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男籃輸給尼日利亞多少有點遺憾,但似乎也並不在意料之外,去不了東京奧運會可以說已經是既定的事實,這一屆世界盃狠狠擊碎了自以為是的籃球烏托邦。觸底才會反彈,觸底又應該如何反彈?是我們當下需要思考的東西。

一、中國的籃球的復興不應當寄希望於下一個姚明,下一個王治郅,下一個易建聯,應該回歸到我們早已忘卻掉的“小,快,靈”。

姚明,王治郅,易建聯固然偉大,但似乎也是他們的出現讓我們的籃球徹底放棄了“小,快,靈”的打法。自從姚明的出現開始,我們開始談論的最多的就是誰能成為給姚明傳球的人,姚明,王治郅,易建聯的出現是中國籃球的幸運,但他們終究會坐到觀眾席看球。

如果硬要給姚明找一點責任的話,那就是姚明的強大,讓我們忘記了中國男籃到底該如何打球。

阿聯也老了,他親身經歷了中國男籃由盛而衰,我們能夠感覺到他的無助,已無法對他提出再多的苛求。這一屆世界盃,年齡最大的球員,本應當成為精神領袖,定海神針。但事實上除了阿聯外難有穩定輸出。

阿聯已老,中國男籃已無英雄,應該回歸到人人能打,人人敢打的中國籃球。

二、中國籃球的復興應當打造自己的NCAA,CBA不是世界第二大聯賽,短時間內學不來NBA。

與其說美國籃球的強大體現的NBA,不如說體現在NCAA。學識才是對籃球最好的理解,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人的思維,也才能培養出球員對籃球更好的理解。

大學生球員如齊麟,如王少傑,如韓德君等等,但還是鳳毛麟角。目前除韓德君外可能最多的也只能在各自球隊打一個輪換。與其說是接觸職業聯賽遲,不如說是培養的遲。事實上,我們的CUBA中有很多籃球強校,但事實上談到系統的培養又有幾個?

如何能把我們的CUBA培育到NCAA的地步應該是姚明頭疼的問題了,也應該是最為迫切的問題。

對籃球的青訓不應該再寄希望於某些球隊,某些老闆的個人愛好,個人情操。是應該如何考慮系統的問題了。

三、丟掉虛偽的客套,正視現狀,重新撿回中國男籃的底褲。

中國人的虛偽根深蒂固,在任何困境中都能搞到一碗雞湯,都能建立虛無的信心,將自己搞得好是激動。

幸虧有本屆世界盃讓我們看到差距,否則我們仍然沉寂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亞洲第一XX,中國XXX,下一個XXX,我們常見的吹捧,本來說的人也不信,聽的人也無意,然而說的多了,聽得多了也就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構築了一個籃球夢,幸虧擊碎了。

本屆世界盃中,進一個三分都變成了一種奢求,罰球都不敢奢望兩罰全中,能夠兩發一中已經是幸運的了。一人打,四人看成為了一種常態。就這樣的結果,我們仍然有人在給自己灌雞湯。

少一些互吹,少一些客套,無他唯有手熟爾,一個字練。

姚明的改革本就困難重重,這些虛偽的客套也是一種障礙,姚明是巨星,不是神,他對籃球有自己的理解而已,把中國籃球交給一個親身經歷過的,總比交給一個拍腦袋決定的要強。

四、中國籃球未來可期,未來有多遠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回過頭來想一想,是不是去了東京奧運會就能證明我們籃球多強大了?是不是就能證明姚明的改革成功了?顯然不是。

李楠是否選錯了?本屆世界盃我們能夠看到李楠對一些處境明顯缺乏應變,但是不是選李楠就選錯了?我覺得也不是,杜峰也許也一樣。他們本來就是菜鳥,初次經歷,缺乏大賽的經驗,表現出來的無非就是缺少應變,缺少應變就會導致失敗,失敗後就容易失去對球隊的控制。

選李楠無錯,應該繼續,培養對中國籃球最熟悉的主帥,儘快形成中國籃球自有的體系,只是他身邊應該多一些蔣興權、李春江,李秋平、王非等大家的作為助教來指導,來輔助。中國籃球應該儘快形成符合自身的體系,這就需要對本土教練的培養,李楠的經歷,即使換成杜峰,換成王治郅都一樣,都會經歷。也許選擇洋帥會短時間取得成績,但只會今天學美國,明天學歐洲,永遠的無法取得一個長遠的體系。

事實上,如果李春江、李秋平等人願意作為主教練,李楠等人作為助教,以老帶新慢慢培養一批教練人才也是不錯的。

阿聯已老,我們應當正視現實,重新確立中國籃球的方向,而不是祈求下一個英雄的出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