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破浪再啟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紀實 ……

習近平 經濟 新華社 文化 政治 環境保護 投資 交通 歷史 信陽第27屆茶文化節 2019-07-08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題:揚帆破浪再啟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紀實

新華社記者霍小光、張曉鬆、羅爭光、姜琳

“這次機構改革是對黨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的一次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我們整體性推進中央和地方各級各類機構改革,重構性健全黨的領導體系、政府治理體系、武裝力量體系、群團工作體系,系統性增強黨的領導力、政府執行力、武裝力量戰鬥力、群團組織活力,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能解決的難題,理順了不少多年想理順而沒有理順的體制機制,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主體框架初步建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日前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對這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改革作出深刻總結。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其中明確提出要“統籌黨政群機構改革,理順部門職責關係”。

揚帆破浪再啟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紀實 ……

這是7月6日拍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外景。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明確職責”。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機構改革問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一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從中央到地方,上下同心、紮實推進,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呈現出氣勢如虹、勢如破竹的嶄新局面,各項改革部署迅速落實到位、積極效果逐步顯現。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得到有效落實,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機構職能體系更加健全;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實現整體性重構,機構履職更加順暢高效,各類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更加適應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需要;省市縣主要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中央保持基本對應,構建起從中央到地方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工作體系;跨軍地改革順利推進;同步推進相關各類機構改革,改革整體效應進一步增強。”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盤子裡謀劃推進的,是我們打的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性戰役。要用好機構改革創造的有利條件,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新成效,推動開創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概括,既是對一年多來中央和地方推進這項重大改革任務的充分肯定,更是對繼續推動改革向著既定目標不斷邁進的再動員。

揚帆破浪再啟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紀實 ……

這是7月5日拍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外景。 新華社發

重大政治決策 深刻歷史變革

一組數據,形象地展現出這場改革的態勢:

——中央和國家機關層面,這次機構改革涉及180多萬人,涉及管理體制、機構設置、職責和人員調整的部門達80多個;新組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3個、更名4個,不再保留黨中央議事協調機構4個、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2個,組建和重新組建部級機構25個,調整優化領導管理體制和職責部級機構31個。其中,核減部級機構21個,核減班子正副職數58名;減少設置部長助理部門9個,減少職數25名。

——中央層面有39個部門重新制定了“三定”規定、25個部門調整了職責。重新制定“三定”規定的部門,同劃入基數相比,共精簡內設機構107個,精簡15.4%;精簡司局領導職數274名,精簡10.8%;精簡編制713名,精簡3.1%。地方省級層面,黨政機構較改革前減少8個,減少0.43%;行政編制減少1343名,減少0.6%。市級層面,黨政機構減少1501個,減少7.23%;行政編制減少461名,減少0.03%。縣級層面,黨政機構減少5362個,減少5.26%;行政編制減少3092名,減少0.14%。

更深層次的,則是數據背後黨和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的深刻調整和全面優化:

黨中央職能部門、辦事機構、派出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設置進一步優化,黨政職責關係進一步理順。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及其省級人大、政協專門委員會設置得到優化。國務院機構優化調整,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得到加強。按照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重點對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國土空間規劃、城鄉汙染排放監管、農業投資項目管理、反壟斷執法、城鄉醫療保障、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應急管理、援外工作協調、自然保護區監管、國家物資儲備等職責作了調整優化,解決了60多項長期存在的部門職責交叉、關係不順事項。統籌推進部門所屬事業單位、派出機構整合劃轉,將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關。國地稅徵收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完成。有序推進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交通運輸、農業等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大幅減少執法隊伍種類……

無怪乎海外媒體用“力度空前”“出乎預料”來評價這項改革,認為其影響面之廣前所未有,觸及利益之深更是前所未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面臨著新課題。

揚帆破浪再啟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紀實 ……

這是7月5日拍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外景。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一些領域黨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不夠健全有力,保障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一些領域黨政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問題比較突出;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凸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領域中央和地方機構職能上下一般粗,權責劃分不盡合理……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有著深邃的思考:

