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遊客也要“拎得清”'

""垃圾分類,遊客也要“拎得清”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垃圾要分類投放,酒店不主動提供“六小件”,這樣的變化對於來到上海旅遊的外地遊客來說可不是一件小事。記者近日來到上海,親身感受實施垃圾分類給遊客帶來的影響。

在記者入住的酒店,房間洗手檯上立著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我們倡導您自帶個人用品,牙刷、梳子、浴擦、剃鬚刀、指甲銼及擦鞋布,請帶它們一起旅行。自 2019年7月2日起,酒店不再主動提供以上物品。”來自北京的遊客高天怡說,之前不瞭解這一情況,晚上洗漱才發現酒店沒有提供牙刷,“這次臨時在便利店買了牙刷,以後出門要記住自己備好這些東西。”

根據《條例》,旅館經營單位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旨在從源頭上減少生活垃圾。不少遊客表示,這一規定契合環保理念。

除了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對於已經產生的垃圾又該如何處理呢?

無論是地標人民廣場或者南京路步行街,還是大街小巷、商場,垃圾分類宣傳標語隨處可見,身邊也常常有人在討論垃圾分類。暑期到來,上海迎來旅遊旺季,按照《條例》,外地遊客和上海市民一樣,需要遵守垃圾分類條例。

記者走訪多個景區點發現,絕大多數場所設置的垃圾桶只有幹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兩種。溼垃圾和有害垃圾需要找到相應的垃圾桶之後才能扔。

在南京路步行街,江西遊客劉珊拿著手中未喝完的珍珠奶茶在垃圾桶前猶豫了許久,最後選擇帶著奶茶繼續前行。“來上海前大致瞭解了一下垃圾分類的情況,但是手裡的這杯奶茶好像既不是幹垃圾,也不是可回收垃圾,沒有辦法直接扔掉。”

根據《條例》,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為四大類,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一杯珍珠奶茶,杯子屬於幹垃圾、珍珠屬於溼垃圾、液體奶茶則要倒入下水口,略顯複雜的分類也讓不少遊客打消了購買的念頭。

在美食聚集的雲南南路,不少遊客喜歡邊走邊吃,吃不完就扔掉。貴州遊客李梓和小夥伴品嚐完美食後,走到不遠處的垃圾分類投放處將手中乾溼混合的垃圾扔掉。當被問到垃圾是否扔對了地方時,李梓說:“幾乎所有的垃圾桶都貼有分類標識,按照垃圾桶上的圖片指示,類似的就扔到對應的垃圾桶裡,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

事實上,《條例》已經正式實施近一個月,市民遊客也都有了分類意識,但大家對於一些垃圾的分類標準還不是很清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聯合“上海發佈”微信公眾號打造了微信小程序“生活垃圾怎麼分”,只要在小程序搜索框內輸入垃圾名稱,就可以顯示該垃圾的分類。

朱家角古鎮的垃圾分揀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大部分遊客都能自覺分類垃圾,但也依然需要進行二次分揀。“準確分類對大家來說還有一點點困難,還需要時間適應,相信以後一定會做得更好。”

隨著上海市垃圾分類的實施,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全民話題。為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住建部等九部門日前發佈通知,確定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很多遊客表示,將垃圾分類慢慢轉化為日常行為,有利於生活環境的改善,也能夠為環保貢獻自己的力量。(記者王菀)

來源:中國旅遊報

編輯:張碧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