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上海紀實頻道總監李逸:“三塊牌子”與“一套班子”的運營邏輯

獨家|專訪上海紀實頻道總監李逸:“三塊牌子”與“一套班子”的運營邏輯

傳媒內參導讀:今年4月,SMG紀錄片中心成立,上海紀實頻道形成了“三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經營管理方式,具體的運行機制和業務發展動態到底如何?傳媒內參專訪了SMG紀錄片中心主任、上海紀實頻道總監、真實傳媒總經理李逸。

獨家|專訪上海紀實頻道總監李逸:“三塊牌子”與“一套班子”的運營邏輯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張穎

上海紀實頻道是全國最早的紀錄片專業頻道,2002年成立,五年前正式上星。最近幾年,上海紀實頻道一直在謀求市場化改革,先後成立了真實傳媒有限公司和下屬的雲集將來公司。目前,真實傳媒仍然是紀實頻道公司化運營的載體。

今年4月,SMG紀錄片中心成立,上海紀實頻道形成了“三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經營管理方式。對於具體的運營細節,傳媒內參專訪了SMG紀錄片中心主任、上海紀實頻道總監、真實傳媒總經理李逸。

獨家|專訪上海紀實頻道總監李逸:“三塊牌子”與“一套班子”的運營邏輯

SMG紀錄片中心主任、上海紀實頻道總監

真實傳媒總經理李逸

掛牌成立紀錄片中心

今年,上海紀實頻道展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李逸評估了紀錄片這一內容的發展環境和空間,他告訴記者:

“目前整個市場,內容把控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投資風險也越來越大。電視劇和綜藝之外,紀錄片是一個受到關注的市場方向。從受眾方面來說,大眾口味也在發生變化,大家很願意觀看真實非虛構的內容。第二從客戶角度來說,廣告投放逐漸變為內容投資,電視劇、綜藝投資額度較大,投紀錄片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我們發現有越來越多機構願意參與紀錄片合作,其中有一些來自政府。”

上海紀實頻道具備紀錄片的生產實力,但是一直以來,在上海廣播電視臺內部,它只是一個主力隊員。

上海廣播電視臺的紀錄片專業人員和團隊是分散在各個頻道中的,很多頻道都可以承製外部的合作項目,存在互相壓價的情況,這其實對集團整體發展是不利的。因此,從人員到生產上進行一次整合十分必要。4月掛牌成立的紀錄片中心,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路徑。

“我們對集團內部的紀錄片專業人員進行了整合,同時在集團整體的戰略佈局下,我們將統籌規劃全集團三至五年紀錄片項目選題,面向外部市場統一出口,避免頻道與頻道之間的不良競爭,提高生產效率和對外的競爭力。面向集團內部,紀錄片中心的內容生產不只針對紀實頻道,還面向東方衛視、新聞綜合頻道、第一財經等多平臺輸出。所以我們除了運營自己的頻道,還要成為集團內部的紀錄片供應商,以及面向市場的紀錄片供應商。”

李逸認為,這樣思路打開了、理順了,無論是內容創作還是市場運營空間都會越來越大。

獨家|專訪上海紀實頻道總監李逸:“三塊牌子”與“一套班子”的運營邏輯

搞活生產與運行機制

在生產機制上,紀錄片中心統一管理,將成立很多個工作室。對於這些工作室的發展引導,李逸表示,“紀錄片需要花時間鑽研,在某一個領域要進行深挖,我們鼓勵團隊做深做透。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電視對內容的深入挖掘,才是我們真正的優勢。同時,我們也賦予工作室半市場化的靈活機制,把他們推向市場,讓他們去了解怎麼獲得預算,怎樣進行面向市場的選題策劃,讓他們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進而生產出更多更優的紀錄片。”

“三塊牌子”的設置是為了更好的適應角色切換,李逸解釋了在具體運營中的情況,“我們向上級主管部門彙報時,就稱頻道和中心。但是,到市場上談合作,稱呼頻道、中心對方可能未必理解,以公司的名義來合作跟合適。”

可以理解為,SMG紀錄片中心的播出平臺之一是上海紀實頻道,市場運營的主體則是真實傳媒公司。公司化運作是上海紀實頻道邁出的最早一步,對其走向市場至關重要,既是籤合同、合約的經濟主體,方便對外進行商業合作,又是新晉人員的聘用、簽約的主體單位。

