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道是互補的

1,道家

老子講究“小國寡民”。他的理想是國不必大,就像村子一樣,雞犬之聲相聞,但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在這裡沒有法度,自然不受朝廷約束;居民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官;不崇尚財貨,因此沒有偷盜;不崇尚美好,因此沒有誨婬;不崇尚競爭,因此沒有紛擾;不講究飲食,因此居民質樸;有了如此好風尚,因此居民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國”!但試想,這樣的理想國是存在的嗎?

道家治國並非“想象”。老子崇尚“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法子。我們要了解道家“消極”的一面,也要了解“積極”的一面。不擾民讓百姓安心發展就萬事大吉了!老子宣揚這些理念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推行!但現在看來,道家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不具備推行的可能!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道是互補的

1,道家

老子講究“小國寡民”。他的理想是國不必大,就像村子一樣,雞犬之聲相聞,但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在這裡沒有法度,自然不受朝廷約束;居民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官;不崇尚財貨,因此沒有偷盜;不崇尚美好,因此沒有誨婬;不崇尚競爭,因此沒有紛擾;不講究飲食,因此居民質樸;有了如此好風尚,因此居民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國”!但試想,這樣的理想國是存在的嗎?

道家治國並非“想象”。老子崇尚“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法子。我們要了解道家“消極”的一面,也要了解“積極”的一面。不擾民讓百姓安心發展就萬事大吉了!老子宣揚這些理念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推行!但現在看來,道家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不具備推行的可能!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老子出關

2,法家

法家進行治理是先秦一些國家切實推行過的,比如商鞅變法。後來秦朝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繼承了商鞅的法子。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標準不成方圓。因此要制定律條。有功必賞,有刑必罰;一切遵照法度辦事就行了。法家推行社會治理肯定比道家要現實多了。律條的制定和完善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法家的弊端在於:推行者為了達成自己治理的目標,律例的制定不免走向嚴苛,推行者眼裡只有“法度”,沒有別的。“法度”成了最高的、唯一的標準!這難免會讓法度變得不近人情,而走向社會治理初衷的反面!秦朝的苛政就在於法度的嚴酷,因此以法度為唯一標準來推行社會治理,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單純依靠法家是失敗的!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道是互補的

1,道家

老子講究“小國寡民”。他的理想是國不必大,就像村子一樣,雞犬之聲相聞,但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在這裡沒有法度,自然不受朝廷約束;居民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官;不崇尚財貨,因此沒有偷盜;不崇尚美好,因此沒有誨婬;不崇尚競爭,因此沒有紛擾;不講究飲食,因此居民質樸;有了如此好風尚,因此居民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國”!但試想,這樣的理想國是存在的嗎?

道家治國並非“想象”。老子崇尚“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法子。我們要了解道家“消極”的一面,也要了解“積極”的一面。不擾民讓百姓安心發展就萬事大吉了!老子宣揚這些理念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推行!但現在看來,道家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不具備推行的可能!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老子出關

2,法家

法家進行治理是先秦一些國家切實推行過的,比如商鞅變法。後來秦朝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繼承了商鞅的法子。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標準不成方圓。因此要制定律條。有功必賞,有刑必罰;一切遵照法度辦事就行了。法家推行社會治理肯定比道家要現實多了。律條的制定和完善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法家的弊端在於:推行者為了達成自己治理的目標,律例的制定不免走向嚴苛,推行者眼裡只有“法度”,沒有別的。“法度”成了最高的、唯一的標準!這難免會讓法度變得不近人情,而走向社會治理初衷的反面!秦朝的苛政就在於法度的嚴酷,因此以法度為唯一標準來推行社會治理,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單純依靠法家是失敗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法家太過嚴苛

3,墨家

在先秦時代,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有“儒墨之徒盈天下”的說法。奔走在各諸侯國去遊說的不是儒家門徒就是墨家門徒。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曾經求學於儒家,因此墨家與儒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關於仁義以及君主應該愛護百姓的理論與儒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兩樣,不同之處在於墨家講究勤儉節約,儒家講究禮儀排場;這最終造成了墨家與儒家成為相互反對的兩個存在:儒家更多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問題,墨家更多是站在平民的角度來看問題,一個是貴族學說,一個是平民學說!但墨學的精華還不至於此,墨子最大的功績,是創立了中國的古典邏輯學和科學,這在世界上是具有獨創性的,與古希臘的邏輯學,古印度的因明學,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典邏輯學,非常了不起!墨家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他們有自己“見義勇為”的武力團體,由300名門徒組成,當聽說某一個諸侯國發生了不義戰爭時,墨子就派遣這300門徒拿著武器,去進行援助;由這裡可以看出,墨子這個人是嫉惡如仇、急公好義的!但是,墨家對純粹學問的鑽研和特立獨行的武打作風,註定不會有諸侯國運用他們的理念來推行治理!待至漢朝以後,墨家被儒生們打入歷史冷宮長達2000年之久,也就不足為奇了!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道是互補的

1,道家

老子講究“小國寡民”。他的理想是國不必大,就像村子一樣,雞犬之聲相聞,但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在這裡沒有法度,自然不受朝廷約束;居民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官;不崇尚財貨,因此沒有偷盜;不崇尚美好,因此沒有誨婬;不崇尚競爭,因此沒有紛擾;不講究飲食,因此居民質樸;有了如此好風尚,因此居民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國”!但試想,這樣的理想國是存在的嗎?

