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石——宋代花石綱“靈山仙洞”出水記

考古 宋朝 文物 汴河 記石網 2017-06-22

中國古石——宋代花石綱“靈山仙洞”出水記

一、花石綱基本信息:宋代花石綱歷史資料。

萬歲山艮嶽。政和七年,始於上清寶籙宮之東作萬歲山。山周十餘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亭曰介,分東、西二嶺,直接南山。山之東有萼綠華堂,有書館、八仙館、紫石巖、棲真嶝、覽秀軒、龍吟堂。山之南則壽山兩峰並峙,有雁池、噰噰亭,北直絳霄樓。山之西有藥寮,有西莊,有巢雲亭,有白龍沜、濯龍峽,蟠秀、練光、跨雲亭,羅漢巖。又西有萬松嶺,半嶺有樓曰倚翠,上下設兩關,關下有平地,鑿大方沼,中作兩洲:東為蘆渚,亭曰浮陽。西為梅渚,亭曰雪浪。西流為鳳池,東出為雁池,中分二館,東曰流碧,西曰環山,有閣曰巢鳳,堂曰三秀,東池後有揮雪廳。復由嶝道上至介亭,亭左復有亭曰極目、蕭森,右復有亭曰麗雲、半山。北俯景龍江,引江之上流注山間。西行為漱瓊軒,又行石間為煉丹、凝觀、圜山亭,下視江際,見高陽酒肆及清澌閣。北岸有勝筠庵、躡雲臺、蕭閒館、飛岑亭。支流別為山莊,為回溪。又於南山之外為小山,橫亙二里,曰芙蓉城,窮極巧妙。而景龍江外,則諸館舍尤精。其北又因瑤華宮火,取其地作大池,名曰曲江,池中有堂曰蓬壺,東盡封丘門而止。其西則自天波門橋引水直西,殆半里,江乃折南,又折北。折南者過閶闔門,為複道,通茂德帝姬宅。折北者四五里,屬之龍德宮。宣和四年,徽宗自為《艮嶽記》,以為山在國之艮,故名艮嶽。蔡條謂初名鳳凰山,後神降,其詩有“艮嶽排空霄”,因改名艮嶽。宣和六年,詔以金芝產於艮嶽之萬壽峰,又改名壽嶽。嶽之正門名曰陽華,故亦號陽華宮。自政和訖靖康,積累十餘年,四方花竹奇石,悉聚於斯,樓臺亭館,雖略如前所記,而月增日益,殆不可以數計。宣和五年,朱勔於太湖取石,高廣數丈,載以大舟,挽以千夫,鑿河斷橋,毀堰拆閘,數月乃至,賜號“昭功敷慶神運石”,是年,初得燕地故也(指從金朝獲取了燕京等數座廢墟空城)。(朱)勔緣此授節度使。大抵群閹(眾位太監)興築不肯已。徽宗晚歲,患苑囿之眾,國力不能支,數有厭惡語,由是得稍止。及金人再至,圍城日久,欽宗命取山禽水鳥十餘萬。盡投之汴河,聽其所之。拆屋為新,鑿石為炮,伐竹為笓籬。又取大鹿數百千頭殺之,以啖衛士雲。”

二、古石出水信息:石頭尺寸、形態與宋韻仙姿的淵源,專家鑑定。

2008年夏,永城馬牧鎮政府西1公里,老百姓在挖掘隋唐河堤時挖出了一塊山型石頭,上面有四個洞,當時也沒有人知道是靈璧石,對觀賞石更是不感興趣,該石被撂置在河灘,逐漸為荒草所沒。

中國古石——宋代花石綱“靈山仙洞”出水記

2010年6月某日,永城人左某在河堤附近玩耍,於荒草之中發現此石,見有孔洞,遂拎回家,用以栓羊數年。而同鄉姬某是左某至交,略懂賞石,2017年4月,姬某到左某家聊天,偶見此石,十分喜歡。左某性豪爽,隨手贈予姬某。姬某喜不自勝,馬不停蹄拉往宿州,請《中國靈璧石》雜誌總編馬浩瀚先生“過眼”,並送徐州史氏工藝落座。5月1日,靈璧縣觀賞石博覽會隆重舉辦,該石應邀首秀亮相,引起石界轟動,得到孫淮濱、陳民府、張訓彩、鞏傑、欒永軍、杜海鷗、李寶祥、鍾增武、袁秀中、王敬華、吳純澤、周保友、陳凡、呂曉紅、李森、武廷春、王晨、馬祥、李富貴等賞石大家的關注和青睞。經評委鑑評,該石因豐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鮮明的審美特色獲本屆觀賞石博覽會特別金獎。

中國古石——宋代花石綱“靈山仙洞”出水記

為了對該石進行身份鑑定,石主姬先生鄭重聘請中國靈璧石鑑評委員會專家們對其進行了鑑定。

中國古石——宋代花石綱“靈山仙洞”出水記

鑑定委員會成員簡介:

孫淮濱:靈璧石文化泰斗、五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全國觀賞石文化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靈璧石》雜誌顧問,著靈璧石學術論著十餘本。

陳民府:靈璧石文化領袖、中國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宿州市觀賞石協會創會會長,觀賞石國家高級鑑評師、高級估價師,《中國靈璧石》雜誌創刊社長、顧問,中國靈璧石鑑評委員會主任,《記石網》顧問團主席、中國靈璧石研究院名譽院長、宿州學院特聘教授,著觀賞石專業文論、圖譜十餘部。

