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大疆之後,科大訊飛也進美國“黑名單”?迴應:暫不屬實

進 “黑名單”成科技公司身份象徵?


華為、大疆之後,科大訊飛也進美國“黑名單”?迴應:暫不屬實


5月22日,彭博社報道稱,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將華為之外的5家中國公司列入 “實體管制黑名單”,禁止其獲得美國零件與軟件,其中包括海康威視、曠視科技、浙江大華,但並未透露另外2家公司的名字。

5月23日,彭博社更新報道稱,有消息人士表示,另外2家公司是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大訊飛”)和美亞柏科。

對此,科大訊飛方面5月23日表示已關注到外國媒體的相關傳聞,沒有收到來自美國的任何官方信息,期望得到美國政府公平、公正的對待。

針對上述信息,科大訊飛方面表示,科大訊飛擁有全球領先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最近幾年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和機器閱讀理解等國際比賽取得了全球領先的成果,這些核心技術全部來自於科大訊飛的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此外,科大訊飛目前海外業務收入佔比並不高;使用海外元器件的部分消費者產品,科大訊飛已有針對極端情況的應對措施和替代方案。科大訊飛方面認為即使極端情況發生也不會對科大訊飛的日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5月22日至5月24日,科大訊飛股價大跌逾9.6%。

時間財經詢問科大訊飛董祕辦公室,對方表示,其實目前市面上流傳著幾個版本的“黑名單”,有的版本里麵包含了科大訊飛,有的沒有包含。在未接到美國官方消息之前,暫時認定該“黑名單”消息不屬實。

“語音領域訊飛沒有對手”?

雖然以上彭博社報道中並未直接說明科大訊飛被列出以上“黑名單”的具體原因,但有業內人士稱,美國14類管制技術,科大訊飛至少佔了三種。比如人工智能、聲紋技術等。

2018年11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出臺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xport ControlReform Act)》,確定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計算、機器人、臉部識別和聲紋技術等14類新技術領域,是美國實施技術出口管制的領域。


華為、大疆之後,科大訊飛也進美國“黑名單”?迴應:暫不屬實


科大訊飛官方資料稱,科大訊飛成立於1999年,公司長期從事語音及語言、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推理及自主學習等核心技術研究並保持了國際前沿技術水平。

5月中旬,2019蘇州智博會期間,科大訊飛副總裁李世鵬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語音領域訊飛沒有對手。CES展上80%以上的中文對話產品都是用科大訊飛的技術。包括海爾一類大廠,前不久我們還和海爾做了一家合資企業。我們和大型汽車廠商合作,做車內語音控制。”

李世鵬認為,科大訊飛的技術有三大優勢,一個是在嘈雜環境功能的拾音性能;二是方言的識別精度,訊飛支持24種方言,目前沒有第二家公司能做到;另外在不同領域下,專業詞彙的翻譯有很大差異化,一個詞在醫學領域與IT領域有不同的含義。

李世鵬稱,除了語音,訊飛也在深入做計算機視覺,“即便媒體普遍認為商湯、曠視專注做視覺,但至少ORC領域,我門認為國內是沒有第二家可以與訊飛競爭的。”

備受質疑

不過,近年來,對科大訊飛的質疑聲音時時浮現。

2017年,長江商學院終身教授、長江商學院創辦副院長、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創辦副院長薛雲奎質分析了科大訊飛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公司資產規模截至當時已擴張到了104.14億,但其祕籍其實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向股東伸手,而且是定向伸手。公司分別於2011、2013、2015、2016、2017連續五年定向募集50億,2016年,又向銀行申請長期和短期借款6.76億。而公司在過去10年的累計盈利不過22.67億,累計現金分紅6.76億。兩相比較,公司向股東和銀行要錢的能力要遠勝於其賺錢的能力。

薛雲奎總結稱,科大訊飛在經營層面是一家快速增長但含金量不高的公司;在管理層面,是一家擴張很快但效率低下的公司;在財務層面,是一家擅長募資但卻不擅賺錢的公司;在業績層面,是一家大手筆花錢但股東回報率卻低下的公司。在其光鮮的增長背後,其實隱含了巨大的風險。

2018年9月,科大訊飛陷入 “AI同傳造假”風波。當月20日,一位同傳譯員在知乎上發文稱,在上海的一場會議中,訊飛的翻譯其實為人工同傳,並非機器智能翻譯,並且譯文由機器進行朗讀。這容易讓觀眾產生“都是人工智能翻譯”的錯覺,而忽略背後同傳譯員們的勞動成果。對此,9月21日,科大訊飛的回覆是,“科大訊飛從來沒有把同傳翻譯包裝成機器翻譯。”

2018年10月,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東方時空》報道了安徽宣城市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遭到科大訊飛建設的觀塘培訓基地破壞的情況。報道稱,科大訊飛在宣城所建設的名義上是培訓基地,實際上是對外經營產業。並且被中央環保督察組督察之後,還在繼續建設別墅和樓堂館所。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科大訊飛在此地建設任何建築設施,均屬於違法行為。


華為、大疆之後,科大訊飛也進美國“黑名單”?迴應:暫不屬實


科大訊飛否認了利用土地做資產運作,稱只是為了滿足公司在當地的研發需求。但時間財經由此事件發現,公開資料顯示,科大訊飛旗下有多處房產。從2008年5月上市以來,科大訊飛的資產規模較上市時的5.97億,增長了16.45倍。其中,固定資產10.6億(房產、計算機設備和專用設備等),無形資產10.7億(軟件和校名使用權),商譽11.26億。科大訊飛投入了大量資金在地產和併購等項目中。

而在資產負債表中,科大訊飛的固定資產比重同行業中處於較高水平,其中房屋建築物資產賬面價值達10.42億元,即三分之二的資產都是房屋及建築物。

根據過去五年的財報來看,科大訊飛的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佔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14.83%、12.59%、12.79%、12.36%和14.31%,遠高於同處人工智能行業的海康威視、紫光股份和匯頂科技。又由於科大訊飛的折舊政策規定,房屋建築物的折舊年限為40年,意味著分攤到每年的需要抵減的利潤大幅減少了。

據報道,作為合肥乃至安徽為數不多的高科技公司,科大訊飛獲得當地政府的充分支持。有媒體測算,近十年來,僅來自政府的補貼就超過10億元。科大訊飛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淨利潤為1.35億元,其中政府補助超過1.5億元。這意味著,該公司實際虧損達到千萬之巨。

這一問題直到目前依然存在。從2019年一季報的數據看,科大訊飛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為8421萬元,佔一季報淨利潤1.02億的82.56%。(北京時間財經 喬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