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琅琊榜》到《都挺好》,正午陽光何以成為爆款製造機?|YiMagazine

《大江大河》、《知否知否綠肥紅瘦》、《都挺好》三部熱播劇的無縫銜接再次讓正午陽光回到了國劇良心的位置。

細看這三部作品,講述改革開放時期故事的電視劇受題材限制,容易又紅又正,但《大江大河》的豆瓣評分達到了8.9,是同一時段中的收視率第一,更重要的是圈到了很多90後甚至00後粉絲;在眾多宮鬥劇包圍下的宅鬥劇從來都不是熱門,《知否》雖然爭議不斷,但也成為了2018年以來電視市場上唯一一部索福瑞雙網(全國網和城市網)收視破2的電視劇;家庭劇雖然是我國電視劇的重要門類,但過往出現的爆款並不多,《都挺好》沒有任何流量明星卻能在社交網絡上重複刷屏。


從《琅琊榜》到《都挺好》,正午陽光何以成為爆款製造機?|YiMagazine


《都挺好》播出後多次登上熱搜

2015年的《琅琊榜》,讓正午陽光這家公司被觀眾認識。接下來,該公司便爆款不斷。中國電視劇市場雖然發展仍不盡成熟,但對製作水準有操守底線的影視團隊也並非正午陽光一家,該團隊能如此頻繁地製造現象級作品,值得思考。只是當細究其背後的原因,你會發現,這些原因都不過是影視內容生產應當遵循的正常邏輯。可能,我們缺少這些正常已經很久了。


從《琅琊榜》到《都挺好》,正午陽光何以成為爆款製造機?|YiMagazine


還記得“琅琊榜首,江左梅郎”嗎?

準確把握時代情緒

《都挺好》是《歡樂頌》和《大江大河》之後,正午陽光第三次用阿耐的小說做影視化改編。


從《琅琊榜》到《都挺好》,正午陽光何以成為爆款製造機?|YiMagazine


從《琅琊榜》到《都挺好》,正午陽光何以成為爆款製造機?|YiMagazine


《歡樂頌》《大江大河》均改編自阿耐小說

這位在百度百科裡的介紹只有兩句話的作家,非常神祕,但她的小說拍成電視劇都引發了全民討論。不論是《歡樂頌》的四位現代職場女性,《大江大河》裡改革開放時期不同身份的弄潮兒,還是《都挺好》中的家庭成員,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代入感,引起共鳴。

這種對時代情緒準確把握的能力,目前看來幾乎已成為正午陽光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但摸得到不一定能擊中,關於這一點,正午陽光則是在改編中用主流價值觀穿透觀眾,並與當下社會的情緒熱點相結合。這樣的操作方式在最早的《歡樂頌》中已經得到驗證,《歡樂頌》播出期間樊勝美家的重男輕女和應勤處女情結的直男癌表現某種程度上都是當下生活的縮影。而在剛剛大結局的《都挺好》中,觀眾幾乎能在每一集中找到關於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啃老、愚孝、養老、社會巨嬰等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的映射,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擅長劇集營銷

雖然議題是在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就已經預設好的,但也離不開宣發團隊的助推。關於這一點,瞭解正午陽光的團隊背景很有必要。

正午陽光最開始是在2011年。山東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下簡稱山影)三位著名導演孔笙、李雪、孫墨龍出走,創立後期製作公司——正午陽光。到2014年,原山影總經理侯鴻亮離職,帶著策劃、宣發、製作、經紀、商務等部門加入正午陽光,才讓公司從單一的製作公司轉型成為影視公司。

以剛剛熱播結束的《都挺好》為例,劇集本身固然質量不錯,但如此大規模的社交網絡討論和花絮露出絕不是自然發生。微博方面放出的宣發總結顯示,劇組的宣傳團隊與微博合作,對主創做了獨家專訪預設埋梗,之後再對熱點建立話題,通過各種娛樂大小號和藝人將話題分發,增加曝光量的同時引導輿論發酵,讓《都挺好》幾乎每天都能登上微博熱搜。