道家治國並非“想象”。老子崇尚“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法子。我們要了解道家“消極”的一面,也要了解“積極”的一面。不擾民讓百姓安心發展就萬事大吉了!老子宣揚這些理念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推行!但現在看來,道家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不具備推行的可能!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老子出關

2,法家

法家進行治理是先秦一些國家切實推行過的,比如商鞅變法。後來秦朝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繼承了商鞅的法子。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標準不成方圓。因此要制定律條。有功必賞,有刑必罰;一切遵照法度辦事就行了。法家推行社會治理肯定比道家要現實多了。律條的制定和完善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法家的弊端在於:推行者為了達成自己治理的目標,律例的制定不免走向嚴苛,推行者眼裡只有“法度”,沒有別的。“法度”成了最高的、唯一的標準!這難免會讓法度變得不近人情,而走向社會治理初衷的反面!秦朝的苛政就在於法度的嚴酷,因此以法度為唯一標準來推行社會治理,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單純依靠法家是失敗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法家太過嚴苛

3,墨家

在先秦時代,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有“儒墨之徒盈天下”的說法。奔走在各諸侯國去遊說的不是儒家門徒就是墨家門徒。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曾經求學於儒家,因此墨家與儒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關於仁義以及君主應該愛護百姓的理論與儒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兩樣,不同之處在於墨家講究勤儉節約,儒家講究禮儀排場;這最終造成了墨家與儒家成為相互反對的兩個存在:儒家更多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問題,墨家更多是站在平民的角度來看問題,一個是貴族學說,一個是平民學說!但墨學的精華還不至於此,墨子最大的功績,是創立了中國的古典邏輯學和科學,這在世界上是具有獨創性的,與古希臘的邏輯學,古印度的因明學,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典邏輯學,非常了不起!墨家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他們有自己“見義勇為”的武力團體,由300名門徒組成,當聽說某一個諸侯國發生了不義戰爭時,墨子就派遣這300門徒拿著武器,去進行援助;由這裡可以看出,墨子這個人是嫉惡如仇、急公好義的!但是,墨家對純粹學問的鑽研和特立獨行的武打作風,註定不會有諸侯國運用他們的理念來推行治理!待至漢朝以後,墨家被儒生們打入歷史冷宮長達2000年之久,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墨子及其門徒

4,名家

名家可以說是墨家的分支。主要是從墨家的邏輯學裡單獨發展出來的。在當時被儒家譏諷為是“詭辯派”。名家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孫龍等人,倡導“白馬非馬”等純粹邏輯學的論說。名家可以說把墨子的邏輯學發展了一大步,到了形式邏輯的程度。但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詭辯”也無不可,因為他們常常運用“名詞”,來擾亂是非!試想,用名家怎麼來推行治理?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道是互補的

1,道家

老子講究“小國寡民”。他的理想是國不必大,就像村子一樣,雞犬之聲相聞,但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在這裡沒有法度,自然不受朝廷約束;居民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官;不崇尚財貨,因此沒有偷盜;不崇尚美好,因此沒有誨婬;不崇尚競爭,因此沒有紛擾;不講究飲食,因此居民質樸;有了如此好風尚,因此居民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國”!但試想,這樣的理想國是存在的嗎?

道家治國並非“想象”。老子崇尚“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法子。我們要了解道家“消極”的一面,也要了解“積極”的一面。不擾民讓百姓安心發展就萬事大吉了!老子宣揚這些理念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推行!但現在看來,道家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不具備推行的可能!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老子出關

2,法家

法家進行治理是先秦一些國家切實推行過的,比如商鞅變法。後來秦朝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繼承了商鞅的法子。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標準不成方圓。因此要制定律條。有功必賞,有刑必罰;一切遵照法度辦事就行了。法家推行社會治理肯定比道家要現實多了。律條的制定和完善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法家的弊端在於:推行者為了達成自己治理的目標,律例的制定不免走向嚴苛,推行者眼裡只有“法度”,沒有別的。“法度”成了最高的、唯一的標準!這難免會讓法度變得不近人情,而走向社會治理初衷的反面!秦朝的苛政就在於法度的嚴酷,因此以法度為唯一標準來推行社會治理,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單純依靠法家是失敗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法家太過嚴苛

3,墨家

在先秦時代,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有“儒墨之徒盈天下”的說法。奔走在各諸侯國去遊說的不是儒家門徒就是墨家門徒。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曾經求學於儒家,因此墨家與儒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關於仁義以及君主應該愛護百姓的理論與儒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兩樣,不同之處在於墨家講究勤儉節約,儒家講究禮儀排場;這最終造成了墨家與儒家成為相互反對的兩個存在:儒家更多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問題,墨家更多是站在平民的角度來看問題,一個是貴族學說,一個是平民學說!但墨學的精華還不至於此,墨子最大的功績,是創立了中國的古典邏輯學和科學,這在世界上是具有獨創性的,與古希臘的邏輯學,古印度的因明學,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典邏輯學,非常了不起!墨家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他們有自己“見義勇為”的武力團體,由300名門徒組成,當聽說某一個諸侯國發生了不義戰爭時,墨子就派遣這300門徒拿著武器,去進行援助;由這裡可以看出,墨子這個人是嫉惡如仇、急公好義的!但是,墨家對純粹學問的鑽研和特立獨行的武打作風,註定不會有諸侯國運用他們的理念來推行治理!待至漢朝以後,墨家被儒生們打入歷史冷宮長達2000年之久,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墨子及其門徒

4,名家

名家可以說是墨家的分支。主要是從墨家的邏輯學裡單獨發展出來的。在當時被儒家譏諷為是“詭辯派”。名家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孫龍等人,倡導“白馬非馬”等純粹邏輯學的論說。名家可以說把墨子的邏輯學發展了一大步,到了形式邏輯的程度。但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詭辯”也無不可,因為他們常常運用“名詞”,來擾亂是非!試想,用名家怎麼來推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名家的詭辯

5,佛家

佛家非中華本土學派。但自從佛學傳入中原後,就很快被中國化,成為中華古典文化的一部分,相反在它的老家印度,卻漸漸式微!歷史上也有運用佛學治理的先例,比如五代十國的梁武帝,特別推崇佛學,在國內大量興建佛寺,因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說。僧侶成為最尊貴的階層。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佛寺極力擴張,土地被寺院兼併,和尚們成了大地主,農民成了依附於寺廟的奴隸階層!這是很難讓人理解的,敲木魚子和唸經能成為梁武帝的國策!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道是互補的

1,道家

老子講究“小國寡民”。他的理想是國不必大,就像村子一樣,雞犬之聲相聞,但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在這裡沒有法度,自然不受朝廷約束;居民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官;不崇尚財貨,因此沒有偷盜;不崇尚美好,因此沒有誨婬;不崇尚競爭,因此沒有紛擾;不講究飲食,因此居民質樸;有了如此好風尚,因此居民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國”!但試想,這樣的理想國是存在的嗎?

