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遺址考古,挖出一堆神祕骨頭,學者感慨:秦國太發達了!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從櫟陽遷都咸陽,先是商鞅修建了一個框架,後歷代秦王又增建了許多宮殿。秦始皇一統六國的過程中,仿建了六國的宮室,幾乎是滅一國建一座。

到了秦朝滅亡之前,經過140餘年的建設,咸陽宮已經蔚為壯觀。商鞅在此變法,秦始皇在此運籌帷幄,荊軻在此刺秦王,趙高在此指鹿為馬.....然而,項羽一把火,卻將咸陽宮變成了廢墟,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有描述。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新中國建立之後,考古部門對咸陽城進行了多次勘探和發掘,出土了很多震驚世界的文物,但其中有一項卻出人意料,因為這不是文物,而是一堆神祕的骨頭。有學者研究之後不由得感慨,相比關東六國,秦國太發達了。

咸陽宮遺址考古,挖出一堆神祕骨頭,學者感慨:秦國太發達了!

2018年01月,在秦咸陽城遺址,考古專家們發現一組大型國家府庫建築遺蹟,這是一個重要的考古發現,因為府庫就是倉庫,國家倉庫裡肯定有很多東西,能反映大秦帝國的社會圖景。

在挖掘過程中,專家們首先確定了一件事,就是項羽燒沒燒阿房宮有待確定,但的確火燒了咸陽宮。原因很簡單,沒有看到木材腐朽痕跡和塊狀的木炭,而幾乎全部都是炭沫,一些建築牆體被燒成了紅色,地面也被燒成了堅硬的青色。顯然,這說明項羽的這一把火燒的很猛。

由於秦末戰亂,在這一府庫裡只找到少量的文物,比如編磬(古代國家禮樂器,打擊樂器,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製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樂),還有一些建築材料等。總之,幾乎都是不值錢的東西,可能值錢的都被搶了,上述挖出的編磬,是石頭製作。

咸陽宮遺址考古,挖出一堆神祕骨頭,學者感慨:秦國太發達了!

令人動容的是,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座坑,裡面有一批神祕的骨頭。專家整理鑑定後發現,這一批骨頭重600多公斤,是203頭黃牛的骨頭,骨料上不見屠宰或取食過程留下的痕跡,處理的很完美。在這個坑裡,還發現了十幾種不同刃口的制骨刀。

大家都知道,因為耕牛對農業的重要性,所以古代社會禁止屠食耕牛,但為何這裡發現如此之多的黃牛骨頭?其實很簡單,這是大秦帝國的一個國營骨器作坊。

從出土的骨頭來看,有骨料、坯料、廢料、半成品,製作打磨的非常精細,令人驚歎不已。通過現場的考古發掘,可以復原出完整的骨器生產工藝流程。

如今大家覺得不可思議,但在金屬材料沒有普及的年代,用骨做裝飾或器具非常流行。在對先秦遺址的考古中,不僅經常能發現骨鏟、骨刀、梳子、用動物牙作為項鍊等,還能找到大規模的制骨作坊。

咸陽宮遺址考古,挖出一堆神祕骨頭,學者感慨:秦國太發達了!

如果只是簡單的看這一點,那麼大秦帝國的骨器作坊沒什麼稀奇,頂多製造的精美一些,但如果考慮到數量、產品種類、黃牛骨頭來看,就顯得很不一般了。

這一批黃牛骨頭的數量就高達600多公斤,而且幾十種產品,說明了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反應了秦朝都城百姓富裕的物質生活水平。考古專家推測,這一作坊應該是源源不斷的製作銷售。

更為重要的是,秦朝使用黃牛骨頭製作骨器,顯示了秦朝不太缺牛,而且經常屠殺黃牛食用(甚至圈養黃牛食用),這一點至關重要。在當時社會條件下,黃牛就代表生產力,能如此大規模的使用黃牛骨器,表明連年征戰的秦國不缺糧食。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也沒有停止戰爭的步伐,還在南征北戰,北方防備匈奴,南方攻打百越,需要抽調大量兵馬。在這一種情況下,還大規模使用黃牛骨器,顯然很能說明問題。

咸陽宮遺址考古,挖出一堆神祕骨頭,學者感慨:秦國太發達了!

一個不缺糧食的國度,加上技術方面的先進,那麼這個國家將何等發達?所以,有學者看到這一些黃牛骨頭後感慨,秦朝太發達了,難怪能一統中國。

秦始皇東巡時,在不少石頭上刻下文字,宣誓自己四海一統之志,一共有7處“秦刻石”,上面有“黔首安寧,不用兵革”、“黎庶無繇,天下鹹撫”、“天下和平”等字樣,從秦國能大規模使用黃牛製品來看,秦始皇或許做到了這一點,這才真正胸懷天下的政治家!

令人可惜的是,在幾代秦王辛苦中,慢慢建立起來的咸陽宮,見證了無數歷史大事,卻被項羽毀之一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