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座起於洪荒,沒於無際的巨型陡崖山體,崖體垂直而上,四周坡度皆近90度,崖壁不生一草一木,但偶有突石,突石或大或小,大則可躺幾人,小則僅容一足借力支撐。

此崖生出已有4億多年曆史,自奧陶紀起便矗立於此,日月星辰,斗轉星移,幾億年的洪荒過後,歷經數次物種生滅,終於在距今200多萬年前始,一群叫“人”的物種開始攀登於此。

這些攀登的“人”,有些剛上爬一點就累了,一倒頭便在大突石上呼呼睡去,有些則不斷的上爬。但越往高處,攀爬難度越大,怪風肆意而起,呼嘯的捲過冰崖,崖壁上的“人”時不時像紙片一般被掀起,攜裹著掉下山崖。

所以200多萬年以來,崖周皆是下掉之人,大突石上也皆是呼呼大睡之人,唯有那零星的數十人以參差不齊速度艱難上爬,誰也不知道,下一秒,他們當中誰會掉下,或者,由於突發類似於伽馬射線暴這種宇宙災難,而全部掉下,從此人族覆滅。

這個故事來源於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所比喻的人類文明,那些掉下的“人”是消失的文明,那些睡覺的“人”是停滯的文明或者也可理解為“類人猿”的狀態,還未進化出文明,而那些至今攀爬的“人”,就是留存下來的文明。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個掉下去的文明。

為什麼要講一個掉下去的文明呢?

仔細聽我講完,您就明白。

那麼這個掉下去的文明我們從哪裡講起比較好呢?

我想.....從一種石頭講起吧,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石頭呢?

它本來是長這個樣子的:

孔雀石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在我們中國的文明裡,它們常常會變成這個樣子: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在文人士大夫的筆下,它們也常會變成這個樣子:

《千里江山圖》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但實際上,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它們最常變成的是這個樣子: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而為什麼我們要列舉石頭(孔雀石)的三種變化樣子?

因為這三種樣子都體現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文明

同樣的成分,不同的意義,第三種變化發生的最徹底,相關聯的文明也最激烈、最具破壞力和爆發力。

什麼樣的文明,要使用破壞力、爆發力這樣的詞來形容?

為了更好的說明,需要理解一個在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東西:銅。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銅,一種擁有29個電子,29個質子,還有35箇中子的金屬,在地球約46億年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裡,大約......最長......只有6000多年的時間是以金屬體的面貌出現在地面的世界裡。

6000多年前,那是一個很遙遠很遙遠的石器時代,在亞非歐三大洲交接的兩河流域地區的原始部落裡,男人們負責外出打獵,女人們負責照顧孩子、老人,以及在部落周圍尋找可食用的植物根莖、漿果和小動物等。

某一天,外出好幾天的男人們帶回了很豐厚的收穫,鹿、羊、獅、地懶、駱駝、馬等多不勝數,整個部落歡呼雀躍,女人們燃起熊熊的篝火,孩子們興奮的追逐打鬧,老人們搬出大大小小的陶盆、陶罐,每個人都忙碌著準備一場饕餮盛宴。

按照部族裡的規矩,盛宴前須先請大巫師完成一場感謝天神的祭祀,這是一位新繼任的大巫師,深得部落首領的信任,他精識各種花草石料,能調製神奇的魔藥,還能與天神對話與魔界通靈,能消災度難、預測未來。

伴隨一聲響徹天際的嘶吼,渾厚的鼓聲有節奏的緩緩響起,頭戴羽翎的大巫師手捧著別緻花紋造型的陶罐,繞著熊熊的火焰跳著迴轉的舞步,嘴裡的唱詞是難以聽懂的上古語言,繞到第二圈時,大巫師停了下來,放下手中的陶罐,舉手向天啟喊,久久伏拜,眾族人皆跪地伏拜,片刻後大巫師抬首復抱陶罐,繞著火堆把罐裡的粉末撒向火焰,瞬間熾熱的火焰吐出巨大的綠舌向天空舔去,似乎得到了天神的接納與迴應,這是有史以來最炙熱的火焰,炙熱的燃燒了一整夜一整天,當最後的寂滅來臨時,一位清理火堆的婦女在菸灰裡拿出一塊柔軟的黃色物體。

這塊黃色的物體到底是什麼?

來,讓我們把大祭司做出的神蹟用今天的化學知識演繹一遍。

孔雀石研磨成粉,與火接觸的反應

火焰的邊緣變成鮮綠色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燃燒後的孔雀石變成黑色的物質。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黑色物質是什麼?

它有一個科學的名字,叫:氧化銅

氧化銅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黑不溜秋的氧化銅並不引人注目,但是如果遇到充分燃燒木柴後,也就是碳原子,會在高溫下發生還原反應,氧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離開,剩下了黃色柔軟的銅原子。

講到這兒,其實重點不在“銅”而在“柔軟”二字。

因為柔軟在那個年代並不具有實用價值。

那什麼具有實用價值呢?

合金,或者直白的說,銅錫合金,也就是青銅

為什麼銅錫合金更有實用價值呢?