道家治國並非“想象”。老子崇尚“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法子。我們要了解道家“消極”的一面,也要了解“積極”的一面。不擾民讓百姓安心發展就萬事大吉了!老子宣揚這些理念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推行!但現在看來,道家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不具備推行的可能!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老子出關

2,法家

法家進行治理是先秦一些國家切實推行過的,比如商鞅變法。後來秦朝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繼承了商鞅的法子。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標準不成方圓。因此要制定律條。有功必賞,有刑必罰;一切遵照法度辦事就行了。法家推行社會治理肯定比道家要現實多了。律條的制定和完善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法家的弊端在於:推行者為了達成自己治理的目標,律例的制定不免走向嚴苛,推行者眼裡只有“法度”,沒有別的。“法度”成了最高的、唯一的標準!這難免會讓法度變得不近人情,而走向社會治理初衷的反面!秦朝的苛政就在於法度的嚴酷,因此以法度為唯一標準來推行社會治理,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單純依靠法家是失敗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法家太過嚴苛

3,墨家

在先秦時代,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有“儒墨之徒盈天下”的說法。奔走在各諸侯國去遊說的不是儒家門徒就是墨家門徒。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曾經求學於儒家,因此墨家與儒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關於仁義以及君主應該愛護百姓的理論與儒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兩樣,不同之處在於墨家講究勤儉節約,儒家講究禮儀排場;這最終造成了墨家與儒家成為相互反對的兩個存在:儒家更多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問題,墨家更多是站在平民的角度來看問題,一個是貴族學說,一個是平民學說!但墨學的精華還不至於此,墨子最大的功績,是創立了中國的古典邏輯學和科學,這在世界上是具有獨創性的,與古希臘的邏輯學,古印度的因明學,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典邏輯學,非常了不起!墨家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他們有自己“見義勇為”的武力團體,由300名門徒組成,當聽說某一個諸侯國發生了不義戰爭時,墨子就派遣這300門徒拿著武器,去進行援助;由這裡可以看出,墨子這個人是嫉惡如仇、急公好義的!但是,墨家對純粹學問的鑽研和特立獨行的武打作風,註定不會有諸侯國運用他們的理念來推行治理!待至漢朝以後,墨家被儒生們打入歷史冷宮長達2000年之久,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墨子及其門徒

4,名家

名家可以說是墨家的分支。主要是從墨家的邏輯學裡單獨發展出來的。在當時被儒家譏諷為是“詭辯派”。名家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孫龍等人,倡導“白馬非馬”等純粹邏輯學的論說。名家可以說把墨子的邏輯學發展了一大步,到了形式邏輯的程度。但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詭辯”也無不可,因為他們常常運用“名詞”,來擾亂是非!試想,用名家怎麼來推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名家的詭辯

5,佛家

佛家非中華本土學派。但自從佛學傳入中原後,就很快被中國化,成為中華古典文化的一部分,相反在它的老家印度,卻漸漸式微!歷史上也有運用佛學治理的先例,比如五代十國的梁武帝,特別推崇佛學,在國內大量興建佛寺,因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說。僧侶成為最尊貴的階層。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佛寺極力擴張,土地被寺院兼併,和尚們成了大地主,農民成了依附於寺廟的奴隸階層!這是很難讓人理解的,敲木魚子和唸經能成為梁武帝的國策!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梁武帝崇尚佛學


由以上可以看出,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和佛家來推行治理,是非常不現實的!不是說它們“不好”,而是在很多方面都“失之於偏頗”,不能兼顧到現實和人性的一面!但是,儒家最重要的理論是“中庸”,卻很好解決了“走極端”和“失之於偏頗”這樣一個矛盾。“中庸”也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這正適合了朝廷和平民共同的價值需求:朝廷需要穩健的策略來推行治理,百姓需要穩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上升到“形而上學”的理念,則是:世界分為“天地人”三才,“人”是“天地”之中的“最貴”著,因此,人具有“改天換地”的主觀能動性。“人”要對社會有所推動,首先要“修身”;“修身”先要“正心”;“正心”先要“誠意”;由“個人”然後推及到“他人”,由“他人”然後推及到“家庭”,由“家庭”然後推及到“大家”——也既“國家”,由“國家”推及到“社會”、“外物”、“天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因為由自身的經歷,能夠推及到不認可的事物,所以才能理解別人也有做不到之處,“將心比心”,做到“君子和而不同”,由“自身”——“外物”——“國家”——“天道”,然後又返回到“自身”。這是一整套完備的形而上學的、社會學的理念!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道是互補的

1,道家

老子講究“小國寡民”。他的理想是國不必大,就像村子一樣,雞犬之聲相聞,但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在這裡沒有法度,自然不受朝廷約束;居民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官;不崇尚財貨,因此沒有偷盜;不崇尚美好,因此沒有誨婬;不崇尚競爭,因此沒有紛擾;不講究飲食,因此居民質樸;有了如此好風尚,因此居民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國”!但試想,這樣的理想國是存在的嗎?

道家治國並非“想象”。老子崇尚“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法子。我們要了解道家“消極”的一面,也要了解“積極”的一面。不擾民讓百姓安心發展就萬事大吉了!老子宣揚這些理念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推行!但現在看來,道家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不具備推行的可能!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老子出關

2,法家

法家進行治理是先秦一些國家切實推行過的,比如商鞅變法。後來秦朝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繼承了商鞅的法子。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標準不成方圓。因此要制定律條。有功必賞,有刑必罰;一切遵照法度辦事就行了。法家推行社會治理肯定比道家要現實多了。律條的制定和完善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法家的弊端在於:推行者為了達成自己治理的目標,律例的制定不免走向嚴苛,推行者眼裡只有“法度”,沒有別的。“法度”成了最高的、唯一的標準!這難免會讓法度變得不近人情,而走向社會治理初衷的反面!秦朝的苛政就在於法度的嚴酷,因此以法度為唯一標準來推行社會治理,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單純依靠法家是失敗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法家太過嚴苛