獨家|專訪上海紀實頻道總監李逸:“三塊牌子”與“一套班子”的運營邏輯

探索短、豎屏與院線紀錄片

上海紀實頻道是全國三大紀錄片上星頻道之一,同樣面臨傳統電視頻道的轉型問題。短視頻朝向的工作室也在紀錄片中心規劃之列,人員雙向競聘正在進行,該工作室的內容製作有剪輯類的短視頻,也有原創的紀錄片短視頻。

李逸說,“我認為紀錄片傳播要關注兩端,一端是小屏幕,一端是大屏幕。我們製作了大量短視頻紀錄片,在小屏幕移動端投放,也嘗試做豎屏紀錄片在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投放。比如,策劃投放了的“100條上海老建築”的短視頻。我們的盈利方式既有與短視頻平臺的分成合作、訂製合作,也有一些整合營銷收入。當然,也有版權售賣,比如B站就購買了我們很多紀錄片內容。”

上海紀實頻道的紀錄片版權資源比較豐富,有不少獲得過國內外大獎,利用好現有IP,做更多端的開發,具備一定的基礎。除了線上多種新媒體的分發合作,從線上到線下,上海紀實頻道也嘗試推動了紀錄片進院線,5月上映了《尺八 一聲一世》,今年還要推動紀錄片《人間世》進院線上映。

獨家|專訪上海紀實頻道總監李逸:“三塊牌子”與“一套班子”的運營邏輯
  • 採訪實錄摘選

傳媒內參:馬上就是建國70週年,我們策劃了哪些紀錄片?

李逸:我們將陸續推出《大上海》《超級機場》等紀念建國70週年的紀錄片。此外,還聯合長江經濟帶11省市衛視製作了6集的大型尋訪紀實節目《長江之戀》,該節目是國家廣電總局重點扶持項目;攜手青海省廣電局共同打造大型紀錄片《代號221—“兩彈”在這裡誕生》,展現核武器科研工作者的精神風貌,記錄中國核工業發展壯舉。

今年也是中俄建交70週年,我們利用黑白影像歷史素材製作了兩部彩色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和《解放了的中國》,另一部紀錄片《彩色新中國》將從這些彩色影像出發,通過尋訪的方式講述中蘇合作拍攝紀錄片背後的故事。

傳媒內參:面對人員流失,我們如何實現應對的?

李逸:人才流失是所有傳統電視臺都面臨的問題,對於優秀人才的離開我們很遺憾。從我們這裡離開的人員,有的自己創業、有的去新媒體,我覺得他們是帶著紀錄片的火種到到市場上去的,也是在傳播紀錄片的理念。現在市場對紀錄片的重視程度提高了,離開的同事有的現在成了我們的合作伙伴。

紀錄片產業要興旺,不是說一家好、兩家好,是需要市場一起來重視紀錄片的創作,願意用更高的價格去採購紀錄片的版權,願意去投資優質紀錄片,我們的成熟人才流向市場也是在推動紀錄片產業全面進步。人才流動很正常,當然我們也希望留住優秀的人才。

目前,我們仍然保有全國廣電當中一支建制完整的紀錄片團隊,這個團隊有150人的規模,這次集團內部雙向競聘,還有很多人才要求加入,未來我們的團隊還會繼續擴大。現在最重要的是考慮怎樣給我們一線的創作人才提供更好的機制、更寬鬆的創作環境。我們原來內部存在的一些弊端要切實改變。

傳媒內參:目前,我們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李逸:我們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這是第一個很重要的機遇。第二,現在市場呼喚優質內容,年輕受眾觀看紀錄片的人也越來越多。挑戰仍然是廣告大環境,整體的經營壓力較大。這也倒逼著我們要改變、改革。比如,線上線下打通、紀錄片進院線。我們也在考慮跟其他的幾家大的主流紀錄片平臺合作,爭取聯合做一個新媒體產品等等。

獨家|專訪上海紀實頻道總監李逸:“三塊牌子”與“一套班子”的運營邏輯獨家|專訪上海紀實頻道總監李逸:“三塊牌子”與“一套班子”的運營邏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