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發現10塊巨石,被歷朝精心保護,康有為:中華第一古物

牧羊人發現10塊巨石,被歷朝精心保護,康有為:中華第一古物

公元627年,一個牧羊人在勞作之時,發現了十塊奇特的石頭。它們形制大體相同,質地為當地常見的青石,一般的高度在45-60釐米之間,直徑約60釐米,每一塊石頭重約1噸。更為關鍵的是,在每塊石頭上面,被人精心篆刻了一首四言詩。這個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朝廷的重視,官府派人將這十塊巨石妥善保管,再讓當時的文人研究。

研究這些巨石的都是當時響噹噹的大人物,包括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在內看到之後,都驚呼它的篆文“古妙”。唐代的文化繁榮,文人騷客聽說此事,紛紛趕去觀看,不僅折服與書法的精妙,更讚歎於石塊上面的銘文詩詞。

牧羊人發現10塊巨石,被歷朝精心保護,康有為:中華第一古物

這些石塊的發現地在當時叫做鳳翔府陳倉山,因為形狀像鼓,所以被稱為陳倉石鼓。十隻陳倉石鼓上面,都分別篆刻著不同的詩歌,彼此獨立而又互相關聯。根據詩歌的內容,這十隻石鼓,被命名為靈雨鼓、鑾車鼓、田車鼓、汧毆鼓、車工鼓、吳人鼓、吾水鼓、馬薦鼓、而師鼓、作原鼓。

很多人考證這是當時秦始皇統一之前的先秦遺物,代表著我國悠久文化的源頭。

隨後,這十面陳倉石鼓,在中國歷史之中,飽經朝代更迭帶來的動盪之苦。但在悲喜之間,它們依然頑強地留存下來,成為了中華歷史的見證者。

牧羊人發現10塊巨石,被歷朝精心保護,康有為:中華第一古物

安史之亂時,這些石鼓被運往唐肅宗所在的鳳翔。本來是作為保護的,但因戰事緊急,朝廷不得不將其掩埋,並對外界宣稱已經損毀。平叛之後,大文學家韓愈主張將其挖掘出來送回長安,但沒有得到重視。所幸的是,還是有當地的官員,將它們就地放置於孔廟之中。

可惜,在挖掘出來之後,因為石鼓埋在地下多年,遭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蝕,已經變得蝕跡斑斑。更可惜的是,這十隻石鼓之中,作原鼓莫名其妙地遺失了,也就是說這十隻鼓只剩下了九隻。

牧羊人發現10塊巨石,被歷朝精心保護,康有為:中華第一古物

唐朝滅亡之後,連鳳翔孔廟中供奉的九隻陳倉石鼓也蕩然無存。直到宋朝建立之後,在宋仁宗時,朝廷開始尋找它們。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費勁九牛二虎找到了其中的九隻,卻還是找不到最先遺失的作原鼓。他大著膽子做了一隻假的,卻被有識之士認出,不但沒有取消了原來的獎勵,還被判欺君之罪。

也是天不絕我中華文物,在不久之後,北宋的著名金石收藏家向傳師在一個屠夫家中找到了失傳兩百多年的作原鼓。這個珍貴的文物,已經面目全非,它的上部作為磨刀石,中部掏成凹狀用來搗米,文字更是難以辨識,只留下了下部的4行詩。不過好歹十隻石鼓就此重逢,再次被政府妥善保管。

牧羊人發現10塊巨石,被歷朝精心保護,康有為:中華第一古物

宋徽宗時,還將它們送至保和殿朝夕相伴,用金鑲邊,並在文字槽縫之間填充黃金。只可惜靖康之變後,金人將宋室珍寶古玩擄掠一空,將它們帶到燕京,剔除其中的黃金後,扔在荒郊野外。

到了元朝攻破燕京時,御史大夫王檝因為是鳳翔虢縣,從小就聽說過陳倉石鼓的重大意義。因此,在他的建議之下,陳倉石鼓被放置在孔廟,歷經元明清三代,沒有離開。

牧羊人發現10塊巨石,被歷朝精心保護,康有為:中華第一古物

清朝滅亡之後,石鼓歷經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也曾經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甚至險遭損毀,但每一次,它們都頑強地度過了難關。這其中自然有無數人捨生忘死地保護,也是因為他們,才讓這件被譽為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的陳倉石鼓,保全到了今天。

這些石鼓之上的文字,經過多年的自然侵蝕和人為磨損,很多都已經模糊不清,其中第九面鼓的已經不存一字。但是,它們來自於輝煌燦爛的先秦,帶著我們祖先的文化。康有為稱頌這些篆文“如金鈿委地,芝草團雲,不煩整我,自有奇採。”並自豪地宣稱它們是“中華第一古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