3,墨家

在先秦時代,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有“儒墨之徒盈天下”的說法。奔走在各諸侯國去遊說的不是儒家門徒就是墨家門徒。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曾經求學於儒家,因此墨家與儒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關於仁義以及君主應該愛護百姓的理論與儒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兩樣,不同之處在於墨家講究勤儉節約,儒家講究禮儀排場;這最終造成了墨家與儒家成為相互反對的兩個存在:儒家更多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問題,墨家更多是站在平民的角度來看問題,一個是貴族學說,一個是平民學說!但墨學的精華還不至於此,墨子最大的功績,是創立了中國的古典邏輯學和科學,這在世界上是具有獨創性的,與古希臘的邏輯學,古印度的因明學,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典邏輯學,非常了不起!墨家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他們有自己“見義勇為”的武力團體,由300名門徒組成,當聽說某一個諸侯國發生了不義戰爭時,墨子就派遣這300門徒拿著武器,去進行援助;由這裡可以看出,墨子這個人是嫉惡如仇、急公好義的!但是,墨家對純粹學問的鑽研和特立獨行的武打作風,註定不會有諸侯國運用他們的理念來推行治理!待至漢朝以後,墨家被儒生們打入歷史冷宮長達2000年之久,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墨子及其門徒

4,名家

名家可以說是墨家的分支。主要是從墨家的邏輯學裡單獨發展出來的。在當時被儒家譏諷為是“詭辯派”。名家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孫龍等人,倡導“白馬非馬”等純粹邏輯學的論說。名家可以說把墨子的邏輯學發展了一大步,到了形式邏輯的程度。但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詭辯”也無不可,因為他們常常運用“名詞”,來擾亂是非!試想,用名家怎麼來推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名家的詭辯

5,佛家

佛家非中華本土學派。但自從佛學傳入中原後,就很快被中國化,成為中華古典文化的一部分,相反在它的老家印度,卻漸漸式微!歷史上也有運用佛學治理的先例,比如五代十國的梁武帝,特別推崇佛學,在國內大量興建佛寺,因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說。僧侶成為最尊貴的階層。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佛寺極力擴張,土地被寺院兼併,和尚們成了大地主,農民成了依附於寺廟的奴隸階層!這是很難讓人理解的,敲木魚子和唸經能成為梁武帝的國策!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梁武帝崇尚佛學


由以上可以看出,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和佛家來推行治理,是非常不現實的!不是說它們“不好”,而是在很多方面都“失之於偏頗”,不能兼顧到現實和人性的一面!但是,儒家最重要的理論是“中庸”,卻很好解決了“走極端”和“失之於偏頗”這樣一個矛盾。“中庸”也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這正適合了朝廷和平民共同的價值需求:朝廷需要穩健的策略來推行治理,百姓需要穩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上升到“形而上學”的理念,則是:世界分為“天地人”三才,“人”是“天地”之中的“最貴”著,因此,人具有“改天換地”的主觀能動性。“人”要對社會有所推動,首先要“修身”;“修身”先要“正心”;“正心”先要“誠意”;由“個人”然後推及到“他人”,由“他人”然後推及到“家庭”,由“家庭”然後推及到“大家”——也既“國家”,由“國家”推及到“社會”、“外物”、“天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因為由自身的經歷,能夠推及到不認可的事物,所以才能理解別人也有做不到之處,“將心比心”,做到“君子和而不同”,由“自身”——“外物”——“國家”——“天道”,然後又返回到“自身”。這是一整套完備的形而上學的、社會學的理念!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孔子講學

儒學是一種“修身”哲學,“天道演化”哲學,“社會治理”哲學。說得再透徹些就是:人要在遵循天道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推動治理,讓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以完成“人”——作為“天地”掌控者的職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相反,如果中華的古典社會運用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佛家來推行治理,文明不但沒有進步,還有可能產生大幅度的混亂和倒退!這也是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來,為什麼獨獨選擇了“儒”,這一文明內核的原因!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道是互補的

1,道家

老子講究“小國寡民”。他的理想是國不必大,就像村子一樣,雞犬之聲相聞,但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在這裡沒有法度,自然不受朝廷約束;居民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官;不崇尚財貨,因此沒有偷盜;不崇尚美好,因此沒有誨婬;不崇尚競爭,因此沒有紛擾;不講究飲食,因此居民質樸;有了如此好風尚,因此居民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國”!但試想,這樣的理想國是存在的嗎?

道家治國並非“想象”。老子崇尚“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法子。我們要了解道家“消極”的一面,也要了解“積極”的一面。不擾民讓百姓安心發展就萬事大吉了!老子宣揚這些理念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推行!但現在看來,道家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不具備推行的可能!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老子出關

2,法家

法家進行治理是先秦一些國家切實推行過的,比如商鞅變法。後來秦朝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繼承了商鞅的法子。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標準不成方圓。因此要制定律條。有功必賞,有刑必罰;一切遵照法度辦事就行了。法家推行社會治理肯定比道家要現實多了。律條的制定和完善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法家的弊端在於:推行者為了達成自己治理的目標,律例的制定不免走向嚴苛,推行者眼裡只有“法度”,沒有別的。“法度”成了最高的、唯一的標準!這難免會讓法度變得不近人情,而走向社會治理初衷的反面!秦朝的苛政就在於法度的嚴酷,因此以法度為唯一標準來推行社會治理,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單純依靠法家是失敗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法家太過嚴苛

3,墨家

在先秦時代,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有“儒墨之徒盈天下”的說法。奔走在各諸侯國去遊說的不是儒家門徒就是墨家門徒。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曾經求學於儒家,因此墨家與儒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關於仁義以及君主應該愛護百姓的理論與儒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兩樣,不同之處在於墨家講究勤儉節約,儒家講究禮儀排場;這最終造成了墨家與儒家成為相互反對的兩個存在:儒家更多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問題,墨家更多是站在平民的角度來看問題,一個是貴族學說,一個是平民學說!但墨學的精華還不至於此,墨子最大的功績,是創立了中國的古典邏輯學和科學,這在世界上是具有獨創性的,與古希臘的邏輯學,古印度的因明學,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典邏輯學,非常了不起!墨家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他們有自己“見義勇為”的武力團體,由300名門徒組成,當聽說某一個諸侯國發生了不義戰爭時,墨子就派遣這300門徒拿著武器,去進行援助;由這裡可以看出,墨子這個人是嫉惡如仇、急公好義的!但是,墨家對純粹學問的鑽研和特立獨行的武打作風,註定不會有諸侯國運用他們的理念來推行治理!待至漢朝以後,墨家被儒生們打入歷史冷宮長達2000年之久,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墨子及其門徒

