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情商最高的行為,就是凡事有分寸感'

孔子 子貢 跳槽那些事兒 周禮 哈叔談職場 2019-08-13
"

無意中在雜誌上瞥到一句話:魚放三日發臭,客住三天討嫌

細細品來,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

一碗魚肉剛做出來的時候很香,但如果放上三天就會發臭;去別人家裡做客,住的時日久了,就會令人生厭。

核心思想其實就是:凡事不能過頭。如果用一個成語來表達,那就是「過猶不及」。

說道「過猶不及」,有這樣一個典故: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倆人誰更賢明一些?”

孔子說:“子張常常超過周禮的要求,子夏則通常達不到周禮的要求。”

子貢接著問:“老師的意思是說子張更賢明一些,對嗎?”

孔子搖搖頭:“過了頭和達不到,這兩種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很多讀者常來問我一些「情商」的問題,我認為:所謂情商高,其實就是有分寸感,凡事不過了頭。

這也是做人做事,為人處世時最應該具備的一種思維。

"

無意中在雜誌上瞥到一句話:魚放三日發臭,客住三天討嫌

細細品來,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

一碗魚肉剛做出來的時候很香,但如果放上三天就會發臭;去別人家裡做客,住的時日久了,就會令人生厭。

核心思想其實就是:凡事不能過頭。如果用一個成語來表達,那就是「過猶不及」。

說道「過猶不及」,有這樣一個典故: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倆人誰更賢明一些?”

孔子說:“子張常常超過周禮的要求,子夏則通常達不到周禮的要求。”

子貢接著問:“老師的意思是說子張更賢明一些,對嗎?”

孔子搖搖頭:“過了頭和達不到,這兩種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很多讀者常來問我一些「情商」的問題,我認為:所謂情商高,其實就是有分寸感,凡事不過了頭。

這也是做人做事,為人處世時最應該具備的一種思維。

我見過情商最高的行為,就是凡事有分寸感


01

最好的交往,是保持距離

照鏡子時,如果離鏡子太遠,就會看不清楚,但如果離鏡子太近,同樣也會看不清楚,只有離得不遠也不近,保持一定距離,才能看清楚。

照鏡子如此,人際關係其實也是如此。

一段關係,如果長久不聯繫,彼此就會疏遠,但如果走得太近,也容易出現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好的相處模式是彼此保持著一定距離,既不疏遠,也不過於親密,言行舉止間有分寸,不越界。

很多關係的惡化,甚至是走向終結,通常都是因為心裡沒有界限感而導致的。

朋友之間相處,有些人認為自己和對方關係很鐵,在言語上從來不注意分寸,什麼話都說,肆無忌憚地開涮對方,不懂得尊重。

有些人向好友借錢,尋思著反正關係好,不礙事,借了好久也不還,很多時候,其實並非是對方不想要,而是不好意思催著要。

這些毛病,歸根結底就是沒有界限感,彼此之間沒有保持一定距離,一點不把自己當外人。

我見過一些人,到了朋友家裡就和掃蕩一樣,也不經人家同意,看到好吃的,拿起來就吃,看到喜歡的,就想帶走。

...

實際上,這種行為是很危險的,也是情商較低的一種表現,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通常就源於此。

哪怕是關係再好的朋友,有些玩笑都是不能開的,有些話都是不能說出口的,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距離產生美,請謹記!

職場上,因說話不注意尺度,處事沒分寸而得罪人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那些說話沒大沒小,沒輕沒重,處事不知進退,做不到張弛有度的低情商行為,其實都是吃了心中沒有界限感的虧,都是因為不知道把握好分寸,不知道保持一定距離。

而在我看來,親人之間的相處,其實比其他任何一種人際關係都更需要有界限感。

有些父母和親戚,總是習慣對晚輩的人生指手劃腳,對其個人生活過於介入,因此導致關係僵化,甚至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

有些夫妻之間,將對方看得太死,一點私人空間都沒有,這種過度的掌控欲最終往往是兩敗俱傷,自己累,對方也苦不堪言。

可以這麼說,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朋友也好,工作上的夥伴也好,親人、愛人也罷,乃至剛剛認識不久的人,言行舉止保持一定的距離,是特別有必要的。

所有的高情商行為,都建立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之上。

如果沒有這樣的認知,就絕對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也不會真正讓與人相處的人感到舒服,如沐春風。

"

無意中在雜誌上瞥到一句話:魚放三日發臭,客住三天討嫌

細細品來,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

一碗魚肉剛做出來的時候很香,但如果放上三天就會發臭;去別人家裡做客,住的時日久了,就會令人生厭。

核心思想其實就是:凡事不能過頭。如果用一個成語來表達,那就是「過猶不及」。

說道「過猶不及」,有這樣一個典故: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倆人誰更賢明一些?”

孔子說:“子張常常超過周禮的要求,子夏則通常達不到周禮的要求。”

子貢接著問:“老師的意思是說子張更賢明一些,對嗎?”

