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取暖”闖上海 暖通產業惠家鄉——上海贛南暖通行業協會發展紀實

空調 經濟 創業 自行車 客家新聞網 2017-06-08

暖通,全稱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是建築設備中一個工種的簡稱,主要包括採暖、通風、空氣調節。在長三角經濟圈,有這樣一群贛南老鄉,他們主要由瑞金、會昌籍老鄉組成,他們抱團“取暖”,專營暖通生意,通過多年的經營,他們幾乎壟斷了長三角整個暖通行業,並以上海為“據點”,向全國各大城市輻射。如今,在長三角經濟帶,從事暖通生意的贛南籍老鄉有1000餘人,從業人數上萬人,生產總值約50億元。

6月4日,曾經上海市最大的綜合型市場——九星市場已看不到昔日的繁華景象。因上海市生態環境綜合整治,5月底市場內的商鋪、服務中心被夷為了平地。九星市場,已成為了“過去式”。不過,對上海贛南暖通行業協會的贛南老鄉們來說,九星市場不會從他們記憶中抹去,因為這是他們事業的起點。“當初我們都是一把油紙傘、一個小包袱,北上闖蕩生活。”在上海市松江區一處高檔寫字樓內,上海贛南暖通行業協會會長鍾志華和記者聊起了在上海創業的故事。

鍾志華在上海的創業故事,是上海贛南暖通行業協會的老鄉們在上海拼搏的一個縮影。1992年春,上海浦東開發才剛剛開始,來自瑞金謝坊鎮深塘村的鐘志華才剛剛初中畢業,他帶著美好的憧憬,來到上海浦東一家制衣廠打工。半年後,鍾志華辭去製衣廠的工作,想自己創業。此時,鍾志華聽說,在近郊的康健五金批發市場,拿一些水龍頭、油煙管等五金配件,再到市區的五金商戶推銷,利潤很可觀。於是,他用僅剩的錢買了輛自行車,再向朋友借了百來塊錢,作為第一次進貨的資金,開始騎著自行車在上海推銷五金建材。從上門推銷到開設門店經營,再到辦廠專營暖通產品和配件……鍾志華一步一個腳印,在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紮下了根。

“隨著市場的逐步打開,許多贛南老鄉來到上海,一起經銷暖通產品和配件。”鍾志華稱,通過這種“傳幫帶”的方式,很快在上海九星市場就聚集了大量瑞金和會昌籍老鄉,“今年年初,在九星市場從事暖通生意的有120餘家,其中僅有3家是外地人開的,剩下的都是贛南籍老鄉。前些年,在上海做暖通工程安裝,顧客總會問是不是贛南人,因為這意味著更專業。”

2011年12月,在鍾志華、劉紹平、吳南京、鍾新華、劉平、鄒俊等人的倡議下,把所有在上海從事暖通行業的老鄉組織起來,成立一個“老鄉會”,既可以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加強老鄉之間的溝通交流,也可以避免不良競爭,引導有序的經營環境。2012年,上海贛南暖通行業協會正式成立,目前共有會員企業500餘家,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以瑞金、會昌籍老鄉居多。

上海贛南暖通行業協會成立後,成了贛南老鄉溫馨的港灣。2012年7月,贛南籍老鄉劉信豐在江蘇負責一工程,後因發生工程糾紛,多次談判後對方不但不付款,而且出動40餘人毆打劉信豐及其工人,造成7人受傷。協會得知此事後,立即出面聯繫,對接當地公安部門,經過協會的積極協調,對方終於付清了劉信豐所有工程款,並賠償受傷人員醫療費,還支付了誤工補償費。除了幫助會員企業外,協會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回報贛南家鄉。2013年9月,在教師節來臨之前,協會發起“感恩教師”活動,短短10天時間,共籌到價值10萬元的禮品,並安排專人開車回家,為瑞金市謝坊鎮全部教師和會昌縣珠蘭鄉部分教師送去禮品,表達了在他鄉創業遊子對教師們的一份感恩之情。

創業成功不忘家鄉。上海贛南暖通行業協會成立以後,多次組織會員企業回贛南考察。“近幾年,贛南老家經濟發展得非常快,我們有一個想法,即將暖通產品的整個產業鏈帶回家鄉,擬在家鄉打造一個百億元暖通產業生產基地。”鍾志華稱,通過在贛州建立暖通產業生產基地,可以將暖通產業輻射至廣東、福建、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還可以打造屬於贛南人的暖通產品品牌,我們所經銷的商品可從暖通末端向整個產業延伸,助力贛南家鄉經濟騰飛發展。(記者賴天然)

贛商迴歸 贛人興贛——贛州商會聯合總會籌建系列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