4,名家

名家可以說是墨家的分支。主要是從墨家的邏輯學裡單獨發展出來的。在當時被儒家譏諷為是“詭辯派”。名家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孫龍等人,倡導“白馬非馬”等純粹邏輯學的論說。名家可以說把墨子的邏輯學發展了一大步,到了形式邏輯的程度。但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詭辯”也無不可,因為他們常常運用“名詞”,來擾亂是非!試想,用名家怎麼來推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名家的詭辯

5,佛家

佛家非中華本土學派。但自從佛學傳入中原後,就很快被中國化,成為中華古典文化的一部分,相反在它的老家印度,卻漸漸式微!歷史上也有運用佛學治理的先例,比如五代十國的梁武帝,特別推崇佛學,在國內大量興建佛寺,因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說。僧侶成為最尊貴的階層。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佛寺極力擴張,土地被寺院兼併,和尚們成了大地主,農民成了依附於寺廟的奴隸階層!這是很難讓人理解的,敲木魚子和唸經能成為梁武帝的國策!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梁武帝崇尚佛學


由以上可以看出,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和佛家來推行治理,是非常不現實的!不是說它們“不好”,而是在很多方面都“失之於偏頗”,不能兼顧到現實和人性的一面!但是,儒家最重要的理論是“中庸”,卻很好解決了“走極端”和“失之於偏頗”這樣一個矛盾。“中庸”也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這正適合了朝廷和平民共同的價值需求:朝廷需要穩健的策略來推行治理,百姓需要穩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上升到“形而上學”的理念,則是:世界分為“天地人”三才,“人”是“天地”之中的“最貴”著,因此,人具有“改天換地”的主觀能動性。“人”要對社會有所推動,首先要“修身”;“修身”先要“正心”;“正心”先要“誠意”;由“個人”然後推及到“他人”,由“他人”然後推及到“家庭”,由“家庭”然後推及到“大家”——也既“國家”,由“國家”推及到“社會”、“外物”、“天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因為由自身的經歷,能夠推及到不認可的事物,所以才能理解別人也有做不到之處,“將心比心”,做到“君子和而不同”,由“自身”——“外物”——“國家”——“天道”,然後又返回到“自身”。這是一整套完備的形而上學的、社會學的理念!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孔子講學

儒學是一種“修身”哲學,“天道演化”哲學,“社會治理”哲學。說得再透徹些就是:人要在遵循天道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推動治理,讓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以完成“人”——作為“天地”掌控者的職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相反,如果中華的古典社會運用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佛家來推行治理,文明不但沒有進步,還有可能產生大幅度的混亂和倒退!這也是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來,為什麼獨獨選擇了“儒”,這一文明內核的原因!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並非孔子原創,而是他上承黃帝、虞舜,夏商周三代的主流文化,發揚光大,並影響後世2000多年的

結語

任何一種學說都不是“萬能”的。儒家也是如此。在歷史上,儒家屢次被否定,認為中華古典社會沒有發展出科學和民主精神是孔子造成的,這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儒學原本就不是一種“科學技術”的理論,我們不能要求它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讓孔子來發明火箭和智能手機是十分可笑的!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道是互補的

1,道家

老子講究“小國寡民”。他的理想是國不必大,就像村子一樣,雞犬之聲相聞,但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在這裡沒有法度,自然不受朝廷約束;居民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官;不崇尚財貨,因此沒有偷盜;不崇尚美好,因此沒有誨婬;不崇尚競爭,因此沒有紛擾;不講究飲食,因此居民質樸;有了如此好風尚,因此居民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國”!但試想,這樣的理想國是存在的嗎?

道家治國並非“想象”。老子崇尚“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法子。我們要了解道家“消極”的一面,也要了解“積極”的一面。不擾民讓百姓安心發展就萬事大吉了!老子宣揚這些理念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推行!但現在看來,道家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不具備推行的可能!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老子出關

2,法家

法家進行治理是先秦一些國家切實推行過的,比如商鞅變法。後來秦朝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繼承了商鞅的法子。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標準不成方圓。因此要制定律條。有功必賞,有刑必罰;一切遵照法度辦事就行了。法家推行社會治理肯定比道家要現實多了。律條的制定和完善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法家的弊端在於:推行者為了達成自己治理的目標,律例的制定不免走向嚴苛,推行者眼裡只有“法度”,沒有別的。“法度”成了最高的、唯一的標準!這難免會讓法度變得不近人情,而走向社會治理初衷的反面!秦朝的苛政就在於法度的嚴酷,因此以法度為唯一標準來推行社會治理,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單純依靠法家是失敗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法家太過嚴苛

3,墨家

在先秦時代,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有“儒墨之徒盈天下”的說法。奔走在各諸侯國去遊說的不是儒家門徒就是墨家門徒。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曾經求學於儒家,因此墨家與儒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關於仁義以及君主應該愛護百姓的理論與儒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兩樣,不同之處在於墨家講究勤儉節約,儒家講究禮儀排場;這最終造成了墨家與儒家成為相互反對的兩個存在:儒家更多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問題,墨家更多是站在平民的角度來看問題,一個是貴族學說,一個是平民學說!但墨學的精華還不至於此,墨子最大的功績,是創立了中國的古典邏輯學和科學,這在世界上是具有獨創性的,與古希臘的邏輯學,古印度的因明學,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典邏輯學,非常了不起!墨家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他們有自己“見義勇為”的武力團體,由300名門徒組成,當聽說某一個諸侯國發生了不義戰爭時,墨子就派遣這300門徒拿著武器,去進行援助;由這裡可以看出,墨子這個人是嫉惡如仇、急公好義的!但是,墨家對純粹學問的鑽研和特立獨行的武打作風,註定不會有諸侯國運用他們的理念來推行治理!待至漢朝以後,墨家被儒生們打入歷史冷宮長達2000年之久,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墨子及其門徒