“黨政機構屬於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經濟不斷髮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層建築就要適應新的要求不斷進行改革。”

“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貫徹落實,都要放到新時代背景下、站在更高層次上來認識和把握。”

本著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下定決心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從根本上解決這些障礙和弊端,以適應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要求。

黨中央明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繫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早在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就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對深化機構改革進行調研。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深化機構改革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擔任全會文件起草組組長,親手掀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大幕。

一年多來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決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黨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改革的組織實施是堅強有力的,充分體現出全黨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充分反映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產生的良好政治效應,充分彰顯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揚帆破浪再啟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紀實 ……

這是7月5日拍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外景。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上下同心 科學指引

2018年3月23日,北京市平安裡西大街41號。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全文公佈後僅兩天,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正式揭牌運行。這被外界視作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鋪開的標誌。

這是一份體現改革階段性成果的時間表——

2018年4月20日,隨著公安部消防局機關及直屬單位全部完成轉隸移交,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涉及的部門全部完成轉隸組建、掛牌、集中辦公和以新機構名義開展工作;

9月13日,《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印發,成為首個獲得黨中央批准的省級機構改革方案;

11月11日,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召開機構改革動員會,明確機構改革任務書,我國31個省份機構改革方案至此全部“出爐”並對外公佈;

2019年3月底,按照黨中央確定的時間表、路線圖,機構改革各項任務總體完成。

在這一進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兩次召開會議,聽取中央層面和地方機構改革組織實施情況彙報,及時總結工作經驗,部署改革後續進程。

在改革實施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自始至終關心指導,親力親為,親自審定了改革組織實施方案和各部門工作方案,親自籤批各部門“三定”規定,親自協調重大政策問題,涉及各類文件多達190多件。在一些改革的關鍵時刻、關鍵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果斷拍板、一錘定音。

在習近平總書記堅強領導下,機構改革協調小組先後召開3次小組會議和3次改革推進會議,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重大分歧180餘件次,確保機構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加大統的力度、明確改的章法、做好人的工作、執行嚴的紀律,對照改革路線圖、時間表,抓方向、抓機制、抓關鍵、抓難點、抓制度、抓法治、抓紀律,推動改革蹄疾步穩向前推進。

堅持“先立後破、不立不破”原則,確保改革有條不紊進行,各項工作平穩銜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握好“立”和“破”的承接順序和辯證關係。“立”的工作要做在“破”前,沒有“立”住之前,不要急於“破”。一方面,“立”得住,才能“破”得好;另一方面,只有徹底“破”,才能為更好“立”創造條件。

根據這一重要原則,各部門在改革進程中及時銜接、迅速到位,努力做到改革、工作兩不誤,確保改革不停步、工作不間斷。

整合了13個部門和單位相關職能的應急管理部,被稱為這次調整中的“超級大部”。正式掛牌前,在人員沒有到位、辦公地點尚待確定的情況下就進入了“應急”狀態,建立起了由部領導輪流在崗帶班的24小時值班值守工作機制,確保遇突發重特大安全事故或自然災害時第一時間響應。

堅持推動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把住“三定”這個中心環節,解決職責交叉問題——

黨中央要求,這次機構改革部門機構編制要堅持以定職責為中心,科學配置部門職責,理順部門之間職責關係。不僅改頭換面,還要脫胎換骨,切實解決多頭分散、條塊分割等問題。

為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性規劃重疊、部門職責交叉重複等問題,整合了8個部門和單位相關職能的自然資源部通過科學設置機構和配置人員,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為生態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提供重要體制保障。

這次組建的市場監管等5支綜合執法隊伍,整合了原來30多個執法領域,涉及100多萬執法人員,切實解決了多頭、多層和重複執法問題,解決了違規違法、執法擾民問題。

揚帆破浪再啟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紀實 ……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的牌子(2018年4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堅持改革與法治並舉,依法依規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