孔子搖搖頭:“過了頭和達不到,這兩種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很多讀者常來問我一些「情商」的問題,我認為:所謂情商高,其實就是有分寸感,凡事不過了頭。

這也是做人做事,為人處世時最應該具備的一種思維。

我見過情商最高的行為,就是凡事有分寸感


01

最好的交往,是保持距離

照鏡子時,如果離鏡子太遠,就會看不清楚,但如果離鏡子太近,同樣也會看不清楚,只有離得不遠也不近,保持一定距離,才能看清楚。

照鏡子如此,人際關係其實也是如此。

一段關係,如果長久不聯繫,彼此就會疏遠,但如果走得太近,也容易出現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好的相處模式是彼此保持著一定距離,既不疏遠,也不過於親密,言行舉止間有分寸,不越界。

很多關係的惡化,甚至是走向終結,通常都是因為心裡沒有界限感而導致的。

朋友之間相處,有些人認為自己和對方關係很鐵,在言語上從來不注意分寸,什麼話都說,肆無忌憚地開涮對方,不懂得尊重。

有些人向好友借錢,尋思著反正關係好,不礙事,借了好久也不還,很多時候,其實並非是對方不想要,而是不好意思催著要。

這些毛病,歸根結底就是沒有界限感,彼此之間沒有保持一定距離,一點不把自己當外人。

我見過一些人,到了朋友家裡就和掃蕩一樣,也不經人家同意,看到好吃的,拿起來就吃,看到喜歡的,就想帶走。

...

實際上,這種行為是很危險的,也是情商較低的一種表現,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通常就源於此。

哪怕是關係再好的朋友,有些玩笑都是不能開的,有些話都是不能說出口的,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距離產生美,請謹記!

職場上,因說話不注意尺度,處事沒分寸而得罪人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那些說話沒大沒小,沒輕沒重,處事不知進退,做不到張弛有度的低情商行為,其實都是吃了心中沒有界限感的虧,都是因為不知道把握好分寸,不知道保持一定距離。

而在我看來,親人之間的相處,其實比其他任何一種人際關係都更需要有界限感。

有些父母和親戚,總是習慣對晚輩的人生指手劃腳,對其個人生活過於介入,因此導致關係僵化,甚至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

有些夫妻之間,將對方看得太死,一點私人空間都沒有,這種過度的掌控欲最終往往是兩敗俱傷,自己累,對方也苦不堪言。

可以這麼說,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朋友也好,工作上的夥伴也好,親人、愛人也罷,乃至剛剛認識不久的人,言行舉止保持一定的距離,是特別有必要的。

所有的高情商行為,都建立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之上。

如果沒有這樣的認知,就絕對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也不會真正讓與人相處的人感到舒服,如沐春風。

我見過情商最高的行為,就是凡事有分寸感


02

凡事講究分寸感,做好五點

真正的高情商,是凡事講究分寸感,將距離保持在一個恰到好處,剛剛好的位置上。

具體到做人做事方面,有五點總結。

  • 不給別人添麻煩,不干涉別人生活


做事有分寸感的人,往往能將自己的位置擺的正,看的清。

他們不會給別人添麻煩,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太把自己當回事的人,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尊重。

他們也不會過於干涉別人的生活,對別人的人生指手劃腳,你可以發表觀點,但請一定要尊重對方,強扭的瓜不甜。

  • 說話別傷人自尊和顏面


古人常說,貴人語遲。

貴人之所以語遲,是因為他要考慮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該說的話應該如何表達更好。

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說話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所以也有人直接將高情商等同於會說話。

不管和誰說話,都請記住一點:別傷人自尊和顏面

和領導、客戶、長輩等人說話時,心裡一定要有分寸,要注意表達的口氣和用詞,不要沒大沒小,沒有規矩。

你所謂的不拘小節,往往會讓他們很沒有面子。

和朋友說話,別傷人自尊,關係再好,也要注意這一點,有時換位思考一下,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

無意中在雜誌上瞥到一句話:魚放三日發臭,客住三天討嫌

細細品來,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

一碗魚肉剛做出來的時候很香,但如果放上三天就會發臭;去別人家裡做客,住的時日久了,就會令人生厭。

核心思想其實就是:凡事不能過頭。如果用一個成語來表達,那就是「過猶不及」。

說道「過猶不及」,有這樣一個典故: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倆人誰更賢明一些?”

孔子說:“子張常常超過周禮的要求,子夏則通常達不到周禮的要求。”

子貢接著問:“老師的意思是說子張更賢明一些,對嗎?”