4,名家

名家可以說是墨家的分支。主要是從墨家的邏輯學裡單獨發展出來的。在當時被儒家譏諷為是“詭辯派”。名家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孫龍等人,倡導“白馬非馬”等純粹邏輯學的論說。名家可以說把墨子的邏輯學發展了一大步,到了形式邏輯的程度。但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詭辯”也無不可,因為他們常常運用“名詞”,來擾亂是非!試想,用名家怎麼來推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名家的詭辯

5,佛家

佛家非中華本土學派。但自從佛學傳入中原後,就很快被中國化,成為中華古典文化的一部分,相反在它的老家印度,卻漸漸式微!歷史上也有運用佛學治理的先例,比如五代十國的梁武帝,特別推崇佛學,在國內大量興建佛寺,因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說。僧侶成為最尊貴的階層。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佛寺極力擴張,土地被寺院兼併,和尚們成了大地主,農民成了依附於寺廟的奴隸階層!這是很難讓人理解的,敲木魚子和唸經能成為梁武帝的國策!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梁武帝崇尚佛學


由以上可以看出,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和佛家來推行治理,是非常不現實的!不是說它們“不好”,而是在很多方面都“失之於偏頗”,不能兼顧到現實和人性的一面!但是,儒家最重要的理論是“中庸”,卻很好解決了“走極端”和“失之於偏頗”這樣一個矛盾。“中庸”也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這正適合了朝廷和平民共同的價值需求:朝廷需要穩健的策略來推行治理,百姓需要穩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上升到“形而上學”的理念,則是:世界分為“天地人”三才,“人”是“天地”之中的“最貴”著,因此,人具有“改天換地”的主觀能動性。“人”要對社會有所推動,首先要“修身”;“修身”先要“正心”;“正心”先要“誠意”;由“個人”然後推及到“他人”,由“他人”然後推及到“家庭”,由“家庭”然後推及到“大家”——也既“國家”,由“國家”推及到“社會”、“外物”、“天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因為由自身的經歷,能夠推及到不認可的事物,所以才能理解別人也有做不到之處,“將心比心”,做到“君子和而不同”,由“自身”——“外物”——“國家”——“天道”,然後又返回到“自身”。這是一整套完備的形而上學的、社會學的理念!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孔子講學

儒學是一種“修身”哲學,“天道演化”哲學,“社會治理”哲學。說得再透徹些就是:人要在遵循天道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推動治理,讓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以完成“人”——作為“天地”掌控者的職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相反,如果中華的古典社會運用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佛家來推行治理,文明不但沒有進步,還有可能產生大幅度的混亂和倒退!這也是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來,為什麼獨獨選擇了“儒”,這一文明內核的原因!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並非孔子原創,而是他上承黃帝、虞舜,夏商周三代的主流文化,發揚光大,並影響後世2000多年的

結語

任何一種學說都不是“萬能”的。儒家也是如此。在歷史上,儒家屢次被否定,認為中華古典社會沒有發展出科學和民主精神是孔子造成的,這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儒學原本就不是一種“科學技術”的理論,我們不能要求它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讓孔子來發明火箭和智能手機是十分可笑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在當代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

儒學有很多糟粕,因此在今天,我們需要在增強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選擇性地來繼承祖先的優秀傳統文化。不能像某些居心不良的人所做的那樣,把“磕頭跪拜”和“女德班”也繼承下來!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佛家的糟粕也要去掉,繼承它們的優秀之處!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道是互補的

1,道家

老子講究“小國寡民”。他的理想是國不必大,就像村子一樣,雞犬之聲相聞,但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在這裡沒有法度,自然不受朝廷約束;居民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官;不崇尚財貨,因此沒有偷盜;不崇尚美好,因此沒有誨婬;不崇尚競爭,因此沒有紛擾;不講究飲食,因此居民質樸;有了如此好風尚,因此居民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國”!但試想,這樣的理想國是存在的嗎?

道家治國並非“想象”。老子崇尚“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法子。我們要了解道家“消極”的一面,也要了解“積極”的一面。不擾民讓百姓安心發展就萬事大吉了!老子宣揚這些理念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推行!但現在看來,道家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不具備推行的可能!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老子出關

2,法家

法家進行治理是先秦一些國家切實推行過的,比如商鞅變法。後來秦朝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繼承了商鞅的法子。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標準不成方圓。因此要制定律條。有功必賞,有刑必罰;一切遵照法度辦事就行了。法家推行社會治理肯定比道家要現實多了。律條的制定和完善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法家的弊端在於:推行者為了達成自己治理的目標,律例的制定不免走向嚴苛,推行者眼裡只有“法度”,沒有別的。“法度”成了最高的、唯一的標準!這難免會讓法度變得不近人情,而走向社會治理初衷的反面!秦朝的苛政就在於法度的嚴酷,因此以法度為唯一標準來推行社會治理,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單純依靠法家是失敗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法家太過嚴苛

3,墨家

在先秦時代,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有“儒墨之徒盈天下”的說法。奔走在各諸侯國去遊說的不是儒家門徒就是墨家門徒。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曾經求學於儒家,因此墨家與儒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關於仁義以及君主應該愛護百姓的理論與儒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兩樣,不同之處在於墨家講究勤儉節約,儒家講究禮儀排場;這最終造成了墨家與儒家成為相互反對的兩個存在:儒家更多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問題,墨家更多是站在平民的角度來看問題,一個是貴族學說,一個是平民學說!但墨學的精華還不至於此,墨子最大的功績,是創立了中國的古典邏輯學和科學,這在世界上是具有獨創性的,與古希臘的邏輯學,古印度的因明學,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典邏輯學,非常了不起!墨家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他們有自己“見義勇為”的武力團體,由300名門徒組成,當聽說某一個諸侯國發生了不義戰爭時,墨子就派遣這300門徒拿著武器,去進行援助;由這裡可以看出,墨子這個人是嫉惡如仇、急公好義的!但是,墨家對純粹學問的鑽研和特立獨行的武打作風,註定不會有諸侯國運用他們的理念來推行治理!待至漢朝以後,墨家被儒生們打入歷史冷宮長達2000年之久,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墨子及其門徒