這次機構改革,涉及多個部門法定職責調整,需要修改的法律160多部、行政法規230多部,數量大、內容多、情況也各不相同。

2018年4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職責調整問題的決定》。一年多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完成超過40部法律的修改。

2018年5月24日,國務院制定印發《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職責調整問題的決定》,解決了相關法律法規修改前機構設立重組、職責調整、管理執法的合法性問題。

中央辦公廳對涉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黨內法規和相關文件開展專項清理,廢止3件、修改35件。

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改革全過程,保持幹部職工隊伍穩定——

這次機構改革,涉及範圍之廣、情況之複雜、觸及利益關係之深前所未有,但推進之平穩、效果之紮實也前所未有。

改革突出政治引領,層層開展多輪談心談話,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統一思想認識,堅定改革信心,投身改革大局。各級黨委和政府精心做好大量政策性、原則性、事務性、具體性工作,密集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協調解決跨部門重點問題,周密做好乾部調配,統籌消化安排超配幹部;精心做好離退休幹部歸屬交接,給幹部職工吃下“定心丸”,廣大黨員幹部衷心擁護改革、積極支持改革。

揚帆破浪再啟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紀實 ……

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掛牌成立(2018年9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目標導向鮮明 制度優勢彰顯

一年多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僅完成了合署辦公、人員轉隸、機構掛牌等“物理重組”,而且通過人員融合、業務融合和職能優化,產生出一系列“化學反應”。

“一條紅線”貫穿始終——黨的全面領導機制更加健全,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得到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以彰顯。

這次改革,旗幟鮮明地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首要政治任務。

2018年3月28日,即《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對外發布一週之後,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將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升格為中央深改委員會,這本身就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監察體制改革、雄安新區建設、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到深化學前教育改革、設立科創板、試點藥品集中採購……一年多來,中央深改委共召開8次會議,審議通過近100個改革文件。

通過這一重要決策平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實踐中,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更加彰顯。

除中央深改委外,這次機構改革還將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分別改為委員會,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等,進一步加強了黨對涉及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了決策和統籌協調能力。

理順黨政機構職責關係,統籌設置黨政機構,減少多頭管理,減少職責交叉,是這次機構改革的一個重要考慮。黨中央調整了相關黨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把政府有關機構職能併入黨的職能部門或由其統一歸口領導,或在黨的職能部門加掛牌子、由其承擔某個方面行政職責,以發揮好黨的職能部門統一歸口協調管理職能,統籌本領域重大工作。

部門掛牌是以新機構名義對外開展工作的重要標誌性動作。牌子掛不掛、怎麼掛,黨中央作了統一研究和部署,對牌子的樣式、字體、材質、懸掛位置等提出了規範性要求。對黨中央職能部門加掛政府機構牌子也作了規範,要求實質性掛牌。比如,中央組織部加掛國家公務員局牌子,中央宣傳部加掛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牌子,中央統戰部加掛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家宗教事務局牌子等。這樣做是為了讓人知曉、以便公幹,使黨的機構更好履行承擔的相關行政職責。

在這次機構改革中,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得到有效貫徹落實。按照軍是軍、警是警、民是民原則,將列武警部隊序列、國務院部門領導管理的現役力量全部退出武警,理順武警部隊領導管理和指揮使用關係。改革後,武警海關執勤兵力整體撤收,海警部隊整體劃歸武警部隊領導指揮。武警消防、森林部隊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武警黃金部隊整體移交自然資源部,轉隸組建為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和13個專業地質調查中心,承擔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任務和多金屬礦產勘查任務。武警水電部隊轉製為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成為央企“新兵”。公安邊防、警衛部隊換裝和入警,以人民警察的嶄新形象踏上工作崗位,繼續肩負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職責使命。

“一個目標”實現強化——機構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運行更加高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向前邁進一大步。