孔子搖搖頭:“過了頭和達不到,這兩種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很多讀者常來問我一些「情商」的問題,我認為:所謂情商高,其實就是有分寸感,凡事不過了頭。

這也是做人做事,為人處世時最應該具備的一種思維。

我見過情商最高的行為,就是凡事有分寸感


01

最好的交往,是保持距離

照鏡子時,如果離鏡子太遠,就會看不清楚,但如果離鏡子太近,同樣也會看不清楚,只有離得不遠也不近,保持一定距離,才能看清楚。

照鏡子如此,人際關係其實也是如此。

一段關係,如果長久不聯繫,彼此就會疏遠,但如果走得太近,也容易出現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好的相處模式是彼此保持著一定距離,既不疏遠,也不過於親密,言行舉止間有分寸,不越界。

很多關係的惡化,甚至是走向終結,通常都是因為心裡沒有界限感而導致的。

朋友之間相處,有些人認為自己和對方關係很鐵,在言語上從來不注意分寸,什麼話都說,肆無忌憚地開涮對方,不懂得尊重。

有些人向好友借錢,尋思著反正關係好,不礙事,借了好久也不還,很多時候,其實並非是對方不想要,而是不好意思催著要。

這些毛病,歸根結底就是沒有界限感,彼此之間沒有保持一定距離,一點不把自己當外人。

我見過一些人,到了朋友家裡就和掃蕩一樣,也不經人家同意,看到好吃的,拿起來就吃,看到喜歡的,就想帶走。

...

實際上,這種行為是很危險的,也是情商較低的一種表現,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通常就源於此。

哪怕是關係再好的朋友,有些玩笑都是不能開的,有些話都是不能說出口的,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距離產生美,請謹記!

職場上,因說話不注意尺度,處事沒分寸而得罪人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那些說話沒大沒小,沒輕沒重,處事不知進退,做不到張弛有度的低情商行為,其實都是吃了心中沒有界限感的虧,都是因為不知道把握好分寸,不知道保持一定距離。

而在我看來,親人之間的相處,其實比其他任何一種人際關係都更需要有界限感。

有些父母和親戚,總是習慣對晚輩的人生指手劃腳,對其個人生活過於介入,因此導致關係僵化,甚至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

有些夫妻之間,將對方看得太死,一點私人空間都沒有,這種過度的掌控欲最終往往是兩敗俱傷,自己累,對方也苦不堪言。

可以這麼說,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朋友也好,工作上的夥伴也好,親人、愛人也罷,乃至剛剛認識不久的人,言行舉止保持一定的距離,是特別有必要的。

所有的高情商行為,都建立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之上。

如果沒有這樣的認知,就絕對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也不會真正讓與人相處的人感到舒服,如沐春風。

我見過情商最高的行為,就是凡事有分寸感


02

凡事講究分寸感,做好五點

真正的高情商,是凡事講究分寸感,將距離保持在一個恰到好處,剛剛好的位置上。

具體到做人做事方面,有五點總結。

  • 不給別人添麻煩,不干涉別人生活


做事有分寸感的人,往往能將自己的位置擺的正,看的清。

他們不會給別人添麻煩,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太把自己當回事的人,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尊重。

他們也不會過於干涉別人的生活,對別人的人生指手劃腳,你可以發表觀點,但請一定要尊重對方,強扭的瓜不甜。

  • 說話別傷人自尊和顏面


古人常說,貴人語遲。

貴人之所以語遲,是因為他要考慮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該說的話應該如何表達更好。

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說話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所以也有人直接將高情商等同於會說話。

不管和誰說話,都請記住一點:別傷人自尊和顏面

和領導、客戶、長輩等人說話時,心裡一定要有分寸,要注意表達的口氣和用詞,不要沒大沒小,沒有規矩。

你所謂的不拘小節,往往會讓他們很沒有面子。

和朋友說話,別傷人自尊,關係再好,也要注意這一點,有時換位思考一下,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我見過情商最高的行為,就是凡事有分寸感

  • 做事別越界,擺正自己的位置

說一個很極端的例子。

下屬犯錯,部門主管追責實屬正常,但你不能讓人家捲鋪蓋走人,這不是一個部分主管該乾的事,老闆才有這樣的權利。

真正情商高的人,他們在做事的時候,往往都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不會越界,手伸的不會太長,話不會說的太多,事不會做的太絕。

做事別越界,擺正自己的位置,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

  • 管理好情緒,小不忍,亂大謀

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小不忍,其實就是情緒管理不好,情緒在和理智的對抗中佔了上風。

做事有分寸的人,通常都是情緒管理的高手,否則他們根本無法做到張弛有度,恰到好處。

當理智佔上風的時候,你就能少做一些糊塗事,少說一些混賬話。

  • 做人不卑不亢,不矜不盈

最後一點總結,我想聊聊做人,更準備地說,以何種姿勢處世,如何做自己。

總結起來八個字:不卑不亢,不矜不盈

不低聲下氣,不傲慢自大,不過於矜持,也不過分了頭。

有些圈子擠不進去,那就不去擠了,沒什麼意義,別丟這個人;有些奉承的話,聽聽就行了,別太當真,記住山外山,人外人。

別不把自己當回事,也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這就是做人之道,真正的高情商,其實就是做人,做一個自己舒服,別人也舒服的人。

一個人是否成熟,層次是高是低,往往也看此!


作者簡介:哈叔,青年暢銷書作家,著有《決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擅長用歷史解構職場,文字接地氣,簡練精闢,深受當代年輕職場人的的喜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