4,名家

名家可以說是墨家的分支。主要是從墨家的邏輯學裡單獨發展出來的。在當時被儒家譏諷為是“詭辯派”。名家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孫龍等人,倡導“白馬非馬”等純粹邏輯學的論說。名家可以說把墨子的邏輯學發展了一大步,到了形式邏輯的程度。但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詭辯”也無不可,因為他們常常運用“名詞”,來擾亂是非!試想,用名家怎麼來推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名家的詭辯

5,佛家

佛家非中華本土學派。但自從佛學傳入中原後,就很快被中國化,成為中華古典文化的一部分,相反在它的老家印度,卻漸漸式微!歷史上也有運用佛學治理的先例,比如五代十國的梁武帝,特別推崇佛學,在國內大量興建佛寺,因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說。僧侶成為最尊貴的階層。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佛寺極力擴張,土地被寺院兼併,和尚們成了大地主,農民成了依附於寺廟的奴隸階層!這是很難讓人理解的,敲木魚子和唸經能成為梁武帝的國策!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梁武帝崇尚佛學


由以上可以看出,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和佛家來推行治理,是非常不現實的!不是說它們“不好”,而是在很多方面都“失之於偏頗”,不能兼顧到現實和人性的一面!但是,儒家最重要的理論是“中庸”,卻很好解決了“走極端”和“失之於偏頗”這樣一個矛盾。“中庸”也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這正適合了朝廷和平民共同的價值需求:朝廷需要穩健的策略來推行治理,百姓需要穩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上升到“形而上學”的理念,則是:世界分為“天地人”三才,“人”是“天地”之中的“最貴”著,因此,人具有“改天換地”的主觀能動性。“人”要對社會有所推動,首先要“修身”;“修身”先要“正心”;“正心”先要“誠意”;由“個人”然後推及到“他人”,由“他人”然後推及到“家庭”,由“家庭”然後推及到“大家”——也既“國家”,由“國家”推及到“社會”、“外物”、“天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因為由自身的經歷,能夠推及到不認可的事物,所以才能理解別人也有做不到之處,“將心比心”,做到“君子和而不同”,由“自身”——“外物”——“國家”——“天道”,然後又返回到“自身”。這是一整套完備的形而上學的、社會學的理念!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孔子講學

儒學是一種“修身”哲學,“天道演化”哲學,“社會治理”哲學。說得再透徹些就是:人要在遵循天道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推動治理,讓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以完成“人”——作為“天地”掌控者的職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相反,如果中華的古典社會運用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佛家來推行治理,文明不但沒有進步,還有可能產生大幅度的混亂和倒退!這也是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來,為什麼獨獨選擇了“儒”,這一文明內核的原因!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並非孔子原創,而是他上承黃帝、虞舜,夏商周三代的主流文化,發揚光大,並影響後世2000多年的

結語

任何一種學說都不是“萬能”的。儒家也是如此。在歷史上,儒家屢次被否定,認為中華古典社會沒有發展出科學和民主精神是孔子造成的,這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儒學原本就不是一種“科學技術”的理論,我們不能要求它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讓孔子來發明火箭和智能手機是十分可笑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在當代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

儒學有很多糟粕,因此在今天,我們需要在增強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選擇性地來繼承祖先的優秀傳統文化。不能像某些居心不良的人所做的那樣,把“磕頭跪拜”和“女德班”也繼承下來!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佛家的糟粕也要去掉,繼承它們的優秀之處!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去”與“法”的甲骨文以及後來演變,文化的繼承需要去偽存真

儒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不斷髮展的。“創新”是儒學始終推崇的一種能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主要的是,中華2000多年來原生態的民間社會,雖然歷經多次變遷,但從總體上來說,仍然是儒家的,在未來也很難改變!歷史上很多偉大人物和文人墨客都屬於儒家,他們以自己的智慧推動了社會進步、文明發展,這是無可否認的。因此,遵循儒家倡導的社會穩定性和生產力的創新、以及不斷推動文明發展的理念,是當代儒學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杏壇講學圖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他整理了《詩》《書》《禮》《樂》《易》等上古典籍,開啟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創立了儒家學說。待至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式成為朝廷的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古典社會長達2000年之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漢唐的雄風,宋的風雅富麗,明的堅韌博大,清的民族融合……不能否認,儒學在推進古典社會的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表明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歷朝歷代都對孔子推崇備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大哉孔子

自然,有崇敬也就有貶損!有人認為,儒學阻礙了中國的發展,讓古代沒有發展出科學;儒學是愚民的學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等等。正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打倒孔家店”的情況,孔子被掘墳鞭屍,他的書籍被焚燬,意欲把他的功績一筆抹殺。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孔家店”打倒了嗎?事實的情況是,每一次對孔子的貶斥所造成的結果,是儒學很快又復興起來,孔子被推崇備至!這是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曾經多次被打倒,又不斷復興

這說明,儒學對於中國歷史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如果中國歷史上沒有孔子,也沒有儒家學說,中華文明會發展地更好嗎?

我們嘗試做一下分析: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家對中國民間社會影響深遠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古典文化發展出來的兩個重要分支。一個是入世的,一個是出世的,因此,我們先嚐試用道家來進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道是互補的

1,道家

老子講究“小國寡民”。他的理想是國不必大,就像村子一樣,雞犬之聲相聞,但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在這裡沒有法度,自然不受朝廷約束;居民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官;不崇尚財貨,因此沒有偷盜;不崇尚美好,因此沒有誨婬;不崇尚競爭,因此沒有紛擾;不講究飲食,因此居民質樸;有了如此好風尚,因此居民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一個“桃花源式”的“理想國”!但試想,這樣的理想國是存在的嗎?

