話說,“世界盃給了中國籃球睜眼看世界的機會,我們知道世界先進籃球水平和運行方向,也清楚世界的格局,我們必須更堅定地把籃球體系從職業聯賽、少年培訓、體教結合等方面深化下去,絕不能半途而廢。”

中國隊5戰重要數據一覽

三分球命中率 籃板球總數

中國VS科特迪瓦 10.0%:30.4% 29:33

中國VS波蘭 28.0%:15.6% 38:29

中國VS委內瑞拉 21.8%:33.3% 23:41

中國VS韓國 29.7%:21.2% 38:37

中國VS尼日利亞 36.8%:33.3% 28:31

(以上數據均為中國隊在前)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4

三後衛戰術是不是想當然了?

首先中國男籃在世界盃上使用三後衛的效果的確不好。三名控衛同時出場並沒有給中國隊帶來太大幫助,特別是在外線的投射上,沒有一名球員可以提供穩定的輸出。反倒是由於高度和力量上的欠缺,讓球隊在鋒線防守上完全處於被動。在防守端,後衛成為對手強攻的目標。

上海男籃主教練李秋平在一場籃球論壇上表示:“男籃以前在世界籃壇身高吃虧,但現在我們身高基本不吃虧,但是我們的技術跟不上,我們可以看到,比賽時同時上三後衛,這種陣容只能當奇招,如果作為常規陣容,籃板會很吃虧。我們現在鋒線持球能力是大問題,現在鋒線只要投得準就能入選國家隊,但防守一壓迫,鋒線持球能力不足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其實中國男籃在場上同時使用三名控衛實屬無奈,周鵬與丁彥雨航兩名鋒線大將在世界盃開始前同時缺席,鋒線人手瞬間緊張。據記者透露,在周鵬退出後,教練組和中國籃協商量了很久,在FIBA來拍合影前一天晚上確定了最後的名單——三中鋒,五控衛。在中巴對抗賽之時,李楠曾對此進行闡述,他認為趙睿相對擁有高度,球隊在以內線進攻為主的情況下,外線放三名控衛也是一種嘗試。不幸的是,中國後衛的水準還不足以在世界盃賽場上,掀起快速的風暴。

另外有一點需要說一說,作為陣中正牌鋒線球員,可蘭白克在世界盃的出場時間只有7.8秒。雖說教練組應該是最瞭解球員的狀態和情況,但手中的牌都打出後仍沒有效果,球隊又處在完全被動的情況下,完全有理由起用這名閒子,寧可看著三後衛被動挨打也不動用正牌鋒線,這一招著實令人看不懂。

5

中國球員水平這樣,

是否都怪CBA聯賽?

這個領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其核心就在於外援是否限制了中國球員的發揮。

在亞洲外援慢慢消失之後,各支CBA隊伍基本上都是一大一小的外援配置,決定球隊成績、比賽勝負的關鍵就在外援,國內球員很少有機會決定比賽勝負。長此以往,國內球員處理關鍵球的能力下降,而國家隊成員的水準也被影響,到了國際大賽,自然變得不會打球。客觀地說,外援的確佔用了中國球員的發揮空間,的確也影響了中國球員發展。

舉個小例子,福建隊的陳林堅是這一批球員中難得的射手,在訓練中三分球命中率極高,不過為什麼最後連名單都沒進?有一種說法是,陳林堅在正式的國際比賽中命中率下降太厲害,因為比賽對抗強度上來了,他承擔防守的重任更多了,體能為此受到影響,命中率自然就下降了。在CBA聯賽,福建隊的兩名外援再加上常規賽MVP王哲林,不需要陳林堅承擔太多任務,只要投好三分做好防守,便是對球隊最大限度的幫助。加上CBA聯賽中的比賽強度與國際賽場也是相距甚遠,等到了國字號,這些平時缺少的東西自然就會暴露出來。

那麼,CBA聯賽能否完全為國家隊服務?這樣的想法也有點太簡單。目前CBA聯賽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的一大體育品牌,這麼多國企私企組成的隊伍加入,吸引這麼多的球迷關注……只有聯賽規模越大,品牌價值越高,中國籃球的整體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但是,CBA聯賽必須進行改革,在不傷害聯賽水平的前提下,讓本土選手在聯賽裡得到更多鍛鍊。

其實,姚明已經一直在動手:從上賽季開始,聯賽延長了,讓球員接受更激烈的比賽。接下來,對外援是否有更細緻的限制?這需要相關管理人的細緻思考,這顯然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

二十多年積累下來的聯賽品牌,想要“一刀切”式的改革不實際。聯賽與國字號球員的關係,要一邊梳理,一邊發展。

6

歸化這條路,中國男籃會不會走?

無論是足球還是籃球,“歸化”這兩個字可謂再平常不過了,強隊也好弱隊也好,陣中大多都有個歸化球員。就算是在國內,中國男足已擁有了自己的血緣歸化球員和非血緣歸化球員,那麼中國男籃呢?會不會跟著中國男足的步伐?

其實這事也比較簡單,就是看火候到沒到,再加上有沒有合適的人選。以成績來論,中國隊三十多年來或許首次無緣奧運會,這也算跌落谷底了,歸化一名球員來提升成績,這事說得通,也可行。

不過在這個大前提下,中國隊除了可能參加奧運落選賽外,接下來幾年的比賽任務基本以亞洲對手為主。在這個範疇內,中國男籃是否需要歸化球員來帶領中國隊進步和提高?答案也是顯而易見。至於歸化人選方面,此前有球迷認為林書豪很有可能。不過考慮到林書豪已是一名31歲的球員了,2023年世界盃他35歲,2024年奧運會他36歲,作用有限。

從各方面來看,目前中國男籃對歸化球員的需要還沒有國足那麼迫切。

■專題策劃:王會進 ■專題撰文:高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