另外,劇組宣發對網絡傳播保持相當的敏感性。網友UGC的“蘇大強表情包”發掘了更多當下人的生活狀態,該漫畫系列也迅速成為電視節目和品牌方的宣傳文案,一夜之間火遍全網,成為二次傳播。


從《琅琊榜》到《都挺好》,正午陽光何以成為爆款製造機?|YiMagazine


微博網友@馬里奧小黃製作的蘇大強表情包

團隊穩定,題材豐富不重複

在山影期間,正午陽光的團隊就以正劇出名,但自立門戶之後,製作題材明顯年輕化。

歷數這幾年它們的熱播劇,諜戰偶像劇《偽裝者》,古裝權謀劇《琅琊榜》,都市劇《歡樂頌》,刑偵劇《如果蝸牛有愛情》,盜墓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醫療劇《外科風雲》,改革開放劇《大江大河》、古裝劇《知否》、家庭劇《都挺好》……正午陽光是目前品類最齊全的製作公司,劇本幾乎都來源於熱門網絡小說改編,同時題材幾乎沒有重複。

至於團隊重複自我的風險,不妨對照鄭曉龍搭配孫儷團隊從《甄嬛傳》到《羋月傳》的路徑。

當然,一部劇最後拍成什麼樣,導演、編劇、製片、表演、後期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一個環節掉鏈子整體都會受影響。正午團隊搭檔十幾年的默契,形成了一致的審美,這保證了它們擴展到一個新的品類也不會出現太大問題。比如《都挺好》導演簡川訸就是從孔笙的副導演成長起來的,《知否》的導演張開宙也是孔笙的徒弟。

製片人中心制,而不是藝人中心制

目前正午陽光已形成了成熟的製片人中心制,侯鴻亮負責選項目,孔笙等導演負責拍戲,培養新人。這一制度的優勢在於演員總片酬會被控制在合理的範疇之內,製作預算會被重點用在提升製作品質上。侯鴻亮就曾透露,正午的每部劇成本結構為製作和片酬7:3,而在很多以流量明星為核心的項目中,這個比例往往能達到5:5。

製作從來都是影視製作的關鍵。過去兩年,大量資本熱錢湧入影視行業,很多項目對流量的追逐到了變態的地步,摳圖出演、軋戲、低劣特效此起彼伏,觀眾的忍耐也到了極限,市場迴歸正常價值觀亦是時間問題,好製作應有好的回報。

製片人中心制形成的另一個良性循環是,大批成本不高卻質量靠譜的實力演員組成的黃金配角陣營大大提高了電視劇的質量,也越來越受到觀眾喜愛。這種穩定的而且高質量的演員班底,有點類似於香港TVB模式。比如《知否》中貢獻大量槽點的康姨媽曾經在《琅琊榜》中扮演長公主,英國公曾經是《歡樂頌》裡小曲的爸爸和《琅琊榜》裡的懸鏡司夏江。


從《琅琊榜》到《都挺好》,正午陽光何以成為爆款製造機?|YiMagazine


《琅琊榜》中的長公主也是《知否》中的康姨媽

遭遇過口碑危機,變得更專注

前期的多部熱劇讓正午陽光的估值飆升,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2016年1月,正午陽光獲得了華人文化基金的A輪投資,後者佔股25%,成為第一大股東。不過在之後的2017年,《外科風雲》《歡樂頌2》《琅琊榜2》相繼遭遇口碑兩極化、收視率下降等質疑,正午陽光面臨產量增加但無法保證質量的問題。而且在資本的裹挾下,該公司甚至還曾經計劃進入文旅地產等領域。

但很快,正午陽光認識到了問題。2017年,侯鴻亮關掉了2016年2月分別為藝人王凱、靳東、劉濤成立的三家影視投資公司,停掉覆蓋產業鏈的宏偉商業計劃後,繼續堅持以內容為驅動模式,2018年至今,這幾部熱劇就是成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