張訓彩:國防科技大學和國防大學,研究生學歷,少將軍銜。當代著名作家、將軍書法家、藏石家、賞石文化研究者,現任河南省收藏家協會會長、中國觀賞石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著有數本觀賞石專業理論書籍。

鞏傑:中國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宿州市觀賞石協會會長、中國靈璧石研究院院長、《中國靈璧石》雜誌顧問、宿州學院特聘教授、宿州市經典國學研究院院長,觀賞石國家高級鑑評師、高級估價師,著靈璧石學術論著十餘本。

馬浩瀚: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員,宿州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中國靈璧石》雜誌社社長,中國靈璧石研究院副院長、祕書長,宿州學院特聘教授,《完美石界》網站站長,《石記》微信平臺創辦者,觀賞石國家一級鑑評師、高級估價師,參與主編靈璧石學術論著數本。

武廷春: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員、宿州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泗縣觀賞石協會祕書長、《中國靈璧石》雜誌編委,觀賞石國家一級鑑評師。

中國古石——宋代花石綱“靈山仙洞”出水記

張訓彩將軍指出:圍繞題目《中國古石:花綱遺石》做研究

鑑定意見:

一、此石為古汴水運河故道遺址發掘出土的宋代遺石。20世紀初,在河南省永城與夏邑公路交界處修繕河道時,發現古船遺蹟、陶瓷及花石數方。經考證,此處為隋朝以後的古汴河遺址,其出土陶瓷均為宋代遺物此為其中之一故應斷代為宋代遺石。

二、經查閱古籍記載考證,宋徽宗在東京汴梁城東北建艮嶽壽山時,曾徵集大批靈璧花石經汴河運往開封,史記為“花石綱”。“花石綱”運輸,曾因河道阻塞、擱淺等因,棄石於兩岸或水中。當代,在靈璧縣汴河兩岸,時有靈璧石“花石綱”遺石出土,故此推斷此石為“花石綱”遺石。

三、根據對該石形、質、色、紋、皮、音、韻等諸要素綜合鑑定,該石符合靈璧石地質構造和美學特徵,鑑定為靈璧石。

四、此石經數百年水流沖刷、地質侵蝕,表面包漿溫潤、古樸厚重、自然儒雅,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和鑑賞價值,對豐富靈璧石的文化內涵,擴大靈璧石美學影響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中國古石——宋代花石綱“靈山仙洞”出水記

陳民府主席欣然為古石題詞

鑑評賞析:

一、孫淮濱先生鑑評:

該石古韻滄桑,沉雄落拓,既有老莊之曠逸,且有儒道之仙骨,更富“漢風宋韻”,總能讓人籍著美好的感覺,在現代與歷史的時空自由往來。此石,與祥龍的“宋韻仙姿”堪稱姊妹石。

二、陳民府先生鑑評:

隋堤運河尋古韻,靈石仙洞話今風。

公元2008年,隋唐大運河永城段發現一批宋代文物,尤以古瓷古石名世。其中“靈山仙洞石”與宿州博物館及卓祥龍先生之古石同時出土,蔚為奇觀。永城名家姬山先生久慕此石,苦尋八載,歷盡曲折,終為寶主。觀此石,孤峰獨秀,古韻悠悠,不以形險,而以韻勝。上有天台微傾,猶如磬山之巔,中有四洞,玲瓏互通,空幽靈秀,仙意盎然,誠可為修身之地也!得斯石,緣乎?福乎?

三、鞏傑先生鑑評:

“古韻悠悠”一一又一方靈璧古石面世!這方宋代遺石,從該石的皮、質看,呈現給人的是古樸典雅,一種滄古的大氣!原因是它的形成是大自然數億年的孕育,經過複雜的物理、化學作用的神功鬼斧,後在與大自然奔競中優勝劣汰中留存下來的真。尤其該石的造型,禪意悠悠,沉靜圓滿。其觀賞價值和考古價值自不必說。

四、馬浩瀚先生:

太微星斗拱瓊臺,聖祖琳宮鎮九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鬥開。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1200多年前,偉大詩人白居易題詩天柱峰,借一峰獨秀,偶露豪情男兒崢嶸錦繡的胸襟。白居易整個年輕時代20多年,遊居於宿州符離,寫下《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數十首膾炙千古的名詩佳句,莽莽東林,留下白樂天一段段夢想、一曲曲情歌,也記載了他與靈璧石地老天荒的情緣。不操千曲而難曉聲,未觀千劍而難識器。觀賞隋堤出水靈璧古石“靈山仙洞”,一峰崇雲勢如岱嶽,數洞相聯漢源福地,竟兮思接千載,想那樂天先生竟然能穿越數百年時光,早早為它寫下了這七絕賞析?賞石之妙、之樂、之韻,亦在乎此吧?

五、武廷春先生:

文化的積澱不但是巨大的財富,而且是推進人類文明不斷前進的基礎和動力。此石的橫空出世再次證明了古運河花石崗的歷史真實性。觀此石山峰狀、經歷千年再現了石皮蒼老的厚重感、中空、且洞中有景、景中帶洞,亦有唐宋賞石之韻、還有海嶽之風和現代人審美觀的和諧統一,應堪稱為國石精粹。

中國古石——宋代花石綱“靈山仙洞”出水記

一鳴驚人:

“靈山仙洞”首次參加大型會展“第六屆中國靈璧石精品博覽會”就獲得全場唯一“特別金獎”,受到張訓彩、杜海鷗、柳國興等賞石行家讚賞,《今日頭條》《寶藏》《中國靈璧石》《石記》《靈璧電視臺》等媒體也予以極大關注和持續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