道家治國並非“想象”。老子崇尚“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法子。我們要了解道家“消極”的一面,也要了解“積極”的一面。不擾民讓百姓安心發展就萬事大吉了!老子宣揚這些理念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推行!但現在看來,道家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不具備推行的可能!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老子出關

2,法家

法家進行治理是先秦一些國家切實推行過的,比如商鞅變法。後來秦朝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繼承了商鞅的法子。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標準不成方圓。因此要制定律條。有功必賞,有刑必罰;一切遵照法度辦事就行了。法家推行社會治理肯定比道家要現實多了。律條的制定和完善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法家的弊端在於:推行者為了達成自己治理的目標,律例的制定不免走向嚴苛,推行者眼裡只有“法度”,沒有別的。“法度”成了最高的、唯一的標準!這難免會讓法度變得不近人情,而走向社會治理初衷的反面!秦朝的苛政就在於法度的嚴酷,因此以法度為唯一標準來推行社會治理,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單純依靠法家是失敗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法家太過嚴苛

3,墨家

在先秦時代,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有“儒墨之徒盈天下”的說法。奔走在各諸侯國去遊說的不是儒家門徒就是墨家門徒。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曾經求學於儒家,因此墨家與儒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關於仁義以及君主應該愛護百姓的理論與儒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兩樣,不同之處在於墨家講究勤儉節約,儒家講究禮儀排場;這最終造成了墨家與儒家成為相互反對的兩個存在:儒家更多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問題,墨家更多是站在平民的角度來看問題,一個是貴族學說,一個是平民學說!但墨學的精華還不至於此,墨子最大的功績,是創立了中國的古典邏輯學和科學,這在世界上是具有獨創性的,與古希臘的邏輯學,古印度的因明學,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典邏輯學,非常了不起!墨家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他們有自己“見義勇為”的武力團體,由300名門徒組成,當聽說某一個諸侯國發生了不義戰爭時,墨子就派遣這300門徒拿著武器,去進行援助;由這裡可以看出,墨子這個人是嫉惡如仇、急公好義的!但是,墨家對純粹學問的鑽研和特立獨行的武打作風,註定不會有諸侯國運用他們的理念來推行治理!待至漢朝以後,墨家被儒生們打入歷史冷宮長達2000年之久,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墨子及其門徒

4,名家

名家可以說是墨家的分支。主要是從墨家的邏輯學裡單獨發展出來的。在當時被儒家譏諷為是“詭辯派”。名家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孫龍等人,倡導“白馬非馬”等純粹邏輯學的論說。名家可以說把墨子的邏輯學發展了一大步,到了形式邏輯的程度。但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詭辯”也無不可,因為他們常常運用“名詞”,來擾亂是非!試想,用名家怎麼來推行治理?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名家的詭辯

5,佛家

佛家非中華本土學派。但自從佛學傳入中原後,就很快被中國化,成為中華古典文化的一部分,相反在它的老家印度,卻漸漸式微!歷史上也有運用佛學治理的先例,比如五代十國的梁武帝,特別推崇佛學,在國內大量興建佛寺,因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說。僧侶成為最尊貴的階層。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佛寺極力擴張,土地被寺院兼併,和尚們成了大地主,農民成了依附於寺廟的奴隸階層!這是很難讓人理解的,敲木魚子和唸經能成為梁武帝的國策!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梁武帝崇尚佛學


由以上可以看出,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和佛家來推行治理,是非常不現實的!不是說它們“不好”,而是在很多方面都“失之於偏頗”,不能兼顧到現實和人性的一面!但是,儒家最重要的理論是“中庸”,卻很好解決了“走極端”和“失之於偏頗”這樣一個矛盾。“中庸”也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這正適合了朝廷和平民共同的價值需求:朝廷需要穩健的策略來推行治理,百姓需要穩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上升到“形而上學”的理念,則是:世界分為“天地人”三才,“人”是“天地”之中的“最貴”著,因此,人具有“改天換地”的主觀能動性。“人”要對社會有所推動,首先要“修身”;“修身”先要“正心”;“正心”先要“誠意”;由“個人”然後推及到“他人”,由“他人”然後推及到“家庭”,由“家庭”然後推及到“大家”——也既“國家”,由“國家”推及到“社會”、“外物”、“天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因為由自身的經歷,能夠推及到不認可的事物,所以才能理解別人也有做不到之處,“將心比心”,做到“君子和而不同”,由“自身”——“外物”——“國家”——“天道”,然後又返回到“自身”。這是一整套完備的形而上學的、社會學的理念!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孔子講學

儒學是一種“修身”哲學,“天道演化”哲學,“社會治理”哲學。說得再透徹些就是:人要在遵循天道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推動治理,讓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以完成“人”——作為“天地”掌控者的職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相反,如果中華的古典社會運用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佛家來推行治理,文明不但沒有進步,還有可能產生大幅度的混亂和倒退!這也是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來,為什麼獨獨選擇了“儒”,這一文明內核的原因!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並非孔子原創,而是他上承黃帝、虞舜,夏商周三代的主流文化,發揚光大,並影響後世2000多年的

結語

任何一種學說都不是“萬能”的。儒家也是如此。在歷史上,儒家屢次被否定,認為中華古典社會沒有發展出科學和民主精神是孔子造成的,這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儒學原本就不是一種“科學技術”的理論,我們不能要求它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讓孔子來發明火箭和智能手機是十分可笑的!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儒學在當代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

儒學有很多糟粕,因此在今天,我們需要在增強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選擇性地來繼承祖先的優秀傳統文化。不能像某些居心不良的人所做的那樣,把“磕頭跪拜”和“女德班”也繼承下來!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佛家的糟粕也要去掉,繼承它們的優秀之處!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去”與“法”的甲骨文以及後來演變,文化的繼承需要去偽存真

儒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不斷髮展的。“創新”是儒學始終推崇的一種能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主要的是,中華2000多年來原生態的民間社會,雖然歷經多次變遷,但從總體上來說,仍然是儒家的,在未來也很難改變!歷史上很多偉大人物和文人墨客都屬於儒家,他們以自己的智慧推動了社會進步、文明發展,這是無可否認的。因此,遵循儒家倡導的社會穩定性和生產力的創新、以及不斷推動文明發展的理念,是當代儒學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怎樣?很遺憾:文明有可能產生倒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