這次機構改革,在有關地方試點基礎上,按照“一本規劃、一張藍圖”的總體思路,將不同部門承擔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等進行整合,統一為國土空間規劃,形成全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實現“多規合一”,把每一寸國土都規劃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整合原有7個部門的相關職責,實現了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裡、陸地和海洋、城市和農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五個打通”,以及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相互貫通。徹底打破“環保不下水、不下海”“水利不上岸”“海洋不登陸”的碎片化分工格局後,過去一直想幹但始終沒幹成的入海入河排汙口摸底工作有了重要進展,比如渤海和長江流域排汙口排查整治試點獲得的排汙口數量,遠超過去環保部門掌握的情況,充分顯示了改革成效。

按照警是警、政是政、企是企原則,調整完善行業公安機關管理體制。其中,將鐵路公安機關、交通運輸部公安局和長江航運公安局、森林公安機關劃轉公安部統一領導管理,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交通運輸部、國家林草局不再領導管理。民航公安機關和海關緝私機關分別接受公安部和中國民航局、海關總署雙重領導,以公安部領導為主。

近日,在習近平主席出席G20大阪峰會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策劃的一系列日語視頻節目在日本主流電視臺播出,《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日語版也首次同日本觀眾見面,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整合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以來,三臺之間深度融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產生了“1+1+1>3”的“化學反應”,更好推動了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能力顯著增強。

這次機構改革,對機關後勤服務保障方式作了一些探索創新,對於新組建的退役軍人事務部、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等部門,沒有設立單獨的後勤服務機構,而是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按照統一項目、統一標準、經費歸口、資源共享的原則,統一提供後勤服務,包括辦公用房維護、物業管理、公務用車服務、辦公設備配備等4大類16個事項,既精簡了機構人員、節約了行政資源,又規範了服務類型、提高了工作效能。

“一個指向”更加凸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更好維護人民群眾各方面權益,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這次改革,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履好職、盡好責,在教育文化、市場監管、衛生健康、醫療保障、退役軍人服務、移民管理服務等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領域,加大機構調整和優化力度。

“這塊光榮牌,讓我感到我們是最可愛的人,也是最光榮的人。”不久前,廣西壯族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收到85歲退役軍人黃祖南寫來的一封感謝信。

老人一家三代從軍。得益於新組建的各級退役軍人事務機構,3400萬戶像他一樣的家庭掛起了光榮牌,3900萬名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獲得身份認定和信息採集,8.2萬名軍轉幹部、40餘萬名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退役軍人榮譽感、獲得感不斷激發。

浙江省精幹設置縣鄉部門機構,推進流程再造,推進執法重心下移,省級除保留海洋漁業、藥品2支特殊執法隊伍外,其他行政執法職能主要由市縣承擔,在18個鄉鎮(街道)開展“一支隊伍管執法”試點,解決了看得見的管不著、有權管的看不見而且多頭管理的問題。

貴州省突出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戰略重點,因地制宜加強和創新機構設置、職能配置,著力構建執行有力、簡約高效的服務管理體制機制,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通過機構改革,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公共服務的新需要獲得迴應,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一些突出問題得以解決,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更好保障,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激發。

在蘭州新區,一個投資30多億元的項目,近期即將正式投產。“從項目登記備案到建成投產,僅用1年時間,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公司負責人感慨地說。

通過這次機構改革,蘭州市整合多部門相關職責,組建政務服務管理局統一開展工作。針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多、時限長、程序雜的“通病”,將所有審批事項時限壓減三分之二。

一年多來,各地以機構改革為契機,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推進“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切實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揚帆破浪再啟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紀實 ……

市民竇月雯在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網約專窗辦理證件(2018年5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

勇於自我革命 不斷開拓創新

機構改革,不僅帶來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變革,更在改革中積累了諸多寶貴經驗,為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深化改革、繼續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一系列重要啟示。

改革關頭勇者勝。

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坐失良機,唯有以更大決心和勇氣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才能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不斷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

早在啟動之初,習近平總書記就定下了基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要動奶酪的、是要觸動利益的、也是真刀真槍的,是需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