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PM2.5同比下降2.8% 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空氣汙染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水汙染 東莞時間網 2017-06-08

全市環境質量總體穩中趨好,城市空氣質量整體好轉,全年319天空氣質量達標,PM2.5同比下降2.8%,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昨日,在世界環境日前夕,市環保局發佈《2016年度東莞市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環境公報》),交出一份比較漂亮的環境保護“答卷”。

焦點1:空氣質量

2016年319天達標同比增3.1%

《環境公報》顯示,在過去一年,全市環境質量總體穩中趨好,城市空氣質量整體好轉。2016年全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319天,同比增加12天;達標天數比例為87.2%,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比2010年上升13.8個百分點。與2010年相比,灰霾天數從104天下降到12天。這一升一降間,讓東莞空氣質量更上臺階,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位居全國上游水平。

2016年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汙染物排放進一步削減,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臭氧(O3)年評價濃度與2015年相比均有明顯下降,分別下降21.4%、3.9%、2.8%、3.5%。其中,PM2.5年平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36微克/立方米)下降2.8%,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

對此,市環保局解釋稱,在過去一年,全市持續開展夏季臭氧防控和冬季大氣汙染防控等專項行動,及時啟動大氣汙染應急措施,通過完成重點行業VOCs治理任務、禁燃區外10蒸噸/小時及以下鍋爐淘汰整治、餐飲業油煙整治、揚塵汙染治理、黃標車淘汰等大氣汙染治理項目,全市空氣總體質量逐步改善,市民群眾收穫了更多的“東莞藍”。

焦點2 :水環境質量

全市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這幾年東莞空氣質量的持續好轉,市民群眾有目共睹。事實上,全市城市供水也讓人安心享用。

《環境公報》顯示,全市2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東江南支流和中堂水道)水質良好,全市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2016年,全市納入監測的13個主要水庫中黃牛埔、契爺石、簕竹排和水濂山水庫水質為Ⅲ類,官井頭、蓮花山、白坑、松山湖水庫水質為Ⅳ類,馬尾、五點梅和同沙水庫水質為Ⅴ類,蘆花坑和橫崗水庫水質為劣Ⅴ類,主要汙染物為總磷、氨氮和化學需氧量等。與2015年相比,水濂山、白坑、松山湖、馬尾和同沙水庫水質有所好轉,蓮花山、五點梅和蘆花坑水庫水質平穩。

在城市供水水質全面達標的同時,全市廢汙水排放總量進一步削減。過去一年,全市廢汙水排放總量11.92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1.71億噸,生活汙水排放量10.21億噸。廢水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削減5.4%、5.2%。

對此,市環保局表示,在2016年新建成260公里截汙管網,完成4家汙水處理廠擴建,新增日處理能力17萬噸,試點推動麻湧、清溪等2個分散式汙水處理項目建設,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用上放心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