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發現一具460年前的乾屍,至今屍體內臟器官保存完好

考古 文物 中國古代史 南宋 山川文社 2017-05-18

相信很多人都在電視或者是相關報道上見過乾屍,乾屍是因為屍體在乾燥環境中失水後形成的。它的特徵是:全身灰暗,皮膚血肉乾枯,緊貼骨頭,腹部附近低窪下陷。根據它形成的方式的不同,乾屍又分為兩類亞型:人工乾屍以及自然乾屍。

在人工乾屍中有一種國外媒體經常報道的屍體,就是我們所說的木乃伊。那時的古埃及人死後的屍體被專門的人經過特殊的處理工序——劃開胸腔,將體內的各內臟器官拿出,然後用加熱融化後的松香澆築,再用松香浸透過的紗布包裹。考古隊發現一具460年前的乾屍,至今屍體內臟器官保存完好

考古發現也為此給予了明確的證據,現今出土的木乃伊都在頭骨中、乳突小房內發現了松香。這種乾屍的身份大多都是埃及法老,法老去世後,經過去水和使用樹脂類香料處理等等工序而製作成的。

還有一種乾屍則是在我國國內發現的棺內乾屍。這種乾屍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墓葬中地勢高並且涼爽,缺乏氧氣,再加上棺槨內和墓中密封條件好,不漏氣,因此不會受到墓葬周圍地下水和適度的影響。但是棺槨內部的腐爛和氧化過程加劇消耗了殘留的氧氣,造成了缺氧的環境。

除此之外,屍體身體組織和腐爛後的產物不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這減慢了屍體腐敗的進程。並且屍體本身水分外滲,這些水分又被一同入殮燈芯草、石灰、木炭和棺木吸收,屍體的水分便慢慢地減少,最終成為乾屍。考古隊發現一具460年前的乾屍,至今屍體內臟器官保存完好

上面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下葬時做過相關的防腐工作或者是棺槨之內加入了吸收水分的物質等人為活動造成的,人工乾屍就是說的這種乾屍。

另外一種自然形成的乾屍則是指那些沒有經過人工處理,幹化結果主要是因為埋葬的環境乾燥以致屍體脫水形成的乾屍。

舉個例子,在我國西部羅布泊地區發現的樓蘭古屍就是因為屍體埋葬的地點地勢低窪,氣候乾燥少雨,而屍體的埋葬又僅僅是由粗麻布和羊皮包裹,上面覆蓋一層幹樹枝和沙子這麼簡陋的方式進行,屍體沒有密封條件好的棺槨裝殮,所以屍體四周可以接觸墓葬外面新鮮的乾燥空氣,在氣溫高水分少的沙漠中屍體本身的水分迅速蒸發殆盡,而且環境也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即便是屍體開始腐爛進程也會被環境漸漸減慢,最後處於相對靜止的幹化狀態,導致屍體能夠保留下來。考古隊發現一具460年前的乾屍,至今屍體內臟器官保存完好

因為沙漠中水分非常缺乏、氣候乾燥炎熱,屍體中的水分大量散失,微生物的生長和屍體腐爛進程受到了極大的阻礙,所以,樓蘭古屍才能夠被如此完整的保留下來。

另外,像哈密古屍,這種乾屍的形成和樓蘭乾屍形成相似,但是哈密乾屍埋葬地點卻是戈壁荒漠深處的一處綠洲之中。

一九七五年七月,江蘇省金壇縣,在這裡發現了一座的古墓。在這座南宋時期的墓中發現了一具保存程度極高的屍體。據考古人員判斷,這具屍體就是南宋太學生周瑀。剛發掘出來的時候,周瑀的屍體被浸泡在透明的沒有顏色的棺液中。根據出土時的情況判斷,棺中的液體是墓地周圍地下水滲入造成的。棺槨底部放有大量的用作乾燥劑的燈芯草,屍體作仰臥狀,四肢伸展,外形保存良好,毛髮完整,皮膚呈暗黑色,屍體的軟組織具有很好的彈性,身體的大小關節仍然可以活動。考古隊發現一具460年前的乾屍,至今屍體內臟器官保存完好

一九八零年十一月,泰州市郊發現了一座明朝時的墓,墓中出土了一具男屍和一具女屍,這兩具屍體的保全程度很高。根據發掘出的墓誌記載,墓主人是徐藩夫婦。徐藩生前曾位居工部右侍郎,下葬時間為嘉靖十一年,距離今天已有四百六十多年了。

男體出土的時候,全身浸泡在深黃色棺液中,被裹屍布、被子、十三層冥服緊緊纏繞著。屍體身長一百六十五釐米,重四十七斤。屍體觸感柔軟並且溼潤,外表保存非常完整,皮膚呈現淡黃色,各部毛髮俱全,具有彈性良好的軟組織,身體大小關節也都能夠活動,身體內部的各個器官保存也相當完全。

屍體出土時,皮膚都呈現比較新鮮的淡黃色至深黃色,因為考古人員及時用裝滿氮氣的塑料薄膜袋密封了實體,並且將屍體浸泡在福爾馬林溶液中,所以屍體周身的顏色變化很小,也因此更具備研究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