讓我們放大物質,來看看原子。

純銅的原子關係是這樣的:360度無障礙扭動。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但加入錫原子後,情況是這樣的: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所以,不管是哪次燃燒的偶然,(畢竟無論是提煉純銅還是製作優質的銅錫合金往往需要達到一千攝氏度左右的高溫,不是隨便燃個火堆就能完成),銅的提煉與合金技術出現,意味著人類世界的秩序將被前所未有的顛覆和破壞。

因為相較於過去的石器工具,青銅的堅硬和鋒利能很長時間的始終如一,並且鑄模技術使得工具可以高效、迅速的大批量生產,從此,人的慾望被徹底燃燒起來......

青銅頭盔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青銅劍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青銅戰甲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這時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機器才具備了執行條件,暴力、血腥、階級、權利、統治等在青銅的駕馭下,把民智開啟到新的階段。

沒有比破壞和毀滅更糟糕的事了,然而,“創造”的前提就是破壞。

無破壞,無創造!

新的秩序在青銅的基奠上建立,更強大更先進,民智不再侷限於“形”的改變,開始走向對“質”的專研,人類從此走進新的時代。

這就是銅的意義!

然而,為什麼講述一個掉下去的文明,要先說明銅的意義?

因為孕育這個文明的土地,其探明的銅工業儲量在過去被大量開採的情況下,至今遙居中國第二名。

其擁有的青銅冶煉技術在同時代的文明中已達到極高水平,在大多數地區還在使用陶泥鑄範鑄造青銅器時,其已經擁有當時最先進青銅器鑄造法——熔模鑄造法(也叫失蠟法)。

失蠟法,是一種用蜂蠟制模,再用陶泥做成外範,燒製烘烤後,蠟模熔化,留下空殼,在澆入銅錫熔液,冷凝後去除陶土外殼,製成青銅器。

說來簡單,其實細節很多,做工複雜。

失蠟法鑄造工藝示意圖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該文明青銅器(失蠟法鑄)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該文明國寶青銅器(失蠟法鑄)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看到國寶,大概能猜出我講的是什麼文明嗎?

再看看下一個青銅器,它上過節目《國家寶藏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這個掉落的文明,除了史記裡的隻言片語,其實早已被人忘記,直至大量精美的青銅器出土,以及出土的古滇王之印,人們才確認,幾千年前,中國的西南,橫斷山以東,曾經存在過一個叫“古滇”的文明。

富有大量礦藏的古滇國極其繁華富裕。

比如用全黃金打造滇王劍鞘,這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這樣的盛世帝王都沒有做過的。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在今天,當我們去雲南博物館觀覽那些來自兩千年前古滇國的遺器,依然會被那些豐富、多樣、極致的寫實藝術驚歎不已,這是一種完全區別於中原的青銅藝術。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極致、精妙的藝術只有在物質富有的土壤中,才能曼妙生花,古滇國到底是怎樣一個富饒的國家?

歷史沒有記錄,

不過,但土地會記錄......

由於古滇王印以及古滇國的青銅器主要出土於下圖中兩大古墓群,而圖中的兩大巨型湖泊就是有名的滇池和撫仙湖。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所以,我們基本可以畫出古滇國的大致範圍(下圖紅圈)。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接下來我們以昆明為古滇國參照點擴大視線。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現在我們能看到橫斷山,

再繼續放大視線,就能能看到喜馬拉雅山。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現在我們能看到喜馬拉雅山。

再繼續擴大視線。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能看出什麼了?

如果沒看出來,那就接著往下看,

看到下面動圖中的小尖角,印度半島了嗎?

對比一下上幅圖吧!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我們把印度半島的動作再放大點,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這種看似平和的運動,實際它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是的,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雲貴高原是由於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撞擊形成的,板塊撞擊的過程中,由於摩擦擠壓會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同時也因為巨大的壓力、熱量形成大量的、多種的礦物,金屬礦、寶石礦概不例外。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在青銅時代,除糧食外,金屬礦物和寶石礦石屬國家核心資源,而古滇的糧食生產,不用想,看地圖就知道,四季如春的氣候,滇池和撫仙湖提供了幾乎無限的灌溉水源和漁業資源。

如此豐厚的物質基礎,很難想象古滇國達到了何種高度的文明。

一直覺得,出土的文物、博物館的展出,根本不能代表一個文明和一個社會的發達程度,古滇國的冶金鍛造技術可能根本就不止於失蠟法、農業種植、牲畜飼養、醫藥技術、房屋建築以及土木工程技術等,很可能已經達到了我們難以想象的先進。

今天的房子都是上窄下寬,古滇國的建築造型恰恰相反

橫斷山脈餘脈附近曾經有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其消失背後的祕密

然而如此富饒的古滇國為何成為掉落下的文明?

因為掠食者和文明之間,不具備充要條件!

富饒和文明往往成為被覬覦和蠶食的直接原因。

所以文章的開頭,提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要講一個掉下去的文明?”

因為,“掉下去”的,不代表“被落後”和“被淘汰”,

掉下去,是因為:太精彩啊!太精彩!

篇幅有限,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